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平生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n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文豪巨匠层出不穷,词人骚客星光灿烂。从先秦的诸子百家到汉末的“建安七子”,从“唐宋八大家”到明代“前后七子”及“唐宋派”,苏轼无疑是最为耀眼的文人之一。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是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多才多艺,诗、词、文、书、画都堪称一代大师,著述十分丰富。有《 东坡文集》、 东坡东府》等。
  作为一名政治家,他爱国爱民、勤于政务、忠于职守、为民请命,为后人永远铭记;作为一位文学大师,他是中国超一流大文豪中最富有传统思想底蕴和传统文化积淀的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富有人情化的感情基础,他的文学造诣达到了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时至今日,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深刻性、思想性,一直深深地泽被后世,成为我们民族不朽发展动力的宝贵源泉。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这样评价苏轼:“东坡之词旷”。林语堂先生把苏轼当作自己心灵的老师, 说他是人间独一无二的人物。叶嘉莹先生以“超旷”二字来评价他。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也称自己最喜欢的文人是苏东坡。千百年来, 人们对苏轼始终有一种特别的喜爱, 苏轼以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造诣征服了一代又一代后来人。“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完美地阐释了他词文的摇曳之美;“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完美地阐释了他词文的达观之美;“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椅寄倦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阐释了他的洒脱之美。《念奴娇·赤壁怀古》展示了他的豪放,《水调歌头》展示了他的浪漫之美。苏轼把他的旷达、他的豪放、他的不拘一格,文字的方式做了最好的诠释。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这样总结自己的一生。苏轼出生寒门,22岁虽中进士第一名,但由于政见不容于人,在党争大起大落的北宋,一生三次被贬;加上与其感情甚笃的妻子王弗及爱子早逝。这些痛苦袭来,均非常人所能忍受。家庭的悲欢离合和仕途的跌宕起伏,没有让苏轼退缩与胆怯,而是学会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在春风得意的顺境中,他享受功名事业、江山风月、天伦之乐;在风雨交加的逆境里,他品位孤独凄凉、宦海浮沉、人生无常。难能可贵的是,苏轼能够把苦难和悲伤咀嚼成苦涩之美,超凡脱俗、爽朗豁达使得他的作品愈加充满艺术的魅力、哲理的深度和人生的感悟。他自称“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对任何事情、任何人、任何遭遇都充满爱心。
  苏轼是超脱的,是豪迈的,是豁达的,更是智慧的。苏轼论记,不同与一般泛泛之论。史论中有思辩之美,政论中有思辩之美,游记中有思辩之美。 他的思辩不带有纯学术性或纯说教性的强辩和诡辩,而是以文学家的素养与天分去思考,因而呈现给读者娓娓道来的思辩之美,给人以启发,引起共鸣。
  他不但能从正统思想做一般性的推论推证,而且能汲取各种思想从更深广的方面立论。《留侯论》论张良之所以成功,全得益于一个“忍”;《放鹤亭记》中,借云龙山人放鹤引申发挥,认为放鹤和饮酒这两种嗜好,可以致祸也可以为乐,关键在谁行之;《石钟山记》重新发掘到石钟山命名的原因,更重在批评“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的主观作风。
  他敢于在前人未道处出新意,或索性推倒前人,大作翻案文章,观点振聋发聩、新颖独特、引人深思。在《贾谊论》中,他一反常人认为贾谊不得志是因为汉文帝不能用人的成论,认为贾谊是“志大而量小”,不能“自用其才”、“不善处穷”,而是希冀一次谋划即获重用。通过论证告诫有志之士应开阔胸怀,善于等待时机。
  对哲学问题作深刻的阐述,也是苏文的一大特色,几乎贯穿他文章的大部。这些阐释,是对“禅”的认同,也是对“道”的顿悟;是对自我的回忆,也是对人生的思考。在《宝绘堂记》里,他提出“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在《超然台记》中,首先不是写台之修建与胜景,而是“先发超然之意,然后入事”。“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限。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体现了他对人生哲学的理性认识。
  此外,豪放、智慧的苏轼身上偶尔也灵动地闪烁着幽默和诙谐。
  他的一些杂文、题跋中常常流露出诙谐风趣之美,《刘伯伦非达》一文里,对“刘伯伦常以锸自随,曰‘死便埋我’”进行挖苦,指出若真是达者,“死则已矣,何必更埋”。《石崇婢知人》里貌似玩笑的话语,对贪得无厌的王敦进行嘲讽。他的很多杂文、散文还体现了他质朴的民本思想之美,如《记先夫人不残鸟雀》寓含了对“苛政猛于虎”的叹息;《喜雨亭记》抒发了“无雨不能乐此亭,是亭以雨故方成”的爱民如子的清官形象。以苏轼之才,发苏子之思,成苏文之美,总结和发扬了传统,宣示和开创了未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连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都深感“瞠然不能及”,类若“流连光景之辞”,笔者“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苏轼是一位将现实性和超越性融为一体的智者,他的人生智慧来自于对中国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理想与实践。儒家思想构成了苏轼的人格精神主流,让他在怀有建功立业、兼济天下的理想抱负的同时,拥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道佛思想则构成了苏轼的人生哲学,他的顽强、乐观、超然、积极的人生态度离不开此。
  颠沛一生的苏轼虽然仕途偃蹇,命运多舛,长期外放,流落他乡。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追求,失去对生活的火热情感,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豪放旷达。“纵一苇之所如,凌万倾之茫然”,苏轼,他以自己的豪放、智慧和不羁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
  
  参考文献:
  [1]苏轼文集[M] .北京:中华书局 ,1986.
