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经在成长营里认识一个叫冰块儿的男孩,我先说几个对他的印象。
我对冰块儿最先的印象就是他很缺乏存在感。他总想引起注意,争强好胜,热爱出头,总要制造出点热闹才好,无论是什么样的热闹,当他没有处于外在关注时,则没精打采。
孩子缺乏存在感是很经常发生的,冰块儿的程度略高,也不算什么稀奇。
很多原因都会导致孩子的存在感缺乏!父母陪伴少,对孩子的认可少会让孩子感受不到自己的价值;而父母纵然陪伴多,若只是关注自己对孩子的教养、计划和目标,而未能打量孩子的存在本身,那依然不能帮孩子感受到自己,甚至更有破坏性,就像上面我写过的,他总是从实现别人期待来衡量自己,而感受不到自己的内在动力,其实是慌乱空洞的状态。
我也觉得冰块儿关于价值感的满足,几乎总是依赖外在,包括别人的赞扬、羡慕等,基本上不能自己满足自己,不太有那种自得其乐,比较依赖与人的互动。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都是一个孩子缺乏真正的关注和重视的自然现象,并不是孩子的错或者不好。如果非要说的话,我宁愿说这是孩子的痛和饥饿。
第二个印象是冰块儿与人互动中的对立和贬损。我注意到的主要是语言上的暴力,从来不惜打击人,极少表达出欣赏和感谢,自动化般地指责人,非常爱揪别人的错,比较爱八卦,也不吝啬夸张,不讨厌出是非……简而言之,从他嘴里听到句好话不容易。
对于这些,我特别不希望大家去纠正或者教育什么,这些表现并不是因,而是果,我比较关心的是,在冰块儿的生活中,他目睹或遭遇过多少被挑剔,他听闻或者经受过多少抱怨和谴责,他有多少机会被宽容、被肯定以及被感谢……
第三个印象是冰块儿超强的影响力和组织能力。我感到他的能量像四处流动的火焰,是全营里最有活力的孩子之一。他被选为男生院院长,组建了男生的联合国,招聘并任命了相应的外交部长、中情局长、国防部长等等。
某种程度上讲,冰块儿接收和给出爱都是困难的。对于平等、分享,对于没有目的的爱,对于感谢和欣赏,对于信任和原谅,他几乎都不易感受和正视。当我看着他,我的喉咙泛起一句话:别爱我,我不习惯。
这并不是很难理解的事,当一个孩子得不到爱的时候,他会适应不爱,当他对不爱有了一定的适应,再遇到爱,他会逃避甚至愤怒。
我有幸和冰块儿有一个较短的单独谈话,冰块儿讲他二三年级被高年级孩子欺负、勒索的事情,他决定学武术报复,当他说起那些眼泪便不停。我说,我也被欺负过,我想我能理解你的滋味,那会非常的愤怒和委屈。但我要问你。他说,什么?我说,你喜欢那些欺负你的人吗?他说,当然不喜欢。我说,那你为什么要成为那样的人呢?他很大声地说,我打西瓜、黄瓜,和他们打我是不一样的,我打他们是有原因的,他们打我是没原因的!我也大声说,他们打你也是有原因的,因为他们打得过你,因为他们自己不开心,因为他们没有被好好尊重过!冰块儿不说话了。
我问他,你是要消灭你的仇人,还是要大家欢迎你?他说,消灭我的仇人。我停了一下,问,冰块儿,你想过你会被欢迎吗?冰块儿低头不看我。我问他,你相信你很可爱吗?他依然不说话,但眼泪流了出来。
我说,冰块儿,昨天我写了一首诗《你有价值》,昨天晚上的心理沙龙就是分享这首诗,我想读给你,你愿意吗?他说,不愿意。然后站起身说,我想走了。
在成长营里,我和同事们不时聊到冰块儿(实际上,你忽略他并不容易),一个同事告诉我,他是唯一一个不盼着给家里打电话的孩子。
我仔细想了一下,觉得面对冰块儿,关于方式可以注意:
A 无批评制止。对于冰块儿的攻击性行为,当然要制止,但只是制止,不惩罚,只是告诉他这是不被允许的,告诉他我们为什么这么做,我们的规则是什么,用告知而不是批评的口吻。尤其是不要惩罚,不要“警告”,那虽然可能一时有效,但本质上是在制造恐惧,而恐惧正是他攻击性行为的循环动力。
B 在各种情况下,注意对他给出尊重,包括尊重对方的拒绝。他所有不尊重别人的行为,恰恰是因为他对被尊重的缺乏。当我们给出尊重的时候,当我们给出欣赏、感谢和善意的邀请时,他很可能拒绝,但这没关系,只要我们能稳定地给出,相信他会慢慢习惯和接受。
