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阶段。在各项能力培养过程中,创新能力是其中需要着重培养的一项。物理课程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新接触的一门课程,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借着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好奇心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采取的策略包括:结合物理常识进行教学,引导小组合作实验,鼓励学生自由讨论。
关键词:创新能力;初中物理;结合常识;小组合作实验;自由讨论
当前教育体系中之所以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列为教师教学的一大目标,是因为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得到了教育理论的众多支持。在当今社会,创新能力的高低是检验学生是否能够在社会中有所创造的一大评判标准。创新能力高的人更能够在普通的环境、寻常的事物中发现不同的机遇和与他人不同的材料利用价值。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从学生踏入社会开始的,而是从学生的学生生涯中开始的。因此,教师要明确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基于此种情况,本文笔者特结合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经验,研究探讨如何在物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一、结合物理常识教学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基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掌握的基础上,只有对知识有所掌握,对知识能够熟悉应用的学生才有可能进行创新。因此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第一步就是将物理知识通俗化,也就是将物理知识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相联系,以此来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物理常识进行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来不是一项硬性指标,它不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拿出专门时间进行培养,它需要教师每节课的渗透。而这种渗透的前提就是学生能够理解物理知识点并能够在生活中进行运用。
例如,在学习“运动的快慢”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例为开头。这一节主要学习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在上课时,我问学生:“大家在参加运动会跑步时都能看出谁跑得快,谁跑得慢,那是用什么衡量的呢?”然后我引出了速度的定义,接着在讲速度的计算公式时,我拿出了去年运动会一百米比赛的成绩,根据这一成绩引领学生进行计算当时运动员的速度是多少。在学生理解并能够计算速度时,我问学生如何判断两个事物运动速度的快慢。学生间相互讨论,提出了很多种方法,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培养。
二、引导小组合作实验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教师无法一个个地进行能力培养,它最好的培养环境是在小组合作中进行。而物理是一门实验性质的学科,教师的教学也离不开物理实验,因此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实验的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组合作实验考验的不仅是学生与人合作做事的能力,还考验着学生在团队中寻求价值的心理承受能力。往往初中生的好胜心和自尊意识比较强烈,任何一個学生都不能忍受在团队中毫无作用的角色。因此在小组合作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都会有所提高。
例如,在学习“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这一章节时,我带领学生进行了噪声的控制的实验。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就将学生进行了划分,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一种控制噪声的方法,并尽可能作出实验模型。在上课时,各个小组都带来了自己组的控制模型,学生们的方法千奇百怪,有的确实很有作用,有的则漏洞百出。但通过这场实验,学生们在小组间为了一个目标共同努力,一起尝试着实验,在这过程中已经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鼓励学生自由讨论
创新意识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鼓励和支持,正是因为不少教师的打压,以往学生才会养成被动接受知识并且全盘接受的学习特点。身为当代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讨论问题,面对疑问积极发问,对所有知识持怀疑态度。这种胸怀是教师需要具有的。在物理课堂中,当学生对某一问题有所疑问时,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然后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对疑问知识点进行求证或者寻找不同的解题思路。只有教师给予学生创新的机会和时间,学生的创新能力才有可能得到提高。
例如,在学习“杠杆”这部分知识点后,我让学生自己讨论杠杆在生活中能够起到什么作用。有了上节课的理论知识点的学习,学生们对杠杆的作用机制有了概念后,提出了五花八门的用途。不少学生想到了利用杠杆撬动东西,还有学生提出想用杠杆做玩具,甚至有学生提出想利用杠杆搬运货物。学生们的想法多种多样,我在听完后不由得佩服他们的想象力。在每堂课中我都会鼓励学生自由讨论,每次讨论时学生们抒发自己的想法,同学间相互交流,这有助于激发出很多以前没有涉及到的想法,这是很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的。
总之,创新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影响很大,只有从学生阶段进行培养,才能在学生头脑中养成创新的意识,在行动上形成创新的能力。这一任务渗透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会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会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张学其.初中物理教学方法选择与创新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8(02)
