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不断发展,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是生存环境却十分严峻。企业自身的风险管理意识薄弱,风险管理体系不够完善逐渐成为不能小觑的问题。因此,如何建设一个科学、健全的全面风险管理系统,成为我国中小企业亟待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中小企业;全面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体系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我国企业获得更多的机遇,同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目前,各国政府及相关的组织正在推进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建设的步伐。我国中小企业数已超过42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60%,就业人数占75%,开发新产品占82%以上。他们的健康快速发展对稳定的市场经济秩序,扩大就业,推动创新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我国中小企业认识风险管理,并逐渐引导我国中小企业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运用于企业风险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理论相关研究方面,从制度制定上看,1992年,美国COSO委员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整合框架》,2002年,颁布《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2004年又出台了《全面风险管理一整合框架》,而这一文件的出台标志着企业风险管理进入现代管理阶段。
Doherty(2003)论述了整合风险下各种创新型避险工具的运作与风险分析。Daniclsen、B.vanNess和R.warr(2007)把市场测量的方法应用在企业风险管理中,也有很多学者使用数学模型研究了全面风险管理的实施及对公司业绩的影响(Beasley、pagaeh和R.warr,2007;Krzysztof、wasniewski,2005;Don Pagach和R.warr,2008)。
在我国,从制度的制定上来看,2006年6月20日首次对中央企业风险管理问题出台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文件,随后,相继出台了《关于指导民营企业加强危机管理的若干意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等。
徐荣才(2007)认为企业实施全面控制过程中,如果信息化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很好的融合,企业目标的实现才能得到保证。胡为民(2009)提出,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化并不意味着将风险减少为零,还需要比较其成本与风险降低所来的收益。
在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实施情况研究方面,Lisa K.Meulbroek(2002)通过展示企业风险管理与整个企业的活动、战略的相互影响讨论了整体风险管理框架。COSO(2009)发布了最新研究报告显示: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离不开董事会充足的监督作用。2004年,德勤的调查显示,80%以上的世界性金融机构有已经设立了风险管理师(CRO)工作职位,南美洲金融机构设CRO职位居首位己达95%,而亚洲居末位,金融机构设CRO职位的仅为29%。
在我国,刘长汀(2005)、金彧昉(2005)、韩婷和俞春江(2007)都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对中航油事件进行了剖析。高寒松(2008)从风险管理的视角对美国空军操作风险、郑百文、广通公司巨额损失及达化公司对外投资造成重大损失等案例进行了分析探究。2006年10月,首届中国企业风险管理论坛设计了“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所有参与问卷的企业中没有一家“将风险进行合理的量化分析和系统的管理”。
综上所述,国外对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较为成熟;我国全面风险管理发展较晚,只是在概念性框架上对全面风险管理进行研究,缺乏系统的理论解释和具有执行力的实践指南。
二、我国中小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般来说,企业所面对的风险种类表现为法律风险、市场风险、战略风险、财务风险、道德风险、管理风险等。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存在很多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具体来讲,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我国中小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经营决策权一般掌握在所有者手里,企业的经营状况不透明;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信息披露不全面;另一方面,监事会没有起到其应有的监督作用等。这些都导致企业的风险基础管理薄弱,抗风险能力不强。
2.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求功心切,只顾眼前利益,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风险管理。有的企业虽然有风险管理的意识,但缺乏专业系统全面的风险分析,没有定期全面对风险进行审核和评估,这样一来,他们在面对风险时往往手足无措,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管理风险和规避风险的能力也有所降低。
3.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
许多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之所以比较弱,与企业风险的基础管理缺失、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不无关系。中小企业组织结构单一,机构不健全,缺乏风险预警相关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这些风险的基础管理不完善,对风险管理缺乏系统性、全局性的把握。
此外,还有缺乏专业风险管理人才、缺乏持对风险管理活动持续监督和改进等问题。
三、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对策
如何提高中小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水平?下面将对如何构建全面风险管理框架进行了探讨。
1.完善公司治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风险管理保障体系
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等问题。尤其是家族性企业,创业企业家成为企业的最终控制人,他们集企业所有权、经营权和监督权于一身。健全公司治理机制、独立的组织结构、健全的内部控制、明确的管理职责等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基础和保障。
第一,优化董事会的结构,增强董事独立性,实行“两职分离”,同时提高董事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强化董事会的决策支持系统,确立董事会在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中的中心地位。 为了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可以在董事会中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办理董事会授权的相关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例如审议风险管理策略和重大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等等;优化监事会成员的知识结构,对监事实施一定的激励惩处措施;对监事成员进行专业培训,全面提高全体监事成员的工作素质,保证监事会有效发挥监督治理作用;建立有效的经理人薪酬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经理聘任制度,确立良好的竞争机制,防止管理者频繁流动及短期行为,保障公司可持续的发展。
