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的鱼” 稚嫩的心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uxian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本工作的叔叔答应送给小男孩一条来自日本的鱼作为生日礼物,小男孩告诉了全班同学,于是大家便一起热切地期待着。小男孩甚至备好了鱼缸。
  礼物来了,却是一条鱼形灯笼。小男孩收起灯笼,一连几天沉默地望着鱼缸,最后告诉大家,他收到了一条透明的鱼。他把鱼缸抱到学校,同学们看啊看啊,终于发出了一声声欢呼:“看到了,它的嘴巴在一张一合……”“它的眼睛是圆圆的……”“看它的鳞多亮!”……
  老师让孩子们画出这条鱼,并把所有的画都贴到了墙上……
  这是在上期里丛立新老师给我们讲的有关一条透明的鱼的美丽故事。而广大的读者朋友究竟怎样看待这个故事?怎样看待故事中的男孩和他的同伴?他们的做法又好不好呢?下面我们就从众多的读者来信中选出较具有代表性的几封,看看他们都说些什么。
  


  我替那个孩子庆幸
  
  第一次读完这个故事,我发了半天呆:“这算是什么玩意儿?”于是又读,又认真地思索,渐渐地生出一些感慨。先是替那个男孩庆幸,庆幸他碰到了一位善解人意的老师,否则他将会被严肃地告知诚实的重要;他的家长恐怕会接到老师的电话,并被请到学校,也许还会被要求带孩子去检查一下精神状态。这件事大约还会被当做进行品德教育的机会……
  渐渐地,我被那位教师所感动,我敢打赌,她一定没有看到那条透明的鱼,然而她对孩子表现出了怎样的宽容与爱护!这份宽容并不是每一个成人都能够拥有的。要想拥有这份宽容,我们就必须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在他们的眼里,卡通片里的形象和现实生活中的人一样真实可信,他们常常是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来体验卡通世界的。在儿童的世界里,想像和真实之间并不存在分明的界线。如果你从这一点上理解了孩子,那你就会发现,这个男孩和他所有的同学是多么的可爱!孩子们的内心有着多么神奇的力量!
  黎 心
  
  释放紧张心情 幻觉自然消失
  
  对于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如果他说:“明天我妈妈带我去了公园……”你也许会宽容地笑笑,并说:“讲得不错。”并另找个机会教他区分出什么是明天,什么是昨天,什么是前几天。你的宽容与技巧既发展了孩子的语言,也保护了孩子的自信。
  一般来讲,孩子是逐渐地学会说话的。他学会去描述现实,也学会去描述想像,这都是了不起的进步。但有时,他的复杂描述却没有让你听出来他说的是事实还是想像。有时候你发现他把想像当做现实来描述了。这时候,你是否还能宽容地笑一笑,夸上几句“语言精彩、想像力丰富”之类的话,并换个时机专门去教一教孩子如何去描述一个事实,又如何去描述自己的幻想,二者之间该怎样区别?
  在这个特殊的例子中,这个孩子已为这条鱼朝思暮想,精神十分紧张了。他常常盯着鱼缸边看边想,在紧张的情绪中,现实与想像会发生混淆,也难免会有幻觉出现。这位老师的做法,恰恰释放了孩子的紧张心情,松弛后的孩子,幻觉很容易消失,也自然会从其他孩子画的形形色色的鱼中,慢慢体会出这条“透明的鱼”到底存在于现实中,还是存在于想像中了。
  施 鸽
  
  我不希望把“无”说成“有”
  
