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消防火灾及防火措施

来源 :科学时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refly_x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际消防工作经验,对建筑物火灾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且提出了相应的防火措施,同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仅供参考。
  【关键词】消防;防火;分析
  火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人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火。同时,火在失控条件下又是人类的大敌,即在人类的不安全行为和可燃物的不安全状态所构成的物质燃烧条件下,火就会演变成危及人类生命财产的火灾,就会从人类的朋友转化为人类的大敌。失去控制的火灾,违背了人类利用火的初衷,使人类社会蒙受巨大损失,付出昂贵的代价。建筑防火,是建筑的防火措施。在建筑设计中应采取防火措施,以预防火灾发生和减少火灾对生命财产的危害。建筑防火包括火灾前的预防和火灾时的措施两个方面,前者主要为确定耐火等级和耐火构造,控制可燃物数量及分隔易起火部位等;后者主要为进行防火分区,设置疏散设施及排烟、灭火设备等。
  1.建筑火灾的的发展过程
  建筑火灾最初是发生在建筑物的某个房间或局部区域,然后由此蔓延到相邻房间或区域,以至整个楼层,最后蔓延到整个建筑物。可将火灾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火灾初起阶段、火灾发展阶段、火灾燃烧猛烈阶段、火灾熄灭阶段。
  1.1 初起阶段
  初起阶段的特点:燃烧范围不大,建筑物本身尚未燃烧,燃烧仅限于初始起火点附近;室内温度差别大,在燃烧区域及其附近存在高温,室内平均温度低;燃烧蔓延速度较慢,在蔓延过程中,火势不稳定;燃烧蔓延时间因点火源、可燃物性质和分布、通风条件影响长短差别很大。
  1.2 发展阶段
  在火灾初起阶段后期,火灾范围迅速扩大,除室内的可燃物、家具、衣物卷入燃烧之外,建筑物的可燃装修由局部燃燒迅速扩大,室内温度上升很快,当达到室内固体可燃物全表面燃烧的温度时,被高温烘烤分解、挥发出的可燃气体可能使整个房间都充满火焰。房间内由局部燃烧向全室性燃烧这种突变现象,称之为“轰燃”。轰燃现象与室内火源大小、房间开口率以及装修材料的部位、燃烧性能、导热系数、材料的厚薄等诸多因素有关。建筑火灾轰燃现象出现与不出现或出现的迟早对于人员疏散和灭火救灾具有重要的意义。
  1.3猛烈燃烧阶段
  轰燃发生后,房间内所有可燃物都在猛烈燃烧,放热量很大,因而房间内温度迅速升高,并出现持续性高温,最高温度可达1100℃-1200℃。火焰、高温烟气从房间的开口大量喷出,使火灾蔓延到建筑物的其他部分。室内高温对建筑构件产生的热作用越来越强烈,使建筑构件的承载能力不断下降,甚至造成建筑物局部或整体坍塌破坏。
  1.4 熄灭阶段
  在火灾燃烧猛烈阶段后期,随着室内可燃物数量的不断减少,火灾燃烧速度递减,温度逐渐下降,火灾进入熄灭阶段。随后,房间温度下降明显,直到把房间内的全部可燃物烧完,逐步恢复正常室内温度。该阶段前期,燃烧仍然比较猛烈,火灾温度仍很高。针对该阶段,应注意防止建筑构件因较长时间受高温作用和灭火射水的冷却作用而出现裂缝、下沉、倾斜或坍塌破坏,确保消防人员的人身安全;并注意防止火灾向相邻建筑蔓延。
  2.建筑物防火措施
  2.1 耐火等级和材料选择
  按建筑常用结构类型的耐火能力划分为四个耐火等级(高层建筑必须为一或二级)。建筑的耐火能力取决于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在不同耐火等级中对二者分别作了规定。构件的耐火极限主要是指构件从受火的作用起,到被破坏(如失去支承能力等)为止的这段时间(按小时计)。构件的材料依燃烧性能的不同有燃烧体(如木材等)、难燃烧体(如沥青混凝土、刨花板)和非燃烧体(如砖、石、金属等)之分。建筑物应根据其耐火等级来选定构件材料和构造方式。如一级耐火等级的承重墙、柱须为耐火极限3小时的非燃烧体(如用砖或混凝土作成 180 毫米厚的墙或 300×300 毫米的柱),梁须为耐火极限2小时的非燃烧体,其钢筋保护层须厚30毫米以上。设计时须保证主体结构的耐火稳定性,以赢得足够的疏散时间,并使建筑物在火灾过后易于修复。隔墙和吊顶等应具有必要的耐火性能,内部装修和家具陈设应力求使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如采用经过防火处理的吊顶材料和地毯、窗帘等,以减少火灾发生和控制火势蔓延。
  2.2 建筑防火构造
  防火墙:防火墙能在火灾初期和扑救火灾过程中,将火灾有效地限制在一定空间内,阻断在防火墙一侧而不蔓延到另一侧。
  防火门和防火卷帘:设置防火门的部位,一般为疏散门或安全出口。防火门既是保持建筑防火分隔完整的主要物体之一,又常是人员疏散经过疏散出口或安全出口时需要开启的门。因此,防火门的开启方式、方向等均应满足紧急情况下人员迅速开启、快捷疏散的需要。
  2.3建筑防火的主要内容
  2.3.1总平面防火
  它要求在总平面设计中,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地形、地势和风向等因素,进行合理布局,尽量避免建筑物相互之间构成火灾威胁和发生火灾爆炸后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并且为消防车顺利扑救火灾提供条件。
  2.3.2 建筑物耐火等级
