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3:高血压病肾损害降压治疗的合理选择

来源 :中国全科医学·读者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lya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例简介
  患者,男,65岁,汉族,主因“血压升高11年,夜尿增多3年,发现血肌酐升高1个月”于2011年3月8日就诊。
  现病史:11年前,患者体检时被发现血压升高,之后在头痛、头晕间断测量血压,最高达160/100 mm Hg,偶尔服用降压药,效果不详。3年前,出现夜尿增多,间断服用硝苯地平片、高特灵等,血压仍波动在160~180/90~110 mm Hg。1月前,患者感冒后化验检查发现血肌酐升高,遂到我院肾内科门诊就诊。
  既往史及家族史:否认冠心病、糖尿病病史。母亲有高血压、脑出血史。
  查体:一般状况可,双侧上肢血压160/100 mm Hg,营养中等。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略向左扩大,心律齐,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平软,未闻及血管杂音,双下肢无水肿。
  化验:尿常规示蛋白(++)、RBC 0~1/HP,比重1.015,24小时尿蛋白定量1.03 g。血尿素氮8.64 mmol/L,肌酐136 μmol/L,胆固醇5.96 mmol/L,甘油三酯2.12 mmol/L,高密度脂蛋白0.91 mmol/L,低密度脂蛋白3.14 mmol/L;血常规、血糖、血电解质、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心电图示左室高电压、ST-T波改变;双肾B超示左肾大小为9.3 cm×3.8 cm;右肾为9.1 cm×3.6 cm;超声心动图示左房、左室增大,LVEF 68%。
  诊断过程:复查尿常规、尿蛋白定量并完善各种免疫相关检查,除外肾小球肾炎及其继发性高血压;完善各种内分泌相关检查,除外内分泌疾病及其继发性高血压;开展双肾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除外肾血管狭窄及其继发性高血压。
  初步诊断:(1)慢性肾功能不全(CKD 3期);(2)良性小动脉肾硬化症;(3)高血压病肾损害;(4)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层);(5)高脂血症。
  治疗随访:首先,改用雷米普利10 mg,1次/d降压治疗,血压波动在160/90 mm Hg左右,血肌酐一过性升至146 μmol/L;其次,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1次/d,血压控制在150/85 mm Hg左右,血肌酐恢复至132 μmol/L,但患者主诉时有心悸,脉搏88~96次/min;再次,进一步联合倍他乐克缓释片47.5 mg,1次/d,血压控制在130~135/80~85 mm Hg,脉搏62~68次/min,心悸消失。现已随访1年,患者依从性良好,无不适主诉,血压稳定在125~135/75~85 mm Hg,血肌酐130~140 μmol/L。
  评 析
  问题1:什么是高血压病肾损害?如何诊断?
  分析:高血压病发生5~10年常伴有靶器官的损害,约10%~15%患者出现慢性肾脏病(CKD),称之为高血压性肾损害,是高血压病的三大并发症之一。在我国,高血压病发病率高达10%~14%,高血压病肾损害患者数量庞大,应引起高度重视。
  高血压病肾损害的诊断标准:一般说来,确诊高血压病5~10年后患者出现夜尿增多等肾小管损害表现,而尿常规检测显示无明显血尿,尿蛋白定量多在1.0~1.5 g/24 h,伴或不伴有肾小球滤过功能异常,常常支持高血压病肾损害的诊断。
  临床上,高血压病肾损害与肾脏病继发性高血压常常需要进行鉴别诊断。一般说来,肾脏病患者血压升高常发现于肾脏病后或同时发现,尿常规检测显示明显的血尿和中到大量的蛋白尿,临床上可以发现与原发病相应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异常等。如果临床诊断有困难,可以行肾活检病理检查以帮助明确诊断。高血压病肾损害肾脏病理主要显示缺血性改变,无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沉积,而肾脏病引起的继发高血压患者肾脏病理主要显示免疫和炎症反应表现。
  问题2:本例患者高血压病肾损害的诊断是如何考虑的?
  分析:本例患者,母亲有高血压家族史,54岁被确诊为高血压病,但一直未规律治疗,血压波动在较高水平(160~180/90~110 mm Hg),8年后出现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下降表现,11年后检查尿常规仅有少量蛋白,但伴有肾小球滤过功能轻度异常,无镜下血尿,均支持高血压病肾损害的诊断。
  问题3:高血压病肾损害血压控制目标值是多少?
  分析:高血压病肾损害的血压控制应当遵循分层治疗的原则,即针对不同人群达到理想降压目标。根据患者是否合并靶器官损伤及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再决定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应首先进行危险性分层。通常分成3个危险组:(1)低危患者被定义为那些没有已知CVD或靶器官损害,无糖尿病者;(2)高危患者为无CVD或靶器官损害,无糖尿病,但有一项或以上的CVD危险因素者;(3)极高危患者为有CVD及靶器官损害或降压药物强制指征,如糖尿病、CKD者。对低危和高危组推荐的血压控制目标值为收缩压<140 mm Hg和舒张压<90 mm Hg,极高危组血压控制目标值为<130/80 mm Hg,对高血压病肾损害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为<130/80 mm Hg。
  问题4:如何早期诊断高血压病肾损害?