  在这里,我不太赞同那个老师的做法,因为看到这个故事的同时,我会很自然地想到《皇帝的新装》。这是两个几乎相同的故事,不同之处仅仅在于这个故事的参与者全都是孩子,是没有功利心的孩子。故事的主人公,那个男孩是要摆脱困境,于是急中生智;班里其他的同学是用想像实现心中的愿望;最后一个看到鱼的同学(也许包括他在内的大多数同学)是不甘落后,不想被孤立。老师只是强化了这个过程。
  值得强调的是,孩子们对于老师是绝对信任的。正因为这样,老师的一言一行,老师对某一事物的看法和处理的方法,将有形无形地对孩子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同时有可能是巨大而深远的。
  当然,我们不能用评价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诚实也罢,实事求是也罢,都不能忘了孩子的天真,但培养孩子的诚实品格将是我们时刻不能松懈的任务。
  如果我是那位老师,我更希望故事这样发展——第二天,男孩告诉同学们,日本的鱼来了,它是一条透明的鱼,非常可爱……所有的孩子都羡慕极了。于是,老师特地安排出课上的一段时间,让那个男孩把那条美丽、透明的鱼描述给全班同学听,然后,每个同学再按照自己的想像画出一条美丽的鱼。于是,班里办了一个美丽的画展,大部分展品将是超乎我们想像的生动……
  我真的不希望让那么多的孩子都对着空鱼缸去把“无”说成“有”。
  方 天
  


