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最基础的平台,也是最常态化、最有效的形式。近年来,我校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以“高效课堂”为抓手,借助“校本研训”“模式创新”“片区交流”“青蓝工程”“课题研究”等多元化手段,把校本教研工作做“强”做“活”,教师的专业成长得到了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有了质的飞跃,校本教研真正成为我校全体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和最有力保障。
一、注重校本研训。锤炼教学技能
校本研训是校本教研、校本科研和校本培训的整合,是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打造特色学校的重要支撑,是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的“原动力”。
近年来,沐浴着高效课堂改革的春风,我校把校本研训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新的增长点,充分发挥教师这一蕴含巨大智慧力量的群体作用,努力把学校建成教师实现生命价值的摇篮,促使全体教师在校本研训中彻底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育理念,实现自我发展。为了将校本研训落到实处,学校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建立了“集中培训、专题培训、研讨交流”立体培训机制,借助网络、学科微信群、QQ群、微信公众平台等多种渠道,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高效课堂理论及操作策略;观摩高效课堂视频课例及专家名师讲座;举行高效课堂经验交流会,分享高效课堂改革成功经验,探讨课改焦点问题。同时,学校特别注重以活动为载体,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校本研训活动来锤炼教艺,促使全体教师在鉴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学习特性,达到共同成长的最终目的。我校教务处加大说课、跟踪听课、随堂听课的力度,大力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推优课、“同课异构”或“异课同构”“高效课堂全员过关课”等教学展示活动,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助推全员;每学期有计划地开展公开课、观摩课、研讨课、教学基本功、教学设计、说课、评课等多元化教学教研活动,以研促教,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全体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近年来学校借助“全员动态”这一平台,全方位推动高效课堂改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讨、合作学习展示、捆绑评价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员动态校本教研模式”的实施,彻底改变了学校过去那种领导、专家、骨干教师一统“教研舞台”的局面,教师个个成了校本教研活动的主角,人人都在演绎着教学的不同精彩。
二、创新“四自”模式。打造生本课堂
新课程改革倡导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自身学习的意识、情感、方法、态度的培养,使每一个孩子获得不同的发展,让每一个孩子获得最好的发展。近年来,学校大力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积极构建生本课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铺路。
为了提高课堂改革的实效性,我校教务处组织全体行政人员及骨干教师开展大量听课与研讨,广泛听取一线教师的实践心声,创造性推出了独具特色的高效课堂“四自”教学模式,即自我准备(铺垫导入)一自主学习(导学探究)一自主检测(巩固内化)一自我提升(总结评价)。“四自”模式旨在以学生为中心,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充分发挥学生潜能,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并存的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达成学习目标。目前,我校所有教师均能熟练运用“四自”模式组织教学,以学定教,学与教相得益彰。课堂上,学生的情感动起来了,学生的嘴巴动起来了,学生的双手动起来了,学生的大脑也动起来了,“我学习,我快乐;我展示,我自信!”已成为我校生本课堂最贴切的形容。“四自”模式的创新运用,实现了课堂真正意义上“质”的提升——课堂即成长,既成长知识能力,也成长精神创造。生本课堂已成为我校每一位教师和每一个孩子成就人生梦想的舞台,展现激扬生命的芳草地,放逐心灵的跑马场,可谓活力四射,熠熠生辉!
