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精神,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围绕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文化素养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文化;文化素养;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2016年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有别于其他国家、其他社会、其他民族的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其文化,他就想我们生命中DNA一样,与生俱来无法复制。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者——当代大学生来说应当将中华优秀的文化加以研究学习,努力将其以内化为自己的文化素养。同时: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文化素养在教育过程的重要性,努力使思想政治教育以“立德树人”作为目标,使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
一、关于文化和文化素养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对文化这个概念的解读,人们有众多的解释。就词的解释来说,文就是“记录,表达和评述”,化就是“分析、理解和包容”。台湾著名现代作家、曾任台湾“文化部部长”的龙应台曾对文化有过这样的解释: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品味、道德、智能,就是文化积累的总和”。“文化不过是代代积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
文化素质就是在大量学习文化知识后,经过自己不断研究和积累内化成自己的基本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不只是学校教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指接受人文社科类的知识,包括哲学、社会学、人文、历史、宗教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通过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通过行为举止反映出来的综合素养。文化素养是大学生有了对文化知识和科技知识了解、研究、掌握、分析的技能,可以独立思考、研究、分析、总结并得出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一种能力。
二、文化素养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有句名言“文化可以立国”,为了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和谐、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素养举足轻重。习近平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要坚持不懈加强人文关怀。要更加注重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中华文明历史源远流长,若从黄帝时代算起,已有5000年。中国是被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巴比伦、古罗马、古埃及都在历史的的长河中消失了,唯有中国还经过千年的演变依然存在,只有中华文明却被完整的保留下来。当代的大学生应该研读历史、研读经典、研读诗词,把中国优秀的文化细细品味,只有在大量的阅读中去吸取充足的养分。教书是载体,育人才是目的。在这个的过程中努力寻找优秀文化中与学生认知的交汇点,以科学的态度组织学生学习,当这种学习达到一定量后学生的文化素养就逐步建立起来,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不是一门课程、一个学期、一个学年就能完成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全过程、全员、全方位的育人工作。文化素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当下,利用优秀文化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文化素养的锤炼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途径一:充分利用线上海量的学习类APP,如课堂派、喜马拉雅、蜻蜓等等。作为一线教育者的切身体会,现在的“90后”、“00后”青年学生独立意识强,他们更加功利化和现实化地对待学习生活,甚至是自己的未来,整天做低头一族。现在利用手机上安装的各类学习类APP,将优秀的文化直接并快速的传递给他们,并要求每个人都必须有反馈,或者针对某个社会问题全体讨论。途径二:线下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例如图书馆、资料室、图片室、自修室,让学生走进去、做下来、静下心、潜心学习浸润在文化知识的海洋中。途径三:走出校园、走进文化的殿堂。博物馆、科技馆、革命教育基地等等都应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課堂。
从长期以来的事实来看,当代大学生个性张扬无法取代实践的经验和文化知识的积累沉淀,仍然需要正确“三观教育”的引领,需要使优秀文化内化为自身的文化素养,从思想上的解决学生的困惑和迷茫,用丰富的文化素养为大学生提供解决切身问题的方法,让文化素养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高校在教书的同时,更加要重视育人工作,坚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作者简介:
蔡雯(1978.08—),女,汉族,籍贯:贵州贵阳,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文化;文化素养;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2016年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有别于其他国家、其他社会、其他民族的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其文化,他就想我们生命中DNA一样,与生俱来无法复制。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者——当代大学生来说应当将中华优秀的文化加以研究学习,努力将其以内化为自己的文化素养。同时: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文化素养在教育过程的重要性,努力使思想政治教育以“立德树人”作为目标,使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
一、关于文化和文化素养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对文化这个概念的解读,人们有众多的解释。就词的解释来说,文就是“记录,表达和评述”,化就是“分析、理解和包容”。台湾著名现代作家、曾任台湾“文化部部长”的龙应台曾对文化有过这样的解释: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品味、道德、智能,就是文化积累的总和”。“文化不过是代代积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
文化素质就是在大量学习文化知识后,经过自己不断研究和积累内化成自己的基本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不只是学校教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指接受人文社科类的知识,包括哲学、社会学、人文、历史、宗教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通过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通过行为举止反映出来的综合素养。文化素养是大学生有了对文化知识和科技知识了解、研究、掌握、分析的技能,可以独立思考、研究、分析、总结并得出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一种能力。
二、文化素养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有句名言“文化可以立国”,为了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和谐、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素养举足轻重。习近平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要坚持不懈加强人文关怀。要更加注重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中华文明历史源远流长,若从黄帝时代算起,已有5000年。中国是被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巴比伦、古罗马、古埃及都在历史的的长河中消失了,唯有中国还经过千年的演变依然存在,只有中华文明却被完整的保留下来。当代的大学生应该研读历史、研读经典、研读诗词,把中国优秀的文化细细品味,只有在大量的阅读中去吸取充足的养分。教书是载体,育人才是目的。在这个的过程中努力寻找优秀文化中与学生认知的交汇点,以科学的态度组织学生学习,当这种学习达到一定量后学生的文化素养就逐步建立起来,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不是一门课程、一个学期、一个学年就能完成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全过程、全员、全方位的育人工作。文化素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当下,利用优秀文化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文化素养的锤炼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途径一:充分利用线上海量的学习类APP,如课堂派、喜马拉雅、蜻蜓等等。作为一线教育者的切身体会,现在的“90后”、“00后”青年学生独立意识强,他们更加功利化和现实化地对待学习生活,甚至是自己的未来,整天做低头一族。现在利用手机上安装的各类学习类APP,将优秀的文化直接并快速的传递给他们,并要求每个人都必须有反馈,或者针对某个社会问题全体讨论。途径二:线下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例如图书馆、资料室、图片室、自修室,让学生走进去、做下来、静下心、潜心学习浸润在文化知识的海洋中。途径三:走出校园、走进文化的殿堂。博物馆、科技馆、革命教育基地等等都应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課堂。
从长期以来的事实来看,当代大学生个性张扬无法取代实践的经验和文化知识的积累沉淀,仍然需要正确“三观教育”的引领,需要使优秀文化内化为自身的文化素养,从思想上的解决学生的困惑和迷茫,用丰富的文化素养为大学生提供解决切身问题的方法,让文化素养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高校在教书的同时,更加要重视育人工作,坚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作者简介:
蔡雯(1978.08—),女,汉族,籍贯:贵州贵阳,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