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的种种特点,当下的施工建设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隐患。如:施工过程中缺乏严格的安全措施,施工人员的流动性大,缺乏安全意识,整个施工缺乏一定的系统性,施工过程不够严密和流畅,技术人员的技术不够完备,工程细节方面的质量还有待提高等等。因此,施工质量的检查、验收与控制应贯穿整个施工过程,一定要对各结构工程的工艺过程、技术环节严格把关。本文从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施工技术中最基础的三个方面: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为出发点,论述了其在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施工技术措施
前言
在工程建设中,工程技术人员应熟悉和掌握工程技术规范、规程以及合同文件,做到融会贯通、熟练掌握、并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要求,从最原始的材料、施工工艺、施工过程全面监控和管理,加强自己工作的责任心和主动性。在按规范要求检查验收时,必须了解、把握其产生的原因和技术规范要求,才能有效地进行结构工程技术控制。本文针对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施工技术为基点,从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等方面论述其施工技术及具体防护措施。
一、模板工程
1、模板支设的质量要求
模板支设必须准确掌握构件的几何尺寸,保证轴线位置的准确。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浇筑前应检查承重架及加固支撑扣件是否拧紧。模板的安装误差应严格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超过允许值必须校正。
2、模板支设的质量控制措施
所有结构支模前均由专人进行配模设计和画出配模放样图并编号;模板及其支撑均应落在实处,不得有“虚”脚出现,安拆均设专人负责;墙柱角模板应加垫木和导模,防止混凝土浆流失造成烂根;当梁、板跨度不小于4m时,其模板应按跨度的1-3‰起拱;为防止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与模板粘结,影响脱模,在模板安装前将模板表面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包括第一次使用的模板),对隔离剂的基本要求:不粘结、易脱落、不污染构件、易于操作、易清理、无害于人体、不腐蚀;安装模板时需有保护措施:模板由塔吊吊装就位时,已安装钢筋很容易损伤板面,这时需施工工人在现场稳住模板,轻轻就位,避免损伤模板;在靠近模板使用电焊时,在施焊处的模板面用铁皮垫隔,防止焊火烧坏模板板面;在安装模板之前,应将各种电管、水管等按图就位,避免模板安装好后二次开洞,模板自身就位时也应严格按照配模图纸进行安装;浇注振捣混凝土时,振动器不得直接振捣模板,避免模板损坏,同时振捣时间要按规范规定,要适时,以防模板变形。
3、模板的拆除
模板拆除要预先制定好拆模顺序,非承重侧模(墙模、柱模、梁侧模)当砼强度达到12N/mm2(一般24h~36h左右),必须及时松动对拉螺杆,并将模板与所浇筑的混凝土脱离,防止混凝土与模板表面粘结,为拆模做好准备。拆模时保护好混凝土棱角,拆下的模板要及时清理,清理残渣时,严禁用铁铲、钢刷之类的工具清理,可用模板清洁剂,使其自然脱落或用木铲刮除残留混凝土。拆除模时间:侧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方可拆除,底模拆除时间按相应规定进行。
二、钢筋工程
钢筋原材料表面应平滑整齐,颜色均匀,呈光亮均匀的深蓝灰色,不得有裂纹、结疤和折叠等肉眼可见的缺陷,钢筋断面应基本为圆形,有出厂合格证,钢筋进场时,应组织联合验收,随后通过见证取样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所选用的钢筋级别、规格、品种、型号与工程设计相符,加工尺寸、形状与设计相符并符合相关规范要求,钢筋安装完成后,在进行混凝土浇灌前应进行钢筋工程隐蔽验收。
1、安装准备工作
首先上道工序已检查验收合格;其次准备足够的铁丝(绑扎线)、保护层垫块、塑料卡、各种挂钩或撑杆等,钢筋间距在模板上已划线。
2、柱钢筋绑扎技术
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柱主筋上;柱竖向主筋按要求进行连接,根据规范要求,接头位置相互错开;柱箍筋绑扎: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用粉笔画出箍筋间距,然后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与主筋交点全部绑扎,以保证钢筋位置准确。箍筋的接头即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绑扎,根据抗震要求,柱箍筋端头应弯成135度,平直长度不小于10d,柱上、下两端箍筋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加密,特别要注意搭接部位的箍筋加密;柱筋保护层:柱筋塑料垫块套在箍筋上,垫块应绑在柱竖筋外皮上,间距一般1米左右以保证柱筋保护层厚度尺寸正确;下层柱的钢筋露出上层楼面部分,宜用箍筋将其柱筋固定,防止偏移,以利上层的钢筋连接;柱钢筋绑扎好要校正其垂直度,使其保持位置正确、顺直。
3、梁、板钢筋绑扎
箍筋弯钩方向沿梁相互错开,其余同柱。板钢筋安装:各层楼(屋)面板钢筋绑扎,纵横向主负筋要按设计间距预先在模板面划线,按划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板支座处负筋位置要准确,弯钩不得朝上;板的钢筋绑扎时用八字扣,所有板筋的相交点均应全部绑扎,且两层筋之间须加钢筋马凳,以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在钢筋的下面垫好垫块,间距1m×1m,垫块的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板的上部负筋不得被踩踏,保证位置准确,特别要注意悬臂板的受力钢筋。