  [2]苏轼诗集[M] .北京:中华书局 ,1982.
  [3]东坡志林[M] .学津讨原本.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新学院)
其他文献
我国“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农村基础教育政策就是指党中央针对农村颁布的关于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方面的政策。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教育问题始终是我国教育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它的发展状况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三农问题”的解决息息相关。然而,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和国家的农村基础教育政策水平的高低,因此,考察原有农村基础教育政策的
期刊
语言学家撒皮尔在《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中有这样一个观点:“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交际的需要使说一种语言的人和说临近语言的或文化上占优势的语言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地接触。交际可以使友好的或敌对的,可以在平凡的事物和交易关系的平面上进行,也可以使精神价值——艺术、科学、宗教——的借贷或交换”。因此在世界上各种文明冲突和融合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语言的接触,而语言的接触往往导致不同种类语言的流
期刊
父亲是六月份被查出患有癌症的。入院治疗了两个月,全家人想尽了办法,也未能留住父亲的生命。父亲生病后神志一直很清醒,意志也非常坚强。身体再不舒服,也没在我们子女面前表露出来,一直到最后!眼看着生命渐渐离父亲远去,泪水从我们的面颊轻轻地滑落……它不仅带走了我们的一切希望和努力,也从此将我们和父亲分隔为阴阳两个世界……从那一刻起,我们将再也无法领受父亲慈爱的滋润,他的善良、朴实、宽容和坚毅也将永远留在我
期刊
我是在金风送爽的1978年的秋天,离开已“插队”6年的平川堡返回城里的。2008年七月流火的夏天,已经60岁的我重返阔别30年的平川堡是去探亲访友。虽然在那里仅仅待了3天,但是通过今昔对比,使得我感慨万千。  在村头下车后,我顿时惊呆了,眼前的景象使我不敢迈步:左边的大水库里渔船横卧,右边的小花园里紫燕斜出;两排小红楼坐落有致,一条水泥路平坦无阻;楼下临窗的路两旁,站立着挺拔的常青树。36年前来“
期刊
从2001年的“微软陈自瑶”事件以来,“人肉搜索”四个字正式登上了“网络中国”的历史大舞台,尤其是在最近的这几年里,“人肉搜索”更是愈演愈烈,风靡程度丝毫不减当年。2006年的“女子虐猫事件”、“铜须门事件”,2007年的“钱军打人事件”、“华南虎事件”,2008年更是堪称“人肉搜索年”,网友们乐此不疲,各个人物、事件,你方唱罢我登场,将整一个2008年闹得轰轰烈烈的,好不精彩。年初是“网络暴力第
期刊
一场爆发在美国次级房贷市场的危机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其影响之深远、后果之严重,恐怕是任何国家、个人都不敢轻视的。尤其是近几个月来,各国各类经济统计结果都呈现出一个共同的现象,经济增长在减速。究其原因,除了美国经济在世界金融市场的重要影响力之外,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  危机在全球化的时代增强了扩散的能力,一个普通美国人没钱还房贷可能导致一个国家的破产,一个地区的内部问题可能演变为全球
期刊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国与国之间的跨文化交流与传播也日益频繁,但现实传播的最终结果有时却与沟通理解的愿望背道而驰。由于各种复杂原因,不同群体之间的误读与偏见愈来愈激化而频繁,甚至呈现固定化的趋势,在跨文化国际新闻传播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马赛尼斯在跨文化传播的领域内对“偏见”的解释是:“偏见就是对一类人僵化的不合理的概括,以至于人们在只有很少或者根本没有直接证据支持的情况下,持有僵化不变的态度。”偏见的可
期刊
著名的政治哲学家罗齐克认为,“正义论”是一部有分量的,深刻的,精致的,博大的和系统性的著作,是自从密尔以来还未曾有过的政治哲学和道德哲学著作,他把一系列明快的观念,整合为一个令人满意的整体,著名政治哲学家萨托利认为,在上世纪70—80年代的政治哲学的复兴中,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是具有“创造性突破”的“思想实验”。我们不难看出,在70年代到90年代的欧美政治哲学界和道德哲学界中,罗尔斯俨然已经成为了当
期刊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19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結合中国实际,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成功。今天,中共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一部分。笔者从对《共产党宣言》简单解析出发,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进行浅探,从而揭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    一、读《共产党宣言》,看建设中国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社会生活日益紧密结合和大众化。学校作为一种教育机构,更早意识到普及计算机课程教育的重要性,于是有了学校与网络相通,甚至出现了网络学校。  在提及网络一词时,我们应大致了解计算机在个国家的普及程度。据资料显示,1996年,美国计算机普及率小学为11.3人/台,初中为9.9/台,高中为8.7/台,学校入网率达65%。1998年,美国公布了Interne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