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八年课改三步走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dayong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自2004年开始,八年致力于一体化课改。作为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的牵头校,学院课改之路上3个阶段的脚印清晰可见:从第一步的雏形认识,到第二步的高端引领,形成课程体系,再到第三步的实践反馈,在这个完整的螺旋上升的过程中,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信心满满。
  本刊专访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院长助理朱永亮,解读八年课改历程。
  从2004年开始,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正式启动了一体化教学改革,首先在电工专业进行尝试。到2006年,学院完成了学习领域概念学习和行动导向教学学习的理念认知,一体化的雏形框架基本建成。
  三年时间里,学院教学的特点是以实操课为引领来带动理论知识的学习。在首先尝试改革的电工专业上,学院将一部分理论课融到实操课里。之前的电工课堂上,导线连接、配盘不是一个完整的任务,仅仅是电工的一些单项技能训练。但从2004年起,学院在技能的训练里融入了诸如导线、电流等理论知识,学生动手操作起来,引发了学习的兴趣,大大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
  这是学院对理论与实习一体化的初步探索,虽然没有真正“一体化”的概念,但却有了潜意识里的解读,为日后真正启动一体化课改奠定了有益的基础。
  2005年,学院开设了两个新专业——数控和汽车。这时,童华强院长对牵头筹建新专业的朱永亮特别强调了一点——课程开发一定要和企业做好沟通。
  对于不懂数控的人来说,要如何迈进数控职业这个门?朱永亮来到工厂,在没有学习任何相关理论知识的情况下,跟着几位老师傅在车间学习技术。同时借助采购设备的时机,积极和企业进行交流。通过与企业打交道,朱永亮体会到真实的工作场景印证了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于是,学院的数控专业开始搞实操。普车、普铣、数控机床等课程便逐渐开展起来了。
  “那时候,学校恨不得一个星期4天用来开实操课。就是学生要干活,通过干活学制图。没开设制图理论,就是尝试。虽然没有具体形成一体化理念,但在潜意识里方法是有的。”朱永亮有了在企业的亲身经历后,更加注重实操。
  也是在同一年,经原劳动保障部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批准,由北京千秋业教育咨询公司和广东白云教育集团牵头,赵志群作为指导专家,包括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在内的八个单位参与了《职业活动导向课程模式的构建》课题,这是一场职业导向课程模式的探索,核心就是做学习领域的课程。
  这个课题给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学院领导当即意识到课程是技工学校培养合格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核心要素,课改理应是学校发展的一个路子,这个路子一定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正确方向。
  有了信念的有力支撑,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坚持下来了。三年中,学院作为数控专业组长校、汽车专业副组长校,每个涉及的专业都在尝试着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并坚持推进。到2007年结题时,学院向一体化课改又迈进了一步。
  作为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课改前期的试点专业,数控专业的发展就是学院一体化课改的缩影。也正是得益于一体化教改的理念和方法,八年后的今天,数控不仅成为了学校的王牌专业,学校也因此成为全国一体化课改数控专业的组长校和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车、数控铣项目中国集训基地。
  对于第一阶段收获的成果,学院初步总结归纳出了一体化课程的标准。在这一阶段,数控专业基本定下了中、高技师一体化课程的名字、教学项目等框架。按照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全层次地定位课程、整体架构课程。
  2007年,另一个部级课题的机会摆在了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面前。在技师培养模式探索这个课题中,学院再一次成为数控专业的组长校。这次参与的最大收获是,学院真正懂得了如何做高端的课程,怎样培养学生做技师,一体化课程究竟要怎么去实施。
  又是一个三年。虽然此时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内容和体系,但是学校的任课教师一直在摸索中实践。
  基于之前在企业的实践收获,学校再次强调,教师要到企业去,对于最真实、最有挑战的任务要独立完成。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找到操作的难点、关键点,要摸索出其中的规律,要知道一个具体任务中对人专业能力的提升点。
  要完成这一系列的工作,学院对教师实行主动培训,把教师分为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一体化老师、普通老师,展开四梯级教师培训。通过上公开课,教师们一次又一次地弥补不足、发现关键,并尝试将心理学运用到教学中,反复练习。同时,学院注重培养教师教学的基本功,把企业的任务拿到学校来,对教师展开技能培训,每周六有一次培训,每个暑期至少有两期培训。
  在这个过程中,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师团队——数控专业团队。又恰恰借助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学院数控专业教师团队成了北京的专业创新团队。
  教师团队有了长足的进步,最重要的是,教师们将学习到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信息带到学校,带动了专业和课程的发展。这大大促进了学院进一步探索课程改革,反馈到课改中,基本确定了一体化的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
  此后,学院在一体化道路上明晰了方向。数控专业从4个班到20多个班,专业设置不是培养学生做预备技师,而是直接做技师。清楚了最高层次的课改方法,以下的课程就容易寻找路径了。学院从技师培养反观技工、高级技工培养,课改的实践事半功倍。一年后,学院被批准为首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与此同时,学院积极与国内外一流企业合作开发产、学、研一体的职后培训,通过与企业不断地交流和沟通,不断丰富校企合作的方式:订单式培养,企业到学校建立培训中心,共同筹建培训室,校企共同对招收的学生和客户进行培训等等。而在众多合作方式里,对于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来说,最深入的是企业在学校设厂,引厂入校。企业可以承接对外业务,老师学生可以在企业里实践。
  有了与多家知名企业都达成的友好合作关系,学院更加清楚了行业、企业的用工需求和真实生产任务的本质,将校外的信息进一步反馈给教学,不断解决一体化课改推进中遇到的一系列难题。   2010—2013:落实成果回课堂