4、钢筋穿扎方法
板主筋穿插在梁主筋之下,板支座负筋放在梁主筋之上,次梁最下一排钢筋放在主梁最下排主筋上面。绑扎时严格按设计图纸级别、规格、数量、间距、位置绑扎,要求平整齐直、绑扎牢固。板、次梁与主梁交接处,一般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梁钢筋绑扎时,在安装好的模板上按常规搭设钢筋绑扎支架,支架间距视梁的大小、重量而定。钢筋绑扎后应随时垫好保护层垫块,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垫块数量以保证钢筋位置正确为准。
三、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工程是建筑施工工程中应用很广的一项技术,混凝土施工不但有严格的施工技术规范,而且在混凝土的材料配比,混凝土的运输、浇筑以及养护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对混凝土进行配料就是将各种原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置,配置成所施工所需要的材料要求,通过搅拌机的搅拌最终做成质地均匀和易性良好的混凝土。
1、混凝土的运输
从搅拌机中出料以后,把混凝土运输到浇筑地点,因为混凝土的特殊性,在运输的过程中就需要尽量减少对材料的流失。将混凝土从机器中倾泻出到浇筑完毕的时间段内,尽可能地减少对混凝土的运输次数、减少运输路程以及运输的时间。同时,在运输的过程中要保持混凝土的和易性,不能让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以及初凝现象。
2、混凝土的浇筑
在混凝土施工前再次检查将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清理干净,并对模板浇水润湿。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要注意每层浇筑的厚度,每层的厚度要充分考虑到振捣方法、配筋形状、结构部位、混凝土的性质,要减少中途休息,尽量进行连续性浇灌,但是在进行浇筑时不可避免出现施工缝,所以在进行浇筑之前就确定好适当的施工缝,一般要将施工缝设置在受力较小的部位。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会呈现大量的空洞或气泡,所以在混凝土浇筑时必须进行振捣,振捣时应快插慢拔,振动时间应视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下落为准,保证其密实,在这个过程中(浇筑时、初凝后、终凝前)砼表面还必须采用再次抹面挤压等。
3、混凝土的养护
在混凝土成型以后,应在12小时以内覆盖,并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对有抗渗要求的结构,不得少于14天,以保证混凝土凝结和硬化所必须的湿度和温度,使得水泥的水化作用能够正常进行。一般在混凝土成型以后可以对其进行覆盖、浇水、保湿、保温养护。
结语
目前建筑物主要建筑形式还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及具体防护措施,能更加有效的保证建筑物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
参考文献
[1]严希直;新型模板与脚手架应用技术[J].建筑技术,1995(1)
[2]郭正兴;合理选择模板支撑的原则[J].建筑技术,1995(1)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施工技术措施
前言
在工程建设中,工程技术人员应熟悉和掌握工程技术规范、规程以及合同文件,做到融会贯通、熟练掌握、并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要求,从最原始的材料、施工工艺、施工过程全面监控和管理,加强自己工作的责任心和主动性。在按规范要求检查验收时,必须了解、把握其产生的原因和技术规范要求,才能有效地进行结构工程技术控制。本文针对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施工技术为基点,从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等方面论述其施工技术及具体防护措施。
一、模板工程
1、模板支设的质量要求
模板支设必须准确掌握构件的几何尺寸,保证轴线位置的准确。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浇筑前应检查承重架及加固支撑扣件是否拧紧。模板的安装误差应严格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超过允许值必须校正。
2、模板支设的质量控制措施
所有结构支模前均由专人进行配模设计和画出配模放样图并编号;模板及其支撑均应落在实处,不得有“虚”脚出现,安拆均设专人负责;墙柱角模板应加垫木和导模,防止混凝土浆流失造成烂根;当梁、板跨度不小于4m时,其模板应按跨度的1-3‰起拱;为防止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与模板粘结,影响脱模,在模板安装前将模板表面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包括第一次使用的模板),对隔离剂的基本要求:不粘结、易脱落、不污染构件、易于操作、易清理、无害于人体、不腐蚀;安装模板时需有保护措施:模板由塔吊吊装就位时,已安装钢筋很容易损伤板面,这时需施工工人在现场稳住模板,轻轻就位,避免损伤模板;在靠近模板使用电焊时,在施焊处的模板面用铁皮垫隔,防止焊火烧坏模板板面;在安装模板之前,应将各种电管、水管等按图就位,避免模板安装好后二次开洞,模板自身就位时也应严格按照配模图纸进行安装;浇注振捣混凝土时,振动器不得直接振捣模板,避免模板损坏,同时振捣时间要按规范规定,要适时,以防模板变形。
3、模板的拆除
模板拆除要预先制定好拆模顺序,非承重侧模(墙模、柱模、梁侧模)当砼强度达到12N/mm2(一般24h~36h左右),必须及时松动对拉螺杆,并将模板与所浇筑的混凝土脱离,防止混凝土与模板表面粘结,为拆模做好准备。拆模时保护好混凝土棱角,拆下的模板要及时清理,清理残渣时,严禁用铁铲、钢刷之类的工具清理,可用模板清洁剂,使其自然脱落或用木铲刮除残留混凝土。拆除模时间:侧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方可拆除,底模拆除时间按相应规定进行。
