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道路桥梁的建设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目前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但问题在于路桥使用后病害较多,路桥表面常有裂痕出现,在影响美观性的同时也提高了路桥的危险系数,增大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当前最重要的是明确病害类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处理,采用性能较好病害处理技术,同时还应做好病害的防治工作,本文就对此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施工处理技术
路桥建设所采用的施工技术较多,并且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处理,确保路桥建设质量达标。如果在建设过程中材料选择不合理或施工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也会影响建设质量,埋下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对施工过程严加控制,采用先进技术及工艺,并对人员进行培训,将病害发生的可能性降低至最小。
一、常见病害
路桥常见病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是路面裂缝。与施工不到位及车辆超载磨损直接相关。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外界温度处于不稳定状态,导致材料热胀冷缩并产生裂缝。尤其是在桥面结构多为半刚性的情况下更容易因为温度的不稳定而产生裂缝。此外,如果混凝土配比设计不够严谨,就会影响混凝土的配比质量,应用在桥梁建设中必然会因质量问题而产生裂缝。
第二是钢筋锈蚀。钢筋锈蚀后会产生氧化物并迅速膨胀,严重影响周边混凝土,引发开裂问题,导致路桥的有效截面减少,影响路桥的承载能力。另外,锈蚀后会缩小钢筋面积,影响其抗弯性能,并且会导致锈蚀物外流,在路桥上出现锈痕,在影响路桥美观性的同时也不利于车辆的安全出行[1]。
第三是墩台基础病害。与车辆荷载、风力、水力等因素有关,并且目前随着人们的出行越发频繁,导致墩台基础需要承受比以往更高的压力,进而导致墩台基础出现病害。
第四是混凝土碳化。混凝土中的Ca(OH)2会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CaCO3,降低混凝土酸碱度及强度,使其无法保护钢筋,导致钢筋被严重腐蚀。
第五是剥蚀,主要指蜂窝麻面、起皮、剥落等病害,会严重破坏路桥外观,加快钢筋锈蚀速度,缩短钢筋使用期限。
第六是地基不均匀沉降因素,其所引起的病害会导致桥面裂缝、塌陷、损毁,与施工环境、打桩深挖施工不当、设计方案不合理、材料质量较差、未能规范施工并做好现场管理等因素直接相关,导致地基的稳定性难以得到保障,必然会出现病害。
二、病害防治措施
(一)病害预防
第一,确保基层施工质量达标,应对松铺厚度、材料含水量进行控制,确保与施工要求相符。在初压结束后施工人员应进行修整,尤其是边缘处,这与路桥整体的稳定性密切相关[2]。另外,机械处理难度较高的区域应采取人工压实的方式,有效保障基层质量。第二,配比时必须严格按照配比要求进行处理,确保材料规格、性能符合施工要求。第三,对于基层中不平整的区域应尽快整平,摊铺前彻底清理基层。如果下封层脱落,则应在清洗后补做下封层。第四,对沥青混合料的配比及拌和阶段加强控制,确保混合料密实度级强度达标;做好拌和阶段的监控工作,促使拌和足够均匀且温度处于合理的范围内;避免矿料中细长颗粒用量过多,否则就会影响拌和料的抗压强度。
(二)桥面加固
桥面加固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第一是修复凿补法,做好铺装层的找毛工作,直至露出骨料,并彻底清洗断面,保持湿润度,而后涂刷砂浆,结束后考察路桥承载能力,合格后铺设混凝土铺装层,厚度控制在10到50厘米之间即可。第二是补强层加固法,指的是将混凝土加铺于已有路面上,可避免路面出现裂缝。如果仅通过铺筑无法预防病害,则应加入钢筋并浇筑混凝土。第三是加大截面,可采用配筋加固界面,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需要增加桥面板厚度或主梁肋的尺寸、高度及宽度。此种方式操作简便、技术成熟,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第四是锚喷法,需要采用锚喷技术,只需加入速凝剂即可,其凝固性及强度均符合施工要求。锚固技术可高效利用机械化设备,提高了维护效率,并且此种技术可设计性较强,能够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特点进行针对性喷射,可选择的喷射类型较多,适用于多种不同的施工情况。
三、病害处理技术
(一)混凝土裂缝处理
