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纣王是历史上著名的昏君,不过,这个人的“昏”是后人慢慢慢慢涂鸦的。
首先,周武王在《尚书》中开列了商纣王的六条罪状,以解释自己伐纣的合理性:第一是不用贵戚旧臣;第二是登用小人;第三是听信妇言;第四是信有命在天;第五是不留心祭祀;第六是酗酒。
这些罪想起来其实都不严重,有的用现代价值观判断,富于进步意义。比如第一条的“不用贵戚旧臣”、第二条的“登用小人”就很有代表性。这里的“小人”注意不是后代意义上的“君子、小人”那种道德观念上的小人,而是相对于贵族(贵戚旧臣)的出身低微的人,说白了就是“非高干子弟”。所以,纣王“不用贵戚旧臣,登用小人”,就是说纣王不录用王族中的亲贵和从前商王的旧臣之子,而是提拔录用出身卑微之人,这是打破血统论,用今人眼光看来属于进步的用人观。但在周武王看来是不能接受的过失。可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任用出身低微的人而停掉亲戚不用,会遭到亲贵集团的蜂拥攻击,甚至他的敌人都不原谅他。其实,正是纣王任用的诸如“飞廉、恶来”这些出身低微的“小人”,帮助他三征东夷,并且与商王朝共生死,战斗到生命最后一息,倒在战场血泊中。而微子启、箕子这些自命不凡的被后世学者奉为君子贤人的商王室贵胄,反倒在大周人取得政权以后,立刻投入周人的怀抱,变节为官,不惜事奉仇敌。(微子启被周人封到宋国,箕子封到朝鲜)。
至于第三条罪状说纣王“听信妇言”,这是当时的历史客观特征,反映了当时虽然是父系主导,但还有一些母系社会的残余历史惯性。不说别人,连姜子牙也是要听老婆话的。纣王听信妲己,即便这是事实,也不要奇怪。当“贵戚旧臣”都不支持他,分裂而去,社稷危荡,人心惶恐,那纣王也只有跟自己的媳妇合计国家大事了,毕竟媳妇还是跟自己坐在一条船上值得信赖的人,并且一直到最后共同自杀。
第六条“酗酒”也蛮喜感。商朝人好酒,喜欢以酒佐餐、聚众豪饮,全国性的历史性的风气,不单从纣王时代才开始。从出土文物上看,商朝后期的饮酒器皿明显激增,表示了社会饮酒之风蔚然,甚至还挖出来了好几坛子当时的酒。
真正把纣王脸涂黑,还不是他的敌人周人干的,而是五百年后战国时代那些“百家争鸣”的学者们。这些人说话,喜欢走极端,喜欢举出极好的好人(也就是他们捧起来的圣人),以及极坏的坏人(他们造出来的坏人),作为正反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论点,从而使自己的学说变得生动丰满、振振有词。于是,尧、舜、大禹、周文王、周武王这些古代成功人士,都被他们包装成了极好极好的完人圣人而推出,而夏桀、商纣王几位可怜而无辜的先生,因为是失败者,就成了极坏极坏的坏人,与“暴虐荒淫”四字挂上了钩。也是,他们是亡国之君不挤对他们挤对谁呢?
在春秋时期,关于纣王的罪状还只限于“比干谏而死”。到了战国,比干的死法就生动起来了,屈原说他是被投水淹死,再往后一点,吕不韦的门客说他是被剖开了心,开始变得令人发指。到了汉朝,刘向更进一步说纣王剖开他的心是为了好奇,想看看“圣人”的心是不是七窍。到了晋朝,“皇甫谧”(这位喜欢写历史书的医生)干脆说,纣王除了剖我们这位可怜的“苦人儿”比干,还解剖了比干的媳妇,想看看她的胎儿形态——是你这医生想看吧!自己放屁却瞅别人!
子贡早就意识到了纣王的悲哀,他本人也有点看不过去,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意思是,纣王虽不好,但不至于如此之坏,所以君子千万别把自己混的太差,否则后世的人想举出恶事来说理,就一定会涂抹你来充数的!孔子也替纣王诉冤说:“纣王之暴不若此之甚也!”说纣王没有像大家传说的那么残暴。
至于纣王最著名的“酒池肉林”、“炮烙”的事情,大周朝初期的文献上也从来没有过,春秋时代也没有,是到了战国末期的“韩非子”先生,首次描绘出来的。我们不得不承认他写得非常有感染力:“……居五年,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丘,临酒池,纣遂以亡。”韩非子最终目的却不外乎是为了证明他的论点:“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意思就是防微杜渐,从而告诫他所爱戴的君王们,不要“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啊,否则就成了纣王那样的亡国之恶君啦!纣王就是使用象牙筷子,不在乎这些小错,不断积累,终于错越来越大,酒池肉林,以至于亡国了!
