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社会与可持续发展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f38966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的非物质因素丰富而辉煌,透着五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传统艺术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淳厚的艺术内涵和生动的历史痕迹,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和欣赏,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大餐”。但是,在现代文明如此强大的冲击力之下,它似乎很难找到自己的栖居之地,来自各界的声音快要把它湮没在尘世川流不息的浪潮中,亟待去拯救和挖掘。可持续发展不得不作为一个重要的议题,理应得到人们的重视。
  关键词:非物质;可持续;寻求感知;心理认同
  1 当今非物质社会的现状
  中国的悠久历史博大精深而源远流长,它可以丰满人性,净化人的灵魂,构建飘逸但并不虚幻的美轮美奂的世界。它超越世俗规约,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精神栖居之地。经典的传统风俗、传承的文化认同以艺术想象的方式超越现实,描绘心灵图景,将虚幻的彼岸世界物化为形象符号,在内在意义上贴近人们的情感需求。多元文化冲击下人们的审美趋向于现代与时尚,殊不知,淳朴的自然情趣和温馨的人情味逐渐被现代工业文明的炮灰所替代,遗留给内心深处的是压抑和空虚。
  1.1 人们的需求
  人们希望社会一步步走向他们需求的方向,这样一种需求是意识形态的外露,是表征于内心的意念的集合。伴随着这种潜意识的改观,非物质社会应该遵循由此而形成的价值体系,进而做出与此相适应的发展。人们为了追求社会认同感而去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跟别人不一样,而不是一样,其实,这就是一种趋同性,他只是另一种表现罢了。生活本身强大到已经不在乎周围这些事情,所以又给了我们巨大的自由度,各种其他的价值观有可能在这里生存。这本身是一个矛盾的地方,它有这么大的不合理性,但是又有人生存的细节。这些矛盾就是人们思考的必要条件,也是生活得以存在的必要条件,更是社会需要去整合的种种因素的必要条件。
  1.2 社会的商业化
  当今的时代已被商业化打破了平衡,到处物欲横流,物质方式似乎成为了生意和商业的推把手,成了一种新型商品,一种帮助个人或公司集团获取利润的工具。人们如何对待社会与他自身,是抵制市场还是参与市场,都必须基于一个自身意识形态的清晰判断。如果人们没有正确的道德和价值判断,他的个人行径就是肤浅的,没有意义的。问题就在于我们如何做出判断,如何评价我们的价值标准。人们的潜意识被商业的刽子手推波助澜,就如同溺水的人奄奄一息,很难再有力气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当社会已经被物质渲染得找不到自我的时候,人们不能盲从于这样的浪潮,不能深陷于物化的泥潭中。
  2 非物质形态不受重视的原因
  每个东西都有一个形态,这个形态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表达了一个状态。而它大多隐藏在思维表层下面,它们不为意识所觉察。中国社会已经丧失了这种评价体系,这是传统衰退的一个前提,在这个体系不存在的情况下,所以我们通常都回避去评价这样一个问题,但是,我们又不得不否认这样一种事实的存在。
  2.1 周遭的诱惑
  人类被自己的欲望毁掉,传统被人类的猖狂击退,因为我们要得太多,速度太快,我们生怕被自己打败,担心在任何一个不经意的瞬间被别人赶超。太多的富丽堂皇,太多的尔虞我诈,人们已经不屑于干净淳朴的自然,或者说人们已经不敢去追求内心真正的宁静,生怕被充满诱惑的尘世所遗弃。所以我们每天在无限地接收来自四面八方的轰炸,在麻木肆意的循环中我们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我们究竟有什么。
  2.2 人们的麻木
  当被无数诱惑包裹着的时候,人们已经被自己的盲目遮住了双眼。人们不确定还有没有传统的存在,于是,人们惊慌了,人们知道祖先遗留下来的千百年的精髓是丢不得的,于是,人们拼命去挽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传统文化景区的打造如火如荼,人们乐此不彼的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只是为了免于良心的谴责。但是,人们所挽留的只是传统精髓的外衣而已,停留在表面的只言片语又如何传达浓厚的意蕴呢?