  2009年,人社部正式下发《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作为首批试点院校,于2010年正式启动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有3个专业参与了此次试点。从这一年开始,学院更加深入地意识到,要把开发成果转化为实践,必须回归课堂看教学。
  之前的阶段,学院的一体化课程也在探索,但因为只有部分教师理解什么是一体化课改,就像有些小金子似的在闪光,还没形成面。到2010年,一体化课改工作从两个班、四个班到最后全面铺开。
  一年后,学院全层次地实践一体化,起初零星的“小金子”终于形成了整体闪光的面。
  这个过程是真正把前两个阶段的成果落实到课堂实践。有了之前的雏形认识和高端课程的引领,课程体系也在不断摸索中完善。同时,课程完善的过程也是老师快速提升的过程。这一阶段,学院的一体化师资队伍快速成长,尤其是教师认识到了不仅要有技能,更要懂得职业。因此,教师到企业的调研更加深入了,学院与企业的合作也更加紧密了。
  2011到2012年,童华强院长带领学院教师做了很多结论性的、规律性的工作,从课程开发、课堂实践,到评价对接,核心就是解决了课程开发中工作与学习怎么一体化。具体到工作页的开发,严格按照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控制、评价的项目教学六步法。
  在将企业工作任务转化成教学项目的过程中,学院遇到了教学项目中如何实现知识与技能一体化学习的难题以及知识体系化重构的难题。于是,学院于2010年创新应用了“鱼骨图”,来分解工作过程各个环节中所蕴含的知识、技能、方法、规范、素养等。
  在学习过程中,童华强院长形象地用鱼的六个部分来分析任务,直观地分解出要完成一项任务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养,明晰地解决了工作、学习一体化问题。“鱼骨图”成为了一体化课程开发规程中的关键方法和技术。
  “鱼骨图”的提出使教师学会了从微观解决问题。如果一堂课有问题、教学进度有问题、学习任务有问题,教师会反观课表是不是也存在问题。教师学会分解任务后,有利于参与工作页的开发,反馈到课堂后,教学效果也明显好转。依此类推,解决了一些根本上的问题。
  而在课程标准开发之前,学院依然强调实践,将企业的真实任务作为教学载体。这是这一阶段成果显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牵头做一体化教学标准的重要支撑。
  有了理论和方法论,一体化的课堂真正显现了课改的成效。通过模拟企业场景,按照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控制、反馈六个环节的工作过程实施教学,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主动性、积极性明显提升。一体化教学还通过综合项目的设置,按照企业的规范和标准,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责任意识、组织纪律性以及表达沟通等综合能力,职业素养也获得有效提升。
  2012年,学院承担了《知识与技能学习一体化教学技术研究》《技工院校一体化师资标准及培养方案研究》《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包开发指导手册》等10余个部级、市级课题项目,掌握了全国一体化师资的培训标准,也为学院2013年创建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师资研修中心奠定了基础。
  正是有了这些积累,现在学院提出培训包的培训方式,这是对师资培训的特色创新。培训包涵盖培训的课程标准、培训教师用的指导手册等,可针对某一个专业的某一项技术,也可以针对一项职业资格鉴定,培训范围主要是中高级技师类,也包括企业专项的岗前培训、岗位提升培训等。
  可以说,第三阶段是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成长最快、收获最多的时候。但在学院看来,虽然一体化课改已初见成效,却仍处于一体化课程改革刚刚起步的阶段。
  这个时候,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在思考:德国基于双元制体系,在教学上的行动导向基于心理学,课程开发是工作过程的系统化开发,它本质的理论是专业教学论,面对这样的形式,我们的职业课程应该怎么样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我们的专业教学论究竟是什么?这是学院接下来要深入研究的部分之一。
  探索还在继续。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会不断地改革创新,他们有要做事的信念,有做成事的执著,以及做好事的目标。
  名校名片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集职前教育、职后培训、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职业需求预测、就业服务为一体,是以培养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为主要任务的综合性职业教育培训基地。
  学院始建于1974年,1998年被评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2000年晋升为高级技工学校,2002年经市政府批准,增挂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校牌。目前,学院是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中国职协常务理事单位,还是北京市首批职业技能培训公共实训基地、北京市数控专业技能大赛基地、北京市第033职业技能鉴定所。2013年4月,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学院“北京市技工教育改革发展突出贡献奖”和“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暨第五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组织工作突出贡献奖”。
  学院坚持“企业的需求就是学校的办学目标”的理念,贯彻“厚德强技、笃学铭志”的校训精神,积极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开办学历资格 职业资格的学制教育班,打通学生的成才通道,培养更多符合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其他文献
中学数学试卷分析是中学数学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高质量的中学数学试卷分析对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提高数学试题的命题质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对中学数学试卷进行分
语文教学中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得好:“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
Smartflower Pop是一款无需安装的太阳能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它可直接放置在光照充足的户外,将螺栓固定在地面上即可。智能系統会同步时间,确保太阳能电池板方向时刻跟随太阳转动,而且日出日落会自动展开收起,无需人工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