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猪牛口蹄疫疾病一旦传播流行,如果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病毒会在短时间内向整个群体传播蔓延。随着猪牛养殖种类不断增加,养殖密度不断扩大,给口蹄疫病毒的传播流行提供条件,使该种疾病的防控难度更大。加强猪牛养殖中口蹄疫疾病的防治工作十分必要。该文首先分析了猪牛口蹄疫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然后论述了相应的防控措施,以进一步提高该种疾病防护效果,降低发病率。
关键词:猪牛口蹄疫疾病;临床症状;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24.031
0引言
口蹄疫是偶蹄类动物很容易发生流行的一种病毒性传染性疾病,多种偶蹄类动物均可以受到该种病毒的侵染而发病感染率较高,尤其是在猪牛养殖中,口蹄疫的发病居;高不下。一旦病毒在群体中传播蔓延,如果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会造成病毒快速扩展,威胁到猪牛的健康生长。我国传播流行的口蹄疫病毒虽然对猪牛造成的死亡率较低,但是会严重影响猪牛的健康生长,该种病毒性疾病属于一类重特大传染性疾病,发病后应采取有效措施立即扑杀、无害化处理,提高疾病防控效果,降低发病率。要求畜牧兽医人员和饲养管理人员充分掌握猪牛口蹄疫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和发病特点,一旦出现疑似发病情况,应立即将患病牛单独隔离,并将病情上报进行专业的诊治,然后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切实防控疫情的传播蔓延,保障猪牛养殖产业的安全可持续性。
1临床表现
首先,猪口蹄疫的临床表现。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猪口蹄疫疾病的潜伏期通常1~3d,最长的3~7d。通常病毒潜伏1~3d后,患病猪就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1]。养殖场内猪群突然发病。先是在患病猪的皮肤组织出现红肿症状,患病猪不能正常行走,或者行走时一瘸一拐,如果没有及时发现,病情会进一步加重,最终形成水泡,水泡破裂后形成溃疡病斑,由于疼痛难忍,患病猪全身肌肉震颤,不能正常站立,正常行走,此时患病猪采食欲望逐渐下降,体温逐渐升高,最高升高到41°C,再经过1~2d发病后,体温逐渐升高,最高升高到41°C。牛口蹄疫的临床症状是年龄越小的牛,临床症状越严重。如果没有采取对症措施进行防控,很容易造成蹄壳脱落,其次,牛口蹄疫的临床症状通常和猪口蹄疫的临床症状大致相同。但发病后患病牛的体温要显著高于猪,最高体温升高到42°C[2]。该种疾病在牛群中的潜伏期通常3~7d,出现临床症状后,在特定部位如口腔、脸颊等会出现黄色液体状的水泡,水泡破裂后形成溃疡面,疼痛难忍,影响牛群的正常采食、正常行走和休息。通常患病牛在发病1~2周后,如果没有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疾病或病毒性疾病,会逐渐恢复正常。但是仍然具有持续向外排出病毒的能力。
2防控措施
猪牛口蹄疫对猪牛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同时该种疾病也是国家一类重特大传染性疾病,发病后通常不需要治疗,应立即将整个批次的猪牛扑杀无害化处理。在做好封锁隔离无害化处理工作的同时,还应该掌握早教育、早普及、早发现、早处理的原则[3],加快扑杀、消毒,进行严格的疫苗免疫接种,构建完善的综合防疫措施,逐渐缩小疫区,控制疫病的传播蔓延,将经济损失降低到最小。
2.1紧急处理
怀疑是猪牛口蹄疫疾病后,应立即将整个群体进行严格的封锁隔离,禁止动物的进一步活动传播病情,并将病情上报,由专业曾医进行严格的诊断。确诊为猪牛口蹄疫后,应立即将病情上报并下达封锁命令,对养殖场进行严格的封锁隔离,禁止一切动物调运行为,划定疫区、受威胁区域。在整个封锁隔离期间,禁止一切车辆和人员随意进出人疫区和役点。将发病养殖场的所有猪牛立即进行扑杀,严格的无害化处理,并做好发病养殖场各种污染物的清理工作,避免病毒的进一步传播扩散。还应做好辖区范围内流行病学调查,查看其他猪牛养殖场是否出现该种疾病。并对检测为阴性的猪牛紧急免疫接种猪牛口蹄疫疫苗。在整个封锁隔离期间应该增加消毒次数,每天消毒3~5次,持续1周后,以后每天消毒1次,持续21d。当疫区的最后一头患病猪牛死亡或者扑杀无害化处理完毕,间隔45d进行严格的检疫检验和疫情评价,确定健康后才能解除封锁。
2.2加强日常饲养管理
为有效防控猪牛口蹄疫疾病的传播流行,应针对猪牛具体的生长发育特性,构建完善的饲养管理机制,提高饲养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在养殖中,应该避免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的猪牛混群养殖,避免交叉感染,造成疫情快速传播蔓延。养殖场还需要构建自繁自育、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禁止从疫区引种,在引种前一定要做好流行病学调查。新引进的猪牛到达养殖场后,需要放置在隔离观察室内,至少隔离观察30d,进行严格的检疫检验和身体健康检查,同时免疫本养殖场的疫苗免疫程序后才能混群养殖。做好辖区范围内养殖场流行病学调查,充分掌握猪牛口蹄疫的流行情況和传播蔓延情况,真正做到防范于未然。一旦有某些养殖场出现发病情况后,应立即对病死动物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并对患病动物生前所涉及到的区域进行全面的清理和卫生消毒。最为重要的是定期免疫接种猪牛口蹄疫疫苗,每年春秋两季主动接受当地动物防疫部门的重特大动物疫病免疫接种,进一步降低疫情传播蔓延的可能。