此种技术针对的是路桥铺装层裂缝,主要以表面修补技术法为主,适用于深度小于20毫米的裂缝。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需要涂抹水泥浆,间隔时间为五分钟,涂抹结束后测量厚度,超过1毫米则需要进行防腐处理并涂抹沥青,之后覆盖玻璃纤维,起到保护路桥表层的作用,使其不会因外界因素而受到影响[3]。此外,裂缝处理技术还包括填充封堵法,指的是将胶结物压入裂缝中,并且可沿裂缝开槽并注入橡胶,起到填充裂缝的作用。
(二)锚喷技术
锚喷技术主要针对的是桥头破损的情况,锚固稳定性较强,凝结速度较快,可将硅胶快速填充于裂缝部分,然后用模板加固,促使桥体与硅胶粘接。之所以选择硅胶,主要是因为其柔韧度及强度与其他材料相比优势较为显著,能够使桥梁模板的衔接质量更好。
(三)钢筋锈蚀处理
混凝土对钢筋具有保护作用,但如果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导致钢筋脱离混凝土保护,必然会出现锈蚀问题,因此锈蚀问题处理的要点是确保混凝土质量不会受到影响。在具体应用锈蚀处理技术的过程中,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砼的厚度,并在砼表面涂刷砂浆,对钢筋形成保护。
(四)后期养护
除了合理采用施工技术外,维护工作与路桥质量也密切相关,因此在工程建设结束后应与施工单位、交通部门保持沟通,结合施工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交通管制措施,避免路桥被过度碾压。另外,施工单位在工程结束后应对路桥进行裂纹抗震试验,检测各项指标[4],如果偏离施工要求,则应及时进行整改。此外,在养护阶段如果发现裂缝等病害,则应通过高科技手段进行处理,以免因处理不当导致裂缝越发严重。
四、结束语
總而言之,当前车辆通行量在持续增加,因此应对路桥质量加强控制,确保其能够满足车辆通行的需求,避免在路面承载力不足的情况下因重压荷载而被严重损毁。
参考文献:
[1]刘丽娟.试论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工艺[J].居业,2016,(2):93-96.
[2]杨兴朝.桥梁工程常见病害与预防措施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8):20-21.
[3]李幼兰.高速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及防治手段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8):148-149.
[4]范鑫.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及其施工处理[J].江西建材,2016,(7):76-78.
(作者单位:云南第二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关键词:道路桥梁工程;常见病害;施工处理技术
路桥建设所采用的施工技术较多,并且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处理,确保路桥建设质量达标。如果在建设过程中材料选择不合理或施工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也会影响建设质量,埋下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对施工过程严加控制,采用先进技术及工艺,并对人员进行培训,将病害发生的可能性降低至最小。
一、常见病害
路桥常见病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是路面裂缝。与施工不到位及车辆超载磨损直接相关。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外界温度处于不稳定状态,导致材料热胀冷缩并产生裂缝。尤其是在桥面结构多为半刚性的情况下更容易因为温度的不稳定而产生裂缝。此外,如果混凝土配比设计不够严谨,就会影响混凝土的配比质量,应用在桥梁建设中必然会因质量问题而产生裂缝。
第二是钢筋锈蚀。钢筋锈蚀后会产生氧化物并迅速膨胀,严重影响周边混凝土,引发开裂问题,导致路桥的有效截面减少,影响路桥的承载能力。另外,锈蚀后会缩小钢筋面积,影响其抗弯性能,并且会导致锈蚀物外流,在路桥上出现锈痕,在影响路桥美观性的同时也不利于车辆的安全出行[1]。
第三是墩台基础病害。与车辆荷载、风力、水力等因素有关,并且目前随着人们的出行越发频繁,导致墩台基础需要承受比以往更高的压力,进而导致墩台基础出现病害。
第四是混凝土碳化。混凝土中的Ca(OH)2会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CaCO3,降低混凝土酸碱度及强度,使其无法保护钢筋,导致钢筋被严重腐蚀。
第五是剥蚀,主要指蜂窝麻面、起皮、剥落等病害,会严重破坏路桥外观,加快钢筋锈蚀速度,缩短钢筋使用期限。
