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味人间》,陈晓卿的高级爽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xiaoyan03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味人间》第2季要收官了,两个月的美食影像大放送即将结束。
  这一部在25个国家和地区拍摄了300余种食物的纪录片,从策划之初就不仅仅是一档展现美食的节目,它试图寻找人与食物的关联,让美食具备一种超越语言的普遍性。
  在采访的前两天,总导演陈晓卿收到一位法国人的邮件,说他没找翻译就看完了《风味人间》第1季,虽然完全不懂解说在讲什么,但却能坚持看完。
  “过去我们都在看BBC的纪录片,它的纪录片会让你感觉到世界是他们英国的,片子的内容讲述是站在他们的道德、社会、经济评价体系之下的。”陈晓卿认为,随着综合实力的发展,中国应该在国际话语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同时,我们也要尝试着对世界上某一类事物作出我们自己的记录和表达。
  带着这份壮志,在第1季给分集导演培训时,陈晓卿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们即将开始一段旅程,一段关于食物的旅程,它的足迹会遍及全球。但是有一点不要忘了,我们是用筷子来品味这个星球的,我们的纪录片里蕴藏着我们东方的价值观。”

板前纪录片


  《风味人间》第2季一共8集,每集50分钟左右,对于看入迷的观众来说,常常觉得意犹未尽,被馋出的口水还在口中蔓延,片尾曲已然响起。但对于总导演陈晓卿来说,这两个月被疲惫感拉扯得太漫长。
  5月末在北京接受南风窗记者采访时,体力和精力已是“强弩之末”的他甚至表示,有些后悔安排了这么多集。
  因为采用边播边剪的方式,所以播出的这两个月,导演和后期团队始终处在疲于奔命的紧张状态,每天都有大量的工作待处理,播出时间固定而紧迫,不容有任何差池。特别是如果在刚播出的一集中收到了观众的建议性反馈,便要加班加点地对后面的内容做适当调整。
  陈晓卿直言,选择这样一种方式是因为在第1季时尝到了甜头。“我们做的纪录片是给观众看的,就要让它走进更多观众的视野中去,那面对观众的反弹就要做出及时的调整。比如有时观众反映人物情节过多,太煽情了,我们就把人情故事改少一点;可能又有人说这不就是一个烹饪节目嘛,丢失了纪录片的品质了,那我们就把食物与风土地理的连接性做得更浓厚一点。”
  在讲食物的生物化学变化时,《风味人间》采用了微观摄影技术,将冷藏的马肉上如何结出冰晶、花椒粒如何从爆开的外壳中钻出、遇到酸性物质的蟹肉纤维如何“蟹躯一震”等很不常见但非常有趣的画面展现给观众。
  这些镜头非常难拍,有时做了一个月的实验还是失败了。尽管画面珍贵,但在剪辑之初,陈晓卿担心它们过于科技,不敢放太多。直到第1集播出后,通过弹幕发现观众们对此特别感兴趣,于是他把第3集中微观摄影镜头的时长调整到原来的1.5倍,让观众看够。
  这么重视观众的反馈不会丢失自己的艺术性么?—我不是第一个提出这种质疑的人,但陈晓卿面对质疑时的淡定不仅因为习以为常,更多的是源于他非常清楚自己要做的是什么,以及如何对各类价值进行平衡与取舍。
  “像周浩的《厚街》和《差馆》属于作者纪录片,更多的是展现导演的视角和内心。我们做的是商业纪录片,或者叫大众传播纪录片,它的内容选择和叙事手法应该是更普世的。所以作为主创团队,我们需要从善如流地去遵从能被更多观众接受的制作方式。”对于这种直面观众喜好的创作方式,陈晓卿作了一个恰当的比喻:就像是日餐里的板前寿司,在开放的平台上提供面对面的服务。
  另一方面,放眼全球各大纪录片节展,几乎都有中国人的身影,甚至有很多节展举办方认为没有中国纪录片参赛是很丢份儿的。但是,却很少见中国的纪录片能在外国纪录片频道的黄金时段播放。直到去年,《风味人间》的衍生节目《风味原产地·潮汕》在奈飞上占据美食类节目榜首长达半年,也算是填补了一些中国纪录片在该领域的空白。
  无论是板前寿司还是板前纪录片,最重要的还是怀揣匠人精神。中国纪录片走向世界,吸引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单纯依靠形式是不足够的,高品质的内容始终是核心。“从善如流不等于随波逐流,我们必须要做一些帮助我们养家糊口的选择,但如果丢失自己最流畅的表达和节目气质,那还不如不做。”
如果鹅肝多得像羊杂一样,那它就是羊杂的价格;如果黄瓜稀有得像松茸一样,那它就是松茸的价格。这也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理念,食物是平等的。”

