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vvv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要想取得较好效果,关键之一在于能否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唤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与发现者。
  【关键词】课堂主体参与意识培养
  
  主体参与是指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实践证明,课堂教学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关键之一在于能否调动得起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唤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与发现者。
  那么,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提高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呢?
  
  一、激发兴趣,点燃学生参与的火花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的积极、主动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一种好学的精神。兴趣是学习
  动机中最为活跃的成分。当学生对一事物产生兴趣时,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求知欲就旺盛,思维就敏捷,参与的欲望就强烈。学习兴趣跟学习积级性、学习效果成正比。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特别是处于发育阶段的中学生,兴趣是学好功课的重要动力。现在不少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主要原因不在学生,而在于老师。不少语文教师上课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机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使学生对语文课失去兴趣,进而导致厌学。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迫切参与的欲望。
  1、设置悬念,情景导入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提到: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能可能去点燃它,而一旦教师点燃了学生的“火把”,学生就会还给教师灿烂的火花。教学开始时,教师设置悬念就是点燃学生渴求知识“火把”的一种导火线。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置悬念来导入新课,一上课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让学生有迫切参与的欲望。
  例如:有位教师上《藤野先生》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1937年在日本一个偏僻的乡村诊所里,来了两个不速之客——两位中国记者。他们递给一位苍老的医生一份报纸,报纸头版头条刊登了鲁迅先生逝世的内容。老人抬眼看时,两眼发直,拼命摇头,不敢相信而后潸然泪下。你们知道这个老人是谁吗?他为何有这种反应?这样一来,学生的热情一下子高涨了,急不可待要进入课文的学习。
  2、幽默激趣,引导思考
  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美国的保罗·韦世博士曾向来自各国的九万多名学生进行了调查,从中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大部分的学生喜欢具有幽默感的老师。幽默是一种睿智的表现,健康的幽默闪烁着智慧之光,是课堂的“润滑剂”,能起到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学生不喜欢沉闷严肃的课堂,那犹如“一池死水”,没有一点生机与活力,而幽默则如一块石头,能打破“死水”的沉默,泛起“千层浪”,从而激活课堂气氛,创造有利的教学情境,让教与学双方关系变得轻松自然,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的思维活动。如:钱梦龙在一次公开课的开场白,就把师生间的陌生感与紧张感化解了。他从容地走上讲台,脸带笑容,亲切地对学生说:“我出个谜语给大家猜一猜,好不好?”经过刹那间的惊愕,学生们都高兴地说:“好!”“虽然发了财,夜夜想成才,打一人名,你们要认识的人。”场上静得出奇,一会儿,一位学生举手站起来,信心十足地回答:“钱梦龙!”顿时,教室里欢声雀跃,课堂的紧张气氛被扫得一干二净。
  
  二、巧设问题,诱导学生参与的欲望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已不能只是讲述知识,而是要想方设法设置问题情景,以促使学生的认知发生冲突,从而激发他们积极思维。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学习实际出发,设计高质量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其不仅配合学生的认知需要,而且尽可能大大超出学生的预期,让学生怀着惊奇进入认知活动方面的探索。
  有位初中语文老师在执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在讲到菲利普一家生活拮据,但每逢星期天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去散步,翘首企盼于勒回家的情景时,提出:“他们需要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展开了合情合理的联想:菲利普夫妇需要一栋豪华的别墅;两个姐姐需要漂亮的衣服和高贵的首饰;若瑟夫需要的是巧克力、麦当劳……活跃的课堂气氛拨动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琴弦,有效地推动了课堂教学的进展。
  鲁迅先生的《药》是一篇经典课文,笔者从茶馆谈药的情节入手,把康大叔的语言“包好”作为切入点,通过问题设计,体现教学过程和学生的探求过程。整节课,我设计了三个大问题让学生讨论:①康大叔鼓吹的“包好”,有人相信吗?哪些人相信?②为什么人们都相信康大叔骗人的话,说明了什么?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③夏瑜的悲哀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一个问题涉及到买药、吃药、谈药三个情节及华老栓、华大妈、小栓、花白胡子等人物的性格;第二个问题涉及到文章的主题之一,即反映群众的愚昧,而群众的愚味又导致了革命的悲哀,自然了结了第三个问题;第三个问题着重讨论夏瑜的形象和情节的明暗线问题。在探求过程中,教师不断发现并捕捉教学契机,灵活设计铺垫性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三、赏识鼓励,增强学生参与的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所谓赏识,就是充分肯定,通过心理的暗示,不断培养被赏识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更强的进取心和自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赏识教育是能把爱转化为具体有效的言行,让孩子切切实实感受到爱,充分地唤起自信、激发潜能、主动发展,快乐成长的教育。赏识教育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耐挫力。
  学生大多数的文化知识都来源于课堂教学,在校大多数时间也都在课堂上接受老师的教育,所以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是培养优秀学生的重要因素。其中,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要学会赏识鼓励学生。作为老师,要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不要怕学生出错,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学得主动,同时还可能取得意外收获。当学生回答问题较好时,要对学生进行肯定,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参与性,成为学习的主体。而对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同学,更要多发现他在课堂上的每一点进步,使他的兴趣得到提高,主动性得到发挥。
  
