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一生不回故乡的真正原因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P05385709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1910 年12 岁的周恩来离开故乡江苏淮安,从此便再没有回去过。周恩来的秘书王伏林曾回忆说:“总理离家后,虽然没有回过一次,但他经常思念淮安,思念家乡。那年,总理从广州飞北京,快到淮安上空时,特意走到驾驶舱中,从飞机上看淮安。”
  那是1959 年元月,当时驾驶员降低了飞行高度,在淮安上空盘旋了三圈。周总理的卫士长成元功当时也在机上,他将总理扶回座位,总理一言未发,陷入沉思。后来,周总理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淮安的变化不大,大运河、(文峰)宝塔、镇淮楼都还在,只有南门大街好像变宽了。”
  那么,周恩来一生不回故乡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怕影响地方政府的工作
  1946 年5 月,国民政府由重庆还都南京,周恩来也率领中共代表团从重庆迁到南京的梅园新村。在重庆的送别会上,他对记者说:“36 年了,我没有回家,母亲墓前想来已白杨萧萧,而我却痛悔着亲恩未报。”“直到今天,我还得感谢母亲的启发。没有她的爱护,我不会走上好学的道路。”因为南京到淮安只有300 多华里,周恩来的思母、思乡之情倍增。
  淮安近在咫尺,而且是解放区,但为什么没能成行呢?1991 年10 月,周恩来的生前卫士韩福裕对淮安周恩来纪念馆的秦九凤揭开了谜底:1950 年1 月,周恩来在中南海怀仁堂为动员干部过好“土改关”所作的报告中,曾坦陈自己的思乡之情,以及4 年前没能回老家的原因。他说:“那时我就想从南京到淮安去看看,因为淮安还有我两个母亲的坟。”他接着说,“但我考虑再三,终究没有回去:一、淮安当时虽是解放区,但从我和蒋介石等国民党要人的多次谈判中,我判断出蒋介石迟早是要打内战的。如果我当时回去了,淮安的周家、淮阴我外婆的万家都是名门望族,亲友很多,一些因我回去而见过我的亲友等人,有的必然会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二、当时我们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所属的苏皖边区政府正在搞土改,我回去后,周、万两家我的亲戚中会有部分人因为与我这层关系而给地方土改带来困难。三、当时时局不稳,我回淮安就必然牵动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地方各级领导,给他们增加安全保卫和接待工作方面的麻烦,所以我终究没能回到我日思夜想的故乡淮安去,没有到我母亲的坟前尽儿子的一份孝道。”
  平生最恨“衣锦还乡、光宗耀祖”那一套
  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在《我的伯父周恩来》一书中曾谈到,她的爸爸周恩寿最大的遗憾之一,就是有生之年没能回淮安老家看看,而其原因是“伯伯在时,伯伯不准!”周恩寿因身体原因,按照兄长周恩来的意见提前内退回家。退休以后,他经常叨念:“15 岁离开老家淮安,转眼已经四五十年了,真想回家看看!”为此,他曾不止一次向周恩来提出回家看看的请求。有一回,周恩寿被周恩来叫到中南海西花厅观赏盛开的海棠花,周恩寿乘着周恩来兴致很高的机会委婉地说:“哥哥,听尔辉(周恩来在老家的侄辈)来信说,驸马巷老家的房子太破旧,尤其是你住过的房子,再不修就要倒塌了。淮安县委已经说了,要帮着把房子修葺一次,先把住在里面的几户人搬出来。要不要我回去一次,看看怎么修?”
  周恩来随即明确回答说:“不用了。淮安县委来人,我已经给他们讲过了。院里的住户不需搬迁,我们的房子,尤其是我住过的房子,要塌就让塌掉,塌平了最好,不许翻盖维修,更不允许搞什么纪念馆组织群众参观。我平生最恨的就是封建主义的那一套: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只要活着,就不许搞。”
  即便如此,周恩寿仍希望有商量的余地。他感叹道:“唉,人生苦短。屈指一算,我15 岁离开老家,到今天已经快40 年了。哥哥你比我早离开8 年,没回故乡已近50 年了,你难道一点不想家吗?”
  “故土难离,我也是人,我也有感情,怎么会不想家?那里还埋着我们的爷爷、奶奶、娘和十一婶。几十年没回去了,也不知道坟头的那几棵树长得多高了?”周恩来深情地说。
  周恩寿趁热打铁说:“哥哥,那你就不打算回家看看?”
