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过程生活化,课外应用生活化。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生活化的数学学习资源大量的存在于学生的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大千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们离不开数学,因而数学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知识具有情境性、个人性的一面,并不完全是命题性的公共知识,教师在学习时不能完全照搬,需要针对自己的特质和学生的特质进行改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在日常教学中通过以下途径可以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把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相结合
1. 教师不应单纯的传授知识,而应该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发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学习资料:在新教材的编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学生阅读的短文,即“读一读”栏目。我们在教学时,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并要求学生发表学习心得,上台演讲等。这些材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把握数学与生产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了解我国在数学上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 教师可以在充分理解和领会教材编排意图得到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内在需要出发,灵活运用和处理教材,并及时吸收补充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发掘实际生活中的学习材料:包括关注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留心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例如,学生压岁钱的处理,存入银行利息如何计算;每月零花钱如何合理使用;家中电话费的交付情况;家庭住房面积如何测量计算等等,校园、家庭、社会环境都是学生生活的场所,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应该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二、把教学过程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一)新课导入的生活化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 的一 半”。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 ,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我们在导入时注意从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引起学习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在讲“角平分线的性质”的新课导人中,我设 计了以下情景 :“如下图,为促进当地的旅游发展,某地要在三条公路围成的一块平地上修建一个度假村,要使这个度假村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应建在何处?”同学们听后跃跃欲试,但又拿不出可行的具体方案。教师因势利导地说,我们只要学好角平分线性质的知识,就可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讲解例题的生活化
使用的教材很难尽善尽美地符合所有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教学时,我们经常结合自己的教学状况,对教材中一些学生不熟悉的、不感兴趣的内容及其情节和数据做适当的调整、改编,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时,我将例题变成一道联系班级实际的应用题:“在全校举行的七年级拔河比赛中,规定每队胜一场得二分,负一场得一分,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如果我班想在全部 22场比赛中得到 40分,那么我们班的胜负场数应分别是多少?”由于学生亲身体验了拔河比赛的全过程,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很快就投入到讨论问题的氛围中。
再如,在讲述利润问题时,我考虑到学生对课本上远离自己生活的题,就想到生活中常见的“打折”优惠活动,让同学们研究下面的问题。
问题一:某商店为了吸引顾客,打出一律9折的招牌,其实这个9折是原价,那么,他必须把价格先提高百分之几后的9折才是原价?
问题二:如果打出招牌是6折,又要保持原价,那么,必须把价格先提高百分之几?
问题三:如果要使商品打折后的价格还高于原价,比如比原价高出5%,那么,必须把价格先提高百分之几?通过这几道题的讨论,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很多商家设计的“大减价的花招”,实际上有的是不想把价格降低,于是就采取先提价后减价的方法,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后,就会用数学的思想去理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更加理性的了解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课后练习的生活化
“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生活化。在讲述二次函数内容时,我编写了以下练习:某商店若将进价为8元的某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每天能卖出50件,现在该商店采取提高售价,减少进货的办法来增加利润,根据市场调查可知,这种商品每件每提高1元,每天的销售量就减少5件,问商店该将定价定为多少元时,才能使每天获得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请说明理由。通过此题的练习,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经营和消费的决策能力,加深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把课外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数学应用于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一)开设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发展数学
例如:在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后,让学生明白淡水河的是否污染应采用抽样调查。学习了统计图表以后,让学生三四人一组到十字路口去收集某一时刻的车流量,然后制成一张统计表。学了众数后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卖鞋等,使他们意识到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让学生设计并剪制匀称美观的轴对称及中心对称图案,适当地用在黑板报、宣传栏上,用在主题班会的布景上,或运用轴对称及中心对称知识设计建筑物造型、家居饰物,改变自己房间的局部布局等。
(三)写数学小品、小论文和日记
例如,学习了实数以后,针对数“零”的广泛意义,让学生写出生活中零的意义,学生以小品的形式写出优美的词句:“零,生活中不但表示没有,它还有一颗公平正直的心(非正非负),忘不了你作分母时的尴尬,忘不了你作指数时的一锤定音,绝对值拦不住你,根号关不住你;如在学了三角形的知识后,让学生写一写《生活中的三角形》,学了轴对称后,让学生写一写《生活中数学的美》等。数学论文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提高了数学应用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数学日记写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感受与得失,反映学习过程中的喜悦与困惑,便于师生间更好的交流。
(四)制作数学小报
制作数学小报可以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有趣的小报形式中去,让学生轻松地学知识;也可以借机鼓励那些学得一般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发挥他们的特长;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收集、整理资料、构思、排版、绘画等各方面的能力,最终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总之,教师要认真耕耘好生活实际这块“土壤”。一方面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围绕问题的解决,逐步把生活常识数学化;另一方面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使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人人身边有数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师对教材的使用更加合理,实现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学数学论文网. 中学数学课本数学典型课示例.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生活化的数学学习资源大量的存在于学生的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大千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们离不开数学,因而数学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知识具有情境性、个人性的一面,并不完全是命题性的公共知识,教师在学习时不能完全照搬,需要针对自己的特质和学生的特质进行改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在日常教学中通过以下途径可以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把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相结合