  四、建立关系,营造学生参与氛围
  
  新时代的教师要与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亲切、快乐、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学生主体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基础,因为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会营造安全、自由、活泼、快乐的支持型课堂教学氛围。而学生只有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中,才能处于最佳的思维状态,才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潜能,显露才华。民主、平等、亲切、快乐、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关键是在教师:需要教师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需要教师废除“师德尊严”的思想,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式”的新型关系。教师要放下架子,主动亲近学生,把外在的权威转化为内在的权威,注意塑造以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师德为核心的内在的具有亲和力的人格形象。教师要从以往的以传递知识为主转变为越来越多的激发学生思考;由原来的“施教者”转变为“引导者”,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向导和顾问;原来舞台上的“演员” 转变为一曲戏的“导演”;由原来的“独奏者”转变为“伴奏者”,而学生成为“演奏者”,是学习的主角。
  
  五、搭建平台,提供学生参与机会
  
  要想让学生主体积极参与,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搭建更多的参与舞台,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参与时间,可根据课文内容,或给学生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机会,或分组讨论,或让学生表演等等。
  在《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有位教师采用了“案件侦查”法,把全班学生分为现场勘察组、外围走访组、案情分析组,在课文提供的信息中各司其职,形成自己小组的案情报告。现场勘察组完成了对别里科夫肖像及家里环境的描述,使读者对这个“怪人”有了初步的印象;外围走访组通过调查验证了死者的身份,并在对有关人员的走访中,掌握了漫画事件、自行车事件的情况,使读者对这个“怪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案情分析组对死者之原因的质疑和分析,揭示了小说主题的同时,也使读者对作品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这节课上,学生们始终被“案情”牵系着、兴奋着、激动着,直到下课。实践证明,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表现的平台,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改革创新,重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全程参与,从而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与研究》,2001年9、10、12期,2002年8、9、10期
  2、巢宋祺等主编:《语文新课标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卢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学》(第二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
  4、龚雄飞主编:《高中新课程语文教学案例与评析》,新华出版社,2007年
其他文献
现代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大量的事实表明:一个人的一些文明习惯是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形成的,错过该年龄段再加以培养或矫正,往往事倍功半,难以奏效。从教以来,我一直认为中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又极具可塑性的阶段,中学阶段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培养。班主任是“班集体灵魂”,怎样抓好学生的常规教育和养成教育显得至关重要。我
期刊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智商是有高低之分的,一个班的学生也会有优、中、差之分。较之优生,后进生更需要老师的理解与激励。所以,我在班主任的工作中把后进生的转化列为重中之重。我从实践中体会到,热爱后进生、信任后进生、鼓励后进生,是使后进生由渐进到合格的有效方法。  弗罗姆认为:“爱不是偶然幸运地体验并‘陶醉’的一种纯粹的快感,而是一门艺术,它的基础是给予、关心、责任感和尊敬了解。”班主任对待后进生,应
期刊
曾看到一篇题为《智者》的短文,我读了之后,感触颇深。  智者广收天下门徒,聚有百余人。每天智者都教他们修身养性、习文练武。弟子们珍惜难得的教育机会,大多刻苦研习、虚心请教。只有一个人不服管教,只知道吃喝玩乐。  几年之后,弟子们几乎都掌握了一技之长,声名远播。而那个冥顽不灵者依旧浑浑噩噩,整日里招惹是非,并搅扰师兄师弟们的学业。于是,弟子们聚集到一起来找智者,说:“老师啊,请你开除那个坏蛋吧!”“
期刊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
期刊
一个班几十名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的成功与否。我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的体会是:学生在维护集体荣誉的各种活动中,最容易凝聚为团结向上的班集体。而集体一旦形成,舆论和榜样的作用就能促使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促使一盘散沙融为一个整体,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  记得我曾担任班主任的2004级二班,以前是一个较差的班级,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集体荣誉感差,集体活动无人积极参与,损害集体
期刊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着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的几种方法。    一、激“疑”    “学起于思,思
期刊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以语文学科为主并综合了其他学科内容的学习实践活动。作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项等重的一个项目,语文综合性学习第一次被写入课程标准之中,构成了语文新课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语文学习开辟了崭新的天地,为语文教学和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是语文教学的新举措、新突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实践性的特点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基本目标。要有效
期刊
操行评语是班主任对学生在一定时期(学期或学年)德、智、体各方面情况进行的综合评价。写好客观、公正、富有艺术性的操行评语,能将学生一定时期内在校的学习、生活、性格、爱好等各方面的情况展示给学生家长,帮助学生及时认识自已的进步和不足,通过反省,不断完善自我和发展自我,能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发展动态,为寻求更科学的教育策略提供有价值的消息资料。经过多年实践,我觉得要写好操行评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
期刊
做老师的都愿意和自己的学生打成一片,有一种正常的、友好的甚至是亲密融洽的情感交流方式。学生方面却始终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老师关起情感的大门,痛快一点的,也是半开半闭。显而易见,老师如不能了解、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就会增加施教的难度,素质教育无形中就被架空了。从有关报道中可以看出:“知识传授的渠道在拓宽,师生情感交流的渠道却在不断缩小。”这种现象已非常普遍。现实需要我们班主任必须努力开启学生心灵的大门。
期刊
“这小子太不像话了!”李老师气冲冲地走进办公室,把课本往桌上狠狠一摔,“通宵上网不说,还躲在厕所里抽烟,与女生勾勾搭搭……”  张宇?就是那个白白净净、高高瘦瘦、笑起来腼腼腆腆的小男孩?我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初二时,张宇分在我们班,听说是靠走关系进来的,且荐头的面子太大,无法拒绝。刚进班时,班主任就叮嘱:张宇那小子在初一名气可大了,要当心,别让他把班上给搅浑了水。其实,当时初二十个班,分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