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捐”历险记

来源 :铁军·纪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ud09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湖捐”,一个特定年代的特别名词。
  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人民的军队离不开人民的呵护。在抗日战争时期,我西太湖地区的人民群众节衣缩食,主动把募集而来的钱款不定期地支援正与日军浴血奋战的新四军太湖游击队,军民一起把这捐款叫做“太湖捐”。
  今天讲的是“太湖捐”遇险的小故事。
  那是晚稻收割、小麦播种的秋日的一个下午,太湖游击队队员王小男身穿便服,怀揣着一大笔“太湖捐”,经过光福乡下高里村,直往竺山村而去。在竺山村的一只小庙里,他要与前来接应的战友见面,交接“太湖捐”。当时,王小男头戴破毡帽,上身穿一件下摆略长的旧上衣,俨然一副农民样。旁人不知,只有他心里清楚:这件下摆略长的旧上衣,是他特意挑选的,什么都不为,就为了掩饰插在腰间的那把驳壳枪。
  一路匆匆行去,就走在了田埂上。田埂两边,都是绿油油的麦苗。这时,他发现一个当地农民装束的汉子,正蹲在麦田里,翻起两眼珠,骨碌骨碌地由下而上地向外面张望。王小男并不熟悉当地的路况,就顺便用当地方言向这汉子问了一句话:“喂,阿晓得竺山村往哪里走?”没想到这汉子听了并不吱声,只是把眼珠子骨碌骨碌地把王小男上下一番打量。小男还以为这汉子不是聋子便是哑巴,便笑着摇了摇头,继续往前走去。然而,他万没料到这个汉子并非是当地的农民,而是一个便服打扮的日军特务!更使他没有料到的是,这个日军特务的这种举止,正是他伏击蹲守的绝技!果然,当王小男从他面前走时,他就由下而上一眼看到了掖藏在王小男腰间的那把驳壳枪!
  当时,王小男还没走出几步,身后就传来了一阵杀呛猪般的吼叫。小男闻声急忙扭头一看,只见那汉子正一边吼叫着什么,一边从腰里拔出乌龟壳手枪,直向他奔来了。顿时,王小男什么都明白了,知道自己遇上了化了装的日军特务。他听不懂日本话,但他知道肯定是日军特务在喝令自己站住之类的话。顿时,王小男一个激灵,顾不得埋怨自己太大意,立即撒开双腿向前飞奔。
  那日军特务的狂叫声,当即召来了埋伏在其他地方的同类,转眼间,好几个鬼子一边狂嗥着从不同方向狂奔而来,一边向王小男开枪射击。“砰!砰砰!”顿时,子弹横飞,呼啸着从王小男的头顶与身边擦过,直打得泥土与麦苗四下飞溅。
  面对前后左右横飞乱窜的子弹,王小男豁出去了,他想:反正已经暴露了,就干脆拼了吧!今天说什么也要保住怀中的这笔“太湖捐”,决不能给强盗抢去!所以他一边飞奔,一边从腰间抽出驳壳枪,向后面的鬼子们还击。但是,怀里揣着的钞票,沉甸甸地坠得小王跑不快,情急中,他索性从口袋里掏出几卷小额的钞票,向后扔去,试图把鬼子们的注意力,转移到钞票上去,好让自己金蝉脱壳。
  果然,鬼子们上当了。小卷钞票刚飞出手,他们竟然以为小王掷来了手榴弹,一个个吓得连忙就地卧倒。借此机会,王小男冲出田埂,箭一般地窜向路边的山坡,待等身后的鬼子发觉中计,王小男已借助齐腰高茅草的遮掩,爬向竺山的山凹里,消失在山的怀抱中。
  鬼子们气得嗷嗷大叫,但又不敢再前进一步了,只怕中了什么埋伏,只好无奈地埋伏在山脚下,企图守株待兔。然而,这只太湖游击队的“兔子”,他们是再也守不到了:王小男在潜入山凹后,没再动弹,直等到暮色四合时,才借着夜幕的掩护,神鬼不知地摸出了竺山,然后找到竺山村前的那座小庙,把身上这笔汇集着邓尉区人民群众热爱与心血的“太湖捐”,交到了薛永辉司令的手中。 (编辑:王 庆)
其他文献
阅读提示  抗战时期,新四军在华中大地与日本侵略军、汪伪军长期浴血鏖战,留下许多惊天动地和扣人心弦的传奇故事,至今传颂海内外。江南新四军挺进纵队是其中出师较早的一支英雄部队。《新四军挺进纵队传奇》通过“大江搭跳板”、“桥头筑阵地”、“三进泰州城”、“郭村保卫战”等几十个真实生动的故事,演绎了新四军挺进纵队的成长史。  今年农历腊月初八是“挺纵”创建者和领导人管文蔚同志诞辰110周年,9月5日是管文
期刊
核心阅读  赖传珠上将是一位军政兼备、智勇双全的将军。从“红一师”政委到新四军优秀的参谋长,他的革命经历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红军时期,他与毛泽东很早结下革命缘;在新四军中,他坚定地支持刘少奇进军苏北的战略;皖南事变期间,他为军部救援、部队接应和军部重建等重要工作日夜操劳;反日军扫荡时,他在战场上立下功勋……他是新四军中的“大管家”。  与毛泽东结下革命缘  赖传珠虽然没有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但
期刊
