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各大院校的舞蹈课程当中,将我国民间舞蹈艺术融入其中,有益于该项艺术的创新与传承,使其不会淹没在时代发展的潮流当中。因此,本文针对舞蹈教育中传承民间舞蹈艺术的方式做出了进一步探究,对传承的现状以及传承的方式给出了具体的分析。
[關键词]舞蹈教育;民间舞蹈艺术;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T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8-0006-01
目前,我国民间舞蹈艺术的发展正处于逐渐被忽视的时期。所以,要尽快探寻到将民间舞蹈进行发扬的道路,并在此基础之上将其进行创新,以便更好的传承我国的民间艺术。现在,将民间艺术融入到舞蹈的日常授课当中,不但有益于将教学资源进行优化和整合,全面开发舞蹈教育,还有益于丰富舞蹈艺术的形式,使舞蹈艺术的内容更加完整。
1 舞蹈教育中民间舞蹈艺术传承的现状
1.1 民间舞蹈艺术生存环境受限
当前在一些院校当中,对于民间舞蹈艺术的发展并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使其发展的环境受到了限制。在日常授课的过程当中,已经很少有关于民间舞蹈艺术相关的授课内容,很多学生对于该项艺术的了解并不深刻,并且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也没有太多的兴趣。同时,我国的一些院校在开展舞蹈课程时也没有注重对该项艺术学习的引领,甚至没有开设关于民间舞蹈艺术相关的课程[1]。因此,该项艺术在舞蹈教育中的传承并不理想,很多学生甚至对其非常陌生,如果不及时改善这种现象会使该项艺术失传。
1.2 舞蹈教师知识能力的不足
在一些院校当中,虽然设置了该项课程,但是由于社会环境带来的影响,有些教师在舞蹈艺术知识的架构上,对我国民间艺术并没有达到精通的层面,所以在授课的过程当中对于该项艺术的理解以及授课只是稍稍带过,并不能对其深入讲解。由于教师自身知识能力的不足,导致了学生并没有学到太多民间舞蹈艺术的知识,使该艺术的传承遇到了瓶颈。
1.3 传承人的缺失
现在社会,更加注重在科技方面的发展,以至于对一些传统的艺术有所忽略。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能够传承民间舞蹈艺术的继承人越来越少,导致了该项艺术出现了没有继承人发展的情况[2]。该项艺术的传承人逐渐减少,对舞蹈教育教学工作也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其一,学生在对舞蹈课程学习的过程当中,并不能感受到任何关于该项艺术存在的氛围,这样会使学生对该项艺术的学习和发展提不起兴趣,也影响了舞蹈日常授课的教学质量;其二,由于传承人的减少,能够精通该项艺术的艺术家也在减少,使得院校在开办讲座时很难聘请到精通该项艺术方面的专家,导致了学生对该项艺术了解的渠道非常少。
2 舞蹈教育中传承民间舞蹈艺术的方式分析
2.1 树立强烈的民族文化观念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民间舞蹈艺术是祖辈为后人留下的宝贵遗产,在社会的发展历程当中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因此,在一些院校的舞蹈课程当中,要将该项艺术进行传承,这也是每一位舞蹈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从而保障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会失传[3]。此外,由于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使得经济以及文化呈现出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简单来说,我国的民间艺术也是世界的民间艺术,在国际舞台上,一定要让我国的民间艺术占有一席之地,因为民间艺术是诠释中华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只有在国际舞台上呈现中华民族风,才能将我国的历史文化更好地展示在全世界面前。所以在院校的舞蹈日常授课当中,教师一定要树立强烈的民族文化观念,通过自身的引导,使学生同样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观念,唤起民族自豪感,以便学生能够自觉地在舞蹈当中将该项艺术形式进行探究和传承,只有拥有强烈的民族意识,该项艺术才会得到有效的发展和传承,这也是院校在开展舞蹈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目标。
2.2 设置合理的专业课程
较长时间以来,在舞蹈教育当中对于授课大纲的设置,应用的都是普遍通用的模式,这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尽管在某种程度上保障了课程进行的有效性和正确性,但是也将舞蹈专业化当中的一些课程设置变得非常僵化,导致了人性化不足。首先是教材选择的问题,院校在对教材进行选择的过程当中,要严格依照目前的民间教学舞蹈课程基础之上,学习各项舞蹈技能,将舞蹈本身具有的表现力进行有效提升,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该项艺术的形成、发展历程以及兴衰史,并且要对该项艺术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另外,在对我国本身的舞蹈艺术进行探究的同时,也要对国外一些民族舞蹈艺术进行探究,从而将该项艺术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其次,要优化舞蹈课程的相关设置,适当增加舞蹈理论知识的课程设置。