叛逆生长


  为了获得更多的关注,《风味人间》在顺从观众们的口味,但为了保证品质,他们也有很多不动摇的坚持,陈晓卿称之为价值观上的逆反。也正是这种叛逆的生长,使得他们在短视频的冲击下,依然能够脱颖而出。
  对于商业纪录片来说,需要有一个视觉标签将内容更好地串联在一起。《风味人间》第1季运用的是“方言地图”,每介绍一种带有地域特色的食物后,便会请当地人用方言录一句与该食物相关的话语。到了第2季,除了沿袭“方言地图”的格式以外,还在每一集中加入了与场景相关的文学引文。
  然而,这两个主创团队的精心设计,在节目播出之初,并非所有观众都能接受,觉得方言的出现太生硬,与解说的标准普通话不搭;觉得引文太咬文嚼字,甚至有人在弹幕上半开玩笑地说:“我就喜欢你们不知道说什么而搜肠刮肚的尴尬劲儿。”
  “一开始看到这样的反弹是出汗的。”但陈晓卿知道,每一次的创新都必然要承受负担,因为对自己的设计和理念有信心,所以坚持留到了最后。
  在陈晓卿看来,当下的社会每一天都在朝着一致的方向迈进,吃一样的食物,说一样的话,这是个特别无趣的現实。在我们的文化中,食物和方言是最鲜活的存在,他希望它们能永葆生命力,于是便将两者联系在一起。   观众是需要被满足的,也是需要被培养的,有思想的创新最终是会被观众接受的。大概也就是两集的时间,弹幕里便不再出现嘲讽的话语了。
  “我觉得第3集里的引文最拗口,‘所有人的嘴唇都在翕动’,我说起来都觉得肉麻,但是观众接受了。”陈晓卿笑眯眯地说,还带着孩子气的得意口吻。
  对于主创团队来说,这些细碎的努力都是对纪录片本质的坚持。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中,纪录片的意义不仅在于向观众展现他们看不到的事物,还在于把那些终究要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事物记录下来。
  “我们拍的一些食物,连播都没播就消失了,或是播不了了。比如第2季开播前几天,我们拍完的一种食物进了《禁食野生动物名录》,我们就必须要放弃它,因为这是法律问题。但若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考虑,虽然现在它不能被食用,但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里,它是普通百姓仰赖为生的东西,而我们在它从餐桌上消失前把它记录了下来,我认为这是功德无量的。”

  此外,在选择食物时,主创团队绝大多数时候都站在食物需求金字塔的底层,去介绍普通人常吃的食材和吃法,那些昂贵的菜品只占非常小的比例。陈晓卿笑称,不能在第2季的制片人张平面前提起特别高档的食物,她会很愤怒,认为那不是我们该关注的。
  “而且这个东西看穿以后是很无趣的。如果鹅肝多得像羊杂一样,那它就是羊杂的价格;如果黄瓜稀有得像松茸一样,那它就是松茸的价格。这也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理念,食物是平等的。”
  民谣歌手周云蓬曾同陈晓卿提起过,他这辈子都觉得高粱米饭拌虾酱是最好吃的东西,对他来说那是妈妈的味道,是幸福的味道。听完以后,陈晓卿想,如果人是平等的,人们的幸福感是平等的,能为人们带来幸福感的食物本身也应该是平等的。那么最普通的食物背后,也会有最了不起的、最非凡的故事。
  所以《风味人间》中没有食物评价体系,没有米其林,也没有TOP10,有的只是人与食物的故事。

