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任职教育课堂教学中,一旦出现学员沉默、课堂冷场等情况,教员会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等产生动摇,其实这是对课堂的沉默存在认识误区。只有正确认识课堂沉默,才能把沉默当作一种教学的技巧。
【关键词】任职教育;课堂;沉默艺术
军事任职教育是以解决军官任职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是为适应岗位逐级晋升需要而进行的职业教育。[1]它倡导“教员为主导,当好引路人;学员为主体,发挥主动性”的教学模式。也正是在这一模式的推动下,可以看到在任职教育课堂中,教员们特别注重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强调课堂上的教学互动。一旦出现课堂上学员不说话了、冷场了,教员自己就慌了、乱了。这里,笔者想通过本文和大家探讨任职教育课堂沉默的原因,以及巧用沉默进行教学的技巧。
1 任职教育课堂出现沉默的原因
1.1 从学员的角度看,与任职学员自身的学习特点有关具体而言,和学员的年龄、经历、养成等有关。
任职教育中的学员都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生活阅历的干部,甚至有些是担任较高职务的领导。一是重新回到课堂接受教育,本身对他们而言就有一个重新适应的过程,加上“说不好,怕丢面子”等主观因素存在,使得他们不主动开口说话;二是由于任职教育时间短,部分学员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我听课但我不爱说话”“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少说话少出错”等思想作祟,不愿意在课堂上讨论、回答;三是学员自身性格的问题,就是不爱说话,或者是属于思考型的学员,这种情况下出现沉默,是很正常的。但这有时会给讲课教员或听课的人带来一些主观上的认识偏差,认为是教员的“教”出现失误。
1.2 从教员的角度看,与教员对“教与学”的认识偏差有关。
从学历教育到任职教育,教员的课堂教学已经从传统的“满堂灌”模式转换为现在的对话、交流的互动模式。这不仅仅是教学观念的转变,更多的是带来了教学效率的提升。在对话的理念下,教员们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力求激发学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面对学员的沉默,他们视其为教学改革的“拦路虎”、“绊脚石”,想尽办法,必先除之而后快。[2]而课堂沉默的理念恰恰是对以上观念的纠正,在这种理念下,教员努力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做出改进。其实,这种认识是有偏颇的。因为回答问题或者讨论是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其间充满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讨论的主体对外来的信息都要经历一个辨认、选择、加工、处理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产生认同或排斥,不断重组信息,这就需要思考,需要保持一定的沉默。
可见,任职教育中的课堂沉默有积极与消极之分,正确认识课堂沉默,并将其用到艺术的境界,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灵活地应运课堂沉默技巧
2.1 巧置境,营造“动静结合”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员在课堂教学中参与的程度。把握住任职教育学员有丰富工作经验、来自不同岗位等特点,发挥“学为主体”,给学员积极思考、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看法和观点的空间,如团队式、探究式、研讨式等,这样,消极的课堂沉默少了,而积极的沉默多了。因为,他们的学习目标是合作性的、参与性的,学习方式是相互作用的,注重集体思维、个人思维,从中能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个人的作用与贡献,并且教员与学员的地位是平等的,每位学员的观点想法都被充分重视,激发了学员课堂参与的学习动机。相反,在“以教为主”方式下,学员会形成或者懒得思考、或者消极等待、或者害怕暴露自己的短处而导致不说话不吭气等学习风气,以致课堂上出现消极沉默。当然,由于课堂具体情境是变化不拘的,这就决定了在课堂沉默时机的把握上不可能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一旦走向模式化,课堂沉默也就失去了其技巧性。因此,要将课堂沉默用到艺术的境界,关键就在于课堂沉默时机的把握,也就是什么时候该沉默,什么时候不该沉默,面对课堂具体情况创设何种程度沉默的氛围。
2.2 巧设疑,设计“学思交汇”的课堂教学环节。