目前在一些院校的日常授课当中,对于舞蹈课程的教学有些过于注重对学生舞蹈技能的培养,忽视了知识理论教学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在对我国民间舞蹈艺术自行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会由于理论知识的缺乏,导致探究的深度不够,从而影响了该项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并且在授课当中,还要将该项艺术与各个地方的特色进行结合,可以增设一些关于该项艺术内容的选修课程,以便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机会了解该项艺术,推动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2.3 创建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在授课的过程当中,可以适当的应用感性授课的方式,逐步应用授课的技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鼓子秧歌--《山东卷》学习当中,学生对其的学习可能很难有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从文化的情感层面着手,先让学生对该部作品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使其对文化习俗等有初步的感知,知道鼓子秧歌的角色民间称伞、鼓、棒、花四种。前三种都是以手持的道具命名,“花”即女角。伞的勤作圆润舒展,挺拔有力;鼓的动作大起大落,粗犷凝重。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活动当中。同时,还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一段即兴表演,以便加深对知识的印象,锻炼学生对舞蹈的编辑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
结束语
总之,对我国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要非常重视,不能任由其向衰败发展。因此,要将其融入到舞蹈的课程当中,使其能够在相关的课堂当中得到传承和发展,并在传统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使其更能迎合现代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彬.浅谈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7:83+82.
[2] 郑彬彬.高校舞蹈教育中传承民间舞蹈艺术的分析及阐述[J].艺术科技,2017,01:402.
[3] 李璐.高校舞蹈教育中民间舞蹈艺术传承现状以及策略分析[J].戏剧之家,2017,07:245.
[關键词]舞蹈教育;民间舞蹈艺术;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T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8-0006-01
目前,我国民间舞蹈艺术的发展正处于逐渐被忽视的时期。所以,要尽快探寻到将民间舞蹈进行发扬的道路,并在此基础之上将其进行创新,以便更好的传承我国的民间艺术。现在,将民间艺术融入到舞蹈的日常授课当中,不但有益于将教学资源进行优化和整合,全面开发舞蹈教育,还有益于丰富舞蹈艺术的形式,使舞蹈艺术的内容更加完整。
1 舞蹈教育中民间舞蹈艺术传承的现状
1.1 民间舞蹈艺术生存环境受限
当前在一些院校当中,对于民间舞蹈艺术的发展并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使其发展的环境受到了限制。在日常授课的过程当中,已经很少有关于民间舞蹈艺术相关的授课内容,很多学生对于该项艺术的了解并不深刻,并且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也没有太多的兴趣。同时,我国的一些院校在开展舞蹈课程时也没有注重对该项艺术学习的引领,甚至没有开设关于民间舞蹈艺术相关的课程[1]。因此,该项艺术在舞蹈教育中的传承并不理想,很多学生甚至对其非常陌生,如果不及时改善这种现象会使该项艺术失传。
1.2 舞蹈教师知识能力的不足
在一些院校当中,虽然设置了该项课程,但是由于社会环境带来的影响,有些教师在舞蹈艺术知识的架构上,对我国民间艺术并没有达到精通的层面,所以在授课的过程当中对于该项艺术的理解以及授课只是稍稍带过,并不能对其深入讲解。由于教师自身知识能力的不足,导致了学生并没有学到太多民间舞蹈艺术的知识,使该艺术的传承遇到了瓶颈。
1.3 传承人的缺失
现在社会,更加注重在科技方面的发展,以至于对一些传统的艺术有所忽略。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能够传承民间舞蹈艺术的继承人越来越少,导致了该项艺术出现了没有继承人发展的情况[2]。该项艺术的传承人逐渐减少,对舞蹈教育教学工作也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其一,学生在对舞蹈课程学习的过程当中,并不能感受到任何关于该项艺术存在的氛围,这样会使学生对该项艺术的学习和发展提不起兴趣,也影响了舞蹈日常授课的教学质量;其二,由于传承人的减少,能够精通该项艺术的艺术家也在减少,使得院校在开办讲座时很难聘请到精通该项艺术方面的专家,导致了学生对该项艺术了解的渠道非常少。
2 舞蹈教育中传承民间舞蹈艺术的方式分析
