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平时的写作练笔还是考场作文写作,我们必须具备相关的写作意识,才能牢牢把握住材料的主旨,符合写作要求,写出优秀的文章。具体而言,我们在写作时必须培养以下几种意识,下笔时方能游刃有余。
一、强烈的材料意识
所谓材料不是指在文章写作过程中作者所选取的素材,而是指命题人为作文题所提供的特定材料。新材料作文在出现之初就被赋予了一个新的任务,就是纠话题作文、命题作文之弊,防宿构,防套作。正如福建师大教授潘新和所说:“对于议论写作来说,可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材料’,‘材料’是决定议论质量的客观条件,‘材料’工作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论点’的正确性与逼真度。”因此,材料作文写作时一定要重视材料的作用,特别要注意运用好材料。同时要培养文章的观点来源于材料的意识,即写作时所论述的观点一定要源于材料,因为论点不可能凭空产生,而且,很多材料作文有“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的要求;片面理解材料只会产生片面的观点,错误理解材料只会产生错误的观点,只有正确、全面地理解材料,得出的观点才是可靠的,经得起推敲的。因此,我们在写作时一定要培养材料意识。
二、明晰的文体意识
当前的高考作文改革,基本上淡化了文体要求,多在写作要求里规定“文体自选”。但我们要明确的是,淡化文体并不是不讲究文体,更不是不要文体。作文时,有人写议论文,有人写记叙文,有人写散文。不管写什么文体都要严格遵循本文体的写作规律和特点。比如有的文章看起来像记叙文,却没有记叙文的基本要素,更遑论细节,而偏偏记叙的篇幅超过一半或更多,且时不时嵌以牵强而干瘪的议论,令记叙文的生动形象性荡然无存。有的文章从结构上来看,开头提出中心论点,摆开议论的架势,却又在第二部分大段回忆自己的人生经历,然后又引用别的论据来分析说理,让人无所适从。还有些文章前半部分是议论文的体裁,有鲜明的论点和论据,而后半部分则是现代诗歌的形式,让人无从下手。在文体自选的要求下,我们应该培养明晰的文体意识,或写人叙事,或分析说理,或记事抒情,尽力突出该文体的特点,符合写作要求。
三、灵活的技巧意识
考场作文,要在短时间内展现作文素养,让阅卷者身心愉悦,就必须具备技巧意识。所谓技巧,对于考场作文而言就是要“花”。叙事要有细节,特别是那些关键的情节、关键的人物,要浓墨重彩地写,要反复夸张地写,展示一个个特写镜头;议论要综合运用各种说理论证的技巧,或摆事实,或讲道理,或对比分析,或引用佐证,或比喻排比,或联想想象;抒情要以典雅的词语代替平时的口语,或引经据典,腹有诗书,言语自华;或描述画面,委婉暗示,含蓄表达。具体而言,考场作文的技巧表现应该注意这样几个地方:
1.拟题要体现技巧。阅卷者对一篇文章的最初印象正是来自于题目,因而,拟题需精心。标题不能用“大路货”,不能使用人人尽知、人人能用的词语,要有新意,或比喻,或拟人,或设问,或化用,总之,总要有与众不同之处。
2.開头要华丽。古人云:“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之,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古人把好的开头喻为“凤头”。要写好开头,可综合运用比兴、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法,力求让语言繁花似锦,赏心悦目;可描景烘托,为人物的出场提供背景,为情节的展开营造气氛;可恰当引用古典诗词、名言警句、谚语、歇后语、歌词等,使其光彩照人、文采斐然。
3.结尾要精彩。“编筐编篓,全在收口。”结尾虎头蛇尾、画蛇添足都是大忌。好的结尾,或升华情感,余音绕梁,让人回味再三;或首尾呼应,振聋发聩,引人深入思考;或描摹意象,诗意盎然,催人无限遐想。
总之,综合运用多种技巧,能够使文章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四、任务驱动的意识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概念来源于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员张开先生的《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这类作文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就事论理;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不能脱离这些任务。任务驱动型作文明确要求必须写出“你的看法”“你的态度”“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这就是说:“我”的文章“我”做主。“我”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怀、有担当、有见解、有血有肉的高中生,要在文中写“我”的世界、“我”的体悟、“我”的理性思辨……由于“我”的缺失,写记叙文少了真切的感受力,写议论文少了缜密的逻辑性。任务驱动型作文提出了指令性任务,我们必须按照要求写作。简言之,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要求主要有四点:(1)必须接受指令。(2)必须务实,有针对性。(3)必须角度多维,有比较。(4)必须说理论证。基于作文考查形式的革新,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适应高考改革的发展,在写作时积极培养自己的任务驱动意识,以便在写作时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总之,作文写作各种意识的培养,需要我们广泛阅读,积极思考,掌握丰富的写作技能,方能提升作文的质量。