关于心态可以注意:
C 不抱改变的期待,不期待某种结果。
没有人有权利要求别人“变好”,且不说你的“好”是不是有待确认。而当你一旦期待改变他,实际上你就处于对他的不接纳,而他最需要的就是接纳。显然,这考验你在“不评判”方面的基本功。
不期待固定结果,就是说,只在意我们怎么做,不去设想结果会怎样,不结果导向。凡是结果导向,都是一种控制。实际上,那是我们控制不了的,我们只能把握自己的意志,无法把握别人的意志,更无法把握宏大的天意。
我们不期待结果,不以冰块儿的表现来评定自己做得怎样。
D 不要把自己置于一个教导者或者一个好心帮助者,这本身包含着不平等,很多高低、强弱、好坏的含义都在这里面。如果你教导,意味着你足够正确,意味着你更高级;如果你帮助,意味着你强大,对方弱小;如果你觉得你好心,那多半有可怜人家或者彰显自己的道德之嫌。
把它还原为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地相处,当我们对冰块儿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的时候,不是为了教导或者帮助(两者都是改变),而是出于我们自己的本质而做,就是说,我这样对你,不是因为你是什么样的人,而是因为我是什么样的人,只要是我,我就会这样对人。
当然,有一个情况与上述不同,那就是当你无意教导,而别人请教的时候,当别人主动求助的时候,这时候,你给出的就是非常好的支持了。
成长营的同事都很有爱心,也看重我的主张,至少在两点上是做到了,其一,没有用“暴力”来应对冰块儿的“暴力”,换而言之,冰块儿所遭遇的暴力在成长营里没有追加;其二,包括我在内的成长营的同仁注重在冰块儿有贡献时给予感谢和欣赏,也尽量创造一些让冰块儿可以发挥自己的空间。除此之外,营里的小营员本身也是很有正能量的,所以,十几天的时间,冰块儿变化很大,比如他可以不非表现自己,可以为别人鼓掌,还是会对人有攻击性言行,但是程度和频率都明显减少。我很开心,在一系列的际遇中,冰块儿美好的本性终于有机会渐渐展现。
我对冰块儿最先的印象就是他很缺乏存在感。他总想引起注意,争强好胜,热爱出头,总要制造出点热闹才好,无论是什么样的热闹,当他没有处于外在关注时,则没精打采。
孩子缺乏存在感是很经常发生的,冰块儿的程度略高,也不算什么稀奇。
很多原因都会导致孩子的存在感缺乏!父母陪伴少,对孩子的认可少会让孩子感受不到自己的价值;而父母纵然陪伴多,若只是关注自己对孩子的教养、计划和目标,而未能打量孩子的存在本身,那依然不能帮孩子感受到自己,甚至更有破坏性,就像上面我写过的,他总是从实现别人期待来衡量自己,而感受不到自己的内在动力,其实是慌乱空洞的状态。
我也觉得冰块儿关于价值感的满足,几乎总是依赖外在,包括别人的赞扬、羡慕等,基本上不能自己满足自己,不太有那种自得其乐,比较依赖与人的互动。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都是一个孩子缺乏真正的关注和重视的自然现象,并不是孩子的错或者不好。如果非要说的话,我宁愿说这是孩子的痛和饥饿。
第二个印象是冰块儿与人互动中的对立和贬损。我注意到的主要是语言上的暴力,从来不惜打击人,极少表达出欣赏和感谢,自动化般地指责人,非常爱揪别人的错,比较爱八卦,也不吝啬夸张,不讨厌出是非……简而言之,从他嘴里听到句好话不容易。
对于这些,我特别不希望大家去纠正或者教育什么,这些表现并不是因,而是果,我比较关心的是,在冰块儿的生活中,他目睹或遭遇过多少被挑剔,他听闻或者经受过多少抱怨和谴责,他有多少机会被宽容、被肯定以及被感谢……
第三个印象是冰块儿超强的影响力和组织能力。我感到他的能量像四处流动的火焰,是全营里最有活力的孩子之一。他被选为男生院院长,组建了男生的联合国,招聘并任命了相应的外交部长、中情局长、国防部长等等。
某种程度上讲,冰块儿接收和给出爱都是困难的。对于平等、分享,对于没有目的的爱,对于感谢和欣赏,对于信任和原谅,他几乎都不易感受和正视。当我看着他,我的喉咙泛起一句话:别爱我,我不习惯。