三.开展“片区交流”。实现共同发展
校际间的教学交流活动是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自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万安县教体局为了全面推动我县高效课堂改革的进程,将全县所有中小学划分为六个高效课堂责任片区,以点带面,整体推动片区内学校高效课堂教学改革迈入“深水区”。
我校作为第一批被评为吉安市课改实验学校的县城学校,能积极牵头谋划高效课堂第一责任片区活动:召集片区六所学校主要领导及骨干教师商讨制定了片区活动实施方案,对片区活动开展进行了全面部署;在片区内分阶段定时、定点、定内容、定人员开展高效课堂教学观摩及经验交流活动,以课堂展示、讲座汇报、互动交流为主要形式,充分展示各校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效,借助片区合力共同探讨高效课堂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及捆绑评价的有效实施、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与创新运用等热点问题。与此同时,我校还能积极发挥县城学校的教师资源优势,组织名师骨干深入片区农村学校开展高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互相观摩、互相研讨的过程中,促进城乡教师共同成长。
四、落实“青蓝工程”,搭建成长平台
教师队伍建设是关系学校发展进程的决定因素,是学校的发展之基、竞争之本、提高之源。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近年来,我校在教师群体中全面实施“青蓝工程”,建立“以老带新”“青蓝结对”的教师成长机制,助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我校的创新结对方式,采用“自愿结对”和学校“指定结对”相结合的方式,一师带两徒,形成学习共同体,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为了使“青蓝工程”实施不流于形式,学校制定了翔实且操作性强的方案和考评细则,对“青”“蓝”双方每学期、每月的听课、评课、论文撰写、课题研究、参与教学竞赛均有量的规定和质的要求,期末进行专项考评并将考评结果纳入教师考核。在“青蓝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我校“蓝方”教师对青年教师在理念上进行引领,在实践上进行指导,促使年轻教师积极进取,提升教学技能。“青方”教师能自我加压,虚心求教,对骨干名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智慧加以分析、比较、提炼,以促进自己的感悟、内化和提升,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同时,学校也积极为青年教师搭台子,压担子,安排年轻教师送课下乡、教学开放、参加各类教学比武,并要求结对“蓝方”教师进行全程跟踪指导,与青年教师共同探索有效教学方法,破解教学疑难问题,力促活动效果最大化。
目前,我校所实施的“青蓝工程”已取得良好效果,一大批青年教师在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得以磨炼并脱颖而出,步入县级以上名师骨干的行列。迄今为止,学校青年教师中拥有省特级教师1名、省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1名、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9名、县级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16名,并有3人获得市级名校长和名师称号,2人被评为县级知名教师。
五、深化课题研究。提升教研水平
新课程倡导每一位教师都应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意识,致力于课题研究。为了抓实课题研究工作,学校成立了课题组领导机构,宏观调控和指导各学科课题组研究工作。为了保证课题组的研究效果,学校教务处能重点抓实课题研究计划的制定和落实,抓实研究过程的管理和指导,督促课题组成员按计划积极开展实验研究工作,提倡教师之间的合作、探究,提倡将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有机结合,大力推广优秀课题研究成果,资源共享。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校各个课题组能在研究内容上突出一个“实”字,特别注重教学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和话题,把话题生成问题,把问题生成课题,引导教师反思、分析、梳理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将其中最主要、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探究。共性的问题总能激起共鸣与探究欲望!为了寻求破解问题的密码,课题组教师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分析、提炼,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富有个性的发展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并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提升课堂效益。课题实验研究的开展,为我校打造了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团队,全面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可见校本教研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何等重要!身为教师的我们,只要倾力教研,凝聚的是智慧,燃烧的是激情,唤起的是灵性,收获的是享受。回眸应笑慰,征途再扬帆!让我们在校本教研的征程中,共同谱写教师专业成长最华美的乐章!
一、注重校本研训。锤炼教学技能
校本研训是校本教研、校本科研和校本培训的整合,是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打造特色学校的重要支撑,是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的“原动力”。
近年来,沐浴着高效课堂改革的春风,我校把校本研训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新的增长点,充分发挥教师这一蕴含巨大智慧力量的群体作用,努力把学校建成教师实现生命价值的摇篮,促使全体教师在校本研训中彻底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育理念,实现自我发展。为了将校本研训落到实处,学校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建立了“集中培训、专题培训、研讨交流”立体培训机制,借助网络、学科微信群、QQ群、微信公众平台等多种渠道,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高效课堂理论及操作策略;观摩高效课堂视频课例及专家名师讲座;举行高效课堂经验交流会,分享高效课堂改革成功经验,探讨课改焦点问题。同时,学校特别注重以活动为载体,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校本研训活动来锤炼教艺,促使全体教师在鉴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学习特性,达到共同成长的最终目的。我校教务处加大说课、跟踪听课、随堂听课的力度,大力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推优课、“同课异构”或“异课同构”“高效课堂全员过关课”等教学展示活动,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助推全员;每学期有计划地开展公开课、观摩课、研讨课、教学基本功、教学设计、说课、评课等多元化教学教研活动,以研促教,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全体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近年来学校借助“全员动态”这一平台,全方位推动高效课堂改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讨、合作学习展示、捆绑评价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员动态校本教研模式”的实施,彻底改变了学校过去那种领导、专家、骨干教师一统“教研舞台”的局面,教师个个成了校本教研活动的主角,人人都在演绎着教学的不同精彩。
二、创新“四自”模式。打造生本课堂
新课程改革倡导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自身学习的意识、情感、方法、态度的培养,使每一个孩子获得不同的发展,让每一个孩子获得最好的发展。近年来,学校大力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积极构建生本课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铺路。
为了提高课堂改革的实效性,我校教务处组织全体行政人员及骨干教师开展大量听课与研讨,广泛听取一线教师的实践心声,创造性推出了独具特色的高效课堂“四自”教学模式,即自我准备(铺垫导入)一自主学习(导学探究)一自主检测(巩固内化)一自我提升(总结评价)。“四自”模式旨在以学生为中心,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充分发挥学生潜能,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并存的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达成学习目标。目前,我校所有教师均能熟练运用“四自”模式组织教学,以学定教,学与教相得益彰。课堂上,学生的情感动起来了,学生的嘴巴动起来了,学生的双手动起来了,学生的大脑也动起来了,“我学习,我快乐;我展示,我自信!”已成为我校生本课堂最贴切的形容。“四自”模式的创新运用,实现了课堂真正意义上“质”的提升——课堂即成长,既成长知识能力,也成长精神创造。生本课堂已成为我校每一位教师和每一个孩子成就人生梦想的舞台,展现激扬生命的芳草地,放逐心灵的跑马场,可谓活力四射,熠熠生辉!
