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中的绿洲》教学片段及评析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lhzl_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片段一】
  
  师:在你的印象中,沙漠是怎样的?
  生:我觉得沙漠是白茫茫的,是一块不毛之地。
  生:我认为沙漠是一望无际,黄沙漫天,黄沙飞舞。
  生:我觉得沙漠什么也种不了,种什么死什么,沙漠中也没有绿树鲜花,所以说沙漠中沙石飞舞。
  师:他们的词用得很有特色。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沙漠的文章。看老师写课题。题目中出现一个字:绿洲的洲,特别注意看这个字,先写三点水,点撇点,竖点竖。中间的竖写短一点。一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提出你的疑问?
  生:沙漠中怎么会有绿洲呢?
  师:是呀,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诃与句子可多读几遍。
  【点评】上课伊始,教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说说沙漠是什么样子的,唤起学生的生活记忆,想象沙漠的恶劣环境,为下一个质疑环节做好了铺垫。接着揭示课题,顺势引导学生提出心中的疑问,唤起学生产生“沙漠中怎么会有绿洲”的阅读期待,激发学生初读文本的浓厚兴趣,拉近学生与教师、文本之问的距离,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做好情感铺垫。同时,从这个教学片段也能看出,教者非常重视学习习惯培养和基础知识教学,指导学生说好一句话,写好一个字,扎扎实实地打好语文基本功。
  
  【教学片段二】
  
  师:再看这个词:“不毛之地”是什么意思?
  生:环境非常恶劣,什么都长不了。
  生:什么绿树,什么鲜花都长不出来。
  师:“不毛之地”出现在文章中什么地方?在文中找到相关句子,读一读。
  (生读句子: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
  师:一起来看这个句子,在这个句子中,告诉我们什么叫“不毛之地”,你能联系上文来说,可怎样理解?
  生:地面上白花花的,好像罩了一层厚厚的壳,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这样的地方叫不毛之地。
  师:你能带着这一理解读读吗?(生读)
  师:简直就是不毛之地意思是一
  生: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
  师:讲得好,读得也好,谁再来读?(生读)
  师:我听到了,你把感叹的语气读出来了。还有吗?谁再来读?你再来读一读:全是……(生极富感情色彩读)
  师:真好,把掌声送给他,(掌声)学着他的样子一齐来读。原来这里是沙漠……(生齐读)
  【点评】“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有恰好。”词句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展现出它的灵气、神韵。教者紧扣关键词语“不毛之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并指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不毛之地”,让词语具体化,使学生对阿联酋沙漠中恶劣的环境有了更深的感悟,如同身临其境,有感而发,读出了画面,读出了情感,在一次次朗读中层层深入地理解课文。这一教学片段成功之处就在于教师敏锐地抓住关键词语,引领学生于细微处精细阅读文本,走进文本深处,与作者对话,在朗读中体会言意融合、情意融合,同时还悄然渗透着“理解字词句都要结合语境,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阅读方法的指导。
  
  【教学片段三】
  
  生: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师:非常好,一起来看他找到的这个段落。
  (出示句子比较)
  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这些花草树木。
  师:我们邀请两位同学分别读一读好吗?(学生依次读)
  师: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句有一个“像一个孩子一样”
  师:仔细看。
  生:像爱护孩子一样。
  师:为什么更好?
  生:用了一个比喻,所以生动一些。
  师: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培养植物比喻成爱护孩子一样。
  师:你还要发表意见吗?
  生:像爱护孩子一样,更深了。
  师:更深了,想想怎么说。
  生:侍弄花草树木像关心孩子一样,体现他们珍惜花草树木。
  师:非常好。
  生:更加突出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这些花草树木。
  师:非常好,大家可以尝试把这样的方法应用到自己习作中去。一齐来读一读。(生齐读)
  【点评】当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教者没有急于纠正,而是耐心地鼓励学生“仔细看”,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改正;当学生理解课文缺乏深度,语言表述不够准确时,教者又亲切地提醒学生“想想怎么说”,使学生消除了紧张情绪,思维活动层层深入;当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情感得以共鸣,回答十分出色时,教者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赞扬,并适时地进行学法的指导。这样的教学,简约中透露着丰盈,本色中折射着智慧,真正体现以人为本。这就是对“善待学生”这四个字最好的诠释吧。
  