  3 如何看待可持续发展3.1 可持续是一种理念
  可持续不是一种风格,他必须是一种理念。它是一种让所有风格都从中逃走的价值观,他在寻找一种情绪,一种对感觉的刺激。因为人们最后认识到的,只是他们所感受到的,是这种感受所联系着的外界刺激,以及这些刺激所唤醒的记忆———那就是人的情感。人们对于非物质的追求并不是一纸空文,更不是几尊简单的雕塑、几幅描摹的画像所能传达的。它的脉络是这些具体物象背后的情感诉求,是它能够传递给人们的情感流露。人们更多的是寻求一种心理的慰藉,寻求一种心灵的通感。
  3.2 可持续是一种感受
  当我们去探究可持续究竟是怎样一种形态还是意识的时候,挣扎于感知边缘的情绪被无限曝光。记忆中的信息被重叠在一起,然后联结起来。让它得以诞生和延续的是一种感受传统的容纳性。所以我们不是去寻找,而是需要搜寻一种能感受它的感觉方式。靠着这种搜寻,有了感受可持续的容纳性,我们就能够将深藏的意识瞄准继而形成的自我感知,并留下属于时代的信息雕塑。
  4 如何实现非物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1 寻求真实感知
  我们对可持续如果只局限其表象,就会忽视其人文本意与文化内涵;倘若我们背负着可持续,没有一定创造性的话,可能就会被其压倒与埋没。艺术作品也好,文艺形式也罢,都仅仅只是他的载体,不是修多少孔子庙宇,恢复多少古建筑,制作多少工艺品就行的,寻求内心真实的感知才是王道。非物质真正的精髓在于它的灵魂,以及在当下新的文化时空产生的新形式。所以我们对非物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形而上与形而下两个层面上来关注,既要注重形式语言方面的继承,同时更要在精神层面把握它的内在本质。
  4.2 跟随内心情感
  我们其实一直在寻找一种可能性,一种思维无意识活动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内心真实情感无意识的流露,是人本身的需求。这种需求在问,这个可知的世界是不是像想象的那样,是不是像我们所希望的那样。情感告知我们非物质的存在,并在下意识里传达其得以延续的安全性和可辨性。内心情感不会出卖它的灵魂,它需要一个精神栖居地,就正如它一直在找寻肆意宣泄的出口一样。用颜料和毛笔描绘的敦煌莫高窟壁画看起来是模糊的、微弱的,那种形式感欲盖弥彰之下的洞察才是充分渗透到人类感觉最幽深处的源头。
  4.3 把握文化取向
  对非物质的可持续发展除了对它的积淀、修养和崇敬之外,更重要的是把握一种文化取向,是对其寻源问道。以非物质为出发点,崇尚自然与和谐的艺术法则,致力于传承与发展,追求经典传统的审美原则和价值标准。它强调心灵对于物象感受的精神性,对于生活体验的真实性,对于自我价值的文化性。这些正是传统艺术带给我们的启迪———不落入传统的窠臼无法自拔,而是弥合传统与现代的人为分野,汲取传统的精华,用现代人的感知触发扎根于本土文化的价值观念,质朴率真而蕴籍绵长。
  5 结语
  非物质是什么,可持续又是什么,没有明确的定义,因为它传达给人们更多的是一种体验,一种感受,多年来,人们试图去挖掘这份情感,其实它一直珍藏在人们心中,只是需要一个力量去激活它。当这股动力冲破意念桎梏的时候,它将以新的形式向人们宣称自己的价值,以新的渠道表意其内在的意蕴。
  参考文献:
  [1]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J].
  [2]徐诚一.有德乃化[M].
  [3]艾未未.此时此地[M].
  [4]唐纳德·A·诺曼.情感化设计[M].
  [5]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M].
  作者简介:黄玮(1988—),女,江苏人,江南大学硕士生,主攻视觉传达设计,及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战略研究。
其他文献
龋病是影响青少年儿童健康和发育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中、小学生龋病的发生,全面贯彻实施<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进一步做好学
服装设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常采用项目教学这种新型模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老师担任指导角色,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可以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强学生自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高中地理的教学模式有了新的转变,为了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效率,需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进行突破,力图在模式的创新上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当前的教学环境。笔者在本文中就提高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效率做出如下讨论。  【关键词】趣味课堂 多媒体 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3.165  
平面磨床退磁系统改造梁山轴承厂(272600)王进亮叙词平面磨床,退磁装置,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利用PC可编程序控制器改造平面磨床退磁系统效果不错,但磁盘本身产生较强的高次谐波,对PC的干扰十分
全面提升农民健康保障水平,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也是统筹城乡医疗卫生同步发展的具体任务。为实现“小病在村镇,大病不出区县”的目标,通过加快县人民医院基本现代化建
本文报告65例多重耐药性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及随访情况。所有患者均治菌阳病例,治前痰菌药敏试验证明均对INH及RFP或其2种以上抗结核药物具有耐药性。经结核清、氟嗪酸、EB、KM方案治疗12个月后
小学音乐教育是整个音乐教育的基础阶段,此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时期,而传统小学音乐教育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
超精机上料装置的改进芜湖轴承厂(241001)裴世贵叙词超精加工机,上料装置我厂使用的VMGC150超精机和VMGC60超精机上料装置,原结构是用电磁铁通过杠杆控制上料,使用中电磁铁线圈经常烧坏,不但增加线圈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