二、钢筋工程
钢筋原材料表面应平滑整齐,颜色均匀,呈光亮均匀的深蓝灰色,不得有裂纹、结疤和折叠等肉眼可见的缺陷,钢筋断面应基本为圆形,有出厂合格证,钢筋进场时,应组织联合验收,随后通过见证取样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所选用的钢筋级别、规格、品种、型号与工程设计相符,加工尺寸、形状与设计相符并符合相关规范要求,钢筋安装完成后,在进行混凝土浇灌前应进行钢筋工程隐蔽验收。
1、安装准备工作
首先上道工序已检查验收合格;其次准备足够的铁丝(绑扎线)、保护层垫块、塑料卡、各种挂钩或撑杆等,钢筋间距在模板上已划线。
2、柱钢筋绑扎技术
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柱主筋上;柱竖向主筋按要求进行连接,根据规范要求,接头位置相互错开;柱箍筋绑扎: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用粉笔画出箍筋间距,然后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与主筋交点全部绑扎,以保证钢筋位置准确。箍筋的接头即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绑扎,根据抗震要求,柱箍筋端头应弯成135度,平直长度不小于10d,柱上、下两端箍筋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加密,特别要注意搭接部位的箍筋加密;柱筋保护层:柱筋塑料垫块套在箍筋上,垫块应绑在柱竖筋外皮上,间距一般1米左右以保证柱筋保护层厚度尺寸正确;下层柱的钢筋露出上层楼面部分,宜用箍筋将其柱筋固定,防止偏移,以利上层的钢筋连接;柱钢筋绑扎好要校正其垂直度,使其保持位置正确、顺直。
3、梁、板钢筋绑扎
箍筋弯钩方向沿梁相互错开,其余同柱。板钢筋安装:各层楼(屋)面板钢筋绑扎,纵横向主负筋要按设计间距预先在模板面划线,按划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板支座处负筋位置要准确,弯钩不得朝上;板的钢筋绑扎时用八字扣,所有板筋的相交点均应全部绑扎,且两层筋之间须加钢筋马凳,以确保上部钢筋的位置;在钢筋的下面垫好垫块,间距1m×1m,垫块的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板的上部负筋不得被踩踏,保证位置准确,特别要注意悬臂板的受力钢筋。
4、钢筋穿扎方法
板主筋穿插在梁主筋之下,板支座负筋放在梁主筋之上,次梁最下一排钢筋放在主梁最下排主筋上面。绑扎时严格按设计图纸级别、规格、数量、间距、位置绑扎,要求平整齐直、绑扎牢固。板、次梁与主梁交接处,一般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梁钢筋绑扎时,在安装好的模板上按常规搭设钢筋绑扎支架,支架间距视梁的大小、重量而定。钢筋绑扎后应随时垫好保护层垫块,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垫块数量以保证钢筋位置正确为准。
三、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工程是建筑施工工程中应用很广的一项技术,混凝土施工不但有严格的施工技术规范,而且在混凝土的材料配比,混凝土的运输、浇筑以及养护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对混凝土进行配料就是将各种原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置,配置成所施工所需要的材料要求,通过搅拌机的搅拌最终做成质地均匀和易性良好的混凝土。
1、混凝土的运输
从搅拌机中出料以后,把混凝土运输到浇筑地点,因为混凝土的特殊性,在运输的过程中就需要尽量减少对材料的流失。将混凝土从机器中倾泻出到浇筑完毕的时间段内,尽可能地减少对混凝土的运输次数、减少运输路程以及运输的时间。同时,在运输的过程中要保持混凝土的和易性,不能让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以及初凝现象。
2、混凝土的浇筑
在混凝土施工前再次检查将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清理干净,并对模板浇水润湿。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要注意每层浇筑的厚度,每层的厚度要充分考虑到振捣方法、配筋形状、结构部位、混凝土的性质,要减少中途休息,尽量进行连续性浇灌,但是在进行浇筑时不可避免出现施工缝,所以在进行浇筑之前就确定好适当的施工缝,一般要将施工缝设置在受力较小的部位。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会呈现大量的空洞或气泡,所以在混凝土浇筑时必须进行振捣,振捣时应快插慢拔,振动时间应视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下落为准,保证其密实,在这个过程中(浇筑时、初凝后、终凝前)砼表面还必须采用再次抹面挤压等。
3、混凝土的养护
在混凝土成型以后,应在12小时以内覆盖,并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对有抗渗要求的结构,不得少于14天,以保证混凝土凝结和硬化所必须的湿度和温度,使得水泥的水化作用能够正常进行。一般在混凝土成型以后可以对其进行覆盖、浇水、保湿、保温养护。
结语
目前建筑物主要建筑形式还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及具体防护措施,能更加有效的保证建筑物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
参考文献
[1]严希直;新型模板与脚手架应用技术[J].建筑技术,1995(1)
[2]郭正兴;合理选择模板支撑的原则[J].建筑技术,19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