适者生存


  纪录片导演陈英杰曾说到:“陈晓卿老师之前做了很多年的纪录片,在圈里早已成名,但是真正让大家熟知他的是一部美食纪录片。”
“我想观众看视频时除了想要看得爽,肯定还希望获得知识。我们就在努力爽得专业,爽得高级。”

  陈晓卿听后笑了。他说,论起拍片子的幸福感和充实感,他在过去拍的那种作者纪录片会更令他感到愉快,也会更膨胀些,觉得自己是个艺术家。而现在的他,更像是加工流水线上的工人,更辛劳,甚至更绝望,时刻想着怎么用镜头把想法表现得更好。“但我相信对于观众来说,面向大众的纪录片是他们更需要的。”
  不少观众羡慕陈晓卿和他的团队,认为他们把对美食的喜爱当成了职业,但陈晓卿却说,职业是爱好的坟墓。他们每天面对的是大量的知识储备、大量的拍摄任务、大量的待剪素材,而不是自由的吃喝玩乐。
  特别是在短视频的冲击下,长视频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陈晓卿直言,自己以前在央视时是个特别清高的纪录片导演,片子里有品牌的logo都反感,会把它删掉。但现在知道了柴米贵,知道为了获得最佳的传播效果不仅要加倍努力做好内容,还要有良好的运营。“当传统传播形式逐渐式微时,我们应该想更多方法来解救它。这不是我们想不想做,而是必须要做。”
  事实上,在两年多的时间里,“风味人间”已经成为一个IP,而不仅是一部纪录片,同系列的《风味原产地》和《风味实验室》,是为适应新市场环境而设计出的短纪录片和微综艺,帮助《风味人间》分摊广告压力,同时提高观众黏度。它们的出现并非是长纪录片向短视频示弱,而是与短视频的携手。
  即便是对于平台来说,吸引用户是生存的关键,但长纪录片依然有不可比拟的地位。“在腾讯视频中,纪录片频道被视为文化担当,它体现着平台的文化品位。”《风味人间》制片人、企鹅影视纪录片工作室总监朱乐贤表示,品质和商业一定能在项目中达到平衡,而不是说把商业等同于低俗。这不仅是一部好的纪录片的需求,也是整个纪录片行业的需求。
  为了适应市场,《风味人间》第2季在宣发方面做了更充足的准备。“以往我们认为,那些剧照、短视频类的宣发物料是影视剧和综艺才会用的,但这次我们发现,如果它能辅助我们吸引更多观众,我们为什么不用呢?”
  但宣发只能锦上添花,实现不了雪中送炭。所以无论是陈晓卿,还是朱乐贤,都在坚持商业化趋势下的专业主义。“我想观众看视频时除了想要看得爽,肯定还希望获得知识。我们就在努力爽得专业,爽得高级。”陈晓卿相信,我們可以像国外的纪录片厂牌一样做出好看又能“养家”的纪录片,然后,走出国门。
其他文献
因为我对渔港没什么概念,正式去南方澳探访之前,我先去踩了一次地形。从台北到南方澳,我搭了3个多小时公车。一下车,伴着鱼腥味的海风让人神清气爽。而此时约莫是下午4点,挂在头顶的太阳正慢慢斜下。  我沿着港岸走了一圈,船上有很多印尼渔工,我试图用中文和他们聊天,但只能得到一些片段的、不精准的信息。几次尝试后,我只好作罢,但得上船看看。首先要看的,就是他们在船上睡觉的地方,许多外籍渔工终年都睡在船上,我
评《南风窗》2020年第12期封面报道《非常“中国策”》  备受外界高度关注的全国“两会”顺利闭幕了,这是一次非常时期的全国“两会”。更特殊的是,因为疫情的影响,国内外环境都出现了非常复杂的形势,这几乎可被看作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与改革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这个挑战来自多方面,主要是两点。其一,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又突然遭到疫情的干扰,第一季度的经济数据不令人乐观,甚至出现了
《辛丑条约》签署现场  1900年7月8日,已远离权力中枢多年,正在广东的李鸿章接到上谕。他被重新任命为直隶总督和北洋通商大臣,这是他曾担任了25年的官职。  大厦将倾之际,他再次被寄予厚望,去解决北京的危机。  骄傲的国都此时已是满目疮痍,酿成这场灾祸的慈禧和一帮亲贵正避居西安。慈禧拒绝在与列强缔结和约前返回北京,任命李鸿章为全权代表与各国谈判。  电令急促,逃无可逃,年迈的李鸿章只好拖着患疾的