三.开展“片区交流”。实现共同发展
校际间的教学交流活动是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自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万安县教体局为了全面推动我县高效课堂改革的进程,将全县所有中小学划分为六个高效课堂责任片区,以点带面,整体推动片区内学校高效课堂教学改革迈入“深水区”。
我校作为第一批被评为吉安市课改实验学校的县城学校,能积极牵头谋划高效课堂第一责任片区活动:召集片区六所学校主要领导及骨干教师商讨制定了片区活动实施方案,对片区活动开展进行了全面部署;在片区内分阶段定时、定点、定内容、定人员开展高效课堂教学观摩及经验交流活动,以课堂展示、讲座汇报、互动交流为主要形式,充分展示各校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效,借助片区合力共同探讨高效课堂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及捆绑评价的有效实施、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与创新运用等热点问题。与此同时,我校还能积极发挥县城学校的教师资源优势,组织名师骨干深入片区农村学校开展高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互相观摩、互相研讨的过程中,促进城乡教师共同成长。
四、落实“青蓝工程”,搭建成长平台
教师队伍建设是关系学校发展进程的决定因素,是学校的发展之基、竞争之本、提高之源。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近年来,我校在教师群体中全面实施“青蓝工程”,建立“以老带新”“青蓝结对”的教师成长机制,助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我校的创新结对方式,采用“自愿结对”和学校“指定结对”相结合的方式,一师带两徒,形成学习共同体,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为了使“青蓝工程”实施不流于形式,学校制定了翔实且操作性强的方案和考评细则,对“青”“蓝”双方每学期、每月的听课、评课、论文撰写、课题研究、参与教学竞赛均有量的规定和质的要求,期末进行专项考评并将考评结果纳入教师考核。在“青蓝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我校“蓝方”教师对青年教师在理念上进行引领,在实践上进行指导,促使年轻教师积极进取,提升教学技能。“青方”教师能自我加压,虚心求教,对骨干名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智慧加以分析、比较、提炼,以促进自己的感悟、内化和提升,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同时,学校也积极为青年教师搭台子,压担子,安排年轻教师送课下乡、教学开放、参加各类教学比武,并要求结对“蓝方”教师进行全程跟踪指导,与青年教师共同探索有效教学方法,破解教学疑难问题,力促活动效果最大化。
目前,我校所实施的“青蓝工程”已取得良好效果,一大批青年教师在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得以磨炼并脱颖而出,步入县级以上名师骨干的行列。迄今为止,学校青年教师中拥有省特级教师1名、省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1名、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9名、县级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16名,并有3人获得市级名校长和名师称号,2人被评为县级知名教师。
五、深化课题研究。提升教研水平
新课程倡导每一位教师都应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意识,致力于课题研究。为了抓实课题研究工作,学校成立了课题组领导机构,宏观调控和指导各学科课题组研究工作。为了保证课题组的研究效果,学校教务处能重点抓实课题研究计划的制定和落实,抓实研究过程的管理和指导,督促课题组成员按计划积极开展实验研究工作,提倡教师之间的合作、探究,提倡将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有机结合,大力推广优秀课题研究成果,资源共享。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校各个课题组能在研究内容上突出一个“实”字,特别注重教学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和话题,把话题生成问题,把问题生成课题,引导教师反思、分析、梳理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将其中最主要、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探究。共性的问题总能激起共鸣与探究欲望!为了寻求破解问题的密码,课题组教师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分析、提炼,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富有个性的发展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并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提升课堂效益。课题实验研究的开展,为我校打造了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团队,全面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可见校本教研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何等重要!身为教师的我们,只要倾力教研,凝聚的是智慧,燃烧的是激情,唤起的是灵性,收获的是享受。回眸应笑慰,征途再扬帆!让我们在校本教研的征程中,共同谱写教师专业成长最华美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