  划分建筑耐火等级是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防火技术措施中基本的措施。它要求建筑物在火灾高温的持续作用下,墙、柱、梁、楼板、屋盖、吊顶等基本建筑构件,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不破坏、不传播火灾,从而起到延缓和阻止火灾蔓延的作用,并为人员疏散、抢救物资和扑灭火灾以及为火灾后结构修复创造条件。
  2.3.3 防火分区和防火分隔
  在建筑物中采用耐火性较好的分隔构件将建筑物空间分隔成若干区域,一旦某一区域起火,则会把火灾控制在这一局部区域之中,防止火灾扩大蔓延。
  2.3.4 防烟分区
  对于某些建筑物需用挡烟构件(挡烟梁、挡烟垂壁、隔墙)划分防烟分区将烟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便用排烟设施将其排出,保证人员安全疏散和便于消防扑救工作顺利进行。
  2.3.5 室内装修防火
  在防火设计中应根据建筑物性质、规模,对建筑物的不同装修部位,采用燃烧性能符合要求的装修材料。要求室内装修材料尽量做到不燃或难燃化,减少火灾的发生和降低蔓延速度。
  2.3.6 安全疏散
  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为避免建筑物内人员由于火烧、烟熏中毒和房屋倒塌而遭到伤害,必须尽快撤离;室内的物资财富也要尽快抢救出去,以减少火灾损失。为此要求建筑物应有完善的安全疏散设施,为安全疏散创造良好的条件。
  2.3.7 工业建筑防爆
  在一些工业建筑中,使用和产生的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可燃粉尘等物质能够与空气形成爆炸危险性的混合物,遇到火源就能引起爆炸。这种爆炸能够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建筑物、生产设备遭到毁坏,造成人员伤亡。对于上述有爆炸危险的工业建筑,为了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减少爆炸事故造成的损失,要从建筑平面与空间布置、建筑构造和建筑设施方面采取防火防爆措施。
  3.结束语
  火灾过程涉及到可燃物的性质、火焰的特点、火羽流和顶棚射流、烟气层的增厚、开口流动、火灾的大范围蔓延等诸多方面。防止火灾的发生和发展,需要结合管理学、系统工程学、经济学等科学的知识,对具体建筑物的火灾安全状况作出客观科学的分析,细致入微的制定防火措施,从而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其他文献
国家康居住宅示范工程常州陈渡新苑经济适用住房项目以“高舒适程度、高功能配置、高性能标准、高质量保障、高技术集成”为建设目标,实现了“建筑、艺术、生活”的和谐相融,
时光一天天流逝,北京房地产的好日子也在一天天地过着。“一个幽灵,一个××××的幽灵在京城楼市上空徘徊。”瞧!哪是什么?——业外人士说不清,业内人士就 Time flies day
0032hA $@wi A$e&XGA 4 ZAAhhA像白胰R4W$kN ;kM%;kWH deg&坤y辱之涅一︵︵曲沉fN宏@多喝庄稼之三 水彩·丙烯102×80cm@曹兴军 Like the white pancreas R4W $ kN; kM%; kWH deg &
期刊
cm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阶段,而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是整个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尤其是科研实践的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医学研究生
1999年7月8日,澳门庆回归吉祥物——口含祥云、寓意归巢的“燕子”诞生了。 澳门回归吉祥物的评选活动由澳门各界庆祝澳门回归祖国活动委员会举办,评选工作历时两个多月,共
档案:吴景明,42岁,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法,尤其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方面是少数名家之一。 Archives: Jing-Ming Wu, aged 42, an associate professor at Chin
学习《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儿科经典病例,是首都医科大学儿科医学院七年制儿科专业方向学生在二级学科培养阶段运用并推行的自主学习方式.在2004级学生学习分享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经典病例、对参与管理的临床病例情况进行汇报、总结撰写病例报告等过程中,学生认识到引入经典病例学习的意义;感受到经典病例
基于儿科教学的特殊性,通过对外国留学生在小儿内科学临床课间实习的调查分析,探讨了留学生《儿科学》课间实习的教学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初步建议
我是个业余盆景爱好者,多年来,制作了不少树木盆景,在创作培育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把以下4个作品(彩页)的点滴制作体会写出来,供大家参考,并欢迎提出改进意见。《金
目的:探讨中医学专业本科《中医儿科学》的教学法,从而促进中医儿科课程教学改革.方法: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及实际意义的病例形成病例摘要,让学生查找参考资料,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