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分钟林思考”课程思政建设新模式

来源 :在线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xiao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培育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不能只坐在教室里听讲,还要向大自然学习、向社会学习,多一双“眼睛”,多一份思考。“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最好的思政教育,潜移默化中有思考、有情怀、有担当、有专业素养。
  关键词 5分钟林思考 课程思政 使命担当 爱国情怀
  “5分钟林思考”是关于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的思考,是激发学生专业热情,启发学生人生思考的5分钟。金秋之际,正是层林尽染之时,本刊对话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森林培育学教授贾黎明,请这位热爱森林、崇尚自然的学者,传授专业课程的“思政三招”,以及在专业课程建设中挖掘有趣元素的秘诀。
  多一双“眼睛”,多一份思考
  在线学习:2016年,您率先在北京林业大学创立“5分钟林思考”课堂新模式,此举的初衷是什么?这种课堂新模式有什么特点?
  贾黎明:早在2016年以前,我们就已经在“森林培育学”课堂上,理论联系实践地开展了有课程思政要素的教学,只是到2016年才正式提出“5分钟林思考”的概念。我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进展很快,教科书永远赶不上这个速度;同时,森林培育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不能只坐在教室里听讲,还要向大自然学习、向社会学习。我最初的想法是把自己实地考察的见闻分享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也能了解外面的世界,跟上时代发展。同时,我也想借此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学,怎么学”,激发他们对于林学的热情,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师在课堂上除了传授知识,还必须让学生明白所学专业的价值;让学生掌握与林业相关的大政方针,明白为什么学;让学生了解看似简单的刨坑栽树也能为国家做出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热情,树立学生的使命担当。另外,教师也要传授学习专业知识的好方法,“背十遍书不如看一眼;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无论背诵多少理论知识,都不如亲自到现场了解情况;只要跟植树造林有关的事情,都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不要轻易错过任何一个学习和探索的机会。
  然而,学生毕竟以课堂学习为主,不可能有很多实践的机会。这就需要教师把实地考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在课堂上用很短的时间给学生讲一讲,让学生通过教师的眼睛看世界、看林业,“多一双眼睛,多一份思考”。举个例子,如果教师把珠海营造红树林的照片展示给学生,讲述红树林作为沿海防护林的重要性,强调红树林树种生长一米需要一百年,就能够让学生了解红树林修复工程的艰辛。通过见闻分享,让学生学习培育红树林的知识,也了解“林业人”的“守定”。从心理层面上讲,红树林在恶劣的海水环境中,都始终迎难而上、茁壮成长,我们生活在如此美好的和平年代,又怎么能够不珍惜生命、奋勇向前呢?
  精神榜样 潜移默化
  在线学习:“森林培育”课上的“5分钟林思考”,对提升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专业学习效果如何?有没有让您很感动的故事?
  贾黎明:据课后调查,学生对“5分钟林思考”印象非常深刻,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课堂上,利用我所拍摄的照片或制作的PPT,把思考和学习结合起来,把思政和专业结合起来,既加强了学生的业务修养,又培育了学生的林学情怀和使命担当,达到了“树情怀、立使命、培修养”的目的。学生对“5分钟林思考”给予了高度评价:“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火点燃。相信听过贾老师课程的同学对林学和森林培育学会产生炽热的情感!”我开设的选修课,第一年仅有40多名学生,第二年就增加到90多名,可见学生在课堂上大有所获,课程也因此有了口碑。
  让我印象深刻的,除了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幅提高之外,还有课后延续的意外收获。几年前,一位上过“森林培育学”课程的毕业生找到我,说他姥爷在内蒙古喀喇沁的大山中从事育林工作60多年,研究出了一套创新育林方法,想和我交流。后来,我专程去拜访这位老先生,发现他摸索出的方法是当前国内外崇尚的近自然森林培育技术。老先生凭着对周总理“青山常在,永续利用,越采越多,越采越好”的坚定信仰,坚持只采伐林中一部分树木,并及时在采伐后的空地上补栽小树,从而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我替他总结育林经验,并撰稿发表在报纸上,老先生看到报纸后非常高兴,四处对邻里乡亲说:“我创新的育林方法,终于被林业界认可了!”从此之后,我与这位80多岁的老先生结成了忘年交。这件事让我很感慨:这位学生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学生,当时“森林培育学”是选修课,但因为“5分钟林思考”,他多年后仍然记得我这位老师,无形中给了我一份人生奇遇。同时,这个故事又成为“5分钟林思考”的素材,让学生认识到“实践出真知”“热爱成创新”。
  在線学习: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视察尚海纪念林时强调“发扬塞罕坝精神,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您是如何理解塞罕坝精神的?