时光到了西汉,司马迁也是个大手笔,继续给历史加鸡精,他在韩非子首创的“酒池肉林”基础上,又加了“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一句,从而使他的文章也很生动。其实,纣王让男女在沙丘苑囿里裸奔,这是古代“欢乐谷”的遗俗,为了解决社会上未婚男女的婚姻问题,一直到后来的大周朝,也一样组织男女在桑林里“奔”呢。汉朝人少见多怪,把这个视为淫荡。
不管怎样,纣王的形象越到后代越被糟蹋的厉害,体现了人们想象力的进化。时间到了西汉,史学家刘向先生也不甘寂寞,他把纣王鹿台的面积升级为“大三里,高千尺”,显得更为奢侈。并且详细设计了炮烙的图纸,还让妲己坐在佳宾席上旁观,一有罪犯掉到火炭里,她就鼓掌而笑。
到了接下来的东汉,纣王脸上留的空白不多了,《汉书》作者班固只好把酒池的面积扩大到可以行舟,牛饮者达到三千人。
时光到了晋朝,“皇甫谧”医生咬咬牙,把鹿台的建筑面积,比汉朝时又提高了十倍,达到“高千丈”的地步,并且觉得炮烙还不过瘾,皇甫医生又设计了一个热熨斗,让纣王的犯人举着,一会儿手就烂了。不愧是医生啊,估计还是外科的。
总之,纣王的脸上就是这么一点点脏起来的,前后用了一千多年时间。后人之所以这么埋汰他,也说明是被当时的皇帝压迫得不行,只好借涂抹纣王来告诫人君,起到劝善惩恶作用。倘如此,纣王牺牲了他一个,也算是幸福了后来人,可以含笑九泉了。
编辑/姚晟
首先,周武王在《尚书》中开列了商纣王的六条罪状,以解释自己伐纣的合理性:第一是不用贵戚旧臣;第二是登用小人;第三是听信妇言;第四是信有命在天;第五是不留心祭祀;第六是酗酒。
这些罪想起来其实都不严重,有的用现代价值观判断,富于进步意义。比如第一条的“不用贵戚旧臣”、第二条的“登用小人”就很有代表性。这里的“小人”注意不是后代意义上的“君子、小人”那种道德观念上的小人,而是相对于贵族(贵戚旧臣)的出身低微的人,说白了就是“非高干子弟”。所以,纣王“不用贵戚旧臣,登用小人”,就是说纣王不录用王族中的亲贵和从前商王的旧臣之子,而是提拔录用出身卑微之人,这是打破血统论,用今人眼光看来属于进步的用人观。但在周武王看来是不能接受的过失。可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任用出身低微的人而停掉亲戚不用,会遭到亲贵集团的蜂拥攻击,甚至他的敌人都不原谅他。其实,正是纣王任用的诸如“飞廉、恶来”这些出身低微的“小人”,帮助他三征东夷,并且与商王朝共生死,战斗到生命最后一息,倒在战场血泊中。而微子启、箕子这些自命不凡的被后世学者奉为君子贤人的商王室贵胄,反倒在大周人取得政权以后,立刻投入周人的怀抱,变节为官,不惜事奉仇敌。(微子启被周人封到宋国,箕子封到朝鲜)。
至于第三条罪状说纣王“听信妇言”,这是当时的历史客观特征,反映了当时虽然是父系主导,但还有一些母系社会的残余历史惯性。不说别人,连姜子牙也是要听老婆话的。纣王听信妲己,即便这是事实,也不要奇怪。当“贵戚旧臣”都不支持他,分裂而去,社稷危荡,人心惶恐,那纣王也只有跟自己的媳妇合计国家大事了,毕竟媳妇还是跟自己坐在一条船上值得信赖的人,并且一直到最后共同自杀。
第六条“酗酒”也蛮喜感。商朝人好酒,喜欢以酒佐餐、聚众豪饮,全国性的历史性的风气,不单从纣王时代才开始。从出土文物上看,商朝后期的饮酒器皿明显激增,表示了社会饮酒之风蔚然,甚至还挖出来了好几坛子当时的酒。
真正把纣王脸涂黑,还不是他的敌人周人干的,而是五百年后战国时代那些“百家争鸣”的学者们。这些人说话,喜欢走极端,喜欢举出极好的好人(也就是他们捧起来的圣人),以及极坏的坏人(他们造出来的坏人),作为正反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论点,从而使自己的学说变得生动丰满、振振有词。于是,尧、舜、大禹、周文王、周武王这些古代成功人士,都被他们包装成了极好极好的完人圣人而推出,而夏桀、商纣王几位可怜而无辜的先生,因为是失败者,就成了极坏极坏的坏人,与“暴虐荒淫”四字挂上了钩。也是,他们是亡国之君不挤对他们挤对谁呢?