  分析:高血压病肾损害多表现为良性小动脉肾硬化(又称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早期主要表现为多尿、夜尿增多等肾小管功能受损表现,不为患者所关注,不易早期诊断。一旦患者出现血肌酐升高,说明50%以上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提示病情已发展到相当重的程度,一般很难逆转。所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高血压病肾损害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高血压病肾损害的早期诊断水平,近年来许多学者试图在以往经典检测手段的基础上,寻找更为灵敏、更为准确的检测方法。目前,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是较为公认的诊断早期高血压病肾损害的检查方法。在患者血压控制较为稳定、不伴有全身或尿路感染的情况下,如果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持续大于20 μg/ min,往往提示出现高血压病肾损害。其次,血清和尿液β2微球蛋
  白(β2MG)、α1微球蛋白(α1MG)的测定,对高血压病肾损害的早期诊断亦有重要价值。
  问题5:高血压病肾损害降压治疗应如何合理选择?
  分析:首先,生活方式干预(如低盐饮食、放松身心)等非药物治疗是高血压病肾损害降压治疗的基础;其次,高血压病出现肾损害往往需要两种或以上药物联合应用方能达到降压目标,而降压达标对于延缓肾损害进展至关重要;再次,肾损害尤其是血肌酐的升高提示在肾小球缺血的同时可能存在健存肾小球的高灌注、高滤过。治疗上应在改善肾小球供血的同时适当降低健存肾单位的过度代偿性滤过,延缓肾功能恶化。高血压病往往存在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合并肾损害,且可能伴有水钠潴留,适当应用β受体阻断剂和利尿药是可行的。
  本例患者院外应用钙离子通道拮抗剂(CCB)的情况下出现血肌酐升高,考虑存在健存肾单位的过度代偿,我们改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希望在降压的同时,尽可能扩张出球小动脉,缓解肾小球“三高”状态,延缓肾功能恶化。但改用ACEI后,降压效果不理想且出现血肌酐进一步升高,因此优先考虑降压达标并改善肾小球供血。
  我们在ACEI剂量加倍或联合CCB之间选择后者,即发挥其强效降压作用,又强化入球小动脉扩张作用,改善肾小球血液供应,在ACEI降低肾小球滤过压的前提下增加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得以恢复。联合ACEI和CCB治疗后,血压有所降低,但心率增加,提示可能存在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进一步联合β受体阻断剂以后,患者血压达标,心率恢复,心悸消失。随访一年患者依从性良好,无明显不适,血压和肾功能稳定。由于患者无明显水钠潴留症状,且可能存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交感神经过度活化或兴奋,未使用利尿剂。
  问题6:本例患者治疗过程中肾功能波动的原因?ACEI如何使用?
  分析:ACEI在降压及保护靶器官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循证医学证据,多项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结果奠定了其作为高血压治疗优化方案中必备药物之一。ACEI具有肯定的降压作用,可以降低循环血压,改善组织供血,具有保护心、肾等靶器官的作用;在肾脏,ACEI扩张出球小动脉大于入球小动脉,肾小球滤过压的下降有助于降低尿蛋白,但可能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一过性下降,尤其是在用药初期,肾脏供血增加与肾小球滤过压下降不平行的时候,就会出现血肌酐升高等副作用。
  本例患者使用依那普利早期就曾出现一过性血肌酐升高。
  因此,我们主张安全有效地应用ACEI。具体的使用方法:对于血肌酐大于3.0 mg/dl(265μmol/L)不建议使用ACEI类药物;对有肾前性因素或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或存在急性肾功能损害、高钾血症的患者应暂缓使用ACEI类药物,待这些因素纠正以后再考虑使用;对于使用ACEI类药物的患者,应每2周检查一次肾功能直至第8周,如果血肌酐不增加或增加幅度小于30%,可以继续使用;如果血肌酐增幅大于30%,应当停药,明确有无双侧肾动脉狭窄等严重影响肾脏血液循环的问题。如果患者在应用ACEI过程中出现血钾升高,可以考虑联合小剂量利尿剂,但要严密关注血容量不足。
  综上所述,目前常用的五大类降压药物,均可以应用到高血压病肾损害的降压治疗,但高血压病肾损害有其独特的病理生理机制,不同种类的药物有其不同的作用机制,应依据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来作为治疗指南,采取合理的联合治疗方案,实现在降压达标基础上更有效地保护肾脏的作用。
  (编辑:邱静静)
其他文献
【关键词】心脏病;胸闷;精神;心理  近年来,对于“所有胸痛、胸闷病人是不是都应做冠状动脉造影”的话题争论异常激烈,为此,欧洲、美国等国家相继发表指南,意在规范诊治行为。在此,我想与大家分享曾诊治的一位病人,谈谈自己的观点与诊治思维。  病例诊疗经过  这是一位78岁女性,退休省级优秀教师,因发作性胸闷3年反复就诊于西安各大医院。  第一次接诊 病人自述3年来因劳累出现发作性胸闷,几乎每次发作都伴
