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已经得到普遍关注,文章从实际出发,分析了高职学校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应对这些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人才 心理健康 原因 应对
作为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软实力”,使学生掌握一定技能的同时,也造就其乐观向上、积极健康的人格素质。社会在快速裂变的过程中所伴生的问题,更容易传导到对社会敏感的大学生群体。最新心理调查统计结果显示,61%以上的学生承认自己情绪不良,55%以上的学生承认自己适应不良,20.1%的学生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有迹象显示,这个比例有明显上升趋势。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然成为一个老生常谈却又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
1.自身因素。高职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特殊群体,其心理问题的产生既有共性的一面,又有特殊的一面。共性的一面是高中阶段以后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转型时期,这个时期正处于心智、体能快速成长时期,对外界反映极其敏感。同时刚刚脱离了纯粹的封闭式的中学学习阶段,蓦然进入了相对自我管理、相对社会化服务的新的高等教育阶段,新的认知和原有认知在思想中产生矛盾和冲突,当无法调和时,将会在心理中引起混乱,产生心理问题。特殊性的一面是个体性格的差异造成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不同。
2.家庭因素。一般认为,家庭优越的学生容易产生骄奢、浪费、刚愎自用等毛病。但统计发现,一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这些学生更多地表现出自卑而又敏感,人际交往空间很小,遇到需要经济解决的问题时,家庭的无助造成了自己的困境,长期的行为形象反差,容易导致性格孤僻,信心淡漠。如何引导孩子的性格发展则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生于什么样的家庭个人无法选择,但家庭的客观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家庭对待孩子的态度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条件优越的家庭容易溺爱孩子,导致孩子依赖、被动;困难家庭的父母对孩子一般都是听之任之,听天由命;个别的家庭却寄予畸形的期望,期望以孩子的未来改变自己的现状,当达不到既定目标时,孩子容易遭受打骂等粗暴对待甚至软暴力,心理压力极大。总而言之,这些极端的教育方式,扭曲孩子的性格形成,在外在因素的诱导下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3.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学校两个层次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考压力的延伸。对高考过度关注的压力,主要表现在农村家庭的学生。由于目前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仍然存在,农村的教学资源还相对匮乏,教学质量还相对较低。要想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必须具备更强的竞争能力。在这种长期的心理高压下,部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已经比较脆弱。没有升入理想的大学,使得他们心情沮丧、情感压抑,对自己的能力持怀疑态度,行为上常常表现为头疼、焦虑、思想无法集中,容易对某些事情产生过激行为,承受挫折的能力下降。(2)人际交往的压力。进入大学以后,个人能力的体现不仅仅表现在学习成绩的高低,人际关系成为衡量个体在集体中形象的重要一环,复杂的人际关系往往使有的学生不知所措,不同性格的学生在此也就有了不同的展现。部分学生希望有好的人际关系,但是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久而久之,学生行为的差异就表现出人际关系的差异,而不良的人际关系则会导致否定性的自我认知,如果不能积极地改变和完善自己,最终将会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从笔者几年体验看,平时班里的评优评先活动,诸如奖学金的评定、入党积极分子推选、优秀学生评选等的活动,总是有一些性格特异的学生,由于平时不容易与周围同学交往,在民主投票中往往容易落选,而越是这一部分学生,总是表现出愤愤不平,容易导致过激行为。(3)就业压力。当前,双向选择和自主择业已经成为学生就业的主要形式,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学历层次等方面的客观原因,自觉在各方面都技不如人,在就业过程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但是又不知道如何提高自己。对未来感到迷茫、无所适从,既急于走向社会经济独立,又害怕毕业即失业无法自立,彷徨、焦虑、担心,形成长期的心理压力。
如何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健康的重要内容,学校应积极介入,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
1.正确进行引导。高职学校的教师在技能的教学的同时,应积极发挥“育人”、“解惑”的角色,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并评价自己的心理状态,正视并正确看待心理问题。发现异常,应坦白且委婉地跟他们交流,站在他们的立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一是教育学生积极地自我疏导的方法,比如,参加运动或自娱自乐等。二是主动寻求别人的帮助,可以向关系要好同学倾诉,或向信得过的老师谈心,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
2.重视心理辅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咨询师,并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网络心理辅导,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图书阅览角”等。同时,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的作用,利用宣传栏和板报搞好宣传。(3)建立并完善心理评价机制。建立规范的心理测量室,建立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估标准,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作出及时有效的评价。
3.活动疗法。鼓励学生走出户外,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通过运动,一是可以放松心情。二是可以增强团结协作精神。三是敢于竞争,勇敢地面对竞争。四是可以学会正确对待失败,敢于面对失败,克服惧怕心理,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裴云奇.克服心理缺陷的体育锻炼方法.青年心理咨询,1992,(4).
[2]刘杰,张蓉.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2,14(4).
[3]金盛华.当代中国人人际关系与身心健康的关系[J].心理学探新,1999,11(3).