2.3加强消毒
在猪牛养殖中,防范口蹄疫传播流行的最有效方式是坚持自繁自育,严格卫生消毒的原则。养殖场内部应该构建完善的卫生消毒方案,及时对猪舍环境,各种饲养用具和猪体表进行清理和卫生消毒,更换使用消毒剂,避免长时间使用单一的消毒剂。在消毒中也不能局限于某一种,做好综合卫生消毒工作,尤其是应该重点做好母畜的卫生消毒,保障日常饲养管理用具清洁卫生,进而减少猪牛发病。
2.4提高口蹄疫防疫意识
针对集约化规模化猪牛养殖场,通常具有较好的疫病防控意识,会对猪牛群进行严格的疫苗免疫接种,猪牛群的抗体水平普遍达标。但是很多中小规模养殖场对口蹄疫的防范意识不强,能严格按照相关流程做好疫苗免疫接种工作,一旦出现疫情会造成快速传播蔓延,带来的经济损失十分严重。因此,需要基层的兽医主管部门深人基层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养殖户对猪牛口蹄疫的防疫意识,帮助其了解各种疫病造成的危害性,始终坚持自繁自育、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此外,在日常宣传教育期间,还应加强对猪牛牲畜健康状态的观察和巡视,密切观察猪牛的采食、饮水、体温变化、排便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防控,降低发病率。
3结束语
在猪牛养殖中,尤其需要做好养殖场的通风、消毒和环境卫生控制工作,只有上述几方面工作做到位,才能有效降低猪牛口蹄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在日常养殖中,畜牧兽医人员还需要再充分调查猪牛口蹄疫疾病具体流行特点的基础上,为广大养殖户构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引导养殖户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原则。只有构建合理的防控机制,才能确保猪牛健康生长,保证养殖场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切实维护我国畜牧养殖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兆芬.猪牛口蹄疫的防控措施[J].今日畜牧兽医,2017(11):33.
[2]陈托,猪口蹄疫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4,35(12):125-127.
[3]李延民.猪、牛口蹄疫病的防制措施探讨[J].畜禽业,2015(6):4.
关键词:猪牛口蹄疫疾病;临床症状;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24.031
0引言
口蹄疫是偶蹄类动物很容易发生流行的一种病毒性传染性疾病,多种偶蹄类动物均可以受到该种病毒的侵染而发病感染率较高,尤其是在猪牛养殖中,口蹄疫的发病居;高不下。一旦病毒在群体中传播蔓延,如果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会造成病毒快速扩展,威胁到猪牛的健康生长。我国传播流行的口蹄疫病毒虽然对猪牛造成的死亡率较低,但是会严重影响猪牛的健康生长,该种病毒性疾病属于一类重特大传染性疾病,发病后应采取有效措施立即扑杀、无害化处理,提高疾病防控效果,降低发病率。要求畜牧兽医人员和饲养管理人员充分掌握猪牛口蹄疫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和发病特点,一旦出现疑似发病情况,应立即将患病牛单独隔离,并将病情上报进行专业的诊治,然后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切实防控疫情的传播蔓延,保障猪牛养殖产业的安全可持续性。
1临床表现
首先,猪口蹄疫的临床表现。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猪口蹄疫疾病的潜伏期通常1~3d,最长的3~7d。通常病毒潜伏1~3d后,患病猪就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1]。养殖场内猪群突然发病。先是在患病猪的皮肤组织出现红肿症状,患病猪不能正常行走,或者行走时一瘸一拐,如果没有及时发现,病情会进一步加重,最终形成水泡,水泡破裂后形成溃疡病斑,由于疼痛难忍,患病猪全身肌肉震颤,不能正常站立,正常行走,此时患病猪采食欲望逐渐下降,体温逐渐升高,最高升高到41°C,再经过1~2d发病后,体温逐渐升高,最高升高到41°C。牛口蹄疫的临床症状是年龄越小的牛,临床症状越严重。如果没有采取对症措施进行防控,很容易造成蹄壳脱落,其次,牛口蹄疫的临床症状通常和猪口蹄疫的临床症状大致相同。但发病后患病牛的体温要显著高于猪,最高体温升高到42°C[2]。该种疾病在牛群中的潜伏期通常3~7d,出现临床症状后,在特定部位如口腔、脸颊等会出现黄色液体状的水泡,水泡破裂后形成溃疡面,疼痛难忍,影响牛群的正常采食、正常行走和休息。通常患病牛在发病1~2周后,如果没有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疾病或病毒性疾病,会逐渐恢复正常。但是仍然具有持续向外排出病毒的能力。
