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虽然武术在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了推广,越来越多的学生接触到了武术运动,但由于武术动作复杂,训练难度大等因素的影响,使许多学生对武术运动存在着畏难心理。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方法,从分析目前中职院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提高中职院校武术教学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中职院校 武术教学 分析
1.引言
武术是以攻防技击为主要技术内容,以套路演练和搏斗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独特,按其功能可分为竞技武术、健身武术、学校武术等内容。2010年,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创编了《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决定在普通中小学校(含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中推广,使武术正式走进中职院校的校园,得以让更多的人学习中国武术文化。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各个院校采取多种方法促进武术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学的质量,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从整体的情况看,武术教学在中职院校中开展还有着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学校自身、社会各界给与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2.中职院校武术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直以来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但由于其自身动作技术难度大、动作套路复杂一直难以广泛的开展,即使在社会中传播颇广的太极拳也应为其动作复杂,节奏缓慢,与目前高节奏、快频率的生活方式不一致,因此得不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尤其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其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快速成长期,喜爱一些运动强度大、较易掌握和开展的运动方式,也造成了武术运动在中职院校开展不利的原因。
2.1对武术教学的认识还有误区
对绝大数人而言,武术运动是一项专业的体育运动,需要有着良好的基础和专业的教师指导才能练习;对于学校而言,虽然已将武术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在人力、场地等方面的保障上尚不到位,难以有效的开展武术教学活动;对于教师而言,许多体育教师依然将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对武术运动对学生心理、生理发育所起的重要作用没有深刻的认识,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对学生而言,武术只是在电影或电视中才见到,既没有实际的价值,动作难度也较高,难以完成,导致学生望而却步,加之有的学校女生人数相对较少,也给武术教学来了不利的影响。
2.2学校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专业的武术教师队伍是开展武术教学的必要条件。但从现实的教学情况看,一是专业教师较为匮乏,许多教师仅仅是临时进行过武术课的短期培训就匆忙上岗,自身尚未对武术运动进行深入了解更难以起到教学指导的作用,而长此以往的教学,往往会导致武术教学在低层次徘徊,甚至出现教学失误,既影响了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也给武术在学校的传播带来不利的影响;二是即使有专业的武术教师队伍,其文化素质和教学经验也相对薄弱,在教学法的运用和教学活动的组织方面尚有很大的不足,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出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发生,而作为武术运动而言,其传授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武术技法,更应当是武术文化的传承;三是多能型的人才较少,有的教师往往只掌握武术的某个拳种,如太极拳、长拳而缺乏一专多能的人才,这种状况也不利于学校武术教学的开展。
2.3教学模式单调,教学质量不高
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多数教师往往采取传统的讲解示范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对象的特点不了解,忽视教学对象个体性的差异,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将教学内容一股脑的传授给学生,既忽视了武术动作其复杂性,也没有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往往造成前一节课中教学内容,在下节课上几乎完全忘记,教学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另一方面,忽视对学生心理的关注,一味的将动作的掌握程度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而忽视了对武术拳理的讲解,以太极拳为例,他是一种松静为本、动静结合、以静御动的德身体,既区别于外家拳术和体操一类追求外壮的动力型运动,又区别于静中求动的静坐、桩功等强调内强静力型运动,教学时就要将拳理和基本的呼吸方法作为中重点,使学生能够了解武术的基本原理,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2.4教学内容枯燥,学生不易掌握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内容单调,与现代体育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客观要求不符合。一是教学内容相对复杂,就武术运动本身而言其动作较为复杂,运动方式多样,对人体的灵活性和柔韧性要求较高,因此动作不宜掌握,而中职院校的学生对此类运动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相对较弱,容易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疲惫。二是传授方式单一,往往只能就武术而讲武术,忽视了武术、拳击、跆拳道等运动之间的关系的介绍,难以启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兴趣;三是对电视、广播、网络等新技术的使用不熟练,没有发挥新的教学手段的重要作用,常常停留在言传口授的阶段,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难以对相关内容进行掌握。
