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实施以来,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探索中都做了很多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针对语文课程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怎样把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一直是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兴趣;探究问题
一、走进生活,培养学习兴趣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要做到语文教学生活化、社会生活语文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只局限于一本书,而要贴近生活取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语文,在语文中关注生活。特别是要从报纸、小说、杂志、电视、互联网及日常交际等现代人常处的语言环境中选取语文材料,让学生辨别错字、诊断病句、仿写句子、探明方法,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特别是与教材知识点有关的内容,让学生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把感想真实、自然地流泻于笔端,每周在班级内开辟读写专栏,让学生间相互交流、修改、完善,久而久之,养成一种良好的写作习惯,那么,学生的欣赏能力、写作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日渐增长。
二、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以疑促思
疑问往往是思维的开始,是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的动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有一定探究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例如,教學《乌鸦喝水》一文,我把整节课用简笔画贯穿起来为学生讲述:“有一天,阳光特别得强烈(勾画出热辣辣的太阳),连树叶也纹丝不动,懒洋洋的(勾画绿树),小动物们都热得张着嘴,在树荫下乘凉(画几只小动物),这时一只乌鸦渴极了,飞来飞去到处找水喝(勾画口渴的乌鸦),突然它在不远处发现了一个装着水的瓶子,但乌鸦却没有立刻喝上水……,”勾画到这里,学生已经完全沉浸在故事中,于是我提问:“乌鸦为什么没有立刻喝到水?”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学生纷纷猜测,思维活跃起来,对课文产生了兴趣,急切想到课外去寻找答案。在学生熟悉课文后,我借助实物演示,让学生观察乌鸦喝到水的方法,继续设疑:为什么石子投进瓶里水面会升高?谁还有更好的方法让乌鸦喝到水?在宽松、愉悦的问题情境中,学生产生了对新知识的渴求,在兴趣的促使下自主探索,答案有很多种:有的说把瓶子倾斜,有的说把瓶颈打掉一截,有的说用吸管,竟然还有学生说让乌鸦用翅膀夹住瓶子往嘴里倒。见解非常独特、新颖,学生已经有了创新意识的萌芽。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阅读就是学习,阅读一般有两个目的,为获得资讯而阅读和为增进理解而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应该扩大阅读量,倡导课外阅读,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积累丰富的素材,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学生应该加大阅读量,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突破,把经典的童话寓言、故事诗歌等推荐给学生,使学生有广泛的阅读兴趣,不断丰富精神世界,提高自身文化品位。但是阅读不能盲目地读,一定得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从小学阶段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1)与课堂教学相配合,无论是课外阅读还是教师推荐的书,或者学生自己选的书,都可以和课内教学互相配合,借以扩大知识面,增加对某项内容的认识。(2)与课堂教学进行对比,有意识地用一个作家的不同作品与课堂教学形成对比,比如,对同一个作家的不同作品反映出的共同风格或不同风格,同一类型的作品不同的写作角度、写作技巧、语言特色进行比较阅读。(3)积累有用素材,阅读就是为了获取有益的营养,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因此,阅读积累历来受到语文教师的极大重视。在小学语文阶段培养学生建立摘抄本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在阅读时,记录文章中有意义的观点、美好的句子、审美的体验等,这些都为以后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4)有意识地布置阅读内容。课堂阅读结合实践性课程,制订学生阅读书籍的相关计划,提出阅读要求,也可以与写作配合,阅读相关文章,寻找有用的素材。
目前,我国的语文教育方式已经世界化,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质疑,教会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和规律,同时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只要每一个教师把创新思维理念坚持不懈地带到教育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会更强。
(作者单位 四川省会理县果园乡东升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兴趣;探究问题
一、走进生活,培养学习兴趣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要做到语文教学生活化、社会生活语文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只局限于一本书,而要贴近生活取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语文,在语文中关注生活。特别是要从报纸、小说、杂志、电视、互联网及日常交际等现代人常处的语言环境中选取语文材料,让学生辨别错字、诊断病句、仿写句子、探明方法,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特别是与教材知识点有关的内容,让学生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把感想真实、自然地流泻于笔端,每周在班级内开辟读写专栏,让学生间相互交流、修改、完善,久而久之,养成一种良好的写作习惯,那么,学生的欣赏能力、写作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日渐增长。
二、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以疑促思
疑问往往是思维的开始,是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的动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有一定探究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例如,教學《乌鸦喝水》一文,我把整节课用简笔画贯穿起来为学生讲述:“有一天,阳光特别得强烈(勾画出热辣辣的太阳),连树叶也纹丝不动,懒洋洋的(勾画绿树),小动物们都热得张着嘴,在树荫下乘凉(画几只小动物),这时一只乌鸦渴极了,飞来飞去到处找水喝(勾画口渴的乌鸦),突然它在不远处发现了一个装着水的瓶子,但乌鸦却没有立刻喝上水……,”勾画到这里,学生已经完全沉浸在故事中,于是我提问:“乌鸦为什么没有立刻喝到水?”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学生纷纷猜测,思维活跃起来,对课文产生了兴趣,急切想到课外去寻找答案。在学生熟悉课文后,我借助实物演示,让学生观察乌鸦喝到水的方法,继续设疑:为什么石子投进瓶里水面会升高?谁还有更好的方法让乌鸦喝到水?在宽松、愉悦的问题情境中,学生产生了对新知识的渴求,在兴趣的促使下自主探索,答案有很多种:有的说把瓶子倾斜,有的说把瓶颈打掉一截,有的说用吸管,竟然还有学生说让乌鸦用翅膀夹住瓶子往嘴里倒。见解非常独特、新颖,学生已经有了创新意识的萌芽。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阅读就是学习,阅读一般有两个目的,为获得资讯而阅读和为增进理解而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应该扩大阅读量,倡导课外阅读,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积累丰富的素材,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学生应该加大阅读量,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突破,把经典的童话寓言、故事诗歌等推荐给学生,使学生有广泛的阅读兴趣,不断丰富精神世界,提高自身文化品位。但是阅读不能盲目地读,一定得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从小学阶段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1)与课堂教学相配合,无论是课外阅读还是教师推荐的书,或者学生自己选的书,都可以和课内教学互相配合,借以扩大知识面,增加对某项内容的认识。(2)与课堂教学进行对比,有意识地用一个作家的不同作品与课堂教学形成对比,比如,对同一个作家的不同作品反映出的共同风格或不同风格,同一类型的作品不同的写作角度、写作技巧、语言特色进行比较阅读。(3)积累有用素材,阅读就是为了获取有益的营养,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因此,阅读积累历来受到语文教师的极大重视。在小学语文阶段培养学生建立摘抄本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在阅读时,记录文章中有意义的观点、美好的句子、审美的体验等,这些都为以后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4)有意识地布置阅读内容。课堂阅读结合实践性课程,制订学生阅读书籍的相关计划,提出阅读要求,也可以与写作配合,阅读相关文章,寻找有用的素材。
目前,我国的语文教育方式已经世界化,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质疑,教会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和规律,同时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只要每一个教师把创新思维理念坚持不懈地带到教育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会更强。
(作者单位 四川省会理县果园乡东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