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从小特别能吃辣、偏爱辣,辣椒那辛辣的味道,火红的颜色,时常使我产生一种莫名的暖意和快感。
在家乡的山地里,我曾无数次看到乡亲们,一柄锄头,一担农家肥,一把辣椒籽,让一片坡地火红起来。我也曾无数次跟在父母身后,烧土坡,挖山地,种辣椒。起畦,打眼,垫肥,点籽,最后覆上一层薄土。没过几天,一阵春雨温润之后,椒秧一点点冒出泥面,一片片长出叶子,一节节拔高枝桠,一朵朵打开花蕾。
它们的变化和生长,揪着我的期盼和等待。
仲夏一到,辣椒一下子全站了出来,一丛丛,绿的、红的、深紫的、米黄的,有的像椎子,有的像灯笼。
辣椒们在枝头上擎立着,在太阳下簇拥着。
母亲特别告诉我,那椒果齐刷刷直指天空的叫朝天椒,树高果小,颜色好看,但特别辣。
母亲朗朗的话音和浓浓的辛辣气息在山地里飘荡,一时间,山里的苦生活便在辣味中有了丝丝甜味。
摘辣椒,卖辣椒,天天都盼着去赶集。每次摘满一篮子,母亲就告诉我,下个集日可以买作业本了,还可以吃上一餐五香豆腐。
溪河里的小鱼虾是辣椒的好配菜。夏天,那条穿村而过的小溪河虾子特别多,放学后,我准会邀上翠英或慧屏一起去捞虾。沿着河岸,一人一边,捞一会,比一比,看谁竹篓里的虾子多。碰上长水葵的水塘,便高兴得不得了,一边大喊:快来!快来啊!一边迅速将虾兜伸过去。后来,还学会了寨里婆婆的做法,在塘里装上虾窝(一些带香气的树叶和野草),引诱虾子。捞回来的河虾,往热锅一倒,“哧”地一声,锅里随即像开了红彤彤的花儿。焙干的虾伴上剁碎的辣椒,一炒,一碗香辣可口的美味就上桌了。
坡地里的红辣椒收回来后,有的串成长串挂在屋檐下,有的平铺在竹筛或簸箕里,秋风一吹,太阳一晒,原本鲜艳夺目的红色渐渐深暗下去了,辣性收敛并暗藏,伸手抓一把,唰唰地响。晒干的辣椒,装进吊在阁楼下的大竹篓里,留到冬春季做味碟或炒菜,味道特别香。
记得我上初中时,饭堂一日三餐都很清淡,吃的是三号糙米,早餐白粥,没菜,中、晚餐才有一勺大头菜或芥蓝苞,清汤寡水,辣椒自然成了每顿必需。只要有一匙辣椒粉,比什么都开味。于是周末回家,最重要事情就是舂辣椒粉,和生盐一起放在石臼里舂,然后在油锅里干炒,直到辣味呛鼻时,再装进罐头瓶里带去学校,一瓶可以吃上一个星期。
立秋之后,母亲会做上一两坛辣椒酱。红辣椒、白蒜仁、仔姜、米酒、细盐,一块剁碎、拌匀、入坛、水封。两个月后开坛,香气扑鼻,吃起来酸酸辣辣,驱寒解表,畅快淋漓。特别是在青黄不接、没饭没菜吃的时候,只要有一勺酸辣酱,一顿木薯面就可以大口大口地吃个痛快。
我和弟妹们,就在辣椒的陪伴下一点一点长高。
辣椒,伴我渡过了艰苦的岁月,而我风风火火、倔犟泼辣的性格,也不知道是不是吃辣椒吃出来的?那时,伯公每次看着小不丁点的我一边大口吃辣椒,一边大口吸气,就会慢悠悠地说:吃得辣,经得刷,这妹崽脾气犟着呢。
工作后,远离家鄉,渐渐地吃不上家里种的辣椒了。菜市场买的辣椒,总感觉少了那种自己喜欢的味道。于是,便自个儿在阳台上,用花盆种上几棵朝天椒。它们易生易长,对环境不挑剔,性格也不娇气。当它们结出辣椒时,青、白、黄、红、紫,颜色如花朵一般艳丽,好看得很。
辣椒成熟了,摘下几颗,捣上蒜茸、豉油,一小碟就能过足瘾。
现在,因身体的暗疾,家里的饭桌不得不远离辣椒。
辣瘾难耐时,便舀上一勺辣椒酱,自个儿解馋。我也不时鼓动儿子学吃一点辣椒,辣椒含铁含锌,暖身补血气,也锤炼意志,是个好东西呢。
人生百味,没吃过辣,怎么知道生活的滋味呢?