  贾黎明:塞罕坝曾是清王朝木兰围场的原始森林,后来却被砍伐殆尽,变成“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高原荒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127名大中专毕业生,与当地干部职工一起组成了一支369人的创业队伍,在严寒、风沙的艰苦环境下,栽下了一棵又一棵树,筑起了112万亩“绿色长城”。这是地球上最大的人工森林,是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2017年,塞罕坝林场因此被联合国授予“地球卫士奖”,并成为央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团体奖获得者。
  类似塞罕坝伟大林业精神的例子还有很多。福建东山岛解放时,森林覆盖率只有0.12%,现在的绿化率已经达到96%,靠的是时任书记谷文昌的林业精神,他带领岛上人民立志“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绿化全海岛,建设新东山”。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坚守,最终从仅仅活下来的9株木麻黄幼苗中悟出了“雨季集中造林”的技术经验。谷文昌精神让一个荒岛变成了宝岛,被后人尊为“谷公”,并在乡间形成了“先拜谷公,后祭祖宗”的习俗。马永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林业工人,在国家急需木材的年代,他是伐木的模范;在国家需要保护生态环境时,他又是植树造林的英雄。“林业人”正是通过植树育林,把被人类破坏的大自然进行生态修复,替前人还债,为后人造福。这些生动的育林实践案例,处处蕴含着深厚的思政内涵,用于教学既是专业技术知识的传授,又是林学情怀的陶冶、林业精神的宣教。当学生带着这种精神学习专业知识时,就能够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塑造正确三观。   在线学习:2020年底,林学院“5分钟林思考”课程思政工作室成立,这对学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思想教育重要论述精神,落实课程思政建设有何作用?
  贾黎明: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北京林业大学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成立“5分钟林思考”课程思政工作室,实现了从“自发和零散”的思政教育到“有组织”的课程思政转变。这正是对党中央、教育部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响应,把课程思政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5分钟林思考”课程思政工作室由9支重点建设团队组成,覆盖了整个林学院的所有课程,形成了课程思政群体效应。林学院建立了课程思政团队评价体系,制定了系统评价标准,以促进课程思政系统化建设,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效果,形成课程思政教育成果。通过有组织的课程思政,促成了各门课程、全院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深入思考。同时,学院还开办青年教师党校暨卓越青年教师培养“青蓝计划”,为教学改革创新提供组织和人才保障。
  “思政三招”润物无声
  在线学习:不同专业有不同的教学特色,您认为如果要复制推广“林思考”教学模式,应该把握哪些要点?
  贾黎明:“万变不离其宗”,推广专业课程思政也是同样的道理。通过林学院有组织的课程思政学习和实践,我总结了“5分钟林思考”的三大教学模式:一是聚焦国家需求,责任引领使命担当。让学生了解大政方针,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所学专业的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使命担当。二是凝练典范案例,榜样引领林学情怀。通过塞罕坝、山西右玉、北京西山、甘肃八步沙、焦裕禄、谷文昌、李保国等典型和榜样引领,培养学生的林学情怀。三是接力实习科研,实践引领社会育人。让学生到基层林场、农村,了解国情民情,锻炼意志品质,培养家国情怀。同时,掌握媒体导向,以舆论引领品德修养,利用公众号等自媒体正向发声,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和专业修养。
  每个学校、每门课程都为匹配国家需求而设,都可以由大政方针、国家战略和国家需求引导使命担当;每一行业都有艰苦创业精神,航天有航天精神、高铁有高铁精神、农业有袁隆平精神,都能以此打造专业情怀;每一门学科都蕴含深厚人文内涵,可以“寓物于人”,培养学生的专业修养、创新思维、综合素质。因此,任何课程都可以有“思考”,可以是“农思考”“经思考”“文思考”等等。“树情怀、立使命、培修养”,是课程思政的程咬金“三板斧”,但这“三板斧”需要教师强练内功才能应用自如。
  在线学习:您认为专业课教师开展思政教育的难点是什么?怎样才能把课程思政潜移默化地融入专业课程当中,做到润物细无声?
  贾黎明:专业课教师开展思政教育遇到的最大难点是专业与思政“两张皮”。有些年轻教师听完我的讲座后,认为他们走过的地方不多,缺乏有趣的见闻,挖掘不出思政元素。实际上,每门课程都有思政元素,教师要“多积累、巧用心、讲技巧、重方法”。如计算机信息科学中的语言是二进制码,是“0”和“1”“对立面”,但它们的结合却几乎可以解决计算机世界的所有事情。这不就是“对立与统一”的哲学观、“合作与共赢”的价值观?其中既有哲学思辩,也有待人处事。专业课程讲“思政”必须无缝对接,不能跟专业内容毫无关联,要让学生像听故事一样听课程思政,才能达成教学目的。
  目前,“5分钟林思考”是春雨浸润式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5分钟林思考”图片展示,不用多说什么,学生就会心领神会:祖国森林真美,我要好好学习,营造美丽森林——立使命;教师拍出这么美的照片,他真的热爱林学,学林真好——树情怀;天然林结构是块状混交——培修养。
  把好“思想关”培育综合人才
  在线学习:您认为当代教师具有怎样的责任?未来,您对“5分钟林思考”有哪些新的期待?
