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先行路径联合预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分流重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复杂胰头部肿瘤的临床疗效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pslon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动脉先行路径联合预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分流重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复杂胰头部肿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2月至2016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91例胰头部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行联合血管切除重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27例复杂胰头部肿瘤行动脉先行路径联合预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分流重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设为PD-PVR组;23例复杂胰头部肿瘤行常规路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设为PD-CVR组;41例胰头部肿瘤行胰十二指肠联合血管切除术,设为PD-SVR组。观察指标:(1)3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2)3组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比较。(3)3组患者术后生存情况比较。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定期进行随访,随访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12月。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表示,组间比较采用Kurskal-Wallis秩和检验,两两比较采用校正P值的成对比较。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和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

(1)3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PD-PVR组患者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例数,门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长度,使用人工血管,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1、2、3、4、5级),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74±36)min,(22±7)min,1 661 mL(110 mL,3 800 mL),20例,(5.6±1.4)cm,6例,11、1、1、1、1例,(20±7)d;PD-CVR组分别为(281±41)min,(27±5)min,1 888 mL(176 mL,4 162 mL),18例,(5.4±1.5)cm,3例,1、8、2、0、0例,(21±7)d;PD-SVR组分别为(201±36)min,(16±6)min,1 052 mL(74 mL,3 926 mL),17例,(3.2±2.0)cm,5例,15、2、3、1、1例,(13±6)d;3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7.060,34.530, χ2=13.771,14.015,F=32.260, χ2=39.309,F=19.880,P<0.05)。术后并发症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有所好转。(2)3组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比较:PD-PVR组、PD-CVR组、PD-SVR组患者肿瘤最大径分别为(3.6±1.3)cm、(4.0±1.3)cm、(2.6±1.3)cm,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45,P<0.05)。PD-PVR组患者肿瘤分化程度(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肿瘤分期(ⅡA期、ⅡB期),神经侵犯,阳性淋巴结,胰颈部切缘阳性,胆管切缘阳性,肠系膜上静脉切缘阳性例数分别为0、13、14例,17、10例,17例,21例,0,0,0;PD-CVR组分别为1、12、10例,10、13例,15例,19例,1例,0,0;PD-SVR组分别为1、29、11例,17、24例,30例,29例,2例,1例,1例;3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4.122,3.306,0.902,1.214,P>0.05)。(3)3组患者术后生存情况比较:91例患者中,52例获得术后随访(PD-PVR组16例、PD-CVR组14例、PD-SVR组22例),随访率为57.1%(52/91),随访时间为3.0~69.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8.0个月。52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6.6个月,1、2、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3.5%、35.7%、26.8%。PD-PVR组、PD-CVR组、PD-SVR组患者生存时间分别为12.3个月(3.9~69.3个月)、15.0个月(3.0~63.3个月)、20.0个月(6.0~65.2个月),3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01,P<0.05);PD-PVR组与PD-CV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05),PD-PVR组与PD-SV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2,P<0.05)。

结论

动脉先行路径联合预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分流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缩短了肝门血流阻断时间,有助于复杂胰腺肿瘤术中的风险控制,提高手术安全性,改善患者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08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47例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设为LPD组;61例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设为OPD组。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2)术后情况。(3)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4)随访和生存情况。术后1年和3年采用门诊
目的系统评价加速康复外科(ERAS)应用于胰腺切除围术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以快速康复外科、加速康复外科、胰腺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惠普而术、ERAS、enhanced recovery、fast track、pancreatic surgery、pancreatectomy、Whipple、pancreatoduodenectomy、pancreatoduodenal resection为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历经百余年的外科治疗、联合药物治疗、新辅助治疗仍未能从根本改善患者预后。传统模式下,外科医师更关注疾病形态学治疗。然而,胰腺癌生物学行为才最终决定患者长期生存。外科医师需改变既往对胰腺癌的认识和理解,在生物学行为指导下追求肿瘤根治性切除。组学研究、人工智能和下一代转化医学平台将进一步促进临床医师认识和治疗胰腺癌这一顽固恶性肿瘤。
根治性切除仍是胰腺癌患者长期生存甚至获得治愈的关键。但仅有小部分患者具有根治性切除的机会,部分患者则因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受侵犯而被界定为可能切除或局部进展期胰腺癌。联合静脉切除使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受侵犯患者获得根治性切除机会。笔者就静脉侵犯术前评估、切除重建分型、血管植入物选择、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及远期疗效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多肽类似物对肿瘤细胞进行靶向放射治疗的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PRRT)对无法手术的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近年来,随着较多临床试验的开展,研究者对不同核素、新型靶向分子的研究以及对PRRT不良反应的探索,PRRT治疗方案不断发展,对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方式和效果产生了较大影响。
第30届日本肝胆胰外科学会年会于2018年6月7—9日在日本横滨隆重举行。笔者整理本次大会中胆道肿瘤领域最新研究进展与动态,涵盖胆道肿瘤外科30年发展回顾与肝胆胰外科未来展望;建立胆囊癌前瞻性数据库,从大数据角度优化早期胆囊癌治疗策略;胆道恶性肿瘤新辅助和辅助治疗临床研究进展;胆道恶性肿瘤基础研究进展等方面内容,以期与国内同道分享。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治疗壶腹部周围肿瘤的标准手术方式。出血是PD术后的凶险并发症,如何有效预防和处理一直是胰腺外科的难点,也是降低PD术后病死率的关键。本文汇集国内胰腺外科领域4位著名专家及其团队,结合各自中心的临床经验,从不同角度探讨PD术后出血的预防及处理策略。其中沈柏用教授结合其团队既往成功经验(采用全层紧贴式胰管对空肠黏膜吻合等)及前瞻性研究数据,从PD术后早期和晚期出血展开讨论;陈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检查多种成像技术联合血管侵犯三级评价法在胰腺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7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收治的66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66例患者手术结果显示:48例肿瘤位于胰头部或钩突部,18例肿瘤位于胰体尾部。66例患者术中共探查317支血管,其中50例行根治性手术,探查250支血管,测量手术切除标本
目的探讨胰腺钩突切除在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端端吻合胰体尾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4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8例)和吉林国文医院(3例)共同收治的11例行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端端吻合胰体尾切除术胰颈体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术中行血管切除重建时,先切除胰腺钩突以降低吻合张力,再切除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后行端端吻合。观察指标:(1)术中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腺残端消化道重建一直是胰腺外科备受关注的内容,胰腺外科医师对改进吻合技术进而预防术后胰瘘发生乐此不疲,吻合方式之多令人眼花缭乱。笔者对该段历史进行详细梳理,并将其分为早期(即探索期,为1898—1940年);中期(即成熟期,为1941—1980年);近期(即大发展期,为1981年至今)3个历史阶段,并概括各阶段特点,介绍相应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吻合理念与技术,以期对未来胰十二指肠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