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提升农业劳动者的从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的重要途径。做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事关“三农”向何处去;事关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事关新农村建设的成败。笔者针对如何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提出自己的思考意见。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法;农民素质;现代农业
近年来,随着农村青壮年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留在农村的多是“386199”人群——即妇女、儿童和老人,不少农村出现了“空巢村”,出现了耕地大量撂荒的现象,出现了新生代农民工对土地的“陌生”。留守农业人群呈现出总量相对不足、整体素质偏低、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为了解决农村“谁来种地”和“如何种地”的问题,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是中央统筹城乡、推进三化同步发展又一新的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农民开始由身份型向职业型转变。国家农业部从2013年开始对“阳光工程”全面转型升级,开始试点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并将在全国全面实施。那么“如何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是摆在我们农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件大事。笔者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分析,并结合多年从事农民培训工作的经验,对如何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作简要阐述。
1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特征
要想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首先我们必须要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从业者。
新型职业农民首先是农民,从职业意义上看,所谓农民是指长期居住在农村社区,并以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料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农民要符合以下四个条件:占有(或长期使用)一定数量的生产性耕地;大部分时间从事农业劳动;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和农业经营;长期居住在农村社区。
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
国家农业部自2013年开始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培育工作还处在探索实施阶段,培育机制尚不成熟,培育模式、方法、手段相对单一,认定、管理、政策扶持等系列办法还不成熟、不完善。所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从培育对象的确定、培育工作的组织实施、培育手段、培育方法、培育内容等方方面面都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改进和完善。
3 如何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3.1摸清底数,建立健全人力资源数据库
根据当地产业发展现状,深入开展调研,摸清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经纪人、农村信息员、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农村科技示范带头人、农业庄园(农场主)等人力资源基本情况,对所从事农业产业的农民和对培训有需求的农民进行摸底分类,建立健全数据库,并进行动态管理,适时更新。
3.2层层筛选培育对象,严把学员质量
以所建立的数据库为基础,按照农民自愿的原则,自下而上层层把关推荐培育对象——遴选有发展优势、带动力强、具有发展潜力、具有适度规模、具有一定文化、真正从事农业生产或有意向从事农业生产、迫切需要提升素质和生产技能的农民作为培育对象。
3.3遴选培训教师,配强师资队伍
在培训教师的选聘上,一定要选聘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家、技术人员作为培训教师。
3.4创新培育模式、内容、方法与手段
3.4.1创新培育模式。实行“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训模式,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和农时季节分段安排课程,强化分类指导,注重实践技能操作,大力推行农民田间学校、送教下乡等培训模式,提高参与性、互动性和实践性。注重教育培训的分类化、实训化和职业化,把农民教育培训向技术推广方向拓展,实现产学研结合,推动产业发展;把农民教育培训向信息传播方向拓展,实现教育与媒体宣传结合,推进农民教育培训现代化、信息化;把农民教育培训向科学普及、文化传播方向拓展,实现农民教育培训与文化发展的结合。
3.4.2创新培育手段。适应现代远程在线教育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在线教育培训、移动互联服务、在线信息技术咨询、全程跟踪管理与考核评价等,开通新型职业农民网络课堂。
3.4.3 创新培育内容。要立足产业发展,要立足农民需求,采取分级分类进行培训,建立指导员制度,做到“一班一案”。对生产经营型开展全产业链技能培训,侧重于生产管理与市场营销。对于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侧重于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内容要贴切、实际、实效、实用。根据培训内容,加强教材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选择科学、权威、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教材。
3.4.4创新培育方法。方法上要不拘一格,采取集中教学、实地教学、分散教学、一对一教学、学员互动教学、学员互助教学、菜单式教学、学分制教学等形式多样的方法进行培训。
3.4.5突出培育类型。在培育类型上,要着重突出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
3.5抓好认定管理
3.5.1认定原则。政府主导、农民自愿、公开公平公正、属地动态管理、与政策挂钩。
3.5.2认定对象。生产经营型,以县级为主进行认定;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主要开展农业职业技能鉴定。
3.5.3证书及管理。对于通过培育认定的对象,颁发农业部统一样本的《新型职业农民证书》,证书实行全程管理、建档立册、计算机管理,证书统一进行年审。
3.6做好配套政策扶持
3.6.1做好服务。主要是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要充分发揮好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培训机构、农业科研机构、农技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机构的作用,协调合作共同为培育和发展新型职业农民服好务。
3.6.2项目支持。各级各部门应该通力合作,在各类农业项目的规划安排上充分考虑职业农民的需要,资金上、技术上、规划上通盘考虑,真正让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有更加肥沃的土壤。
3.6.3资金支持。资金支持应包括财政的、金融的、保险的等方面,这就要求有上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甚至是以规章制度进行明确规范。只有这样才能让职业农民轻装上阵,顺势发展。
参考文献:
[1]农业部科技教育司.2014-2015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读本.北京:农民文摘增刊,2014
[2]韩长赋.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人才支撑.农业工作通讯,2014/24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法;农民素质;现代农业
近年来,随着农村青壮年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留在农村的多是“386199”人群——即妇女、儿童和老人,不少农村出现了“空巢村”,出现了耕地大量撂荒的现象,出现了新生代农民工对土地的“陌生”。留守农业人群呈现出总量相对不足、整体素质偏低、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为了解决农村“谁来种地”和“如何种地”的问题,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是中央统筹城乡、推进三化同步发展又一新的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农民开始由身份型向职业型转变。国家农业部从2013年开始对“阳光工程”全面转型升级,开始试点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并将在全国全面实施。那么“如何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是摆在我们农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件大事。笔者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分析,并结合多年从事农民培训工作的经验,对如何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作简要阐述。
1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特征
要想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首先我们必须要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从业者。
新型职业农民首先是农民,从职业意义上看,所谓农民是指长期居住在农村社区,并以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料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农民要符合以下四个条件:占有(或长期使用)一定数量的生产性耕地;大部分时间从事农业劳动;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和农业经营;长期居住在农村社区。
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
国家农业部自2013年开始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培育工作还处在探索实施阶段,培育机制尚不成熟,培育模式、方法、手段相对单一,认定、管理、政策扶持等系列办法还不成熟、不完善。所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从培育对象的确定、培育工作的组织实施、培育手段、培育方法、培育内容等方方面面都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改进和完善。
3 如何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3.1摸清底数,建立健全人力资源数据库
根据当地产业发展现状,深入开展调研,摸清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经纪人、农村信息员、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农村科技示范带头人、农业庄园(农场主)等人力资源基本情况,对所从事农业产业的农民和对培训有需求的农民进行摸底分类,建立健全数据库,并进行动态管理,适时更新。
3.2层层筛选培育对象,严把学员质量
以所建立的数据库为基础,按照农民自愿的原则,自下而上层层把关推荐培育对象——遴选有发展优势、带动力强、具有发展潜力、具有适度规模、具有一定文化、真正从事农业生产或有意向从事农业生产、迫切需要提升素质和生产技能的农民作为培育对象。
3.3遴选培训教师,配强师资队伍
在培训教师的选聘上,一定要选聘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家、技术人员作为培训教师。
3.4创新培育模式、内容、方法与手段
3.4.1创新培育模式。实行“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训模式,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和农时季节分段安排课程,强化分类指导,注重实践技能操作,大力推行农民田间学校、送教下乡等培训模式,提高参与性、互动性和实践性。注重教育培训的分类化、实训化和职业化,把农民教育培训向技术推广方向拓展,实现产学研结合,推动产业发展;把农民教育培训向信息传播方向拓展,实现教育与媒体宣传结合,推进农民教育培训现代化、信息化;把农民教育培训向科学普及、文化传播方向拓展,实现农民教育培训与文化发展的结合。
3.4.2创新培育手段。适应现代远程在线教育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在线教育培训、移动互联服务、在线信息技术咨询、全程跟踪管理与考核评价等,开通新型职业农民网络课堂。
3.4.3 创新培育内容。要立足产业发展,要立足农民需求,采取分级分类进行培训,建立指导员制度,做到“一班一案”。对生产经营型开展全产业链技能培训,侧重于生产管理与市场营销。对于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侧重于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内容要贴切、实际、实效、实用。根据培训内容,加强教材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选择科学、权威、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教材。
3.4.4创新培育方法。方法上要不拘一格,采取集中教学、实地教学、分散教学、一对一教学、学员互动教学、学员互助教学、菜单式教学、学分制教学等形式多样的方法进行培训。
3.4.5突出培育类型。在培育类型上,要着重突出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
3.5抓好认定管理
3.5.1认定原则。政府主导、农民自愿、公开公平公正、属地动态管理、与政策挂钩。
3.5.2认定对象。生产经营型,以县级为主进行认定;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主要开展农业职业技能鉴定。
3.5.3证书及管理。对于通过培育认定的对象,颁发农业部统一样本的《新型职业农民证书》,证书实行全程管理、建档立册、计算机管理,证书统一进行年审。
3.6做好配套政策扶持
3.6.1做好服务。主要是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要充分发揮好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培训机构、农业科研机构、农技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机构的作用,协调合作共同为培育和发展新型职业农民服好务。
3.6.2项目支持。各级各部门应该通力合作,在各类农业项目的规划安排上充分考虑职业农民的需要,资金上、技术上、规划上通盘考虑,真正让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有更加肥沃的土壤。
3.6.3资金支持。资金支持应包括财政的、金融的、保险的等方面,这就要求有上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甚至是以规章制度进行明确规范。只有这样才能让职业农民轻装上阵,顺势发展。
参考文献:
[1]农业部科技教育司.2014-2015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读本.北京:农民文摘增刊,2014
[2]韩长赋.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人才支撑.农业工作通讯,20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