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民窟走出的女机长:翅膀一直都在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k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生贫民窟的安妮·迪维亚,活成了印度的全民传奇。童年的梦想就是她奋斗的远方。她说,翅膀一直都在,只要去挥舞它。
  1987年,安妮出生在印度东南边的安德拉邦,那里人口密集,十分贫穷。当年,没钱上学的安妮父亲选择了从军,为安妮的飞行梦埋下伏笔。
  童年梦想,开着飞机去远方
  安妮从小跟随父亲生活在空军基地附近。她常常趴在铁丝网外,看飞机徐徐起飞。对她来说,飞机能去的地方就是远方,她想带母亲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安妮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同学们聚在一起讨论梦想。男生们说做工程师,女生们说做医生,安妮两眼放光地说:“我想当飞行员。”“安妮,你做梦吧?太搞笑了!”一个男同学像看外星人一样地看她,另一个女同学则说她,“如果你以后真能当上飞行员,我就用头走路!”安妮把梦悄悄揣在心里,但梦想像火茁,时刻在安妮心中燃烧,她不甘心像大多数印度女人一样,一毕业就结婚生子。她想,即使当不了飞行员,也要从事跟飞机相关的工作。高中毕业那年,她参加了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的测试,幸运的是,她通过了。
  就在安妮准备入学时,那位曾经嘲笑她的女同学突然跑来找她,神秘地递给她一张纸:“你不是想当飞行员吗?你敢去吗?”原来,这是一张飞行学校的招考广告,学校远在千里之外。安妮深藏的梦想被再次点燃:我要报考飞行学校!我要当飞行员!
  IGRUA航空学校每年在印度只招收30人,女生所占的比例更是少之叉少。因为时间有冲突,如果要参加肮校考试,就不得不放弃去工程学院上大学的机会。“没有酣畅淋漓为—件事努力过的人,何以立足人生!”安妮决定背水一战,报考了飞行学校。
  没有鞋,依然光脚奔跑
  安妮的母亲是家庭主妇,连小学都没有毕业。她坚定地支持女儿报考航空学校,鼓励女儿大胆追梦。于是,安妮慎重地在申请表上填上自己的名字,并寄了出去。整个假期,她把自己关在家里,为梦想努力——埋头啃书本、做笔记、刷试题……
  安妮被顺利录取了,成为24个幸运儿中的一员,也由此成为家乡第一个参加飞行课程的姑娘。可学费要lOO万卢布,还得每月支付2500卢布的住宿费,制服费用6000卢布,这完全是天文数字啊!
  安妮偷偷地看了一眼父亲,他眉头紧锁,脸绷得很紧,写满犹豫与矛盾。迟疑了片刻,他抬起头,对安妮说:“不怕,有爸妈在。”一家五口全部出动,借遍了亲朋好友,却还是凑不齐学费。安妮父亲只好用自己退伍军人的身份四处做担保,才得到了贷款。
  安妮终于踏进了梦寐以求的航空学校的大门,近距离看到了曾经在梦中飞过无数次的飞机,她的心“怦怦”跳着,暗暗发誓一定要出人頭地。
  然而,安妮很快就发现,身边的同学基本上都是男性,家境富裕。大家都说一口熟练的英文,课堂也是全英文教学。即使安妮硬生生憋出了几个单词,还会被同学嘲笑口音难听。“你是怎么考到这里的,是不是就靠漂亮?你根本什么都不懂!”同学们的嘲笑对她打击很大。于是无论是地面课程还是模拟机,她都比别人更用功。英语不好,她白天黑夜地练习;飞机结构不明白,她上课认真听讲,下课缠着老师问;放学后,她不断地研究飞行视频。
  不出一年,她就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专业成绩科科优秀,还拿到了奖学金。2006年,19岁的安妮从航校毕业,进入印度最好的航空公司。几个月后,她被航空公司选中去西班牙进修,开始学习驾驶波音737。
  穿越黑暗,奋力向前飞
  要想驾驶波音737,须经历一系列非常严格的训练。最少的飞行时间是2700小时,训练时间长达两年。安妮常常练到肌肉酸痛,还坚持研究飞行视频。两年后,她成功通过考核,并开始在波音737上担任副驾。
  “我想挑战更大的飞机,波音777。”航空公司不理解,试图劝说安妮:“如果你选择波音737,大概三到四年就能成为机长,而选择驾驶777,那你至少要做好十年的准备。你是女生,没有必要这么拼。”
  安妮不愿意轻言放弃,“IFly(我要飞)”,这是安妮在脸书上对自己的介绍。正当她踌躇满志准备挑战波音777时,意外发生了。
  那天下班,安妮前面的两辆小车相撞,她试图避开他们,却撞到车道旁的墙壁上,手受伤了。医生告诉她:“你可能再也不能开飞机了。”安妮央求医生不要把她手受伤的事情泄露出去,还求医生一定要尽全力治好她的手。安妮的手最终并无大碍,但因为受伤,她的手有点僵硬,不够灵活。为了恢复手指的灵活性,每天她都不停地练习用手去抓木条,疼得浑身大汗淋漓。最终,她成功了!