[2]王志刚.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思路探析[J].学周刊,2012(30)
关键词:创新能力;初中物理;结合常识;小组合作实验;自由讨论
当前教育体系中之所以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列为教师教学的一大目标,是因为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得到了教育理论的众多支持。在当今社会,创新能力的高低是检验学生是否能够在社会中有所创造的一大评判标准。创新能力高的人更能够在普通的环境、寻常的事物中发现不同的机遇和与他人不同的材料利用价值。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从学生踏入社会开始的,而是从学生的学生生涯中开始的。因此,教师要明确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基于此种情况,本文笔者特结合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经验,研究探讨如何在物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一、结合物理常识教学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基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掌握的基础上,只有对知识有所掌握,对知识能够熟悉应用的学生才有可能进行创新。因此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第一步就是将物理知识通俗化,也就是将物理知识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相联系,以此来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物理常识进行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来不是一项硬性指标,它不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拿出专门时间进行培养,它需要教师每节课的渗透。而这种渗透的前提就是学生能够理解物理知识点并能够在生活中进行运用。
例如,在学习“运动的快慢”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例为开头。这一节主要学习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在上课时,我问学生:“大家在参加运动会跑步时都能看出谁跑得快,谁跑得慢,那是用什么衡量的呢?”然后我引出了速度的定义,接着在讲速度的计算公式时,我拿出了去年运动会一百米比赛的成绩,根据这一成绩引领学生进行计算当时运动员的速度是多少。在学生理解并能够计算速度时,我问学生如何判断两个事物运动速度的快慢。学生间相互讨论,提出了很多种方法,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培养。
二、引导小组合作实验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教师无法一个个地进行能力培养,它最好的培养环境是在小组合作中进行。而物理是一门实验性质的学科,教师的教学也离不开物理实验,因此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实验的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组合作实验考验的不仅是学生与人合作做事的能力,还考验着学生在团队中寻求价值的心理承受能力。往往初中生的好胜心和自尊意识比较强烈,任何一個学生都不能忍受在团队中毫无作用的角色。因此在小组合作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都会有所提高。
例如,在学习“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这一章节时,我带领学生进行了噪声的控制的实验。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就将学生进行了划分,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一种控制噪声的方法,并尽可能作出实验模型。在上课时,各个小组都带来了自己组的控制模型,学生们的方法千奇百怪,有的确实很有作用,有的则漏洞百出。但通过这场实验,学生们在小组间为了一个目标共同努力,一起尝试着实验,在这过程中已经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鼓励学生自由讨论
创新意识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鼓励和支持,正是因为不少教师的打压,以往学生才会养成被动接受知识并且全盘接受的学习特点。身为当代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讨论问题,面对疑问积极发问,对所有知识持怀疑态度。这种胸怀是教师需要具有的。在物理课堂中,当学生对某一问题有所疑问时,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然后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对疑问知识点进行求证或者寻找不同的解题思路。只有教师给予学生创新的机会和时间,学生的创新能力才有可能得到提高。
例如,在学习“杠杆”这部分知识点后,我让学生自己讨论杠杆在生活中能够起到什么作用。有了上节课的理论知识点的学习,学生们对杠杆的作用机制有了概念后,提出了五花八门的用途。不少学生想到了利用杠杆撬动东西,还有学生提出想用杠杆做玩具,甚至有学生提出想利用杠杆搬运货物。学生们的想法多种多样,我在听完后不由得佩服他们的想象力。在每堂课中我都会鼓励学生自由讨论,每次讨论时学生们抒发自己的想法,同学间相互交流,这有助于激发出很多以前没有涉及到的想法,这是很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的。
总之,创新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影响很大,只有从学生阶段进行培养,才能在学生头脑中养成创新的意识,在行动上形成创新的能力。这一任务渗透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会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会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张学其.初中物理教学方法选择与创新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8(02)
[2]王志刚.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思路探析[J].学周刊,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