  (本课教学实录由缪成雅根据录音整理;教学片段由韦健节选)
  (赖应琴,云南师大附小青年教师;韦健,本刊特约编辑、特级教师)
其他文献
特等奖(按姓氏笔画排序)    沈建英 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  陆华山 南京市琅琊路小学  骆正位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莫妮妮 广西桂林市叠彩区凤集小学  党照虎 山东省泰安师范附属学校  鲍丹丹 浙江省温州市实验小学    一等奖(按姓氏笔画排序)    马志荣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团结农场中学  巨亚宏 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宏远学校  包托亚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实验小学  刘 静 辽宁省葫
期刊
师:小朋友,看老师写个词,注意马字旁要写得瘦长一点,右边写个“乔,”;“傲”字左边是单人旁,中间部分要先写横折钩,再写一撇,右边加个反文旁,一起来读一读。(边范写边讲解)  生:(齐读)骄傲。  师:真好听!要是能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就更了不起了。谁能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看?  生:小明得了第一名,小丽得了最后一名,小明有点骄傲。  师:噢,这个“骄傲”的意思是有点翘尾巴了,是吧?谁再来说?  生:我考
期刊
【教学片段】    师:刚才我们学的词语里,有一个词在一段话里出现了两次。谁来读读这段话?(大屏幕出示: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生读句子)  师:最后一个遗憾读得真好。这段话中有两个遗撼,一个是少年的遗憾,一个是——  生:“我”的遗憾。  【点评】“遗憾”是本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聚焦“遗憾”,以此为切入和展开点,感
期刊
笔者认为一堂好课犹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应该是简约而丰满的。外形是简约的,犹如伞一样的冠。内容是丰满的,主干挺拔,叶丰浓密。那根系就犹如从文本中发掘出的对学生学习语文有价值的东西,它是学生学习语文提升语文素养的依托。那粗壮的干宛若课的清晰主线。那从干上向外伸展的有力的枝和枝上缀生的浓密的枝叶,就是课堂上在合适处切入的丰厚的语文训练。怎样建构简约而丰厚的的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这棵大树枝繁叶茂?笔者认
期刊
初夏的古都,花团锦簇,我们在这里高兴地迎来了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的又一盛会。首先,我代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衷心欢迎并感谢参赛的各省、市、自治区选手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观摩教师。  “七彩语文杯”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是课程中心根据教育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抓内涵质量建设的工作重心,设立开展的研究项目中的重大实践推广活动。目的在于引导教师关注自身内涵建设,提升专业素养,更好地实施新课程。 
期刊
【教学片段一】    师:课文围绕大江保卫战一共写了哪几件事情?  生:主要写了1998年夏天,400多名官兵在赛城湖大堤崩塌时去进行救援。  师:可不可以简单点说——  生:保大堤。  师:请你把这三个字写到黑板的题目下面。这第一件事——保大堤,高度概括,精炼。第二件事——  生:第二件事是救群众。  师:在救群众之前还有一件事,按课文顺序,你说了第三件事。你把它写在它的文字下面。中间还有一件事
期刊
教师怎样才能更好地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呢?我以为需要采取以下举措:  一、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语文学科的综合性要求语文教师是一个“杂家”,是有问必答的“百科全书”。所以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博览群书,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未知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引领学生求知。也正是因为教师的良好素养,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人格魅力,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充分做好课前教学准备
期刊
【教学片段一】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生:课文主要讲乡下老家有一个种树人,他每次给桃花心木浇水隔的时间不同,浇的水量也不同。他天天散步,偶尔喝茶,更奇怪的是,有几株树苗有时会莫名其妙地枯萎,需要补种。“我”问了他,才知道,他在模仿下雨,让树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在土地里扎根。这让“我”明白了人在生活中也要有一颗自主的心。  师:你说清了“人”,
期刊
互构语言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人类语言都是互构的语言,即主体与客体或通过客体而互动互构产生出的语言。”(辜正坤《互构语言文化学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1页)认知语言学从另一个角度阐述:“自然语言,它在本质上是人类感知、认识世界,通过心智活动将经验到的外在现实加以概念化,并将其编码的结果。”(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页)“外在现实”是客观
期刊
师:小朋友们,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课题是——  生:(齐声)杏儿熟了。  师:杏儿是儿化音,跟我读,杏儿。  生:杏儿。  师:再读课题。  生:杏儿熟了。  师:熟了的杏儿是怎样的呢?赶快读读课文,看谁最快发现了。  生:橙黄橙黄的。  师:对,你能不能把这个词读好?(生读)  师:这橙黄橙黄的杏儿,颜色这么水灵的杏儿,只有一颗吗?  生:(齐声)一颗一颗。  师:我听出来了,杏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