阅读提示  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是革命的熔炉,汇聚了华中乃至全国的各类英才。骆耕漠就是其中之一,从抗战文人到财经主管,他艰苦奋斗在财经战线上,从担任江淮银行行长,到发行盐阜抗币,无不彰显其杰出的经济领导才能。  跌宕人生,执着信念,从北伐到抗战,从文委书记到银行行长,这是一段传奇经历,也彰显了他的文韬武略。他在一条特殊战线上,游刃有余,挥洒自如,为发展、巩固抗日根据地奠定了经济基石。他就是经济大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八一九”重要讲话中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 信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个人、时代乃至国家、民族的终极目标。一个国家的强盛不仅仅表现在经济的发展上,但一个国家的衰落却往往是从精神信仰上开始的。  我们的时代需要信仰,而历史则是最好的教科书。一个没有历史记忆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鲁迅先生曾说过:“
期刊
周恩来自12岁离开淮安后就再没有回过苏北老家,但他的心里始终装着家乡父老。苏北与南京仅一江之隔,在南京梅园新村期间,作为中共代表团负责人的周恩来时刻牵挂着苏皖解放区的建设和安危,那里的军民也和周恩来和衷共济,共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苏皖边区水患牵挂着周恩来的心  1946年夏季,江淮地区连降暴雨,淮河、大运河水位不断猛涨,苏北解放区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此,苏
期刊
他自幼喜好音乐,青少年时期,学众师之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1938年春,我在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开始认识何士德老师。何老师还曾用名何炳文、何为、丁力。他于1910年11月15日出生于广东阳江县。父亲何兰史在县城执教,并为美国传教士教阳江语,也向美国传教士学习英语,从而入了基督教。何士德在婴儿时就受了基督教的洗礼。五四运动波及阳江县时,9岁的小学生何士德参加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游行和焚烧日货等活
期刊
阅读提示  抗战时期,苏中行政区的南通战略地位显要,日伪在这一带实行清乡。为粉碎日伪军的阴谋,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清乡斗争,有著名的“火烧三百里竹篱笆”事件。还有少许人,他们默默无闻,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活动,创办一份战地油印报—《东南报》,想知道他们艰险的办报经历吗?本文将为您揭秘。  70年前,抗战时期,苏中行政区的南通与日军侵占的上海、南京隔江相望,威胁着长江下游日军军需的
期刊
编者絮语  1943年春,日伪在苏南的清乡局部得逞后,决定对苏北地区故伎重演,力图摧毁苏北(中)抗日根据地,以便将兵力和占领区的丰富物资支援太平洋战场。  为粉碎日伪的清乡阴谋,苏中新四军某部启用了潜伏在日伪特工机构内部的“卒子”。“卒子”不负使命,在敌魔穴内,与日本间谍、汪伪特工、国民党军统特务斗智斗勇,向苏中抗日根据地提供了大量重要情报。在苏中抗日军民的沉重打击下,日伪的清乡彻底破产。  沙锦
期刊
核心阅读  曹靖华教授是翻译介绍苏联文学的中国翻译家元老。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与抗日战争时期,他不顾个人安危,忍饥挨饿,将苏联革命作家鼓舞人心的声音巧妙地传达给战斗中的中国人民,被誉为“给起义的奴隶偷运军火”的人。  这是一则刊登在1920年9月23日上海《民国日报》上的招生广告:  本学社拟分英、法、德、俄、日本语各班。现已成立英、俄、日本语三班。除星期日外,每班每日授课一小时,文法读本由华人教授,
期刊
1944年8月29日,驻宿迁日军七十二旅团一三五大队为确保宿、泗水陆交通,派出金井中队88人、伪宿迁保安第十一中队及泗阳第四区汉奸武装90余人,侵占宿、泗运河线上的小张庄,设立据点,控制林公渡口。  新四军三师十旅为巩固已得的胜利,配合盐阜区沿海地区的攻势,则针锋相对,对敌交通线上已有和新设的据点不断发起攻击。7月15日,淮海部队攻占泗阳北之两遭圩据点。17日,攻克新安镇东南之大新集。8月6日,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