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上的设疑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9yky2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着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的几种方法。
  
  一、激“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
  如:在教学“体积的意义”时,教师巧妙地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向学生激疑:“为什么瓶子里的水没有增加,丢进石子后水面却上升了?”一“石”激“浪”,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长度、面积等的知识块被激活。他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因为石子有长度,有的说因为有宽度,还有的说因为有厚度、有面积等。正当学生为到底跟什么有关系而苦苦思索时,教师看准火候儿,及时导入新课,并鼓励学生比一比,看谁学习了新课后能够正确解释这个现象。这样通过“激疑”,打破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使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位置上。
  
  二、巧“问”
  
  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因此,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求知兴趣。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是圆形的。”“如果是长方形或三角形行不行?”学生笑着连连摇头。我又问:“如果车轮是椭圆形的呢?”(随手在黑板上画出椭圆形)。学生急着回答:“不行,没法骑。”我紧接着追问:“为什么圆的就行呢?”学生一听,马上活跃起来,纷纷议论。这一系列的提问不仅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悬念,而且为随后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准备。学生“找结论”的思维之弦绷得很紧,而且这样找到的结论理解、记忆得也很深刻。
  
  三、示“错”
  
  教学时有意搜集或编制一些学生易犯而又意识不到的错误方法和结论,使学生的思维产生错与对之间的交叉冲突和悬念,进而引导学生找出致误原因,克服思维定势。如:我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出示了一道容易出错的复习题——36-36÷3。许多学生的计算步骤如下:36-36÷3=0÷3=0。造成计算错误的原因是因为强信息“36-36”削弱了计算顺序这一信息,造成了计算的差错。而只有个别学生的计算步骤是:36-36÷3=36-12=24。出现这两种情况,正在我的意料之中。于是,我顺水推舟,把这两种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这两种计算哪种正确。顿时,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第一种解答正确,有的说第二种解答正确。学生们个个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我顺势引入新课:“到底哪种解答方法正确呢?我们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后,就知道答案了。”接着开始讲授新课,教学效果很好。实践证明,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容易做错的题目,展示错误,造成“悬念”,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四、设“障”
  
  教师要准确把握新知识的生长点,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疑置难,利用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创设悬念,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出示两组题:⑴1.6÷0.25,15÷0.15;⑵10÷3,14.2÷22。学生很快计算出第一组题的得数,但在计算第二组题时,学生发现怎么除也除不完。“怎么办?”“如何写出商呢?”学生求知与教学内容之间形成一种“不协调”。好奇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指向困惑之处。这样以“障”造成“悬念”,使学生在学习循环小数时心中始终有一个目标,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求“变”
  
  求“变”就是在教学中对典型的问题进行有目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演变,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此类数学问题的一般规律和本质属性,也使学生对学习始终感到新鲜、有趣,由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在学习了分数应用题后出示两个条件——“男同学20人,女同学16人”,让学生根据所给条件自己提出问题,并且解答。由此可以提出很多不同的问题:⑴男同学是女同学的几倍?⑵女同学是男同学的几分之几?⑶男同学比女同学多几分之几?⑷女同学比男同学少几分之几?⑸男同学比女同学多百分之几?……这样的变换使学生再度陷入问题的探索之中,而且这种求“变”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学生思维潜力的发挥起到了一个创景设情的作用。
其他文献
当今,新课标下的教育教学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死板教学,使教师成为一名教书匠,而要使自己的课堂活跃起来。这就要求教师都必须讲究教学的语言艺术。这一点对语文老师来说尤其重要。加强语言修养,讲究语言艺术,是上好语文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我认为,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    一、明白晓畅,言简意赅    1、作为语文教师,要把每句话的意思讲明白,让学生能听懂每句话的含
期刊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课堂教学中,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会产生很多始料未及的错误。对于这些错误,如果我们能进一步分析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并能透过错误发现有关问题、在错误上面做些文章,就可变“废”为“宝”,利用错误这一资源为教学服务。然而,在现实的课堂实践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不少错误常常被忽略。有些是由于教师对正确答案的期待使他有选择性地知觉到了“正确”,而对错误“视而不见”
期刊
随着生物技术的突飞猛进,生物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正以其独有的魅力和巨大的冲击力影响着人类社会。将成为21世纪带头学科的生物学,也必将需要一大批生命科学的创造型人才。    一、运用“过程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课堂这一教学主阵地上,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运用“过程探究式”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事情进行或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通过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通过教师匠心独
期刊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的中外文学作品,它们大都文质兼美、脍炙人口,其中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可谓是众美纷呈、繁华似锦,构成了一个璀璨夺目的美的世界。而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入乎其中,出乎其外”地欣赏美、再造美。因此,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将审美教育贯穿始终。  我们知道,美无处不在,并永久焕发光彩,美育活动亦是古已有之。孔子曾指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这个“乐”就是进行美育的专门科目
期刊
自信心是成才者必备的心理品质。古往今来,凡是有成就的人,无一不是以坚定的自信为先导的。要想长大后成为真正的人才,就必须从现在开始就树立起内心的自信,自信地走好每一步。有人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我想说:“因为自信,所以成功!”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进行爱心教育    学生缺乏自信,多半是学生缺少周围人爱心的表现,作为老师要时时刻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让他们体会
期刊
现代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大量的事实表明:一个人的一些文明习惯是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形成的,错过该年龄段再加以培养或矫正,往往事倍功半,难以奏效。从教以来,我一直认为中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又极具可塑性的阶段,中学阶段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培养。班主任是“班集体灵魂”,怎样抓好学生的常规教育和养成教育显得至关重要。我
期刊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智商是有高低之分的,一个班的学生也会有优、中、差之分。较之优生,后进生更需要老师的理解与激励。所以,我在班主任的工作中把后进生的转化列为重中之重。我从实践中体会到,热爱后进生、信任后进生、鼓励后进生,是使后进生由渐进到合格的有效方法。  弗罗姆认为:“爱不是偶然幸运地体验并‘陶醉’的一种纯粹的快感,而是一门艺术,它的基础是给予、关心、责任感和尊敬了解。”班主任对待后进生,应
期刊
曾看到一篇题为《智者》的短文,我读了之后,感触颇深。  智者广收天下门徒,聚有百余人。每天智者都教他们修身养性、习文练武。弟子们珍惜难得的教育机会,大多刻苦研习、虚心请教。只有一个人不服管教,只知道吃喝玩乐。  几年之后,弟子们几乎都掌握了一技之长,声名远播。而那个冥顽不灵者依旧浑浑噩噩,整日里招惹是非,并搅扰师兄师弟们的学业。于是,弟子们聚集到一起来找智者,说:“老师啊,请你开除那个坏蛋吧!”“
期刊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
期刊
一个班几十名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的成功与否。我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的体会是:学生在维护集体荣誉的各种活动中,最容易凝聚为团结向上的班集体。而集体一旦形成,舆论和榜样的作用就能促使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促使一盘散沙融为一个整体,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  记得我曾担任班主任的2004级二班,以前是一个较差的班级,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集体荣誉感差,集体活动无人积极参与,损害集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