在课堂提问中,学员回答问题的成功率与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成正比。一是教员要设计好问题,问得太低级了,如“你们觉得对不对”“是不是这样啊”,学员不用思考,积极性当然就不高;有些问得太难或模棱两可,以至于学员不知道怎么回答,当然就冷场了;还有就是问的是有标准答案,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学员要么记不住要么觉得问得没有水平,不愿意主动举手回答。所以,问题应该是与学员的经验密切相关的,要有必要的难度,但不是太难,给他们思考的空间,可以畅所欲言。因此,教员针对教学内容,提前设计好问题,特别是那些适合学员发散思维的问题,使学员能通过思考找到答案并能增强他们的成就感。二是提问要讲求技巧,如在提问后要有短暂的沉默,给学员思考的时间;这中间,教员要用姿势、眼神等来保持学员学习的注意力,要促进其思考;到后面,教员的问题要有后续性和相关性,要促使学员自己思考并提出问题等。三是提问的方式要多样化。除了常见的一问一答,提问单个学员的方式外,还可以面向集体提问,让学员分小组讨论,进行角色扮演或举行辩论赛等等;可以设问,还可以反问、自问自答;还可以适当鼓励学员提问,让教员或其他学员回答。不管如何“问”,要给学员思考的空间与时间,让沉默成为积极的思考。
2.3 巧控制,塑造“等待适度”的课堂教学策略。
在学员思考的过程中,教员还应当促进学员思考。一是态势语的辅助运用。如上所言,任职课堂中沉默的学员,有主观原因也有其客观原因,性格、年龄、职务等,使得他们不愿意、不主动互动,出现消极的沉默。这时,教员可适当的用眼神、表情、动作等来鼓励、诱导、启发学员。如,笔者曾经发现有些教员在课前的教学准备上,用问卷的形式了解到学员的情况,因此在设计提问时是针对某些学员而来的,提问后教员用微笑和眼神暗示了那些学员,学员在这种鼓励的暗示下,思考好回答的内容,从容作答。二是观察学员的反应。课堂上教员还应当仔细观察,通过学员沉默中的态势语来捕捉信息。或抿唇蹙眉,或托腮凝思,或笔头疾书,或眼光游走,或神情淡然等等,要么就是在思考,要么就是胸中有数,要么就是不知道。三是沉默时间的控制。课堂上,提出问题后,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来应答问题,这段时间也称之为“等待时间”,对于有工作经验的任职学员而言,可以保证对问题的充分理解、增加应答的内容、提高语言的输出能力,最终实现师生间有意义的交流。但笔者发现,有些教员“设疑”后就马上点名回答,或者如果有学员回答不正确、不完整,需要下一个人修改或补充时,教员往往就直接点下一名,没有容学员对上一人的回答做出重组、分析等。或者学生稍示沉默时,有的教员即插话,或是自己作答,或是改述问题的提出方式,或是另外让他人来回答等等,忽视了沉默的课堂智慧。
以上我们指出了课堂沉默的原因,并且提出沉默也是课堂教学中的技巧。我们必须明确沉默本身并不一定是坏事,“此时无声胜有声”,积极的沉默状态对教学的深入开展是有益的,它本身是一种非言语交流方式,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特问题,突破学员的消极沉默,让任职教育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宋泽滨 崔耕铭.军事任职教育的教学特点初探[J].继续教育,2008年第3期.
[2] 王彦明.课堂沉默的建构[J].当代教育科学,2008年第6期.
【关键词】任职教育;课堂;沉默艺术
军事任职教育是以解决军官任职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是为适应岗位逐级晋升需要而进行的职业教育。[1]它倡导“教员为主导,当好引路人;学员为主体,发挥主动性”的教学模式。也正是在这一模式的推动下,可以看到在任职教育课堂中,教员们特别注重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强调课堂上的教学互动。一旦出现课堂上学员不说话了、冷场了,教员自己就慌了、乱了。这里,笔者想通过本文和大家探讨任职教育课堂沉默的原因,以及巧用沉默进行教学的技巧。
1 任职教育课堂出现沉默的原因
1.1 从学员的角度看,与任职学员自身的学习特点有关具体而言,和学员的年龄、经历、养成等有关。
任职教育中的学员都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生活阅历的干部,甚至有些是担任较高职务的领导。一是重新回到课堂接受教育,本身对他们而言就有一个重新适应的过程,加上“说不好,怕丢面子”等主观因素存在,使得他们不主动开口说话;二是由于任职教育时间短,部分学员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我听课但我不爱说话”“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少说话少出错”等思想作祟,不愿意在课堂上讨论、回答;三是学员自身性格的问题,就是不爱说话,或者是属于思考型的学员,这种情况下出现沉默,是很正常的。但这有时会给讲课教员或听课的人带来一些主观上的认识偏差,认为是教员的“教”出现失误。
1.2 从教员的角度看,与教员对“教与学”的认识偏差有关。
从学历教育到任职教育,教员的课堂教学已经从传统的“满堂灌”模式转换为现在的对话、交流的互动模式。这不仅仅是教学观念的转变,更多的是带来了教学效率的提升。在对话的理念下,教员们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力求激发学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面对学员的沉默,他们视其为教学改革的“拦路虎”、“绊脚石”,想尽办法,必先除之而后快。[2]而课堂沉默的理念恰恰是对以上观念的纠正,在这种理念下,教员努力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做出改进。其实,这种认识是有偏颇的。因为回答问题或者讨论是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其间充满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讨论的主体对外来的信息都要经历一个辨认、选择、加工、处理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产生认同或排斥,不断重组信息,这就需要思考,需要保持一定的沉默。