期刊
【关键词】儿童;哮喘;心理治疗;社区  哮喘作为儿科最常见慢性呼吸道疾病,其全球范围内患病率近二十年来上升趋势明显,严重威胁儿童健康[1]。哮喘病因复杂受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个体变应性体质等多重因素影响,随着医学发展模式的转变,有关心理、行为因素与哮喘的关系愈来愈受到关注[2]。许多研究表明各种心理因素能够诱发或加重哮喘发作,反之,哮喘迁延不愈又可引发心理行为问题,形成心理和躯体间的一种恶性循环,
期刊
【关键词】 哮喘;中医;综述  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临床以喘促气急,喉间痰吼哮鸣,呼气延长,严重者不能平卧,呼吸困难,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唇口青紫为特征。中国古代医籍对哮喘的记载较多。金元之前,多列入喘门。元代朱丹溪的《丹溪心法·喘论》首先命名为“哮喘”,明代万全在《万氏秘传片玉心书·哮喘门》中将“哮喘”之名首次引入儿科。  病 因  内因 中医认为,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皮肤
期刊
【关键词】支气管炎  病例回顾  患儿,2007年6月出生,既往无哮喘病史,无家族史,否认过敏史。于2012年12月10日就诊诉咳嗽3天,自服头孢克洛,祛痰灵口服液好转,今日突发气急,无发热。查体:神清,气急,口唇略紫绀,体温正常。两肺呼吸音粗,满布哮鸣音,少许湿啰音。心率110次/min,律齐,无病理性杂音。余无特殊。胸片示支气管炎。血常规拒查。处理:由于患儿从未补液治疗,故拒绝补液治疗,后给予
期刊
【关键词】 儿童;哮喘;教育;管理  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病,是目前公认患病率与花费最高的儿科健康问题[1]。国际儿童哮喘与过敏研究(ISAAC)于2002-2003年全球哮喘患病率调查,13~14岁哮喘儿童于过去一年内曾发生哮喘症状的患病率为13.7%,6~7岁为11.6%,与1995年患病率相比,各增加0.28%及0.18%,且各国有逐年增加趋势[2]。据调查,美国有超过950万18岁以
期刊
2013年3月16日,卫生部公布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目录分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中成药、中药饮片三个部分,其中,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317种,中成药203种,共计520种。2012年版目录同2009年版目录相比,品种上有明显增加,但剂型和规格上有严格规定,所以剂型和规格的数量并没有大幅增加。  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有三个明显变化:1 剂型和规格有明确的规定 同以往相比,内容细化
期刊
【关键词】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  “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于2013年2月发表于《中华老年医学杂志》,是专门针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CAD)诊治的建议,内容包括CAD发病特点、诊断、高危因素评估和处理、抗血栓治疗、血管重建术的适应症等。在此,就其主要内容进行介绍。  CAD的定义、发病特点  CAD是指颈动脉由于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病变程度分4级:50%
期刊
【老年人尽量少用止痛药】老年人常腰痛、腿痛、胳膊痛,为此,很多人常年服用各种止痛药。研究发现,很多止痛药可以增加心肌梗死与脑中风发生的危险,因此,若疼痛不太严重,不应长期服用止痛药,特别是有心脏病的患者。  3月1日 15:11 转发(24)| 收藏 | 评论(3)  【冠心病患者切勿自行停药】一陈旧性心梗患者春节前因心绞痛住院,1周后病情稳定带药出院,今再次发生心绞痛来诊,问病史得知其出院带药用
期刊
【关键词】全科医生;下肢;疼痛  病例回顾  首次就诊  患者,男,46岁,美国籍白人,以“左下肢疼痛6天”为主诉来诊。6天前无明显诱因行走时出现左下肢疼痛,尚可忍受,未服药,无明显好转,今日为求进一步诊疗来诊。否认外伤史,仅在半个月前晨起慢跑时出现过一次足跟疼痛,后自愈。患者无胸闷、气短,无心前区疼痛,无发热,无恶心、呕吐,饮食、睡眠良好,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高血压8年,糖尿病2年,高血脂,
期刊
尿常规与量血压——缺一不可  高血压和肾脏关系非常密切,即长期高血压可引起或加重肾脏损害,各种肾实质性疾病(如IgA肾病、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和多囊肾等)又可导致高血压(又称肾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是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在成人高血压中约占1/20,占儿童高血压的2/3,是儿童高血压的最常见原因。控制高血压有助于预防高血压肾损害的发生,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恶化;相反,如果未给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