今年的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纪念日。再过一年,到了2021年的7月1日,中国共产党就是名副其实的百年大党。  记得十九大闭幕后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提到了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其中之一就是,2021年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进行
2018年12月12日,湖北襄阳,站在东津新区眺望唐白河对岸襄州区,一片片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在过去的2018年,关于一线城市“限购松动”的消息一直都在到处流传。不过,上海、深圳等热门城市纷纷辟谣,没有这回事。  2019年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降准1个百分点(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此举被认为,提振经济,逐渐成为大势所趋。在这种背景下,作为提振经济核心工具的楼市,外
2015年6月,数以百计的股民在上海市广东路一家证券营业部门口交流经验和炒股心得  下午3点,抽离盯盘许久的双眼,王袤靠着椅背往后一躺,一脸倦意。  “-2346元”,今天的收益并不好。大盘早上低开,一路走低,下午一波反弹后,尾盘再次跳水。从亏一万多,到盈利四千多,再到亏两千多,如同红绿间来回变换的数字,王袤的心情也几经波折。  他发了一条微博:炒股就像朋友圈里的照片,别人看到的都是表面上的美好,
2018年11月,波兰波莫瑞地区德拉夫斯科,北约举行了名为“蟒蛇2018”的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  12月3日,北约29个成员国的领导人齐聚英国伦敦,庆祝北约成立70周年。其实,早在今年4月4日北约生日当天,北约成员国外长在华盛顿已经为北约70周年庆祝了一次。当时之所以没有升级为峰会,主要是因为诸多具体事宜没有谈妥,担心因分歧太大而让场面难堪。  北约伦敦峰会后一个多星期,英国将举行大选,国家方向上
沙武田说他与敦煌之间的关系,是命运之神冥冥之中注定的。  当年他考大学,考古学是小众专业,西北大学在整个甘肃省只招一个学生。上大学后,选工作,老师给他推荐了河北省考古所,在石家庄,离北京近,虽然觉得没什么概念,但也挺好的。  一次回老家,他的堂兄和他后来的老师(敦煌学者马德)认为他可以去敦煌研究院,“那是甘肃文博单位最好的。”当时敦煌研究院很缺考古专业的人才,每年去的学生很少,因为都说那里条件艰苦
今年是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到今年年底,中国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农”工作成效。  解决好“三农”问题,根本在于深化改革,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而这其中,也离不开金融资本赋能乡村的推动。对于建设银行这样的国有大行来说,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效的创新金融服务,是实践普惠金融战略、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能够帮助农
阿布都赛买提16岁时离开家乡阿图什外出谋生,他是家里9个孩子中的一个,那里的人也被称为“中国的犹太人”,似乎每个人都有经商的天赋以及生存的能力。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他与和田女子结婚,将家安在了新疆和田,育有三儿一女。  他继续出来跑营生,卖过羊肉串。和田玉的价值被市场挖掘后,他开始做玉石生意,一直在路上奔波。直到2009年,他将大学毕业的二儿子亚库普江·赛买提(以下称亚库普江)带到了深圳,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