第二,建立健全企业内控制度。内部控制是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重要的一环,也是风险管控的重要手段。企业的风险管理内控体系应基于现有内控体系的构架和组成基础上加以建设和落实,结合风险管理工作要素的要求,如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控等,以内控体系中各重要经营管理和业务活动的管理制度和程序为载体,在原有的工作流程、控制环节和操作步骤,建设风险管理控制的措施和相关相求,把风险管理融入日常经营管理和业务活动中去。
2.把全面风险管理融入企业文化
目前,中小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较弱。因此,要培养中小企业员工的风险意识、风险管理哲学和价值观。营造良好风险意识的文化氛围的作用不容小觑,它与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执行全面风险管理流程同样重要。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状况,采取一系列措施形成具有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使风险管理文化逐渐渗透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3.逐步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企业风险管理战略是企业总体战略的分支战略,风险管理战略服从于和服务于企业发展的总体战略。因此,在企业自身战略目标和经营业务目标下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根据企业自身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风险管理流程,风险指标设定、风险预警机制、风险评估制度等确保风险管理有效进行。
4.加强风险管理人才储备
在中小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诸多要素中,专业的人才是一个关键要素也是最活跃的要素。风险的识别、防范、应对、控制和管理涉及多领域,知识面宽,还需要相应的企业管理能力和持续不断的继续教育等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因此,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制定和完善内部风险人才管理。同时,企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全面风险管理的相关要求,增强员工风险管理理念,加强其专业化学习,从而全面提升专业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企业内部逐渐培养和建立一支全面风险管理专业人才队伍。
5.监督和不断改进风险管理活动,加强对风险的动态管理
由于企业的目标可能随时调整,企业的风险也随着变化,面对这些变化,管理者需要确定现行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是否能适应这些新的变化,因此,风险监督和改进贯穿于企业日常经营和整个管理活动,需要对风险管理的运行状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价。企业应定期或不定期监督风险管理工作实施的情况,例如风险管理初始信息、风险管理策略、风险评估、关键控制活动及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等,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并采取恰当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Donpagach,R Warr.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rims Adopting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J].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working paper,2007,(3):123-130.
[2]高寒松.全面风险管理规范解析及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48-54.
作者简介:刘春玲(1988.03- ),女,河南信阳人,助教,单位: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研究方向:会计理论
关键词:中小企业;全面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体系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我国企业获得更多的机遇,同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目前,各国政府及相关的组织正在推进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建设的步伐。我国中小企业数已超过42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60%,就业人数占75%,开发新产品占82%以上。他们的健康快速发展对稳定的市场经济秩序,扩大就业,推动创新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我国中小企业认识风险管理,并逐渐引导我国中小企业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运用于企业风险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理论相关研究方面,从制度制定上看,1992年,美国COSO委员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整合框架》,2002年,颁布《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2004年又出台了《全面风险管理一整合框架》,而这一文件的出台标志着企业风险管理进入现代管理阶段。
Doherty(2003)论述了整合风险下各种创新型避险工具的运作与风险分析。Daniclsen、B.vanNess和R.warr(2007)把市场测量的方法应用在企业风险管理中,也有很多学者使用数学模型研究了全面风险管理的实施及对公司业绩的影响(Beasley、pagaeh和R.warr,2007;Krzysztof、wasniewski,2005;Don Pagach和R.warr,2008)。
在我国,从制度的制定上来看,2006年6月20日首次对中央企业风险管理问题出台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文件,随后,相继出台了《关于指导民营企业加强危机管理的若干意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等。
徐荣才(2007)认为企业实施全面控制过程中,如果信息化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很好的融合,企业目标的实现才能得到保证。胡为民(2009)提出,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化并不意味着将风险减少为零,还需要比较其成本与风险降低所来的收益。
在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实施情况研究方面,Lisa K.Meulbroek(2002)通过展示企业风险管理与整个企业的活动、战略的相互影响讨论了整体风险管理框架。COSO(2009)发布了最新研究报告显示: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离不开董事会充足的监督作用。2004年,德勤的调查显示,80%以上的世界性金融机构有已经设立了风险管理师(CRO)工作职位,南美洲金融机构设CRO职位居首位己达95%,而亚洲居末位,金融机构设CRO职位的仅为29%。
在我国,刘长汀(2005)、金彧昉(2005)、韩婷和俞春江(2007)都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对中航油事件进行了剖析。高寒松(2008)从风险管理的视角对美国空军操作风险、郑百文、广通公司巨额损失及达化公司对外投资造成重大损失等案例进行了分析探究。2006年10月,首届中国企业风险管理论坛设计了“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所有参与问卷的企业中没有一家“将风险进行合理的量化分析和系统的管理”。
综上所述,国外对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较为成熟;我国全面风险管理发展较晚,只是在概念性框架上对全面风险管理进行研究,缺乏系统的理论解释和具有执行力的实践指南。