在春秋时期,关于纣王的罪状还只限于“比干谏而死”。到了战国,比干的死法就生动起来了,屈原说他是被投水淹死,再往后一点,吕不韦的门客说他是被剖开了心,开始变得令人发指。到了汉朝,刘向更进一步说纣王剖开他的心是为了好奇,想看看“圣人”的心是不是七窍。到了晋朝,“皇甫谧”(这位喜欢写历史书的医生)干脆说,纣王除了剖我们这位可怜的“苦人儿”比干,还解剖了比干的媳妇,想看看她的胎儿形态——是你这医生想看吧!自己放屁却瞅别人!
子贡早就意识到了纣王的悲哀,他本人也有点看不过去,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意思是,纣王虽不好,但不至于如此之坏,所以君子千万别把自己混的太差,否则后世的人想举出恶事来说理,就一定会涂抹你来充数的!孔子也替纣王诉冤说:“纣王之暴不若此之甚也!”说纣王没有像大家传说的那么残暴。
至于纣王最著名的“酒池肉林”、“炮烙”的事情,大周朝初期的文献上也从来没有过,春秋时代也没有,是到了战国末期的“韩非子”先生,首次描绘出来的。我们不得不承认他写得非常有感染力:“……居五年,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丘,临酒池,纣遂以亡。”韩非子最终目的却不外乎是为了证明他的论点:“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意思就是防微杜渐,从而告诫他所爱戴的君王们,不要“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啊,否则就成了纣王那样的亡国之恶君啦!纣王就是使用象牙筷子,不在乎这些小错,不断积累,终于错越来越大,酒池肉林,以至于亡国了!
时光到了西汉,司马迁也是个大手笔,继续给历史加鸡精,他在韩非子首创的“酒池肉林”基础上,又加了“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一句,从而使他的文章也很生动。其实,纣王让男女在沙丘苑囿里裸奔,这是古代“欢乐谷”的遗俗,为了解决社会上未婚男女的婚姻问题,一直到后来的大周朝,也一样组织男女在桑林里“奔”呢。汉朝人少见多怪,把这个视为淫荡。
不管怎样,纣王的形象越到后代越被糟蹋的厉害,体现了人们想象力的进化。时间到了西汉,史学家刘向先生也不甘寂寞,他把纣王鹿台的面积升级为“大三里,高千尺”,显得更为奢侈。并且详细设计了炮烙的图纸,还让妲己坐在佳宾席上旁观,一有罪犯掉到火炭里,她就鼓掌而笑。
到了接下来的东汉,纣王脸上留的空白不多了,《汉书》作者班固只好把酒池的面积扩大到可以行舟,牛饮者达到三千人。
时光到了晋朝,“皇甫谧”医生咬咬牙,把鹿台的建筑面积,比汉朝时又提高了十倍,达到“高千丈”的地步,并且觉得炮烙还不过瘾,皇甫医生又设计了一个热熨斗,让纣王的犯人举着,一会儿手就烂了。不愧是医生啊,估计还是外科的。
总之,纣王的脸上就是这么一点点脏起来的,前后用了一千多年时间。后人之所以这么埋汰他,也说明是被当时的皇帝压迫得不行,只好借涂抹纣王来告诫人君,起到劝善惩恶作用。倘如此,纣王牺牲了他一个,也算是幸福了后来人,可以含笑九泉了。
编辑/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