2防控措施
猪牛口蹄疫对猪牛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同时该种疾病也是国家一类重特大传染性疾病,发病后通常不需要治疗,应立即将整个批次的猪牛扑杀无害化处理。在做好封锁隔离无害化处理工作的同时,还应该掌握早教育、早普及、早发现、早处理的原则[3],加快扑杀、消毒,进行严格的疫苗免疫接种,构建完善的综合防疫措施,逐渐缩小疫区,控制疫病的传播蔓延,将经济损失降低到最小。
2.1紧急处理
怀疑是猪牛口蹄疫疾病后,应立即将整个群体进行严格的封锁隔离,禁止动物的进一步活动传播病情,并将病情上报,由专业曾医进行严格的诊断。确诊为猪牛口蹄疫后,应立即将病情上报并下达封锁命令,对养殖场进行严格的封锁隔离,禁止一切动物调运行为,划定疫区、受威胁区域。在整个封锁隔离期间,禁止一切车辆和人员随意进出人疫区和役点。将发病养殖场的所有猪牛立即进行扑杀,严格的无害化处理,并做好发病养殖场各种污染物的清理工作,避免病毒的进一步传播扩散。还应做好辖区范围内流行病学调查,查看其他猪牛养殖场是否出现该种疾病。并对检测为阴性的猪牛紧急免疫接种猪牛口蹄疫疫苗。在整个封锁隔离期间应该增加消毒次数,每天消毒3~5次,持续1周后,以后每天消毒1次,持续21d。当疫区的最后一头患病猪牛死亡或者扑杀无害化处理完毕,间隔45d进行严格的检疫检验和疫情评价,确定健康后才能解除封锁。
2.2加强日常饲养管理
为有效防控猪牛口蹄疫疾病的传播流行,应针对猪牛具体的生长发育特性,构建完善的饲养管理机制,提高饲养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在养殖中,应该避免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的猪牛混群养殖,避免交叉感染,造成疫情快速传播蔓延。养殖场还需要构建自繁自育、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禁止从疫区引种,在引种前一定要做好流行病学调查。新引进的猪牛到达养殖场后,需要放置在隔离观察室内,至少隔离观察30d,进行严格的检疫检验和身体健康检查,同时免疫本养殖场的疫苗免疫程序后才能混群养殖。做好辖区范围内养殖场流行病学调查,充分掌握猪牛口蹄疫的流行情況和传播蔓延情况,真正做到防范于未然。一旦有某些养殖场出现发病情况后,应立即对病死动物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并对患病动物生前所涉及到的区域进行全面的清理和卫生消毒。最为重要的是定期免疫接种猪牛口蹄疫疫苗,每年春秋两季主动接受当地动物防疫部门的重特大动物疫病免疫接种,进一步降低疫情传播蔓延的可能。
2.3加强消毒
在猪牛养殖中,防范口蹄疫传播流行的最有效方式是坚持自繁自育,严格卫生消毒的原则。养殖场内部应该构建完善的卫生消毒方案,及时对猪舍环境,各种饲养用具和猪体表进行清理和卫生消毒,更换使用消毒剂,避免长时间使用单一的消毒剂。在消毒中也不能局限于某一种,做好综合卫生消毒工作,尤其是应该重点做好母畜的卫生消毒,保障日常饲养管理用具清洁卫生,进而减少猪牛发病。
2.4提高口蹄疫防疫意识
针对集约化规模化猪牛养殖场,通常具有较好的疫病防控意识,会对猪牛群进行严格的疫苗免疫接种,猪牛群的抗体水平普遍达标。但是很多中小规模养殖场对口蹄疫的防范意识不强,能严格按照相关流程做好疫苗免疫接种工作,一旦出现疫情会造成快速传播蔓延,带来的经济损失十分严重。因此,需要基层的兽医主管部门深人基层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养殖户对猪牛口蹄疫的防疫意识,帮助其了解各种疫病造成的危害性,始终坚持自繁自育、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此外,在日常宣传教育期间,还应加强对猪牛牲畜健康状态的观察和巡视,密切观察猪牛的采食、饮水、体温变化、排便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防控,降低发病率。
3结束语
在猪牛养殖中,尤其需要做好养殖场的通风、消毒和环境卫生控制工作,只有上述几方面工作做到位,才能有效降低猪牛口蹄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在日常养殖中,畜牧兽医人员还需要再充分调查猪牛口蹄疫疾病具体流行特点的基础上,为广大养殖户构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引导养殖户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原则。只有构建合理的防控机制,才能确保猪牛健康生长,保证养殖场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切实维护我国畜牧养殖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兆芬.猪牛口蹄疫的防控措施[J].今日畜牧兽医,2017(11):33.
[2]陈托,猪口蹄疫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4,35(12):125-127.
[3]李延民.猪、牛口蹄疫病的防制措施探讨[J].畜禽业,201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