可见,任职教育中的课堂沉默有积极与消极之分,正确认识课堂沉默,并将其用到艺术的境界,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灵活地应运课堂沉默技巧
2.1 巧置境,营造“动静结合”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员在课堂教学中参与的程度。把握住任职教育学员有丰富工作经验、来自不同岗位等特点,发挥“学为主体”,给学员积极思考、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看法和观点的空间,如团队式、探究式、研讨式等,这样,消极的课堂沉默少了,而积极的沉默多了。因为,他们的学习目标是合作性的、参与性的,学习方式是相互作用的,注重集体思维、个人思维,从中能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个人的作用与贡献,并且教员与学员的地位是平等的,每位学员的观点想法都被充分重视,激发了学员课堂参与的学习动机。相反,在“以教为主”方式下,学员会形成或者懒得思考、或者消极等待、或者害怕暴露自己的短处而导致不说话不吭气等学习风气,以致课堂上出现消极沉默。当然,由于课堂具体情境是变化不拘的,这就决定了在课堂沉默时机的把握上不可能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一旦走向模式化,课堂沉默也就失去了其技巧性。因此,要将课堂沉默用到艺术的境界,关键就在于课堂沉默时机的把握,也就是什么时候该沉默,什么时候不该沉默,面对课堂具体情况创设何种程度沉默的氛围。
2.2 巧设疑,设计“学思交汇”的课堂教学环节。
在课堂提问中,学员回答问题的成功率与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成正比。一是教员要设计好问题,问得太低级了,如“你们觉得对不对”“是不是这样啊”,学员不用思考,积极性当然就不高;有些问得太难或模棱两可,以至于学员不知道怎么回答,当然就冷场了;还有就是问的是有标准答案,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学员要么记不住要么觉得问得没有水平,不愿意主动举手回答。所以,问题应该是与学员的经验密切相关的,要有必要的难度,但不是太难,给他们思考的空间,可以畅所欲言。因此,教员针对教学内容,提前设计好问题,特别是那些适合学员发散思维的问题,使学员能通过思考找到答案并能增强他们的成就感。二是提问要讲求技巧,如在提问后要有短暂的沉默,给学员思考的时间;这中间,教员要用姿势、眼神等来保持学员学习的注意力,要促进其思考;到后面,教员的问题要有后续性和相关性,要促使学员自己思考并提出问题等。三是提问的方式要多样化。除了常见的一问一答,提问单个学员的方式外,还可以面向集体提问,让学员分小组讨论,进行角色扮演或举行辩论赛等等;可以设问,还可以反问、自问自答;还可以适当鼓励学员提问,让教员或其他学员回答。不管如何“问”,要给学员思考的空间与时间,让沉默成为积极的思考。
2.3 巧控制,塑造“等待适度”的课堂教学策略。
在学员思考的过程中,教员还应当促进学员思考。一是态势语的辅助运用。如上所言,任职课堂中沉默的学员,有主观原因也有其客观原因,性格、年龄、职务等,使得他们不愿意、不主动互动,出现消极的沉默。这时,教员可适当的用眼神、表情、动作等来鼓励、诱导、启发学员。如,笔者曾经发现有些教员在课前的教学准备上,用问卷的形式了解到学员的情况,因此在设计提问时是针对某些学员而来的,提问后教员用微笑和眼神暗示了那些学员,学员在这种鼓励的暗示下,思考好回答的内容,从容作答。二是观察学员的反应。课堂上教员还应当仔细观察,通过学员沉默中的态势语来捕捉信息。或抿唇蹙眉,或托腮凝思,或笔头疾书,或眼光游走,或神情淡然等等,要么就是在思考,要么就是胸中有数,要么就是不知道。三是沉默时间的控制。课堂上,提出问题后,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来应答问题,这段时间也称之为“等待时间”,对于有工作经验的任职学员而言,可以保证对问题的充分理解、增加应答的内容、提高语言的输出能力,最终实现师生间有意义的交流。但笔者发现,有些教员“设疑”后就马上点名回答,或者如果有学员回答不正确、不完整,需要下一个人修改或补充时,教员往往就直接点下一名,没有容学员对上一人的回答做出重组、分析等。或者学生稍示沉默时,有的教员即插话,或是自己作答,或是改述问题的提出方式,或是另外让他人来回答等等,忽视了沉默的课堂智慧。
以上我们指出了课堂沉默的原因,并且提出沉默也是课堂教学中的技巧。我们必须明确沉默本身并不一定是坏事,“此时无声胜有声”,积极的沉默状态对教学的深入开展是有益的,它本身是一种非言语交流方式,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特问题,突破学员的消极沉默,让任职教育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宋泽滨 崔耕铭.军事任职教育的教学特点初探[J].继续教育,2008年第3期.
[2] 王彦明.课堂沉默的建构[J].当代教育科学,200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