  周恩来斩钉截铁地回答:“没有打算!”
  周恩寿仍据理力争:“你是总理,你回去有光宗耀祖之嫌。我平民百姓一个,难道也不能回去看看吗?”
  周恩来没有丝毫退让之意:“不能,就因为你是周恩来的弟弟!你想想,如果你回去,县委能不派人接待你陪同你吗?明摆着要给地方的同志增加负担添麻烦的事,你又何必去做呢?”
  1965 年春节前夕,周恩寿得悉周恩来要平掉淮安祖坟时,再次提出专程回故乡料理此事,既为哥分忧、带头移风易俗,又实现自己探望故乡的愿望,一举两得。当他提出这个请求时,周恩来还是拒绝了,坚持让侄儿周尔萃回去办理此事,还是那个道理:“你的身份不同,是周恩来的弟弟。你回去后,省里、县里都要接待你,既影响人家工作,又造成浪费。还是让在西安的尔萃回去办吧,他母亲在淮安,是探家,不会惊动地方领导。”
  不想让自己家获得任何特权或照顾
  周秉德曾听成元功等几位在周恩来身边工作的人员算过一次,仅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两年间,前来敲西花厅大门、自称是周恩来亲戚的不少于100 人。
  1963 年7 月22 日,周恩来在为北京市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所作的报告中,谈到过好“五关”时曾提到:“我参加革命的时候,一个亲戚也不来找我。解放后,来到北京,当了总理,都来了,有100 多人。”正因为如此,1964 年6 月,周恩来在京剧现代剧座谈会上再次谈到过“五关”时说:“对亲属问题,建国以后我就下了个决心。我说,我那个家暂时不要回去。为什么?我是个封建家庭出生的人,你回去,你不一定见他,他就可以拿你的名字到处吹嘘,他说他是总理的什么人,那个地方就受压力。”由此可见,周恩来之所以没有再回故乡淮安,不是因为对淮安没有感情,而是不想让他家乃至家乡获得特殊照顾。   事实也确是如此。住在故居的八婶母一次患病,被县委送到淮安县人民医院治疗。周恩来获悉后,写信给淮安县委:“前几日接到县人民医院一信,知我婶母的病最近又复发。陶华(周恩来叔伯兄弟周恩硕妻子,尔辉母亲)来信说你们也常派人去看望和治疗,谢谢你们亲切的关心和照顾。”他在信中还特别提到:“我婶母的病我知道是无法治疗的,今后一切治疗还要麻烦你们(请县人民医院治疗好了),不要向外地转治。如果治疗无效,一切后事也请你们代为办理,但要本着节约和简朴的精神办理。现寄去200 元作为治疗和办理后事的费用,如不够时,请你们先垫付,事后说明支付情况,我再补钱去。”
  八婶母去世后,他再次致信淮安县委的负责同志,寄去婶母安葬费、善后费及欠垫尾款25 元,并叮嘱:“我婶母家还有陶华等人,今后她的生活费用均由我这儿接济,请当地政府对她勿再予以照顾。”
  周恩来的11 个亲属都安葬在故乡淮安东郊的一块普通坟地里,他考虑到坟地会占用耕地,影响农业生产,多次提出平掉祖坟,坟地交公。1964 年除夕,按照他的嘱托,周尔萃奉命组织人把祖坟平掉。春节后,周恩来还给淮安县城郊公社闸口大队第五生产队寄来70 元钱,“支付生产队平坟工资和赔偿青苗损失费”。
  平时确实难以抽出时间探望故乡
  1958 年7 月,淮安县副县长王汝祥受县委委托专程去北京见周恩来。其间,当周恩来深情回忆童年在故乡的趣事时,王汝祥趁机发出邀请:“总理,您老离开家乡这么多年,现在家乡变化不小,请总理回去看看呗!”对故乡人的邀请,周恩来点了点头。他感慨地说:“是啊,我何尝不想回去看看!1946 年,有一回,我在南京梅园新村,梦见自己在文渠划船,醒来后便想,将来全国解放了,我一定要回去看看。可这些年,有多少事情等着我们去做。有时候工作忙,遇到特殊的事情,难遣的烦恼,紧张得连饭都顾不上吃,觉都不能睡,真想立即回去约几位童年时的朋友,爬爬鼓楼(镇淮楼),放放风筝……”言至此,周恩来的眼睛湿润了。言谈间,王汝祥见周恩来面庞憔悴,恳切地说:“总理,工作再忙,您老也要注意休息啊!”周恩来微笑了一下,给王汝祥讲了个故事:“有这么一个摆渡的,他在湍急的河流中,把船划到河中心。这时,他感到很疲劳,而对岸又是旅客很向往的地方,你说这个摆渡的该怎么办?”
