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童心就像一张白纸,有待于我们去描绘,童心又像羽翼未丰的小鸟,有待我们去哺育。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
[关键词]:情感共鸣 审美 体验
小学音乐教育指在使学生从小受到音乐熏陶,初步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而审美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情感体验。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情感共鸣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在主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然而目前在音乐教学中,将音乐教学视作知识性、技术性的现象还比比皆是,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被动压抑的状态下学习,从而丧失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学生的音乐天赋、音乐个性受到抑制。因此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让音乐走进孩子的心灵,是值得广大音乐教师深思和研究的课题。
一、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先决条件
“要想打动别人,首先必须打动自己。”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应善于凭借自己对音乐的挚爱和对学生的热爱以情激情、以情育情。
1.教师必须具有对学生强烈的爱心
“爱”最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热爱每一个学生是实现情感共鸣的前提。当然,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不仅表现为外在的情感流露,还体现在他献身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正如国家特级教师、音乐教材编委之一、无锡市一中的郑文千老师在一次公开课中说的那样:“要把每一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在我眼中,孩子没有好差之分,他们对音乐的喜爱就是对我的喜爱,我要让他们在我的身上发现音乐是多么的美好与神奇。”教师的这种高尚的职业道德,正是从对学生和专业的无比热爱的情感熔炉中提炼出来的。
2.教师必须对音乐作品具有丰富的审美情感
音乐教师不光是音乐作品的欣赏者,更是音乐作品艺术情感的传递者。因此,教师要在深刻理解、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的基础上,把握作品的情感脉络,并通过恰当的手段将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做到这一点,音乐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充电”与“补氧”,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与音乐素养。
3.教师要善于运用调动学生情趣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寓情于教,用真挚的情感去启发感染学生,在音乐作品与学生情感之间架起桥梁。教师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活动,与学生共同参与演唱、演奏、指挥表演、创作表演等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体验音乐情感、领略音乐真谛、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所在。
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实现情感共鸣的有效手段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对象来激发审美之乐的情感,使受教育者通过情感体验而获得心理满足和情感共鸣,从而陶冶情操、增强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和表现音乐的内在情感。
1.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经历或体验来了解音乐情感的表达方式
一些音乐作品的情感内容相似,音乐语言的表达也很相近,可以引导学生用类比法欣赏体会并加以归类。例:音乐旋律线条呈上行进行的多表现昂扬向上的情绪,而下行进行的则常与悲哀痛苦相关;音乐表现惊恐不安时往往节奏紧张,句法短促,而表现委婉柔和时则节奏和缓,句法悠长,这些都是音乐表现的一般规律,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多种形式的情感体验,逐步使学生认知音乐要素和表现手段,并在音乐实践中加以运用。
2.培养良好的聆听习惯
音乐教学在向学生传授知识、传递情感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音乐学习,离不开欣赏,欣赏必须全身心投入聆听。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中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没有比倾听音乐更为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对学生而言,倾听音乐需要反复、多次。每次聆听前,教师应设计不同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倾听,聆听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聆听中体验,在聆听中欣赏,在聆听中提高鉴赏水平。
3.拓展音乐学习的视野
教学中,我通过唱歌教学、欣赏教学、器乐教学三条途径,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魅力,把握不同作品的情感脉膊,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提高审美能力。在学习歌曲《我爱銀河》时,我仅花了十几分钟就让学生学会了这首歌曲,剩余的时间我让学生通过改变音乐要素来改变歌曲的情绪,使一首简单的歌曲产生了丰富的变化,使学生对音乐的多变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选择优化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情感共鸣的根本保证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反馈,设计最能激发调动学生情感和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以确保最佳的学习状态。
1.创设情境以激情
“设境”是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通过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参与学习,以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同时设境可以营造与音乐作品相适应的气氛,对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理解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收到良好的效果。设境的手段很多,可以讲故事观看画面、音像资料等。如在上二年级的《过新年》时,我在教室的墙上挂上了春联,贴上了窗花,俨然一副过新年的模样,学生一进教室,立刻被这浓浓的过年气氛包围了。
2.启发想象以入情,鼓励参与以激情
音乐艺术是通过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学习音乐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感知力,因而,倾听音乐显得尤为重要。当音乐之手轻轻拨动每个孩子心灵之弦时,教师应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可以用具有启发性的提问或富有诗意的描述,或用其他艺术手段,让学生结合自身的阅历与情感体验来感知音乐,展开丰富的联想,荡舟于音乐的海洋。如在四年级歌曲《愉快的梦》的教学中,我一开始就请学生闭上眼睛聆听,也参与到歌曲中的美梦里面,那么优美的旋律,孩子们一下子被带入了乐曲的环境氛围之中。
3.鼓励质疑、创新以抒情
在课堂上应鼓励学生提问,容许学生插嘴。插嘴是一种投入、积极参与的表现。教师在课堂上教态应当和蔼可亲,严厉的教态会压抑学生的思维,使自己处于学生的对立面。鼓励学生注意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及时请教,多问几个为什么。善问在创造性思维中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音乐的世界奇妙无比,每一部作品都是用声音编织出来的艺术。音乐教学应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为着眼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教师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并让美的音乐去触动他们的心弦,让音乐与孩子的心灵靠得再近一些吧!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概论.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课程标准.
