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本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调查分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c6579245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壮族是百色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目前百色壮族本土文化正面临背弃其主体文化和被强势文化同化的危机。笔者以百色市逸夫小学为调查入口,了解百色本土壮族民间音乐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的现状和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本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我国现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把“弘扬民族文化”作为教育的一个基本理念写进《新课标》,充分说明了民族文化教育传承的重要性。
  一、百色壮族民间音乐渗透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
  百色市逸夫小学位于百色市右江区,是百色市政治、文化的聚集地。全校占地面积11948平方米;有87位教职工,其中专职音乐教师4人;有37个教学班,学生2123人。近年来,百色市逸夫小学在民族音乐方面努力挖掘本土民族特色文化资源,积极打造个性化的校本资源,推动、丰富艺术教育的内涵。本土民间音乐渗透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主要体现在:
  第一, 教师参加民族民间音乐“采风”工作,开发校本课程。音乐教师利用民族节日和民俗活动等契机,亲自进入乡镇、小区、广场等地,通过直接观察、访谈、学习体验等参与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数据的过程。他们对本地或壮族的民间音乐进行“采风”调查,置身于民间的生活中,体验民间音乐滋长的氛围,目前收集到山歌30多首,并选出适合小学生演唱的山歌10首,把它们编入校本课程,作为传承本土壮族民间音乐的重要素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加强自身的自学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能力和科研能力,还在民族音乐教学上有所帮助,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贡献。
  第二, 少儿山歌合唱团引领传承本土壮族山歌。逸夫小学少儿合唱团是百色市优秀童声合唱团之一,在各级比赛中均获佳绩。成为右江区少儿山歌传习点之前,在各大晚会上就以原汁原味的壮族山歌打动人心,如演唱的《尼的呀》、《马驼伢来驼铃响》、《木棉花开红绯绯》等。成为右江区山歌传习点之后,优美的山歌更是传唱校园,如合唱《布罗陀之歌》、《教你说壮语》,小组唱《仑仑咧》、《欢庆三月三》、《三月三之歌》,独唱《敬酒歌》、《迎客歌》等。这些优美动听的山歌不但在各项比赛中获一、二等奖,还在校园的“才艺展示”舞台上向全校师生作演出。少儿山歌合唱团的精彩展示起到了在社会上、学校教育中积极宣传、普及、推广当地的民族音乐教育的作用。
  第三, 本土壮族山歌进课堂。4位音乐教师担任6个年级的教学任务,每个教学班每学期必唱2首壮族山歌。课堂教学主要遵从“音乐——文化——音乐”的模式,即先了解音乐(或听或唱或演),再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包括地域特色、民族特点、民俗风情、生产方式、方言等等),最后在文化情境下诠释音乐。
  二、 本土壮族民间音乐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面临的问题
  尽管百色市逸夫小学在本土壮族音乐传承活动中取得一些成绩,但是仍然遇到如下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
  (一) 本土壮族民间音乐进入学校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民间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受到了冲击,而本土的民间音乐在这冲击中更显薄弱。在调查中感到学校对本土壮族音乐的传承还不够重视,每个教学班每学期必唱2首山歌,也就意味着每学期只有2——3课时是传承本土壮族民间音乐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短、教育实践少、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大、状语山歌难背唱等因素,很容易使学生忽略、甚至忘记学过的本土壮族音乐。
  (二) 音乐教师的民族文化素养有待提高。
  一个高素质的音乐教师师资队伍,是义务教育中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实践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据调查,百色市逸夫小学的四位音乐教师,学历上本科2人、大专2人,专业上音乐教育3人、民族音乐1人。虽然在传承民族民间音乐有一定的优势,但不可否认,多数音乐教师钻研能力不够,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精髓把握不够,同时因为不会说状语,对壮族山歌的挑选、演唱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本土民族音乐的了解只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设计校本课程的范围和曲目都非常有限。
  (三) 本土壮族民间音乐文化进课堂的教学方法单一
  根据对逸夫小学五年级的306名学生的调查,大部分学生对本土壮族民间音乐文化进课堂的兴趣不大,除了“不喜欢这样的山歌、不喜欢老师、平时不唱”的原因外,更多的因素来自“老师教唱山歌方法有些枯燥”。在几位音乐教师的音乐课堂上,虽然采取了“音乐——文化——音乐”的模式,但是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多样性还没有能够得到更大的发挥,基本上都是采取教师唱、学生学的方法。学生对壮族语言的陌生感、教学方法单一的疲惫感,影响了本土壮族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
  三、传承本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对策
  普丽春认为:“当一个民族的文化与教育呈一体状态时,其民族和文化就容易延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相反,当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教育呈背离状态时,其民族和文化就容易解体”由此可见,本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应最大化的融入到学校教育中。笔者认为,其教育途径与措施需要从教育者理念的树立、音乐教师的本土音乐文化素质、采取多样化教学模式传承等各方面着手。
