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奥斯曼帝国是土耳其人建立的帝国,鼎盛时期曾地跨亚欧非三大洲。在帝国后期,欧洲殖民列强的侵略与打击,尤其是俄国的侵略令整个帝国对旧有制度产生了疑问与反思,正因如此,帝国后期尝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这些改革最终却均以失败告终。
关键词:奥斯曼帝国 国家改革 民族斗争 文化帝国
公元1040年,突厥乌古斯部落进入波斯,进而征服波斯全境并在随后控制了巴格达哈里发,建立了塞尔柱帝国,土耳其人就此登上历史舞台;奥斯曼帝国是塞尔柱帝国崩溃后残留在小亚细亚西部的小国,经过近两百年的军事征服与权力斗争,奥斯曼帝国在1453年征服君士坦丁堡,从而取代了拜占庭帝国的地缘地位。
一、奥斯曼帝国逐步走向衰落
奥斯曼帝国从兴盛走向衰落是具有时代意义的,从地缘政治上说,奥斯曼帝国的兴起阻断了丝绸之路与南亚香料的商道,从而间接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大航海时代催生出了一大批民族国家,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重商主义理论,人类历史上海权第一次压倒了陆权,奥斯曼帝国处在世界岛的十字路口上,其他周边国家的兴盛直接映射了帝国的衰败,在世界诸多民族及文明地区间,它是最早遭受到西欧崛起这一冲击的国家之一。西欧资本家及帝国主义者们的贪婪,使奥斯曼帝国成为了列强眼中的一块肥肉,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战争的接连失败,帝国开始逐渐意识到自身实力的落后,进而迅速对西欧的进步产生了第一次反应。
二、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至马哈茂德二世的改革
1774年,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成为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在生命的前40余年,他一直被兄长囚禁在奥斯曼后宫中难见天日。登基后,面对奧斯曼帝国的衰落困境,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率先在帝国内部推行了改革。
作为一个伟大帝国的统治者,他坚信帝国之所以落后完全是由于武器装备不如西欧,因此试图建立起一支用以取缔土耳其禁卫军的新式军队,但却因遭到国内保守势力的反对而告终。在他死后,赛利姆三世继承了皇位,他继续推行叔父的军事改革,甚至以西方国家为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欧化革新,最后却因禁卫军的叛乱遭受了废黜。在他之后,经历了穆斯塔法四世的短暂统治,马哈茂德二世登上了皇位,他是一位更有远见的君主,在任期间大幅度推行军事改革,对内进行人口普查与土地测量,在教育方面则实行了义务教学制,但由于俄国的阻挠及希腊的独立、埃及的反叛,他在接连的打击中不断受挫,最终只得含恨而终。
通过上述史实我们可以看出,奥斯曼帝国改革前期的几位君主都将重心放在了军事改革上,这一方面是因为帝国对自身政治制度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是迫于俄国为主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在马哈茂德二世统治时期,民族主义的理念正在全世界兴起,在这种环境下,奥斯曼帝国这一文化包容的多民族国家开始逐渐解体。
三、坦齐马特改革
19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失去了克里米亚半岛、巴尔干地区大部的领土,埃及的统治权也已被英国夺走,北非的其余领土则沦为了欧洲列强的殖民地。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帝国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改革,坦齐马特改革正是基于这种情况发生的。
这项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革税制、改革经济制度、改革土地制度并发展商业、确立“穆斯林与非穆斯林一律平等”的宗教地位,要求政府加强对地方的掌控,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来使帝国度过当前的危机。这项改革绝对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难以落到实处,除西方国家的阻挠外,许多原本享有特权的穆斯林认为非穆斯林夺走了他们的利益,国内非穆斯林也担心帝国进行改革可能会妨碍到他们的独立,这导致了整个国家内部人民的割裂与不满。同时,国家对教育的扶持也因资金匮乏而难以维持,世俗化的准备也遭到了国内保守势力的反对,这导致帝国的多项改革最终只得凄惨告终。
四、青年土耳其党改革及一战后的崩溃
奥斯曼帝国末期,以进步学生、军官为代表的青年土耳其党人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在内部首先控制了马其顿地区的军队,进而在1909年初发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在掌握帝国军政大权后,青年土耳其党人大肆推行“大奥斯曼主义”,在推动改革的基础上转而镇压国内其他民族的独立运动,又制定了亲德的外交政策。他们谋求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然而因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在战争过程中出于极端民族主义及被迫害妄想的原因,而对亚美尼亚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战争失败后,青年土耳其党人宣告解体,奥斯曼帝国也就此走向了崩溃。
青年土耳其党人的改革是保守思想与进步思想的最终冲突,是奥斯曼帝国在经历数次改革却数次被国内少数民族起义打断、背叛后主体民族怨恨、愤恨的集中表现,它的出现意味着帝国已经失去了继续改革的活力。这是多民族奥斯曼帝国崩溃的绝响,也是民族国家土耳其诞生的黎明。
综合来说,奥斯曼帝国后期的多项改革活动都是帝国内部有识之士救亡图存的直接表现,帝国的改革政策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有几点:1.国内保守势力根深蒂固,封建主及宗教领袖不愿放弃既有利益;2.奥斯曼民族成分混杂,主体民族不足导致在民族主义兴起后难以继续维持稳定;3.欧洲帝国主义势力的侵略与瓜分。作为一个中古至近代历史上的强大国家,奥斯曼帝国的崩溃应当引起人们深思,也值得后人引以借鉴及警惕。
