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尝试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ls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课堂上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而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培养 问题意识 思考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目标
  
  “不愤不悱,不悱不发”,古人早就认识到问题对学生的价值,指出“愤悱”是学习的源头。在传统的课堂上,大多数教师忽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课改的重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遇到一些难以理解或疑惑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驱使学生思维,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生物教学中,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一个好的生物老师,一堂好的生物课,不应该讲得使学生没有问题,而应启发学生不断提出深刻的问题。
  
  二、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关键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创设能引起学生好奇或怀疑,但又不能用现有知识解决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见恰当的问题情境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关键。
  针对生物的学科特点,教学中问题情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设:
  (一)能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的问题情境
  探究热情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自然会帮助学生发现有趣和有价值的问题。如:完成“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时,我这样启发学生:“课本的实验装置有没有不足?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法?”通过讨论,学生很快发现如下问题:①无氧呼吸装置图中盛有澄清的石灰水的瓶连通着空气,没有排除空气中CO2对澄清石灰水的影响;②无氧呼吸装置瓶封口放置一段时间的操作中,难以确定在何时该瓶中的氧气已经消耗完了;③实验要求“让空气间歇而持续地依次通过3个锥形瓶(约50分钟),然后放在25℃~35℃的环境中培养8~10个小时”,实验条件有难度。学生的探究热情高涨,这时就可以因势利导,要求学生设计出较合理的方案。
  (二)能引发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设置认知冲突,就造成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时机,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学习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时,学生已掌握了孟德尔的两个遗传定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特征与孟德尔遗传定律中遗传因子的特征有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学生很快产生联想: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表现出自由组合。孟氏定律中提到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成对的遗传因子表现为自由组合。确实有惊人的一致啊!于是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疑问:遗传因子(基因)和染色体是不是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一对一对的遗传因子(等位基因)在细胞中是如何分离的?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非等位基因)又是怎样自由组合?这些疑问让学生对进一步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笔者仅仅抓住这一契机,师生展开了有关萨顿的假说等知识的学习活动。
  (三)能诱发学生产生联想的问题情境
  联想是学生学习生物的一种重要学科能力,课堂教学中可以创设一些使学生产生联想的模拟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学习《伴性遗传》时,我这样引入课题:有一对视觉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男一女,女孩正常,但男孩色盲。于是丈夫埋怨妻子不忠,结果闹上了法庭。这对夫妇能不能生出色盲的男孩呢?这样的生活实例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有的说“龙生龙,凤生凤”,男孩不可能是这对夫妇亲生的;有的学生则根据生活经验,发现这种现象很普遍,就象一对同是A型血的夫妇,生了个O型血的孩子一样;也有猜想可能与孩子的性别有关,伴性遗传的概念自然产生。
  
  三、营造民主课堂氛围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前提
  
  学生能否在课堂上积极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民主、和谐、充满信任的课堂氛围是前提,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心态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息,教师与学生的是平等的,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是诱发问题的基石。在民主的气氛下,学生才有自觉主动参与的欲望,才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学生真正体验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情感,问题意识才更强烈。
  (一)正确的评价是基础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正确评价,对学生能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一个学生如果总是受到负面评价,就会产生自我的“负驱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无原则地抬高学生,即对于课堂中部分学生的学习行为和问题意识,教师应适时引导,加以褒贬。如:学习“胚芽鞘的向光性与什么有关”时,某学生提出:“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可能会因为受伤而不能生长。”我肯定了学生的大胆猜想,该实验中确实存在这方面的可能,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才能排除这种可能因素。
  (二)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关键
  新课程倡导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由权威的讲授者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尽力消除学生在传统课堂上的紧张感和压抑感。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可能没有切中要害甚至带几分幼稚或某些错误,他们的猜想也许带有主观性,缺乏逻辑性,对此教师不能轻视、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应付或流露出不屑,而要满腔热情地接受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于问题中的不“合理”成分要及时给予提醒,使其完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验思索、提问的乐趣,从而从爱问、好问发展到乐问、善问。
  (三)公平的竞争是保障
  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公平,切忌出现少数学生占据整个课堂的现象。教师要建立和维持学生间的友好、互助、合作学习的关系,形成广泛的学习共同体,学生间既是竞争者更是伙伴,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敢于提出质疑,敢于畅所欲言,敢于发表不同见解,从而真正实现了师生间、生生间的平等互助,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问题是教育的起点,问题意识才是教育的归宿,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通过新知识的学习,带着更多更有价值的问题走出课堂,这应是新课改中每个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追求。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球经济国际化的逐步加强,英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国普通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在近些年来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并剖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学 改革    近几十年以来,大学英语教学所取得的进步有目共睹,而大学英语教学中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我
期刊
法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何为激励?前苏联的学者斯拉斯捷宁有过精辟的解释:“激励就是激发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给人动力、唤起愿望。”由此,我认为一个好的化学老师能充分运用激励这一魔法,就一定能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现将笔者在十几年的教学中用到的激励法与各位同行交流。    一、兴趣激励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材,不同版本的教材都是经过专家们深思熟虑、千锤百炼而成。大象版初中地理教材就是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对《课标》规定的内容进行整合和重组。教材内容的选择安排、问题的提出、活动的设计等,适用于不同教育水平和地区使用。它是教材编写的典范。  大象版初中地理教材由学习行动、正文、图像和阅读四个模块组成,其中教材中学习行动的内容所占的比例最大,教材通过学习行动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
期刊
倡导课程向少年儿童经验和生活回归,追求课程的综合化,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新型课程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类新课型。它的设置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从最大限度上创设了问题情景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它给我们语文教学带来了崭新的气象。但是,初中语文综
期刊
在地理教学中,有些概念、规律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要轻松地学好地理,必须学会识地图。它如同一把金钥匙。金钥匙的贵重不在于钥匙本身的价值,而在于能开启地理宝库的大门,引导人们得到取之不尽的宝藏,从而获取知识,提高观察、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掌握读图的基本程序,即引导学生先阅读图名、图例、注记,以及重要的地理界线,以此来确定地图的类型、地域范围等。然后,培养学生对观察
期刊
高中政治课是一门基础课程。它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方面起到了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认为是中学德育的重要阵地。它虽表面看似枯燥单调,内涵却极其丰富,因此对政治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每位政治教师十分关注的课题。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探索,结合案例进行分析,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这一问题。    一、结合生活实际,巧妙设计
期刊
现代信息技术把文字、图像、音像、动画等传播形式集于一体,并赋予教与学信息传播的交互功能,而且应用计算机网络还能跨越时空来共享教学资源,使教师和学生能很方便地获取各种物理学知识,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因此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用它来辅助物理学教学,能使教者、学者轻松愉快,全面提高物理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物理学科上,若能
期刊
摘要:语文课应该教什么?应该着眼于言语形式。任何一部言语作品都是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的统一,两者互为依存,不可分割。学习言语形式才能真正内化内容,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本文就言语形式的涵义、言语形式教学的策略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语文课 言语形式    一、什么是言语形式    去年下半年,我有幸成为浙江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班的一名学员,聆听了浙江师范大学王尚文老师的课,并
期刊
摘要: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基本理念,逐步培养学生改变以往的先接受后记忆的学习方式,逐步培养学生学会探究的方法及过程,提出问题,进行合理预测学习设计实验,并用实验验证和对知识进行积极拓展的过程。  关键词:探究 拓展 创设情景    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基本教学理念,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内容,使学生有自由质疑,并把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
期刊
以应试为目标的传统教育,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运用,仅仅立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自我体现。研究性学习旨在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地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值得注意的是,从教育过程和学生的发展而言,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这两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