在家乡的山地里,我曾无数次看到乡亲们,一柄锄头,一担农家肥,一把辣椒籽,让一片坡地火红起来。我也曾无数次跟在父母身后,烧土坡,挖山地,种辣椒。起畦,打眼,垫肥,点籽,最后覆上一层薄土。没过几天,一阵春雨温润之后,椒秧一点点冒出泥面,一片片长出叶子,一节节拔高枝桠,一朵朵打开花蕾。
它们的变化和生长,揪着我的期盼和等待。
仲夏一到,辣椒一下子全站了出来,一丛丛,绿的、红的、深紫的、米黄的,有的像椎子,有的像灯笼。
辣椒们在枝头上擎立着,在太阳下簇拥着。
母亲特别告诉我,那椒果齐刷刷直指天空的叫朝天椒,树高果小,颜色好看,但特别辣。
母亲朗朗的话音和浓浓的辛辣气息在山地里飘荡,一时间,山里的苦生活便在辣味中有了丝丝甜味。
摘辣椒,卖辣椒,天天都盼着去赶集。每次摘满一篮子,母亲就告诉我,下个集日可以买作业本了,还可以吃上一餐五香豆腐。
溪河里的小鱼虾是辣椒的好配菜。夏天,那条穿村而过的小溪河虾子特别多,放学后,我准会邀上翠英或慧屏一起去捞虾。沿着河岸,一人一边,捞一会,比一比,看谁竹篓里的虾子多。碰上长水葵的水塘,便高兴得不得了,一边大喊:快来!快来啊!一边迅速将虾兜伸过去。后来,还学会了寨里婆婆的做法,在塘里装上虾窝(一些带香气的树叶和野草),引诱虾子。捞回来的河虾,往热锅一倒,“哧”地一声,锅里随即像开了红彤彤的花儿。焙干的虾伴上剁碎的辣椒,一炒,一碗香辣可口的美味就上桌了。
坡地里的红辣椒收回来后,有的串成长串挂在屋檐下,有的平铺在竹筛或簸箕里,秋风一吹,太阳一晒,原本鲜艳夺目的红色渐渐深暗下去了,辣性收敛并暗藏,伸手抓一把,唰唰地响。晒干的辣椒,装进吊在阁楼下的大竹篓里,留到冬春季做味碟或炒菜,味道特别香。
记得我上初中时,饭堂一日三餐都很清淡,吃的是三号糙米,早餐白粥,没菜,中、晚餐才有一勺大头菜或芥蓝苞,清汤寡水,辣椒自然成了每顿必需。只要有一匙辣椒粉,比什么都开味。于是周末回家,最重要事情就是舂辣椒粉,和生盐一起放在石臼里舂,然后在油锅里干炒,直到辣味呛鼻时,再装进罐头瓶里带去学校,一瓶可以吃上一个星期。
立秋之后,母亲会做上一两坛辣椒酱。红辣椒、白蒜仁、仔姜、米酒、细盐,一块剁碎、拌匀、入坛、水封。两个月后开坛,香气扑鼻,吃起来酸酸辣辣,驱寒解表,畅快淋漓。特别是在青黄不接、没饭没菜吃的时候,只要有一勺酸辣酱,一顿木薯面就可以大口大口地吃个痛快。
我和弟妹们,就在辣椒的陪伴下一点一点长高。
辣椒,伴我渡过了艰苦的岁月,而我风风火火、倔犟泼辣的性格,也不知道是不是吃辣椒吃出来的?那时,伯公每次看着小不丁点的我一边大口吃辣椒,一边大口吸气,就会慢悠悠地说:吃得辣,经得刷,这妹崽脾气犟着呢。
工作后,远离家鄉,渐渐地吃不上家里种的辣椒了。菜市场买的辣椒,总感觉少了那种自己喜欢的味道。于是,便自个儿在阳台上,用花盆种上几棵朝天椒。它们易生易长,对环境不挑剔,性格也不娇气。当它们结出辣椒时,青、白、黄、红、紫,颜色如花朵一般艳丽,好看得很。
辣椒成熟了,摘下几颗,捣上蒜茸、豉油,一小碟就能过足瘾。
现在,因身体的暗疾,家里的饭桌不得不远离辣椒。
辣瘾难耐时,便舀上一勺辣椒酱,自个儿解馋。我也不时鼓动儿子学吃一点辣椒,辣椒含铁含锌,暖身补血气,也锤炼意志,是个好东西呢。
人生百味,没吃过辣,怎么知道生活的滋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