二、我国中小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般来说,企业所面对的风险种类表现为法律风险、市场风险、战略风险、财务风险、道德风险、管理风险等。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存在很多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具体来讲,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我国中小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经营决策权一般掌握在所有者手里,企业的经营状况不透明;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信息披露不全面;另一方面,监事会没有起到其应有的监督作用等。这些都导致企业的风险基础管理薄弱,抗风险能力不强。
2.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求功心切,只顾眼前利益,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风险管理。有的企业虽然有风险管理的意识,但缺乏专业系统全面的风险分析,没有定期全面对风险进行审核和评估,这样一来,他们在面对风险时往往手足无措,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管理风险和规避风险的能力也有所降低。
3.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
许多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之所以比较弱,与企业风险的基础管理缺失、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不无关系。中小企业组织结构单一,机构不健全,缺乏风险预警相关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这些风险的基础管理不完善,对风险管理缺乏系统性、全局性的把握。
此外,还有缺乏专业风险管理人才、缺乏持对风险管理活动持续监督和改进等问题。
三、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对策
如何提高中小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水平?下面将对如何构建全面风险管理框架进行了探讨。
1.完善公司治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风险管理保障体系
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等问题。尤其是家族性企业,创业企业家成为企业的最终控制人,他们集企业所有权、经营权和监督权于一身。健全公司治理机制、独立的组织结构、健全的内部控制、明确的管理职责等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基础和保障。
第一,优化董事会的结构,增强董事独立性,实行“两职分离”,同时提高董事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强化董事会的决策支持系统,确立董事会在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中的中心地位。 为了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可以在董事会中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办理董事会授权的相关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例如审议风险管理策略和重大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等等;优化监事会成员的知识结构,对监事实施一定的激励惩处措施;对监事成员进行专业培训,全面提高全体监事成员的工作素质,保证监事会有效发挥监督治理作用;建立有效的经理人薪酬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经理聘任制度,确立良好的竞争机制,防止管理者频繁流动及短期行为,保障公司可持续的发展。
第二,建立健全企业内控制度。内部控制是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重要的一环,也是风险管控的重要手段。企业的风险管理内控体系应基于现有内控体系的构架和组成基础上加以建设和落实,结合风险管理工作要素的要求,如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控等,以内控体系中各重要经营管理和业务活动的管理制度和程序为载体,在原有的工作流程、控制环节和操作步骤,建设风险管理控制的措施和相关相求,把风险管理融入日常经营管理和业务活动中去。
2.把全面风险管理融入企业文化
目前,中小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较弱。因此,要培养中小企业员工的风险意识、风险管理哲学和价值观。营造良好风险意识的文化氛围的作用不容小觑,它与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执行全面风险管理流程同样重要。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状况,采取一系列措施形成具有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使风险管理文化逐渐渗透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3.逐步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企业风险管理战略是企业总体战略的分支战略,风险管理战略服从于和服务于企业发展的总体战略。因此,在企业自身战略目标和经营业务目标下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根据企业自身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风险管理流程,风险指标设定、风险预警机制、风险评估制度等确保风险管理有效进行。
4.加强风险管理人才储备
在中小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诸多要素中,专业的人才是一个关键要素也是最活跃的要素。风险的识别、防范、应对、控制和管理涉及多领域,知识面宽,还需要相应的企业管理能力和持续不断的继续教育等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因此,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制定和完善内部风险人才管理。同时,企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全面风险管理的相关要求,增强员工风险管理理念,加强其专业化学习,从而全面提升专业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企业内部逐渐培养和建立一支全面风险管理专业人才队伍。
5.监督和不断改进风险管理活动,加强对风险的动态管理
由于企业的目标可能随时调整,企业的风险也随着变化,面对这些变化,管理者需要确定现行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是否能适应这些新的变化,因此,风险监督和改进贯穿于企业日常经营和整个管理活动,需要对风险管理的运行状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价。企业应定期或不定期监督风险管理工作实施的情况,例如风险管理初始信息、风险管理策略、风险评估、关键控制活动及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等,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并采取恰当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Donpagach,R Warr.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rims Adopting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J].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working paper,2007,(3):123-130.
[2]高寒松.全面风险管理规范解析及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48-54.
作者简介:刘春玲(1988.03- ),女,河南信阳人,助教,单位: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研究方向:会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