作者单位:东营职业学院 山东东营
关键词:人才 心理健康 原因 应对
作为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软实力”,使学生掌握一定技能的同时,也造就其乐观向上、积极健康的人格素质。社会在快速裂变的过程中所伴生的问题,更容易传导到对社会敏感的大学生群体。最新心理调查统计结果显示,61%以上的学生承认自己情绪不良,55%以上的学生承认自己适应不良,20.1%的学生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有迹象显示,这个比例有明显上升趋势。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然成为一个老生常谈却又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
1.自身因素。高职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特殊群体,其心理问题的产生既有共性的一面,又有特殊的一面。共性的一面是高中阶段以后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转型时期,这个时期正处于心智、体能快速成长时期,对外界反映极其敏感。同时刚刚脱离了纯粹的封闭式的中学学习阶段,蓦然进入了相对自我管理、相对社会化服务的新的高等教育阶段,新的认知和原有认知在思想中产生矛盾和冲突,当无法调和时,将会在心理中引起混乱,产生心理问题。特殊性的一面是个体性格的差异造成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不同。
2.家庭因素。一般认为,家庭优越的学生容易产生骄奢、浪费、刚愎自用等毛病。但统计发现,一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这些学生更多地表现出自卑而又敏感,人际交往空间很小,遇到需要经济解决的问题时,家庭的无助造成了自己的困境,长期的行为形象反差,容易导致性格孤僻,信心淡漠。如何引导孩子的性格发展则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生于什么样的家庭个人无法选择,但家庭的客观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家庭对待孩子的态度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条件优越的家庭容易溺爱孩子,导致孩子依赖、被动;困难家庭的父母对孩子一般都是听之任之,听天由命;个别的家庭却寄予畸形的期望,期望以孩子的未来改变自己的现状,当达不到既定目标时,孩子容易遭受打骂等粗暴对待甚至软暴力,心理压力极大。总而言之,这些极端的教育方式,扭曲孩子的性格形成,在外在因素的诱导下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3.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学校两个层次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考压力的延伸。对高考过度关注的压力,主要表现在农村家庭的学生。由于目前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仍然存在,农村的教学资源还相对匮乏,教学质量还相对较低。要想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必须具备更强的竞争能力。在这种长期的心理高压下,部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已经比较脆弱。没有升入理想的大学,使得他们心情沮丧、情感压抑,对自己的能力持怀疑态度,行为上常常表现为头疼、焦虑、思想无法集中,容易对某些事情产生过激行为,承受挫折的能力下降。(2)人际交往的压力。进入大学以后,个人能力的体现不仅仅表现在学习成绩的高低,人际关系成为衡量个体在集体中形象的重要一环,复杂的人际关系往往使有的学生不知所措,不同性格的学生在此也就有了不同的展现。部分学生希望有好的人际关系,但是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久而久之,学生行为的差异就表现出人际关系的差异,而不良的人际关系则会导致否定性的自我认知,如果不能积极地改变和完善自己,最终将会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从笔者几年体验看,平时班里的评优评先活动,诸如奖学金的评定、入党积极分子推选、优秀学生评选等的活动,总是有一些性格特异的学生,由于平时不容易与周围同学交往,在民主投票中往往容易落选,而越是这一部分学生,总是表现出愤愤不平,容易导致过激行为。(3)就业压力。当前,双向选择和自主择业已经成为学生就业的主要形式,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学历层次等方面的客观原因,自觉在各方面都技不如人,在就业过程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但是又不知道如何提高自己。对未来感到迷茫、无所适从,既急于走向社会经济独立,又害怕毕业即失业无法自立,彷徨、焦虑、担心,形成长期的心理压力。
如何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健康的重要内容,学校应积极介入,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
1.正确进行引导。高职学校的教师在技能的教学的同时,应积极发挥“育人”、“解惑”的角色,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并评价自己的心理状态,正视并正确看待心理问题。发现异常,应坦白且委婉地跟他们交流,站在他们的立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一是教育学生积极地自我疏导的方法,比如,参加运动或自娱自乐等。二是主动寻求别人的帮助,可以向关系要好同学倾诉,或向信得过的老师谈心,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
2.重视心理辅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咨询师,并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网络心理辅导,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图书阅览角”等。同时,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的作用,利用宣传栏和板报搞好宣传。(3)建立并完善心理评价机制。建立规范的心理测量室,建立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估标准,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作出及时有效的评价。
3.活动疗法。鼓励学生走出户外,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通过运动,一是可以放松心情。二是可以增强团结协作精神。三是敢于竞争,勇敢地面对竞争。四是可以学会正确对待失败,敢于面对失败,克服惧怕心理,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裴云奇.克服心理缺陷的体育锻炼方法.青年心理咨询,1992,(4).
[2]刘杰,张蓉.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2,14(4).
[3]金盛华.当代中国人人际关系与身心健康的关系[J].心理学探新,1999,11(3).
作者单位:东营职业学院 山东东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