  (一) 树立正确的本土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理念
  学校教育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本土音乐包含和体现着本民族、本地域的古老的文化信息与民族精神,它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从过去代代传承至今,我们应该、也必须把它继续传承下去。再者,只有培养广大学生的民族音乐素养,才能继承我国民族音乐的传统文化,并使民族音乐不断发展。因此,本土音乐教育须要教育者们具有本土音乐文化的审美取向和本土音乐的教育观念,以音乐文化传承为最终目的,在文化传承的背景下使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审美体验,在民族文化熏陶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提高教师本土民族音乐文化素养
  目前,小学音乐教师在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方面的水平并不是很高,因此,提高音乐教师本土音乐文化的认知水平和表现能力成为重要措施。
  首先,音乐教师要了解一定的民族传统文化知识。教师应对本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进行学习,获得自身应有的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素养,并在学习过程中加以判断, 哪些是营养,哪些是糟粕,如此才能保证其继承行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其次,教师应能表演过去和现在民族音乐中具有代表性的本土作品,并具有即兴表演的能力,如能运用民族乐器进行伴奏,能范唱和指导学生演唱一个段落或整首民歌,能督导、示范和评价学生对民族乐器、音乐素材的使用情况,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在本土民族音乐道路上的引路人。
  (三) 采取多样化教学模式传承本土民族音乐文化
  所谓“教学模式是一种可以用来设置课程(诸学科的长期教程)、设计教学材料、指导课堂或其他场合教学的计划或类型”,“它是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融为一体的综合体系”。联系到音乐教学中,就是围绕音乐教学活动主题,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音乐教学模式,即音乐教学模式。在民族民间音乐教学中,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构建新型的民族音乐教学模式,使中小学生热爱、喜欢并接受民族音乐,实现民族音乐的传承价值。
  第一, 音乐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本土民族音乐的传承应遵循教育规律、人的发展规律,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采取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不同的教学内容。如,低年级阶段的学生以歌谣、游戏等内容为主,中高年级阶段的学生视为想象较活跃,已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可以以山歌、民族乐器演奏、民族舞蹈、综合表演为主。
  第二, 多样性教学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本土音乐教学要在形式上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本土民族音乐。课堂教学上,即突出教学的现代性,又可以强调教学的趣味性。譬如,除了可以采取听、唱、演等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性教学方法;可以运用网络媒体、音乐视频等现代技术来丰富本土音乐课堂的教学手段;可以运用MIDI音乐、电脑动漫等计算机技术把本土音乐进行再制作与编辑;请民间艺人或专业演员走进课堂,等教学方法来丰富教学的内容以及提高学生的兴趣。
  第三, 课外音乐活动营造校内外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氛围。逸夫小学的少儿山歌合唱团是搭建课外音乐活动一个很好的平台,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更加灵活、机动的方式来开展。如布置学生家乡音乐的采集之类的采风作业;组织学生听学校里和社会上的本土音乐讲座;带领学生走进剧团与演员、观看演出;开展课余音乐兴趣小组等。如此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弥补教师能力,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本土音乐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本土音乐是民族音乐文化的根源,因而一个民族的音乐教育不能脱离本土音乐,本土音乐教育可以很好地传承与发扬民族文化。本文仅对百色市逸夫小学的本土音乐文化教育现象做了粗浅地探讨,并对其承传与教学措施做了思考。目前,学校开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本土壮族民间音乐文化的教育实践活动还处在初级探索阶段,因而还存在着诸多方面值得未来做更深入、细微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朱俊杰 杨昌江:《民族教育与民族文化发展研究》.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
  2. 普春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研究——以云南省为例》.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年9月
  3. 曹理 等.音乐学科教育学[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
  4. 岑学贵:《当代民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研究》,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
  5. 夏踌 谭志松:《全面提高民族教育质量 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年9月
  作者简介:
  黄媛琰,1974年9 出生,女,壮族,籍贯为广西百色市,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本科学历,现在广西百色市逸夫小学工作,小学高级教师,学校政教处主任,研究方向为小学音乐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游戏精神是指活动主体(包括儿童及成年人)在实体性的游戏活动中注入的灵魂和精神,它是贯穿在游戏过程中的中流砥柱,是游戏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在传统高职课程中渗透游戏精神,能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果。本文从“确立‘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渗透游戏精神的课堂氛围”、“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四个维度提出如何倡导游戏精神,促使高职课程游戏化,将游戏精神运用到实际。 
期刊
[摘要]本文在对陕西的抽样学校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得出了科学的数据,总结了好的做法,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师德 师德建设 对策  G645.1  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师德建设对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富强、教育的繁荣意义重大。为深入调查我省中小学师德建设现状,课题组成员赴我省关中、陕北、陕南地区多所学校进行实地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案例分析等方法
期刊
【摘要】现如今,城市里的孩子越来越远离自然,使他们失去了许多本应从自然中获得的体验和快乐。自然资源是幼儿园可利用的园外教育资源之一,幼教工作者应充分利用好自然资源,顺应孩子喜爱亲近自然的天性,多带孩子走进自然,接触自然。大自然是天然乐园、天然课堂,让孩子们在自然环境中快乐地游戏、学习,会促进他们的身心有益发展。  【关键词】自然缺失症;愉悦;轻松;观察;情感;情趣  中图分类号:G610  《幼儿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创造型人才。通过改编例习题,引导学生在变式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有代表性的问题,评价与反思,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  关键词:变式复习;否定假设;提出数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6  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要求。提出数学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因果策略法,比较策略法,逆
期刊
【摘要】不同民族的语言尽管其外在的表现形式不同,但是由于人类的共性大于差异,语言的共性也应当大于差异。笔者认为不同民族之所以能够克服语言障碍相互交流,正是这种共性使然。这种共性应当能够促进,而不是妨碍外语教学。《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提倡课堂教学中创设真实语言情景。但是笔者认为其宗旨不是要在外语教学中排斥母语,而是在要求教师提高自身外语水平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母语修养,把握母语和
期刊
【摘要】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已成为当今中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教学流派。本文立足初中英语课堂,就运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拓展学生口语实践平台,促进学生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与综合素质,展开了初步的案例探讨。  【关键词】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 英语课堂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41  一、案例背景  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在教
期刊
内容摘要:当今社会环境时刻影响着处在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和情感,因此,“早恋”在学校中存在普遍现象。如何面对青春期孩子的早恋问题,已成为学校和家长越来越困扰的问题。文章通过教育案例,试述关于“学生早恋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中职学校 学生 早恋  【分类号】G635.5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技能、丰富学生知识体系的教育,更应该是一种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健康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如今出现
期刊
摘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是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其中“体”育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同时也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的体育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促进学生进取心和乐观心态的形成。本文通过深度挖掘“苏派”新课改优势,增进小学体育活力教育,来提高育人品质,逐步推动体育教学改革的全面实施。  关键字:小学体育;课改;活力教
期刊
[摘要] 王波所著的《阅读疗法》本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对中外的阅读疗法进行了系统整理与研究,特别是挖掘梳理出中国古代的阅读疗法史,添补了国内研究的空白。作者对文献与文字驾轻就熟的能力给本书锦上添花,增色不少。堪为阅读疗法的教科书。并且,给出了阅读疗法发展方面的一些具体建议。  【关键词】阅读疗法;心理疾病;佛经;  中图分类号G258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逼迫着人们,以更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去迎接各种
期刊
摘要:舒婷的代表诗作《致橡树》,以生活化的丰富意象,隐喻性的诗句营造诗歌的意境;通过对攀附型、奉献型和单恋型爱情观的否定,来抒写自己对自由平等、人格独立、同甘共苦、心心相印的理想爱情的追求。  关键词:自由平等 人格独立 同甘共苦 终身相依  【中图分类号】I207.25  舒婷的代表诗作《致橡树》,以生活化的丰富意象,隐喻性的诗句营造诗歌的意境;通过对攀附型、奉献型和单恋型爱情观的否定,来抒写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