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简称心理干预),指帮助当事人从危机状态中走出,尽快恢复正常心理状态的一系列心理疏导活动。相对于疫情防控来讲,心理干预不是一线应急处置,但对抑制社会恐慌、提升政府公信力有积极影响,更应成为疫情防控工作的的重要组成和工作亮点。心理干预已被纳入2019-nCoV疫情防控整体部署工作中,根据20210年1月26日,国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下发的《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的通知》,分析我省疫情心理危机现状及心理干预工作对策如下。
一、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人群
(一)第一级人群:新型肺炎确诊患者、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疾控人员和管理人员等。首先是确诊患者。初期:出现麻木、否认、愤怒、恐惧、焦虑、抑郁、抱怨、失眠甚至攻击行为等。治疗期:除上述心态以外,还可能出现孤独、不配合、放弃治疗、对治疗过度乐观和期望过高,甚至出现濒死感、绝望等。其次是一线医务人员和疾控人员。长期过劳导致身心疲惫;面对批评压抑和悲愤;面对患者感到压力、无助和恐惧;对自己、家人或子女患病的担忧;对疫情控制的不确定感;对家人的愧疚;看见被感染同事的悲哀和焦虑;对追责的恐惧和压抑。
(二)第二级人群:居家隔离的轻症患者(密切接触者、疑似患者)、到医院就诊的发热患者。出现愤怒、紧张,被他人疏远躲避的压力、委屈、羞耻感或不重视等;出现侥幸心理、躲避治疗、怕被歧视,焦躁、过度求治、频繁转院等。
(三)第三级人群:与第一、第二级人群有关的人,如家属、同事、朋友,参加疫情应对的后方救援者。出现躲避、不安、等待期的焦虑;或盲目勇敢、拒绝防护和居家观察;怕被误诊和隔离、回避、焦躁等。
(四)第四级人群:受疫情措施影响的易感人群、普通公众。缺乏相关知识,不以为然或过于紧张;“疑病”者出现不适,不敢或多次就诊;因疫情导致旧患加重;出现出汗、心跳增快、睡眠障碍等神经功能紊乱表现;手机焦虑症,过于频繁浏览疫情信息,不断转发甚至传播谣言。
二、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策略
(一)分类干预,遵循原则
将心理干预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根据实际推进情况,及时调整心理干预工作重点。针对不同人群实施分类干预,严格保护受助者个人隐私。双方应注意避免再次创伤。筛查目标人群和数量。按照四级人群分类,干预重点应从第一级逐步扩展。一般性宣传教育要覆盖到四级人群。
(二)政府重视,强化认识
政府要重视民众心理危机的化解,认识到疫情是“危”,也是“机”。虽然我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有心理援助部分,但是执行起来始终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此次要把握机遇,防控疫情,提升百姓安全指數,可从加强对弱势群体的照顾作为心理干预工作的突破口。
(三)分工负责,组织实施
成立疫情心理干预工作组,由省疫情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整合资源、统一规划,承担构建专家库、评估危机响应级别、计划和组织心理干预培训、划拨专项资金、评估工作效果的职责。
由省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协同具有灾后心理干预经验的专家,组建心理救援专家组。主要任务:提供技术指导,有序开展心理干预工作,及时结合疫情发展和人群心理状况进行研判和筛查,提供决策咨询,为心理干预工作人员提供培训与督导,为公众提供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等。
(四)专业人员,组建队伍
第一,组建心理救援医疗队。可单独组队或者与综合医生混合编队。人员以精神科医生为主,有临床心理和精神科护士参加。有心理干预经验的人员优先单独组队时,配队长1名,指派1名联络员,负责团队后勤保障和与各方面联系。第二,成立心理援助热线队伍。以接受过心理热线培训、心理健康工作者和有突发心理干预经验者为主。在上岗之前,应接受疫情培训。第三,组成官方心理服务志愿者团队。充分发挥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如各地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医院、心理救援队,心理咨询中心等机构力量。第四,确定新媒体技术支持团队。选定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进行一系列技术支持。
(五)利用媒体,多维干预
传统媒体是首选。设立免费心理咨询服务热线。通过各种途径向全省公布电话号码,通过热线与来电者建立信任。合理利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技术:倾听、理解、同情、支持、鼓励、宣泄等。根据实际情况,热线咨询时间和人员固定为每周7天,每天07:30至24:00时。考虑分为两个时间段,07:30至18:30为专业人员组;18:30至24:00时为专家组。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公共交通等途径实时公布疫情防控情况,投放置于公共场所卫生标语、宣传画、宣传册等。注意要符合新时代民众的语言需求,达到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效果。
新媒体的使用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第一,成立官方心理危机干预公众号。结合实际情况,打造专业化、服务化的亲民心理干预公众号,进行专业知识解答;对“新型肺炎”相关知识进行科普;随时对参与的用户进行在线免费排忧答疑,亲近群众。同时利用后台数据形成心理危机大数据报告,供决策参考。第二,开展免费短时心理视频咨询服务。基于公众号服务功能,在固定时段聘请专业人员进行视频接访,咨询内容预防“新型肺炎”知识、躯体症状、预防用药及能否治愈;提供化解心理危机的解决方法等。第三,发布专家诊断二维码。遇到发热或其他疑似肺炎症状扫描二维码,组织尽可能多的知名医院专家义诊,极速回复,告诉民众怎么应对,怎么判断,怎么就诊,注意事项等,减少去医院传染风险。
结语
在死亡、损伤、失去面前,心理干预是抚平心灵伤口的最好办法,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更是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应急管理从先救人,再救物,已经到了救人,救物,救人的重要延展,凸显了应急管理的逐步成熟,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的通知》肺炎机制发〔2020〕8号,国家卫健委发布,2020年1月27日