一、强烈的材料意识
所谓材料不是指在文章写作过程中作者所选取的素材,而是指命题人为作文题所提供的特定材料。新材料作文在出现之初就被赋予了一个新的任务,就是纠话题作文、命题作文之弊,防宿构,防套作。正如福建师大教授潘新和所说:“对于议论写作来说,可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材料’,‘材料’是决定议论质量的客观条件,‘材料’工作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论点’的正确性与逼真度。”因此,材料作文写作时一定要重视材料的作用,特别要注意运用好材料。同时要培养文章的观点来源于材料的意识,即写作时所论述的观点一定要源于材料,因为论点不可能凭空产生,而且,很多材料作文有“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的要求;片面理解材料只会产生片面的观点,错误理解材料只会产生错误的观点,只有正确、全面地理解材料,得出的观点才是可靠的,经得起推敲的。因此,我们在写作时一定要培养材料意识。
二、明晰的文体意识
当前的高考作文改革,基本上淡化了文体要求,多在写作要求里规定“文体自选”。但我们要明确的是,淡化文体并不是不讲究文体,更不是不要文体。作文时,有人写议论文,有人写记叙文,有人写散文。不管写什么文体都要严格遵循本文体的写作规律和特点。比如有的文章看起来像记叙文,却没有记叙文的基本要素,更遑论细节,而偏偏记叙的篇幅超过一半或更多,且时不时嵌以牵强而干瘪的议论,令记叙文的生动形象性荡然无存。有的文章从结构上来看,开头提出中心论点,摆开议论的架势,却又在第二部分大段回忆自己的人生经历,然后又引用别的论据来分析说理,让人无所适从。还有些文章前半部分是议论文的体裁,有鲜明的论点和论据,而后半部分则是现代诗歌的形式,让人无从下手。在文体自选的要求下,我们应该培养明晰的文体意识,或写人叙事,或分析说理,或记事抒情,尽力突出该文体的特点,符合写作要求。
三、灵活的技巧意识
考场作文,要在短时间内展现作文素养,让阅卷者身心愉悦,就必须具备技巧意识。所谓技巧,对于考场作文而言就是要“花”。叙事要有细节,特别是那些关键的情节、关键的人物,要浓墨重彩地写,要反复夸张地写,展示一个个特写镜头;议论要综合运用各种说理论证的技巧,或摆事实,或讲道理,或对比分析,或引用佐证,或比喻排比,或联想想象;抒情要以典雅的词语代替平时的口语,或引经据典,腹有诗书,言语自华;或描述画面,委婉暗示,含蓄表达。具体而言,考场作文的技巧表现应该注意这样几个地方:
1.拟题要体现技巧。阅卷者对一篇文章的最初印象正是来自于题目,因而,拟题需精心。标题不能用“大路货”,不能使用人人尽知、人人能用的词语,要有新意,或比喻,或拟人,或设问,或化用,总之,总要有与众不同之处。
2.開头要华丽。古人云:“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之,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古人把好的开头喻为“凤头”。要写好开头,可综合运用比兴、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法,力求让语言繁花似锦,赏心悦目;可描景烘托,为人物的出场提供背景,为情节的展开营造气氛;可恰当引用古典诗词、名言警句、谚语、歇后语、歌词等,使其光彩照人、文采斐然。
3.结尾要精彩。“编筐编篓,全在收口。”结尾虎头蛇尾、画蛇添足都是大忌。好的结尾,或升华情感,余音绕梁,让人回味再三;或首尾呼应,振聋发聩,引人深入思考;或描摹意象,诗意盎然,催人无限遐想。
总之,综合运用多种技巧,能够使文章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四、任务驱动的意识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概念来源于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员张开先生的《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这类作文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就事论理;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不能脱离这些任务。任务驱动型作文明确要求必须写出“你的看法”“你的态度”“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这就是说:“我”的文章“我”做主。“我”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怀、有担当、有见解、有血有肉的高中生,要在文中写“我”的世界、“我”的体悟、“我”的理性思辨……由于“我”的缺失,写记叙文少了真切的感受力,写议论文少了缜密的逻辑性。任务驱动型作文提出了指令性任务,我们必须按照要求写作。简言之,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要求主要有四点:(1)必须接受指令。(2)必须务实,有针对性。(3)必须角度多维,有比较。(4)必须说理论证。基于作文考查形式的革新,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适应高考改革的发展,在写作时积极培养自己的任务驱动意识,以便在写作时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总之,作文写作各种意识的培养,需要我们广泛阅读,积极思考,掌握丰富的写作技能,方能提升作文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