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检测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治疗、预后评估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来源 :山东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5531524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列腺癌发病率高、发病隐匿,因此寻找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检测项目尤为重要.目前基因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研究中,将此项技术引入个体化癌症治疗计划的制定与精准医学的范围内,可从中探讨相关基因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跨膜丝氨酸蛋白酶2(TMPRSS2)-E26相关基因(ERG)融合基因、PTEN基因、成视网膜细胞瘤(RB)基因、p53肿瘤蛋白(TP53)基因、乳腺癌易感基因1/2(BRCA1/2)等基因发生突变或缺失后,激活不同信号传导途径和调节相应关键蛋白表达水平,从而调控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在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预后评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上升,发病人群日趋年轻化.目前,手术切除仍然是结直肠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结直肠癌早期症状隐匿,大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处于晚期,错过了最佳手术时机.而针对晚期结直肠癌(mCRC)的治疗方式主要有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等,但往往随着治疗日久而出现大量并发症或耐药现象.免疫逃逸是肿瘤的一大特征.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是导致肿瘤免疫逃逸的重要免疫检查点分子,阻断PD-1/PD-L1可重新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对肿
目的 通过对3例复发难治性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的治疗方法及移植治疗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方法分析,总结这类疾病有效治疗方案及预防方案.方法 3例复发难治性B-ALL患者中2例为费城染色体Ph(+),在确定半相合供者后,给予CD19靶向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桥接治疗,缓解后接受亲缘半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方案GIAC进行移植治疗,同时在移植后给予小剂量环磷酰胺(PTCY,14.5 mg/kg体质量)预防GVHD.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