[2]史占彪,卢敏,傅春胜,王力:《整合“心理-社会-文化”的灾后心理援助》,《中国减灾》,2011年10月上
一、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人群
(一)第一级人群:新型肺炎确诊患者、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疾控人员和管理人员等。首先是确诊患者。初期:出现麻木、否认、愤怒、恐惧、焦虑、抑郁、抱怨、失眠甚至攻击行为等。治疗期:除上述心态以外,还可能出现孤独、不配合、放弃治疗、对治疗过度乐观和期望过高,甚至出现濒死感、绝望等。其次是一线医务人员和疾控人员。长期过劳导致身心疲惫;面对批评压抑和悲愤;面对患者感到压力、无助和恐惧;对自己、家人或子女患病的担忧;对疫情控制的不确定感;对家人的愧疚;看见被感染同事的悲哀和焦虑;对追责的恐惧和压抑。
(二)第二级人群:居家隔离的轻症患者(密切接触者、疑似患者)、到医院就诊的发热患者。出现愤怒、紧张,被他人疏远躲避的压力、委屈、羞耻感或不重视等;出现侥幸心理、躲避治疗、怕被歧视,焦躁、过度求治、频繁转院等。
(三)第三级人群:与第一、第二级人群有关的人,如家属、同事、朋友,参加疫情应对的后方救援者。出现躲避、不安、等待期的焦虑;或盲目勇敢、拒绝防护和居家观察;怕被误诊和隔离、回避、焦躁等。
(四)第四级人群:受疫情措施影响的易感人群、普通公众。缺乏相关知识,不以为然或过于紧张;“疑病”者出现不适,不敢或多次就诊;因疫情导致旧患加重;出现出汗、心跳增快、睡眠障碍等神经功能紊乱表现;手机焦虑症,过于频繁浏览疫情信息,不断转发甚至传播谣言。
二、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策略
(一)分类干预,遵循原则
将心理干预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根据实际推进情况,及时调整心理干预工作重点。针对不同人群实施分类干预,严格保护受助者个人隐私。双方应注意避免再次创伤。筛查目标人群和数量。按照四级人群分类,干预重点应从第一级逐步扩展。一般性宣传教育要覆盖到四级人群。
(二)政府重视,强化认识
政府要重视民众心理危机的化解,认识到疫情是“危”,也是“机”。虽然我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有心理援助部分,但是执行起来始终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此次要把握机遇,防控疫情,提升百姓安全指數,可从加强对弱势群体的照顾作为心理干预工作的突破口。
(三)分工负责,组织实施
成立疫情心理干预工作组,由省疫情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整合资源、统一规划,承担构建专家库、评估危机响应级别、计划和组织心理干预培训、划拨专项资金、评估工作效果的职责。
由省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协同具有灾后心理干预经验的专家,组建心理救援专家组。主要任务:提供技术指导,有序开展心理干预工作,及时结合疫情发展和人群心理状况进行研判和筛查,提供决策咨询,为心理干预工作人员提供培训与督导,为公众提供心理健康宣传教育等。
(四)专业人员,组建队伍
第一,组建心理救援医疗队。可单独组队或者与综合医生混合编队。人员以精神科医生为主,有临床心理和精神科护士参加。有心理干预经验的人员优先单独组队时,配队长1名,指派1名联络员,负责团队后勤保障和与各方面联系。第二,成立心理援助热线队伍。以接受过心理热线培训、心理健康工作者和有突发心理干预经验者为主。在上岗之前,应接受疫情培训。第三,组成官方心理服务志愿者团队。充分发挥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如各地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医院、心理救援队,心理咨询中心等机构力量。第四,确定新媒体技术支持团队。选定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进行一系列技术支持。
(五)利用媒体,多维干预
传统媒体是首选。设立免费心理咨询服务热线。通过各种途径向全省公布电话号码,通过热线与来电者建立信任。合理利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技术:倾听、理解、同情、支持、鼓励、宣泄等。根据实际情况,热线咨询时间和人员固定为每周7天,每天07:30至24:00时。考虑分为两个时间段,07:30至18:30为专业人员组;18:30至24:00时为专家组。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公共交通等途径实时公布疫情防控情况,投放置于公共场所卫生标语、宣传画、宣传册等。注意要符合新时代民众的语言需求,达到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效果。
新媒体的使用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第一,成立官方心理危机干预公众号。结合实际情况,打造专业化、服务化的亲民心理干预公众号,进行专业知识解答;对“新型肺炎”相关知识进行科普;随时对参与的用户进行在线免费排忧答疑,亲近群众。同时利用后台数据形成心理危机大数据报告,供决策参考。第二,开展免费短时心理视频咨询服务。基于公众号服务功能,在固定时段聘请专业人员进行视频接访,咨询内容预防“新型肺炎”知识、躯体症状、预防用药及能否治愈;提供化解心理危机的解决方法等。第三,发布专家诊断二维码。遇到发热或其他疑似肺炎症状扫描二维码,组织尽可能多的知名医院专家义诊,极速回复,告诉民众怎么应对,怎么判断,怎么就诊,注意事项等,减少去医院传染风险。
结语
在死亡、损伤、失去面前,心理干预是抚平心灵伤口的最好办法,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更是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应急管理从先救人,再救物,已经到了救人,救物,救人的重要延展,凸显了应急管理的逐步成熟,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的通知》肺炎机制发〔2020〕8号,国家卫健委发布,2020年1月27日
[2]史占彪,卢敏,傅春胜,王力:《整合“心理-社会-文化”的灾后心理援助》,《中国减灾》,2011年10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