  更让安妮骄傲的是,在工作期间,她凭着努力学习,不仅获得了航空管理学士学位和法学硕士学位,还获得了律师资格。2l岁那年,在伦敦完成高级飞行训练课程之后,安妮第一次值飞了波音777,而且还是国际航班。经过十年的拼搏,安妮终于成了全世界最年轻的女机长。就任机长后,安妮定期飞往纽约、芝加哥和旧金山。这个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的女子,终于把自己活成了想要的模样。
  “没有人有资格对你的梦想指指点点,更没有人天生就应该被人看不起。”安妮在面对采访时说,“不管你是谁,只要有梦想,就尽管去追。”
其他文献
12月26日,北京电视台“欢聚一堂”系列社区活动携《精英律师》主演朱嘉琦、陆思宇走进福海棠华苑社区,与现场媒体、观众们交流创作心得。  《精英律师》在北京卫视播出已一周有余,开播当晚收视高达1.73%,网络热度始终不减。在“进社区”活动当天,朱嘉琦一登场就被现场的热心阿姨拉住手叫道,“小受气包!”在朱嘉琦看来,范小天这个角色在当今社会中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每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初到一个新的单位实习时,
期刊
河南洛宁素有“北国竹乡”之称,竹编历史悠久。今年71岁的张永杰,是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陈吴乡大原村的一位农民“竹匠”,他15岁开始学习竹编,20世纪80年代曾跟随一名日本技师学习竹编技艺并到日本东京学习深造。回国后,张永杰对竹编充满信心,一直潜心钻研竹編技艺。2015年,洛宁竹编入选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作为代表性传承人,张永杰说,自己会一直不断创新,吸引更多的人来学习竹编,“目
期刊
前言  近年,因多次往返俄罗斯和欧洲几个国家,画了批写生作品,借助这次展览的机会,真诚希望与同行朋友们交流。  此次展出的作品,从自身的角度来说是一次艺术实践的阶段性总结,要表达的意思,都通过作品来呈现。  曾經的成长岁月里,我从西方的经典文学作品、音乐作品和电影感受那别具情境的人间词话,在翻阅画册中,那些神秘的古老城堡、教堂、逆光下的白桦树林、草地问一条伸向遥远天际的小河,这—切都渐渐地积淀,逐
期刊
在我的印象中,吳爷爷的面相总在75岁到50岁之间游移不定。他可不是等闲之辈,能用一碗清水和黄纸上的朱红色的古怪符号治病,甚至更为玄虚的是,他能捶鼓作法,百千排工齐声呐喊,一江的排缓缓前行……  那是1974年春,小泉同学玩“跳天台”时不慎崴脚了。怎么办?赶紧去喊吴爷爷。来了后,他摸摸小泉的脚踝,让小泉趴在讲台上。“放松,放松。”小泉泪水涟涟地看着吴爷爷俯下的脸,嗡嗡地答应着。“打碗水来。”很快,吴
期刊
在此之前,凭借《甄传》中浣碧一角走红的蓝盈莹似乎总也绕不开“反派”的标签。《虎妈猫爸》中的蛇蝎职场新人黄俐,《山海经之赤影传说》中的腹黑妖女芙儿,《爱人的谎言》中的“复仇小妹”童小夏等等,直到2017年参加《演员的诞生》,才让观众发现了90后小花蓝盈莹在演技上的纯熟与深厚。而近期北京卫视热播剧《精英律师》中的戴曦一角,无疑是她演技生涯中的又一个高光时刻,彻底将观众带入到了律政职场的厮杀与博弈之中,
期刊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传唱了近50年的歌在当时好似岩缝中长出的新花,秘境深处飞出的布谷鸟。  初识金月苓  一首小兒歌,改变了命运,并享誉终身。作为老朋友,曾经的“同道”,喜出望外,不禁微信祝贺作者。她的回信,令我感慨:“还记得第一次去开研讨会时的情形,一晃要近50年了。”  记起来了。近50年前,一个秋日的下午,在陕西北路500
期刊
本期沙龙主题:新年愿望。  也是知乎上的神问答,但不属于“36计”,是小伙伴儿商量新年加的一计。  开年神问答:  问:您的2020新年愿望是什么?  答:完成2019的新年愿望。  呃,到現在,我依然没有想出我的新年愿望,更别提2019年的了。开玩笑:“我用骰子摇一个出来!”结果沙龙一位女作者更狠:“我摇也摇不出来!”  嗯,玩笑也反映现实:是我们没有新年愿望吗?显然不是。那又为什么表象是没有新
期刊
本期沙龙主题:起跑线。  知乎上36个神问答、被沙龙兄弟姐妹们戏称为“36计”的第4计。  第4个神问答:  问:“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道理吗?  答:一辈子都要和别人去比较,是人生悲剧的源头。  這个“神问答”挺有意思。有意思的不是问答本身,而是问答之外。有些热点话题,真不用搭理,跟流行趋势一样,有时效、有轮回。就像时下网络较热的,早就不是“输”而是“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了:中科院1 7岁“
期刊
2019年11月,紅螺食品利用1300平方米老旧厂房改建的“北京果脯博物馆”面向社会开放。本刊记者也在第一时间到访参观,并采访了北京红螺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房刚。  红螺果脯文化历经110周年  从1909年位于前门煤市街144号的聚顺和栈南货老店开业,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北京市公私合营果脯厂(简称北京果脯厂),再到今天的北京红螺食品有限公司,红螺食品已经走过了整整110周年。  记者一边参观北京果脯博
期刊
最近刚刚和一位多年失联的老家朋友联系上了,感谢万能的微信。他比我大三四岁,就叫他华哥吧。  华哥是位书画爱好者,也爱摄影。在老家时就知道他喜欢绘画,家中的长辈亲戚也是书画行的,知道他一直想考美院,但至今仍然是業余书画爱好者,也从未放弃过对绘画的热爱。  几十年前他考过好几次美院,但始终未能如愿。想想几十年前偏远的山村老家,别说能找到一位专业的绘画老师,就是能买到一本学习绘画的书籍都非常困难。所以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