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教育形势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愈益引发关注。在平时教学中,一线教师要结合教学实践积极思考和总结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不断提升课堂效果,促进学生更好发展。本文简要探讨了三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即精心导入,激发学生课堂兴趣;优化模式,彰显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借力,合理应用信息技术。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教学心得
新的教育形势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愈益引发关注。本文拟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体会对此谈几点策略性意见,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助益。
一、精心导入,激发学生课堂兴趣
作为课堂教学的首个教学环节,课堂导入的成功与否对于最终的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影响。成功的课堂导入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还要能在同时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进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就初中化学来说,教学情境從形式上可分为语言描述情境、多媒体画面情境、现场演示情境等;从内容上看最常见的有生活实例情境、现场演示情境、故事情境等等。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课程内容的特点及自身教学风格灵活选择。试举一例,在教学中,笔者曾采取过生活实例导入的方式,具体如下:先以多媒体播放一段斯达舒胃药的广告,该胃药是一种治疗胃酸的药物,然后导入:“斯达舒为什么可以有效治疗胃酸呢?其实并不神秘,学习这节课的知识,我们就可以解开其中的奥秘,在课堂最后,我们找同学加以解释……”(斯达舒中的氢氧化铝与胃液中的胃酸发生中和反应,使得胃液中的胃酸减少,故可有效治疗胃酸,化学式为Al(OH)3+3HCl==AlCl3+3H2O)。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保持较高的主观能动性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
二、优化模式,彰显学生主体作用
新课标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正是针对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学的弊端。所谓灌输式教学,也常被人们称为“填鸭式”教学。客观地说,对于重在识记、理解与应用的初中化学来说,在应试教育体制占据主导的大背景下,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效率高、有利于升学率等核心优势,有其存在的必要。但其弊端也十分明显,即很大程度上将学生当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导致课堂沉闷呆板,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用新课标语言来说就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彰显,不利于其和谐发展。因此,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如何优化教学以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由于课改后的人教版化学教材更为注重知识的生成思路,几乎每一节都设置了若干探究和思考环节,更便于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索学习,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探究和思考内容,依循于课本上的知识呈现思路为学生设置学习任务,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去完成,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然这样的教学模式离不开教师的有效主导,否则即成学生“自学”了,一般来说,教师出示任务后在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与学生互动,做好引导和点拨,并根据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教学。
三、充分借力,合理应用信息技术
充分而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之一。身在当下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一线教师应善于充分借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课堂教学。对于化学学科来说,信息技术教学工具更有着突出优势和鲜明价值。由于信息化教学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形式于一体,非常便于创设具体形象的情境,同时,对于一些学生不容易或不可能接触到的真实场景进行模拟,故不但能大大提高授课效率,更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突破重难点,这在实验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在学习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时,实验加热过程中应使试管口略向下倾向,但有些学生总是记错,想当然地以为应该略向上倾斜。这时,如果借助多媒体工具进行模拟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如果试管口向上倾向,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接着慢慢倒流到试管底部,随着一声轻微的玻璃开裂声,试管炸裂。这样学生就留下深刻印象并且更深切地认识到实验规范操作的重要性。
综上,本文简要探讨了三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即精心导入,激发学生课堂兴趣;优化模式,彰显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借力,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在平时教学中,一线教师要结合教学实践积极思考和总结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不断提升课堂效果,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任王桃.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J]. 新课程(中), 2016(1).
[2]林华宝. 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探析[J]. 新课程研究(上旬刊), 2010(2):115-116.
[3]王广福.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 数理化学习(初中版), 2012(7):56-57.
[4]李苗.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 2014(z3).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教学心得
新的教育形势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愈益引发关注。本文拟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体会对此谈几点策略性意见,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助益。
一、精心导入,激发学生课堂兴趣
作为课堂教学的首个教学环节,课堂导入的成功与否对于最终的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影响。成功的课堂导入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还要能在同时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进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就初中化学来说,教学情境從形式上可分为语言描述情境、多媒体画面情境、现场演示情境等;从内容上看最常见的有生活实例情境、现场演示情境、故事情境等等。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课程内容的特点及自身教学风格灵活选择。试举一例,在教学中,笔者曾采取过生活实例导入的方式,具体如下:先以多媒体播放一段斯达舒胃药的广告,该胃药是一种治疗胃酸的药物,然后导入:“斯达舒为什么可以有效治疗胃酸呢?其实并不神秘,学习这节课的知识,我们就可以解开其中的奥秘,在课堂最后,我们找同学加以解释……”(斯达舒中的氢氧化铝与胃液中的胃酸发生中和反应,使得胃液中的胃酸减少,故可有效治疗胃酸,化学式为Al(OH)3+3HCl==AlCl3+3H2O)。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保持较高的主观能动性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
二、优化模式,彰显学生主体作用
新课标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正是针对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学的弊端。所谓灌输式教学,也常被人们称为“填鸭式”教学。客观地说,对于重在识记、理解与应用的初中化学来说,在应试教育体制占据主导的大背景下,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效率高、有利于升学率等核心优势,有其存在的必要。但其弊端也十分明显,即很大程度上将学生当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导致课堂沉闷呆板,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用新课标语言来说就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彰显,不利于其和谐发展。因此,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如何优化教学以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由于课改后的人教版化学教材更为注重知识的生成思路,几乎每一节都设置了若干探究和思考环节,更便于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索学习,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探究和思考内容,依循于课本上的知识呈现思路为学生设置学习任务,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去完成,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然这样的教学模式离不开教师的有效主导,否则即成学生“自学”了,一般来说,教师出示任务后在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与学生互动,做好引导和点拨,并根据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教学。
三、充分借力,合理应用信息技术
充分而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之一。身在当下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一线教师应善于充分借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课堂教学。对于化学学科来说,信息技术教学工具更有着突出优势和鲜明价值。由于信息化教学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形式于一体,非常便于创设具体形象的情境,同时,对于一些学生不容易或不可能接触到的真实场景进行模拟,故不但能大大提高授课效率,更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突破重难点,这在实验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在学习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时,实验加热过程中应使试管口略向下倾向,但有些学生总是记错,想当然地以为应该略向上倾斜。这时,如果借助多媒体工具进行模拟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如果试管口向上倾向,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接着慢慢倒流到试管底部,随着一声轻微的玻璃开裂声,试管炸裂。这样学生就留下深刻印象并且更深切地认识到实验规范操作的重要性。
综上,本文简要探讨了三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即精心导入,激发学生课堂兴趣;优化模式,彰显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借力,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在平时教学中,一线教师要结合教学实践积极思考和总结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不断提升课堂效果,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任王桃.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J]. 新课程(中), 2016(1).
[2]林华宝. 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探析[J]. 新课程研究(上旬刊), 2010(2):115-116.
[3]王广福.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 数理化学习(初中版), 2012(7):56-57.
[4]李苗.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 2014(z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