1. 教师不应单纯的传授知识,而应该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发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学习资料:在新教材的编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学生阅读的短文,即“读一读”栏目。我们在教学时,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并要求学生发表学习心得,上台演讲等。这些材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把握数学与生产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了解我国在数学上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 教师可以在充分理解和领会教材编排意图得到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内在需要出发,灵活运用和处理教材,并及时吸收补充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发掘实际生活中的学习材料:包括关注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留心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例如,学生压岁钱的处理,存入银行利息如何计算;每月零花钱如何合理使用;家中电话费的交付情况;家庭住房面积如何测量计算等等,校园、家庭、社会环境都是学生生活的场所,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应该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二、把教学过程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一)新课导入的生活化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 的一 半”。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 ,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我们在导入时注意从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引起学习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在讲“角平分线的性质”的新课导人中,我设 计了以下情景 :“如下图,为促进当地的旅游发展,某地要在三条公路围成的一块平地上修建一个度假村,要使这个度假村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应建在何处?”同学们听后跃跃欲试,但又拿不出可行的具体方案。教师因势利导地说,我们只要学好角平分线性质的知识,就可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讲解例题的生活化
使用的教材很难尽善尽美地符合所有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教学时,我们经常结合自己的教学状况,对教材中一些学生不熟悉的、不感兴趣的内容及其情节和数据做适当的调整、改编,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时,我将例题变成一道联系班级实际的应用题:“在全校举行的七年级拔河比赛中,规定每队胜一场得二分,负一场得一分,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如果我班想在全部 22场比赛中得到 40分,那么我们班的胜负场数应分别是多少?”由于学生亲身体验了拔河比赛的全过程,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很快就投入到讨论问题的氛围中。
再如,在讲述利润问题时,我考虑到学生对课本上远离自己生活的题,就想到生活中常见的“打折”优惠活动,让同学们研究下面的问题。
问题一:某商店为了吸引顾客,打出一律9折的招牌,其实这个9折是原价,那么,他必须把价格先提高百分之几后的9折才是原价?
问题二:如果打出招牌是6折,又要保持原价,那么,必须把价格先提高百分之几?
问题三:如果要使商品打折后的价格还高于原价,比如比原价高出5%,那么,必须把价格先提高百分之几?通过这几道题的讨论,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很多商家设计的“大减价的花招”,实际上有的是不想把价格降低,于是就采取先提价后减价的方法,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后,就会用数学的思想去理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更加理性的了解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课后练习的生活化
“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生活化。在讲述二次函数内容时,我编写了以下练习:某商店若将进价为8元的某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每天能卖出50件,现在该商店采取提高售价,减少进货的办法来增加利润,根据市场调查可知,这种商品每件每提高1元,每天的销售量就减少5件,问商店该将定价定为多少元时,才能使每天获得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请说明理由。通过此题的练习,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经营和消费的决策能力,加深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把课外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数学应用于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一)开设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发展数学
例如:在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后,让学生明白淡水河的是否污染应采用抽样调查。学习了统计图表以后,让学生三四人一组到十字路口去收集某一时刻的车流量,然后制成一张统计表。学了众数后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卖鞋等,使他们意识到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让学生设计并剪制匀称美观的轴对称及中心对称图案,适当地用在黑板报、宣传栏上,用在主题班会的布景上,或运用轴对称及中心对称知识设计建筑物造型、家居饰物,改变自己房间的局部布局等。
(三)写数学小品、小论文和日记
例如,学习了实数以后,针对数“零”的广泛意义,让学生写出生活中零的意义,学生以小品的形式写出优美的词句:“零,生活中不但表示没有,它还有一颗公平正直的心(非正非负),忘不了你作分母时的尴尬,忘不了你作指数时的一锤定音,绝对值拦不住你,根号关不住你;如在学了三角形的知识后,让学生写一写《生活中的三角形》,学了轴对称后,让学生写一写《生活中数学的美》等。数学论文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提高了数学应用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数学日记写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感受与得失,反映学习过程中的喜悦与困惑,便于师生间更好的交流。
(四)制作数学小报
制作数学小报可以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有趣的小报形式中去,让学生轻松地学知识;也可以借机鼓励那些学得一般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发挥他们的特长;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收集、整理资料、构思、排版、绘画等各方面的能力,最终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总之,教师要认真耕耘好生活实际这块“土壤”。一方面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围绕问题的解决,逐步把生活常识数学化;另一方面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使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人人身边有数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师对教材的使用更加合理,实现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学数学论文网. 中学数学课本数学典型课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