关键词:奥斯曼帝国 国家改革 民族斗争 文化帝国
公元1040年,突厥乌古斯部落进入波斯,进而征服波斯全境并在随后控制了巴格达哈里发,建立了塞尔柱帝国,土耳其人就此登上历史舞台;奥斯曼帝国是塞尔柱帝国崩溃后残留在小亚细亚西部的小国,经过近两百年的军事征服与权力斗争,奥斯曼帝国在1453年征服君士坦丁堡,从而取代了拜占庭帝国的地缘地位。
一、奥斯曼帝国逐步走向衰落
奥斯曼帝国从兴盛走向衰落是具有时代意义的,从地缘政治上说,奥斯曼帝国的兴起阻断了丝绸之路与南亚香料的商道,从而间接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大航海时代催生出了一大批民族国家,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重商主义理论,人类历史上海权第一次压倒了陆权,奥斯曼帝国处在世界岛的十字路口上,其他周边国家的兴盛直接映射了帝国的衰败,在世界诸多民族及文明地区间,它是最早遭受到西欧崛起这一冲击的国家之一。西欧资本家及帝国主义者们的贪婪,使奥斯曼帝国成为了列强眼中的一块肥肉,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战争的接连失败,帝国开始逐渐意识到自身实力的落后,进而迅速对西欧的进步产生了第一次反应。
二、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至马哈茂德二世的改革
1774年,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成为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在生命的前40余年,他一直被兄长囚禁在奥斯曼后宫中难见天日。登基后,面对奧斯曼帝国的衰落困境,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率先在帝国内部推行了改革。
作为一个伟大帝国的统治者,他坚信帝国之所以落后完全是由于武器装备不如西欧,因此试图建立起一支用以取缔土耳其禁卫军的新式军队,但却因遭到国内保守势力的反对而告终。在他死后,赛利姆三世继承了皇位,他继续推行叔父的军事改革,甚至以西方国家为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欧化革新,最后却因禁卫军的叛乱遭受了废黜。在他之后,经历了穆斯塔法四世的短暂统治,马哈茂德二世登上了皇位,他是一位更有远见的君主,在任期间大幅度推行军事改革,对内进行人口普查与土地测量,在教育方面则实行了义务教学制,但由于俄国的阻挠及希腊的独立、埃及的反叛,他在接连的打击中不断受挫,最终只得含恨而终。
通过上述史实我们可以看出,奥斯曼帝国改革前期的几位君主都将重心放在了军事改革上,这一方面是因为帝国对自身政治制度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是迫于俄国为主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在马哈茂德二世统治时期,民族主义的理念正在全世界兴起,在这种环境下,奥斯曼帝国这一文化包容的多民族国家开始逐渐解体。
三、坦齐马特改革
19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失去了克里米亚半岛、巴尔干地区大部的领土,埃及的统治权也已被英国夺走,北非的其余领土则沦为了欧洲列强的殖民地。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帝国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改革,坦齐马特改革正是基于这种情况发生的。
这项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革税制、改革经济制度、改革土地制度并发展商业、确立“穆斯林与非穆斯林一律平等”的宗教地位,要求政府加强对地方的掌控,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来使帝国度过当前的危机。这项改革绝对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难以落到实处,除西方国家的阻挠外,许多原本享有特权的穆斯林认为非穆斯林夺走了他们的利益,国内非穆斯林也担心帝国进行改革可能会妨碍到他们的独立,这导致了整个国家内部人民的割裂与不满。同时,国家对教育的扶持也因资金匮乏而难以维持,世俗化的准备也遭到了国内保守势力的反对,这导致帝国的多项改革最终只得凄惨告终。
四、青年土耳其党改革及一战后的崩溃
奥斯曼帝国末期,以进步学生、军官为代表的青年土耳其党人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在内部首先控制了马其顿地区的军队,进而在1909年初发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在掌握帝国军政大权后,青年土耳其党人大肆推行“大奥斯曼主义”,在推动改革的基础上转而镇压国内其他民族的独立运动,又制定了亲德的外交政策。他们谋求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然而因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在战争过程中出于极端民族主义及被迫害妄想的原因,而对亚美尼亚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战争失败后,青年土耳其党人宣告解体,奥斯曼帝国也就此走向了崩溃。
青年土耳其党人的改革是保守思想与进步思想的最终冲突,是奥斯曼帝国在经历数次改革却数次被国内少数民族起义打断、背叛后主体民族怨恨、愤恨的集中表现,它的出现意味着帝国已经失去了继续改革的活力。这是多民族奥斯曼帝国崩溃的绝响,也是民族国家土耳其诞生的黎明。
综合来说,奥斯曼帝国后期的多项改革活动都是帝国内部有识之士救亡图存的直接表现,帝国的改革政策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有几点:1.国内保守势力根深蒂固,封建主及宗教领袖不愿放弃既有利益;2.奥斯曼民族成分混杂,主体民族不足导致在民族主义兴起后难以继续维持稳定;3.欧洲帝国主义势力的侵略与瓜分。作为一个中古至近代历史上的强大国家,奥斯曼帝国的崩溃应当引起人们深思,也值得后人引以借鉴及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