3.提高中职院校武术教学质量的对策分析
3.1正确认识武术运动教学的重要意义
武术运动的积极作用无容置疑,而如何在教师、学生中树立正确的武术教学观念至关重要。一是学校要积极营造武术教学的良好氛围,使学生认识到武术对其自身心理、生理发育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女学生而言,要注重引导其克服畏难和害羞的心理,帮助其自觉地接受武术运动,从而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二是教师要切实树立责任意识,不能因为学生基础差,或是自身素质不高,而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而是要从为学术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认真做好武术教学工作;三是对学生而言,要克服畏难思想,认真了解武术文化的精髓,了解武术运动对其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2逐步提高武术教师的自身素质
首先要着力提高教师武术技术水平,本着为学生负责的态度,从提高教师技能水平入手,认真学习武术相关技术,通过在职培训、网络学习或是脱岗学习等方式,尽快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真正把武术动作学会、练好;二是要着力提高教学能力。武术运动自身的特点使得采取正确的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加强与所在地高校、武术训练队等方面的沟通,认真学习他们的经验,要通过网络、电视、书籍等方式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向其他教师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三要注重人文知识的培养。武术运动只是武术文化的一部分,中国武术讲求德在技先,将个人情操、修养的培养放在武术运动的首位,因此教师也要深入了解中国武术文化的精髓,在教学时及时向学生全面灌输武术精神,将动作与思想统一起来。
3.3不断丰富武术教学内容
一方面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基础,认真选择武术技术教学内容,循序渐进,从易到难,提高学生的兴趣。特别是笔者所在的院校,要针对女生数量多的特点,将太极拳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让学生能够从太极拳的动与静中体会武术的精髓,在逐步掌握动作要领的同时提高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和信心。另一方面,各地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地方特色,除一些技术性的教学内容之外,还应增加武术运动的理论知识,如武术的产生、发展与演变,介绍武术的武德思想、美学、气功、中医学、哲学与内外兼修的理论,如何欣赏武术比赛、简单的武术比赛规则等,使学生在学习武术技术的同时了解中华武术的丰富内涵。此外可以积极开展课余武术交流或是观摩活动,聘请社会上的知名人士到学校进行讲座和武术交流,让学生能够全面的认识武术运动,提高对学习武术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武术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永琪.论学校武术教学的困境及其出路[J].世纪桥,2010(21)
[2]管桦.中等职业学校武术教学的难点与对策[J].新课程研究,2011(5)
[3]吴灿阳.学校武术教学的改革与建议[J].科技创新导报,2008(6)
作者简介:
王永康,(1957-),男,河南洛阳人,中教一级,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研究
[关键词]中职院校 武术教学 分析
1.引言
武术是以攻防技击为主要技术内容,以套路演练和搏斗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独特,按其功能可分为竞技武术、健身武术、学校武术等内容。2010年,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创编了《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决定在普通中小学校(含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中推广,使武术正式走进中职院校的校园,得以让更多的人学习中国武术文化。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各个院校采取多种方法促进武术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学的质量,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从整体的情况看,武术教学在中职院校中开展还有着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学校自身、社会各界给与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2.中职院校武术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直以来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但由于其自身动作技术难度大、动作套路复杂一直难以广泛的开展,即使在社会中传播颇广的太极拳也应为其动作复杂,节奏缓慢,与目前高节奏、快频率的生活方式不一致,因此得不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尤其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其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快速成长期,喜爱一些运动强度大、较易掌握和开展的运动方式,也造成了武术运动在中职院校开展不利的原因。
2.1对武术教学的认识还有误区
对绝大数人而言,武术运动是一项专业的体育运动,需要有着良好的基础和专业的教师指导才能练习;对于学校而言,虽然已将武术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在人力、场地等方面的保障上尚不到位,难以有效的开展武术教学活动;对于教师而言,许多体育教师依然将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对武术运动对学生心理、生理发育所起的重要作用没有深刻的认识,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对学生而言,武术只是在电影或电视中才见到,既没有实际的价值,动作难度也较高,难以完成,导致学生望而却步,加之有的学校女生人数相对较少,也给武术教学来了不利的影响。