[关键词]:情感共鸣 审美 体验
小学音乐教育指在使学生从小受到音乐熏陶,初步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而审美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情感体验。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情感共鸣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在主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然而目前在音乐教学中,将音乐教学视作知识性、技术性的现象还比比皆是,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被动压抑的状态下学习,从而丧失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学生的音乐天赋、音乐个性受到抑制。因此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让音乐走进孩子的心灵,是值得广大音乐教师深思和研究的课题。
一、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先决条件
“要想打动别人,首先必须打动自己。”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应善于凭借自己对音乐的挚爱和对学生的热爱以情激情、以情育情。
1.教师必须具有对学生强烈的爱心
“爱”最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热爱每一个学生是实现情感共鸣的前提。当然,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不仅表现为外在的情感流露,还体现在他献身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正如国家特级教师、音乐教材编委之一、无锡市一中的郑文千老师在一次公开课中说的那样:“要把每一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在我眼中,孩子没有好差之分,他们对音乐的喜爱就是对我的喜爱,我要让他们在我的身上发现音乐是多么的美好与神奇。”教师的这种高尚的职业道德,正是从对学生和专业的无比热爱的情感熔炉中提炼出来的。
2.教师必须对音乐作品具有丰富的审美情感
音乐教师不光是音乐作品的欣赏者,更是音乐作品艺术情感的传递者。因此,教师要在深刻理解、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的基础上,把握作品的情感脉络,并通过恰当的手段将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做到这一点,音乐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充电”与“补氧”,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与音乐素养。
3.教师要善于运用调动学生情趣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寓情于教,用真挚的情感去启发感染学生,在音乐作品与学生情感之间架起桥梁。教师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活动,与学生共同参与演唱、演奏、指挥表演、创作表演等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体验音乐情感、领略音乐真谛、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所在。
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实现情感共鸣的有效手段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对象来激发审美之乐的情感,使受教育者通过情感体验而获得心理满足和情感共鸣,从而陶冶情操、增强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和表现音乐的内在情感。
1.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经历或体验来了解音乐情感的表达方式
一些音乐作品的情感内容相似,音乐语言的表达也很相近,可以引导学生用类比法欣赏体会并加以归类。例:音乐旋律线条呈上行进行的多表现昂扬向上的情绪,而下行进行的则常与悲哀痛苦相关;音乐表现惊恐不安时往往节奏紧张,句法短促,而表现委婉柔和时则节奏和缓,句法悠长,这些都是音乐表现的一般规律,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多种形式的情感体验,逐步使学生认知音乐要素和表现手段,并在音乐实践中加以运用。
2.培养良好的聆听习惯
音乐教学在向学生传授知识、传递情感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音乐学习,离不开欣赏,欣赏必须全身心投入聆听。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中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没有比倾听音乐更为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对学生而言,倾听音乐需要反复、多次。每次聆听前,教师应设计不同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倾听,聆听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聆听中体验,在聆听中欣赏,在聆听中提高鉴赏水平。
3.拓展音乐学习的视野
教学中,我通过唱歌教学、欣赏教学、器乐教学三条途径,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魅力,把握不同作品的情感脉膊,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提高审美能力。在学习歌曲《我爱銀河》时,我仅花了十几分钟就让学生学会了这首歌曲,剩余的时间我让学生通过改变音乐要素来改变歌曲的情绪,使一首简单的歌曲产生了丰富的变化,使学生对音乐的多变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选择优化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情感共鸣的根本保证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反馈,设计最能激发调动学生情感和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以确保最佳的学习状态。
1.创设情境以激情
“设境”是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通过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参与学习,以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同时设境可以营造与音乐作品相适应的气氛,对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理解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收到良好的效果。设境的手段很多,可以讲故事观看画面、音像资料等。如在上二年级的《过新年》时,我在教室的墙上挂上了春联,贴上了窗花,俨然一副过新年的模样,学生一进教室,立刻被这浓浓的过年气氛包围了。
2.启发想象以入情,鼓励参与以激情
音乐艺术是通过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学习音乐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感知力,因而,倾听音乐显得尤为重要。当音乐之手轻轻拨动每个孩子心灵之弦时,教师应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可以用具有启发性的提问或富有诗意的描述,或用其他艺术手段,让学生结合自身的阅历与情感体验来感知音乐,展开丰富的联想,荡舟于音乐的海洋。如在四年级歌曲《愉快的梦》的教学中,我一开始就请学生闭上眼睛聆听,也参与到歌曲中的美梦里面,那么优美的旋律,孩子们一下子被带入了乐曲的环境氛围之中。
3.鼓励质疑、创新以抒情
在课堂上应鼓励学生提问,容许学生插嘴。插嘴是一种投入、积极参与的表现。教师在课堂上教态应当和蔼可亲,严厉的教态会压抑学生的思维,使自己处于学生的对立面。鼓励学生注意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及时请教,多问几个为什么。善问在创造性思维中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音乐的世界奇妙无比,每一部作品都是用声音编织出来的艺术。音乐教学应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为着眼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教师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并让美的音乐去触动他们的心弦,让音乐与孩子的心灵靠得再近一些吧!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概论.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