  还是淡化处理好
  
  看过这个故事,我对那位老师在课堂上所表现出的机智、善解人意表示赞赏。她没有盲目地批评、训斥孩子,而是尊重了孩子——一个独立的人的尊严。她让孩子们画出他们所“看”到的鱼,既锻炼了孩子的想像力,也使孩子们兴致盎然地完成了一幅幅非常美妙的作品。
  但是,我要提出的疑问是:放学回到家里后,孩子们会怎么对待这件事?很显然,那一张张小嘴巴就像一只只小喇叭,把这条无形的鱼传播得到处都是,还会越传越神,越传越离谱。而且对那空空的鱼缸里“有一条世界上最美丽的鱼”确信无疑。这对那个男孩和他的同学们今后的生活也许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那条美丽的鱼”是孩子在极度的焦虑中幻想出来的。在这个年龄的这种状态下,孩子有时很难分清哪些是幻想哪些是现实,所以这和撒谎是有本质区别的,也就没有必要戳穿他。但是,他注定要长大,迟早要进入现实中,随着他的长大,他会渐渐地分清幻想与现实。有些幻想中的方法在现实世界中是行不通的。
  因此我认为,对这件事应该采取淡化的处理方法。既不轻易地否定孩子,轻易地给孩子扣上“说瞎话”的大帽子,也不过分鼓励、张扬这件事。
  如果我是那位教师,我会在这堂课结束时对孩子们说,鱼儿有鱼儿的世界,这条透明的鱼已经和我们在一起玩了很久了,现在它需要安静地休息了,我们不要再去打搅它,好吗?
  这种淡化的处理方式会让这种事在孩子的生活中“风过水无痕”。
  张亚华
其他文献
在长达280天的妊娠期中,孕妇难免会生病。不少人为了腹中胎儿的安全,抗病拒医,以致延误了病情;也有的人由于月经尚未过期,不知道已经怀孕,而是在用药之后才发现妊娠……遇到这些情况该怎么办?要不要保留这个“孩子”?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当疾病威胁到母婴生命健康之际,就必须用药。孕期绝非禁止使用药物,而是应该慎用药物。正确的做法是,权衡母亲的疾病与药物的副作用对胎儿的影响,正确地选择药物,在医生
期刊
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且容易消化和吸收。它们已是许多宝宝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部分蔬菜、水果中所含的抗氧化物,可以帮助宝宝提高免疫力,使宝宝不易生病,更受到年轻父母们的青睐。但家庭自制果汁、菜泥不但耗时、麻烦,而且在加工过程中容易损失部分营养素(如维生素C等)。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蔬菜、水果中所含的抗氧化物的种类及食物来源,帮助年轻的父母选择更好的食物给宝宝。蔬菜、
期刊
龋齿——俗称蛀牙,是发生在小儿20颗乳牙和儿童新萌出的年轻恒牙上的牙体疾病。为什么说龋齿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大敌呢?因为龋齿如同蛀虫一样,蛀蚀、蚕食小宝宝洁白的小乳牙和儿童时期年轻的恒牙。龋齿是婴幼儿时期口腔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我国大约有90%的孩子都患有龋齿。从外表上看,龋齿使很多孩子的乳门牙,尤其是后面的大小乳磨牙的牙体上生出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小黑点、小黑沟、小黑洞,影响牙齿的美观。而更严重的是,
期刊
新生儿病的特征  新生儿病具有与其他儿童不同的特征。分娩所致障碍:经过狭窄的产道所致的疾病。分娩麻痹或头盖内出血是最常见的。易出血病:新生儿会有短期缺乏维生素K而导致不易凝血。所以,会出现以吐血、便血为主要症状的新生儿出血症。黄疸伴随症:生后2~3天即出现黄疸,1周内一般会自动消失。但也有反应强烈或拖的时间长一些的情况,有些新生儿会出现先天性胆道闭塞等症状。细菌或病毒感染症:因为对细菌或病毒感染的
期刊
我10岁的女儿小丫,活泼、大胆,就是太爱出风头,同事和邻居常这样对我说:“你看你家小丫,那么爱出风头,长大了,还了得!”言词中带着明显的否定。请问,孩子这种表现是好,还是不好?    外向的孩子在生活中往往喜欢抓住一切机会表现自己,并且有抢占其他孩子表现机会的倾向。这种个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积极方面:  1在同一个学习或娱乐的环境中,机会是有限的。善于表现自己的孩子会主动地获取
期刊
我女儿玲玲,今年8岁,很聪明,就是胆小,内向。在人多热闹的环境中,别的孩子敢说敢笑敢唱敢跳,而她总是躲在后面,推都推不出去,我心里非常着急。  胆小退缩的孩子,的确更让父母放心不下:怕她们受欺负,怕她们得不到平等的机会,怕她们不适应社会……其实,这种个性同样有它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  积极方面:  1胆小内向的孩子生活空间相对较小,这使他们的精力相对集中,观察事物仔细认真,做事情相对有耐心,
期刊
我和儿子是一对“冤家”。  儿子大约从五六岁开始,就很不把我这做父亲的放在眼里了。他生性执拗,加上又有点儿小聪明,常常是胡搅蛮缠,满嘴“歪理”。因而我们父子之间常常发生“战争”。  儿子最有名的口头禅是“错点怕什么,我又不是不会”。就说写字吧,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在他笔下常常会分解成两个甚至三个字。语文老师、数学老师甚至是英语老师都经常批评他的书写太马虎。  老师反映得多了,于是我决心让他过好写字关
期刊
这几天,我越来越感觉到女儿不是原来那个女儿了,她在变。她每天都能给妈妈变出许许多多个“为什么”,那阵势锐不可挡。  镜头一:  “船,船,宇宙大飞船……”赞赞在听录音。这盒磁带老掉牙了,我敢肯定,里面的儿歌,女儿每一首都会背。但这回,小赞好像突然有什么急事似的跑过去,用手摁住暂停键:“妈妈,船都是在水里开的。他怎么说飞船啊?船怎么会在天上飞?”  好家伙,真动脑筋了。能这样问妈妈,说明赞赞一定是经
期刊
5岁的南南本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小家伙,玩翘翘板、荡秋千都不在话下。前不久,南南在滑滑梯时不小心摔了一下,把额头磕出了一个包。妈妈以为只不过是一次小小的意外,并没有太在意。谁知南南却从此变得胆小起来。无论妈妈怎么鼓励,他再也不敢滑滑梯,就是把他领到滑梯上,他也会一边说:“怕,怕!”一边顺着原路退回来。甚至对其他的户外活动也兴趣不高了。请问如果你是南南的妈妈,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不妨淡然处之  
期刊
都说“知子莫如父”,然而在这位做事认真,又要求严格的父亲面前,这句话不灵了。他的儿子偏偏是“生性执拗”,学习上又常有“歪理”,父子间为了学习问题,“战争”不断。父讲父的大道理,儿有儿的“口头禅”,最后,父亲不得不动用“父威”,但也没有使儿子“心服口软”。看来,孩子的“口头禅”还真有点琢磨头。  孩子们的“口头禅”往往反映了他们在某一阶段上发展的特点。在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尽管学习任务已成为孩子们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