2.1 树立强烈的民族文化观念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民间舞蹈艺术是祖辈为后人留下的宝贵遗产,在社会的发展历程当中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因此,在一些院校的舞蹈课程当中,要将该项艺术进行传承,这也是每一位舞蹈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从而保障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会失传[3]。此外,由于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使得经济以及文化呈现出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简单来说,我国的民间艺术也是世界的民间艺术,在国际舞台上,一定要让我国的民间艺术占有一席之地,因为民间艺术是诠释中华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只有在国际舞台上呈现中华民族风,才能将我国的历史文化更好地展示在全世界面前。所以在院校的舞蹈日常授课当中,教师一定要树立强烈的民族文化观念,通过自身的引导,使学生同样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观念,唤起民族自豪感,以便学生能够自觉地在舞蹈当中将该项艺术形式进行探究和传承,只有拥有强烈的民族意识,该项艺术才会得到有效的发展和传承,这也是院校在开展舞蹈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目标。
2.2 设置合理的专业课程
较长时间以来,在舞蹈教育当中对于授课大纲的设置,应用的都是普遍通用的模式,这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尽管在某种程度上保障了课程进行的有效性和正确性,但是也将舞蹈专业化当中的一些课程设置变得非常僵化,导致了人性化不足。首先是教材选择的问题,院校在对教材进行选择的过程当中,要严格依照目前的民间教学舞蹈课程基础之上,学习各项舞蹈技能,将舞蹈本身具有的表现力进行有效提升,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该项艺术的形成、发展历程以及兴衰史,并且要对该项艺术的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另外,在对我国本身的舞蹈艺术进行探究的同时,也要对国外一些民族舞蹈艺术进行探究,从而将该项艺术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其次,要优化舞蹈课程的相关设置,适当增加舞蹈理论知识的课程设置。目前在一些院校的日常授课当中,对于舞蹈课程的教学有些过于注重对学生舞蹈技能的培养,忽视了知识理论教学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在对我国民间舞蹈艺术自行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会由于理论知识的缺乏,导致探究的深度不够,从而影响了该项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并且在授课当中,还要将该项艺术与各个地方的特色进行结合,可以增设一些关于该项艺术内容的选修课程,以便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机会了解该项艺术,推动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2.3 创建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在授课的过程当中,可以适当的应用感性授课的方式,逐步应用授课的技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鼓子秧歌--《山东卷》学习当中,学生对其的学习可能很难有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从文化的情感层面着手,先让学生对该部作品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使其对文化习俗等有初步的感知,知道鼓子秧歌的角色民间称伞、鼓、棒、花四种。前三种都是以手持的道具命名,“花”即女角。伞的勤作圆润舒展,挺拔有力;鼓的动作大起大落,粗犷凝重。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活动当中。同时,还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一段即兴表演,以便加深对知识的印象,锻炼学生对舞蹈的编辑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
结束语
总之,对我国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要非常重视,不能任由其向衰败发展。因此,要将其融入到舞蹈的课程当中,使其能够在相关的课堂当中得到传承和发展,并在传统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使其更能迎合现代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彬.浅谈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7:83+82.
[2] 郑彬彬.高校舞蹈教育中传承民间舞蹈艺术的分析及阐述[J].艺术科技,2017,01:402.
[3] 李璐.高校舞蹈教育中民间舞蹈艺术传承现状以及策略分析[J].戏剧之家,2017,07: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