  贾黎明:我经常听到有学生把导师称为老板,对此非常反感,曾围绕研究生导师职责写过一篇《导师,是老师还是老板?》的文章。我认为导师的职责是教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而导师一旦成为学生的老板,跟学生之间就成为上下属雇佣关系,没有义务提升下属的精神素养,这样当老师是不负责任的。研究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后一关,如若在此阶段没有提高综合素质,进入社会就不能很好地服务于社会。实际上,本科教学也是如此。“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立德树人不仅仅是思政课老师的任务,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把好思想教育关,确保学生拥有正向思维,走人生正道。从这个角度讲,“5分钟林思考”的教育价值就延伸了。
  一个人做“5分钟林思考”可能有很多案例,但缺乏系统性思考。创建“5分钟林思考”课程思政工作室,正是基于系统性思考的考量,是要“有组织”地开展课程思政。我非常希望高校教师也能够形成5分钟“經思考”“农思考”“艺思考”“文思考”等,共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未来,希望“5分钟林思考”不仅是学生对课程和专业的思考,更是对人生和未来的思考;是在课上的短暂思考,更是在课后、在社会中的透彻思考,是“林思考+”。
  责任编辑:夏英  邮箱:chinadisedu@zxxx.net.cn
其他文献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形成发展的实践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实践,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文化基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有一以贯之的精神品质、共同的基因特质,核心要义是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为民服务、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新时代弘扬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精神,思想上要高度重视,理念上要科学认识,舆论上要广泛宣传教育,行动上要深入践行.
目的:探究急诊呼吸机阶段性治疗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危重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6).对照组采用常规呼吸支持治疗,观察组采用急诊呼吸机阶段性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估急危重症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调查精神专科医院门诊患者睡眠质量状况.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0年10月泉州市第三医院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27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睡眠质量的问卷调查,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精神专科医院门诊患者睡眠质量状况.结果:精神专科门诊患者低睡眠质量检出率为83.70%,低睡眠质量的精神疾病患者主要在“日间功能”“睡眠障碍”“睡眠效率”和“睡眠时间”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中位数水平(t=1.42,P<0.05),精神疾病患者低睡眠质量的检出率主要在性别(χ2=4.02,P<0.05)和居住地(χ
目的:探究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睡眠质量与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肺通气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广州市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53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健康体检者53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分析睡眠质量与血清Scd40L、肺通气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与血清Scd40L呈正相关,与肺通气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的呼气流速(FEF50)、第1秒用力呼气容的百分比(FEV
中国共产党紧扣建设美丽中国目标,依据社会主要矛盾调适生态民生发展动力,逐步优化生态民生发展布局,始终坚持生态民生建设的人民性价值取向,这是中国共产党生态民生观百年演进不变的内在逻辑.中国共产党生态民生观百年演进蕴含着丰富的经验启示,即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实践探索与顶层设计相统一,坚持路径创新与价值选择相统一,坚持立足国内与放眼世界相统一.
目的:探讨全程管理结合气道正压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收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气道正压通气,观察组给予全程管理结合气道正压通气,比较2组干预前后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HR)的变化,同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比较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SaO2指标水平较对照组高,H
消除贫困始终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进入新时代,依靠生产力两大要素尤其是“人”的要素的作用增加社会生产总量,形成了包含脱贫物质基础、脱贫方略、内生动力、环境保障、实现路径的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以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价值追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为中国扶贫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实践遵循,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
目的:评估奥氮平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予以奥氮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培酮联合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心电图表现、睡眠质量.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安全性
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是一个立体的范畴,是中国共产党处理内政外交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范与品质.一百年来,党的伟大精神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时期,构建成了精神多元、形态丰富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党的伟大精神对丰富党的精神发展史、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激励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既是静态的价值目标,也是动态的发展过程,有着显著的阶段性和发展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内涵.在新发展阶段背景下,共同富裕的内涵得到不断丰富和深化,表现出惠及全民、内容全面、共建共享、逐步推进的内涵特征,并遵循着新的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在实现条件上,党的领导、中国制度、经济发展、精神文明为共同富裕的最终实现奠定了全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