这并不是很难理解的事,当一个孩子得不到爱的时候,他会适应不爱,当他对不爱有了一定的适应,再遇到爱,他会逃避甚至愤怒。
我有幸和冰块儿有一个较短的单独谈话,冰块儿讲他二三年级被高年级孩子欺负、勒索的事情,他决定学武术报复,当他说起那些眼泪便不停。我说,我也被欺负过,我想我能理解你的滋味,那会非常的愤怒和委屈。但我要问你。他说,什么?我说,你喜欢那些欺负你的人吗?他说,当然不喜欢。我说,那你为什么要成为那样的人呢?他很大声地说,我打西瓜、黄瓜,和他们打我是不一样的,我打他们是有原因的,他们打我是没原因的!我也大声说,他们打你也是有原因的,因为他们打得过你,因为他们自己不开心,因为他们没有被好好尊重过!冰块儿不说话了。
我问他,你是要消灭你的仇人,还是要大家欢迎你?他说,消灭我的仇人。我停了一下,问,冰块儿,你想过你会被欢迎吗?冰块儿低头不看我。我问他,你相信你很可爱吗?他依然不说话,但眼泪流了出来。
我说,冰块儿,昨天我写了一首诗《你有价值》,昨天晚上的心理沙龙就是分享这首诗,我想读给你,你愿意吗?他说,不愿意。然后站起身说,我想走了。
在成长营里,我和同事们不时聊到冰块儿(实际上,你忽略他并不容易),一个同事告诉我,他是唯一一个不盼着给家里打电话的孩子。
我仔细想了一下,觉得面对冰块儿,关于方式可以注意:
A 无批评制止。对于冰块儿的攻击性行为,当然要制止,但只是制止,不惩罚,只是告诉他这是不被允许的,告诉他我们为什么这么做,我们的规则是什么,用告知而不是批评的口吻。尤其是不要惩罚,不要“警告”,那虽然可能一时有效,但本质上是在制造恐惧,而恐惧正是他攻击性行为的循环动力。
B 在各种情况下,注意对他给出尊重,包括尊重对方的拒绝。他所有不尊重别人的行为,恰恰是因为他对被尊重的缺乏。当我们给出尊重的时候,当我们给出欣赏、感谢和善意的邀请时,他很可能拒绝,但这没关系,只要我们能稳定地给出,相信他会慢慢习惯和接受。
关于心态可以注意:
C 不抱改变的期待,不期待某种结果。
没有人有权利要求别人“变好”,且不说你的“好”是不是有待确认。而当你一旦期待改变他,实际上你就处于对他的不接纳,而他最需要的就是接纳。显然,这考验你在“不评判”方面的基本功。
不期待固定结果,就是说,只在意我们怎么做,不去设想结果会怎样,不结果导向。凡是结果导向,都是一种控制。实际上,那是我们控制不了的,我们只能把握自己的意志,无法把握别人的意志,更无法把握宏大的天意。
我们不期待结果,不以冰块儿的表现来评定自己做得怎样。
D 不要把自己置于一个教导者或者一个好心帮助者,这本身包含着不平等,很多高低、强弱、好坏的含义都在这里面。如果你教导,意味着你足够正确,意味着你更高级;如果你帮助,意味着你强大,对方弱小;如果你觉得你好心,那多半有可怜人家或者彰显自己的道德之嫌。
把它还原为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地相处,当我们对冰块儿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的时候,不是为了教导或者帮助(两者都是改变),而是出于我们自己的本质而做,就是说,我这样对你,不是因为你是什么样的人,而是因为我是什么样的人,只要是我,我就会这样对人。
当然,有一个情况与上述不同,那就是当你无意教导,而别人请教的时候,当别人主动求助的时候,这时候,你给出的就是非常好的支持了。
成长营的同事都很有爱心,也看重我的主张,至少在两点上是做到了,其一,没有用“暴力”来应对冰块儿的“暴力”,换而言之,冰块儿所遭遇的暴力在成长营里没有追加;其二,包括我在内的成长营的同仁注重在冰块儿有贡献时给予感谢和欣赏,也尽量创造一些让冰块儿可以发挥自己的空间。除此之外,营里的小营员本身也是很有正能量的,所以,十几天的时间,冰块儿变化很大,比如他可以不非表现自己,可以为别人鼓掌,还是会对人有攻击性言行,但是程度和频率都明显减少。我很开心,在一系列的际遇中,冰块儿美好的本性终于有机会渐渐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