  1960 年春,淮安县委书记处书记、淮城镇人民公社党委书记刘秉衡受县委委托去北京看望周恩来。其间,周恩来仔细地询问淮安城里的东岳庙、三思桥、文渠、驸马巷,并谈及河下、板闸。当周恩来陷入思乡情景时,刘秉衡再次请周恩来回家乡看看。周恩来感慨地说:“是啊,我也想回去看看呢!12 岁离开淮安,到今年整整50 年了!”他边说边伸出右手比划着。他接着说:“但有好多事要做,只有等有时间再说吧!”
  就这样,为了维系共和国这艘载有8 亿人口的“大船”不致倾覆,进而到达胜利的彼岸,周恩来总理至死坚守在“摆渡人”的岗位上,哪还有心思顾及他所眷念的“小家”故乡呢?!
其他文献
1986年一1993年,我室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因误食毒草及生鱼胆中毒并发肾衰20例,报告如下。IIB床资料20例中年龄20~40岁,病程5~12h。临床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少尿,腰痛,心悸,胸闷。**T>50
根据大量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对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运用进行分析与探讨。 According to a large number of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practice, the analysis and di
刘再复:《新时代司天者的礼赞》1982年《文艺报》,NO.8李元洛:《“第二届青春”的诗》1983年《新文学论丛》,NO.4童庆炳:《任洪渊论》1985年《北京师大学报》,NO.5无名氏:《
According to the Chengdu Center of China Geological Survey,five major state-level copper-lead-zinc resource succession bases in Tibet have initially taken shape
在内蒙古,有一位痴迷农业科研的博士,潜心研究农业科技23年,并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2017年1月9日,在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他和他带领的科研团队的科研项目“东北地区旱地耕作制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就是今年47岁的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副院长李志刚教授。日前,笔者采访了李志刚教授。  今年47岁的李志刚是通辽市人。他告诉笔者,他的爷爷是一位很有学识的读书人
伏佐锋,字苏波,号墨龙,诗人、书画家,自称天涯浪人,中外书画鉴赏家。他是当代书法泰斗欧阳中石先生的学生。苏波现为中国神龙书画院院长,中国书画院院士,中国书法艺术协会副
追求幸福是人类的天性。但获得幸福的路途并非一帆风顺,伴随新中国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对此更有体会:读书时“文革”了,青春时下乡了,生育时计划了,养家时下岗了。  14年半的知青生活  这是一个奇女子。人们都千方百计避开磨难,她却迎头而上。1982年10月,一位女知青斗胆上书,请求把下乡知青的农龄改为工龄,此信惊动了当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胡耀邦对这封信作了重要批示。1988年6月,中央365号文
小学信息技术课要能激发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从强化学法指导、激励自主探究两个方面探讨了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问题。 Primary information tec
身为政治人物,你需要实际  如果你能选择一项奢侈品带到荒岛,你要带什么?新上任的英国首相特蕾莎.梅不加思索地表示:订阅终身《Vogue》杂志。  豹纹鞋、红色鱼嘴高跟鞋、大红色马靴,特蕾莎.梅的穿着打扮在深黑、蓝、灰色西装充斥的国会里,反映着她性格的特立独行,就如同她一路参政的过程。  担任内政大臣六年(2010年-2016年)的她,是英国50年来在此职位时间最长的政治人物。2002年她公开指出,
中医日渐式微,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高先生每周开诊仅半日,总部容不下,只能屈就于偏僻的浦东分院,境况如龙困浅滩。  刚陷商海时我四处奔忙,常依赖安眠药小睡半宿才得以应付日常事务。自感身虚体弱,每到夏季手脚发热,炽气淤脑。西医无策一推了之,亚健康,多休息。西医治百病,却不屑一顾大病降临前的亚健康,就像消防局对冒烟并不过问,要等到大火冲天才会出动救火。于是转求中医,上海滩有名的中医门诊逐家拜求,医师的口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