第六是地基不均匀沉降因素,其所引起的病害会导致桥面裂缝、塌陷、损毁,与施工环境、打桩深挖施工不当、设计方案不合理、材料质量较差、未能规范施工并做好现场管理等因素直接相关,导致地基的稳定性难以得到保障,必然会出现病害。
二、病害防治措施
(一)病害预防
第一,确保基层施工质量达标,应对松铺厚度、材料含水量进行控制,确保与施工要求相符。在初压结束后施工人员应进行修整,尤其是边缘处,这与路桥整体的稳定性密切相关[2]。另外,机械处理难度较高的区域应采取人工压实的方式,有效保障基层质量。第二,配比时必须严格按照配比要求进行处理,确保材料规格、性能符合施工要求。第三,对于基层中不平整的区域应尽快整平,摊铺前彻底清理基层。如果下封层脱落,则应在清洗后补做下封层。第四,对沥青混合料的配比及拌和阶段加强控制,确保混合料密实度级强度达标;做好拌和阶段的监控工作,促使拌和足够均匀且温度处于合理的范围内;避免矿料中细长颗粒用量过多,否则就会影响拌和料的抗压强度。
(二)桥面加固
桥面加固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第一是修复凿补法,做好铺装层的找毛工作,直至露出骨料,并彻底清洗断面,保持湿润度,而后涂刷砂浆,结束后考察路桥承载能力,合格后铺设混凝土铺装层,厚度控制在10到50厘米之间即可。第二是补强层加固法,指的是将混凝土加铺于已有路面上,可避免路面出现裂缝。如果仅通过铺筑无法预防病害,则应加入钢筋并浇筑混凝土。第三是加大截面,可采用配筋加固界面,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需要增加桥面板厚度或主梁肋的尺寸、高度及宽度。此种方式操作简便、技术成熟,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第四是锚喷法,需要采用锚喷技术,只需加入速凝剂即可,其凝固性及强度均符合施工要求。锚固技术可高效利用机械化设备,提高了维护效率,并且此种技术可设计性较强,能够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特点进行针对性喷射,可选择的喷射类型较多,适用于多种不同的施工情况。
三、病害处理技术
(一)混凝土裂缝处理
此种技术针对的是路桥铺装层裂缝,主要以表面修补技术法为主,适用于深度小于20毫米的裂缝。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需要涂抹水泥浆,间隔时间为五分钟,涂抹结束后测量厚度,超过1毫米则需要进行防腐处理并涂抹沥青,之后覆盖玻璃纤维,起到保护路桥表层的作用,使其不会因外界因素而受到影响[3]。此外,裂缝处理技术还包括填充封堵法,指的是将胶结物压入裂缝中,并且可沿裂缝开槽并注入橡胶,起到填充裂缝的作用。
(二)锚喷技术
锚喷技术主要针对的是桥头破损的情况,锚固稳定性较强,凝结速度较快,可将硅胶快速填充于裂缝部分,然后用模板加固,促使桥体与硅胶粘接。之所以选择硅胶,主要是因为其柔韧度及强度与其他材料相比优势较为显著,能够使桥梁模板的衔接质量更好。
(三)钢筋锈蚀处理
混凝土对钢筋具有保护作用,但如果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导致钢筋脱离混凝土保护,必然会出现锈蚀问题,因此锈蚀问题处理的要点是确保混凝土质量不会受到影响。在具体应用锈蚀处理技术的过程中,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砼的厚度,并在砼表面涂刷砂浆,对钢筋形成保护。
(四)后期养护
除了合理采用施工技术外,维护工作与路桥质量也密切相关,因此在工程建设结束后应与施工单位、交通部门保持沟通,结合施工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交通管制措施,避免路桥被过度碾压。另外,施工单位在工程结束后应对路桥进行裂纹抗震试验,检测各项指标[4],如果偏离施工要求,则应及时进行整改。此外,在养护阶段如果发现裂缝等病害,则应通过高科技手段进行处理,以免因处理不当导致裂缝越发严重。
四、结束语
總而言之,当前车辆通行量在持续增加,因此应对路桥质量加强控制,确保其能够满足车辆通行的需求,避免在路面承载力不足的情况下因重压荷载而被严重损毁。
参考文献:
[1]刘丽娟.试论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工艺[J].居业,2016,(2):93-96.
[2]杨兴朝.桥梁工程常见病害与预防措施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8):20-21.
[3]李幼兰.高速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及防治手段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8):148-149.
[4]范鑫.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及其施工处理[J].江西建材,2016,(7):76-78.
(作者单位:云南第二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