2.2学校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专业的武术教师队伍是开展武术教学的必要条件。但从现实的教学情况看,一是专业教师较为匮乏,许多教师仅仅是临时进行过武术课的短期培训就匆忙上岗,自身尚未对武术运动进行深入了解更难以起到教学指导的作用,而长此以往的教学,往往会导致武术教学在低层次徘徊,甚至出现教学失误,既影响了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也给武术在学校的传播带来不利的影响;二是即使有专业的武术教师队伍,其文化素质和教学经验也相对薄弱,在教学法的运用和教学活动的组织方面尚有很大的不足,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出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发生,而作为武术运动而言,其传授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武术技法,更应当是武术文化的传承;三是多能型的人才较少,有的教师往往只掌握武术的某个拳种,如太极拳、长拳而缺乏一专多能的人才,这种状况也不利于学校武术教学的开展。
2.3教学模式单调,教学质量不高
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多数教师往往采取传统的讲解示范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对象的特点不了解,忽视教学对象个体性的差异,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将教学内容一股脑的传授给学生,既忽视了武术动作其复杂性,也没有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往往造成前一节课中教学内容,在下节课上几乎完全忘记,教学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另一方面,忽视对学生心理的关注,一味的将动作的掌握程度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而忽视了对武术拳理的讲解,以太极拳为例,他是一种松静为本、动静结合、以静御动的德身体,既区别于外家拳术和体操一类追求外壮的动力型运动,又区别于静中求动的静坐、桩功等强调内强静力型运动,教学时就要将拳理和基本的呼吸方法作为中重点,使学生能够了解武术的基本原理,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2.4教学内容枯燥,学生不易掌握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内容单调,与现代体育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客观要求不符合。一是教学内容相对复杂,就武术运动本身而言其动作较为复杂,运动方式多样,对人体的灵活性和柔韧性要求较高,因此动作不宜掌握,而中职院校的学生对此类运动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相对较弱,容易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疲惫。二是传授方式单一,往往只能就武术而讲武术,忽视了武术、拳击、跆拳道等运动之间的关系的介绍,难以启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兴趣;三是对电视、广播、网络等新技术的使用不熟练,没有发挥新的教学手段的重要作用,常常停留在言传口授的阶段,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难以对相关内容进行掌握。
3.提高中职院校武术教学质量的对策分析
3.1正确认识武术运动教学的重要意义
武术运动的积极作用无容置疑,而如何在教师、学生中树立正确的武术教学观念至关重要。一是学校要积极营造武术教学的良好氛围,使学生认识到武术对其自身心理、生理发育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女学生而言,要注重引导其克服畏难和害羞的心理,帮助其自觉地接受武术运动,从而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二是教师要切实树立责任意识,不能因为学生基础差,或是自身素质不高,而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而是要从为学术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认真做好武术教学工作;三是对学生而言,要克服畏难思想,认真了解武术文化的精髓,了解武术运动对其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2逐步提高武术教师的自身素质
首先要着力提高教师武术技术水平,本着为学生负责的态度,从提高教师技能水平入手,认真学习武术相关技术,通过在职培训、网络学习或是脱岗学习等方式,尽快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真正把武术动作学会、练好;二是要着力提高教学能力。武术运动自身的特点使得采取正确的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加强与所在地高校、武术训练队等方面的沟通,认真学习他们的经验,要通过网络、电视、书籍等方式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向其他教师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三要注重人文知识的培养。武术运动只是武术文化的一部分,中国武术讲求德在技先,将个人情操、修养的培养放在武术运动的首位,因此教师也要深入了解中国武术文化的精髓,在教学时及时向学生全面灌输武术精神,将动作与思想统一起来。
3.3不断丰富武术教学内容
一方面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基础,认真选择武术技术教学内容,循序渐进,从易到难,提高学生的兴趣。特别是笔者所在的院校,要针对女生数量多的特点,将太极拳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让学生能够从太极拳的动与静中体会武术的精髓,在逐步掌握动作要领的同时提高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和信心。另一方面,各地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地方特色,除一些技术性的教学内容之外,还应增加武术运动的理论知识,如武术的产生、发展与演变,介绍武术的武德思想、美学、气功、中医学、哲学与内外兼修的理论,如何欣赏武术比赛、简单的武术比赛规则等,使学生在学习武术技术的同时了解中华武术的丰富内涵。此外可以积极开展课余武术交流或是观摩活动,聘请社会上的知名人士到学校进行讲座和武术交流,让学生能够全面的认识武术运动,提高对学习武术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武术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永琪.论学校武术教学的困境及其出路[J].世纪桥,2010(21)
[2]管桦.中等职业学校武术教学的难点与对策[J].新课程研究,2011(5)
[3]吴灿阳.学校武术教学的改革与建议[J].科技创新导报,2008(6)
作者简介:
王永康,(1957-),男,河南洛阳人,中教一级,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