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次发表2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5395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三毕业后,我被保送进白象中学。我至今还记得那个烈日炎炎的夏天,我一个人推着破旧的自行车从村里出去,穿过滚烫的马路,骑上半个小时去白象参加金鳌文学社的作文学习。每次跨上车,母亲总要送我到门口,把一个白色的帽子戴在我头上,将帽檐紧紧压在额前,还总嘱咐说:“多往阴处的路上骑。”我脚一蹬,便远远地去了。一路上,太阳很晒,车很多。我每次都骑得大汗淋漓。
  给我们上课的是黄忠老师。那时候,金鳌文学社正在进行新一届的社员招生,我们刚入学的新生就是招生对象。要想成为社员有个门槛——每次课后老师都会给我们布置作业,然后上交批改,只有当拿到一个“优+”的成绩,才能正式入社。那个时候,关于写作,我的脑子似乎有写不完的构思和想法。听着黄老师嘴里讲的“发表”“文学梦”这些字眼,我心里产生了许许多多关于未来的美好幻想。我想着,梦想就在我的笔下,文学社就是引我进入文学殿堂的敲门砖。
  但是开头几次,我的作业发下来,都没能拿到“优+”,心里不免有些沮丧和懊恼。回到家里,我就关上房门,对着方格纸又接着写。母亲看我写得辛苦,总是悄悄地走过来,站在我身后说:“入不了社就算了,好不容易放暑假,就在家多歇歇吧。”但我那时候很倔强,不拿到一个“优+”总觉得心有不甘。
  后来,我写了一篇叫《瞎乞丐和阳光》的文章,讲的是冬天里一老一少两个乞丐,在破落的街头相遇,安慰着相互取暖的故事。初稿写好后,因为几处有涂改,我索性又静下心把整篇文章干干净净地重抄了一遍,这才自信满满地交上去。后来,这篇文章果然拿到了“优+”。黄老师还在课上表扬了我。
  那天课后,我仍骑着自行车回去。穿街过巷的时候,我满脑子都在想着课上的情景,丝毫没觉得天热。到了家,我把书包甩在桌子上,连忙把我被文学社录取的消息告诉妈妈。
  入社以后,我还是坚持不懈地写文章。黄忠老师看我交文章交得勤,就鼓励我说,只要是好文章他都可以帮助我发表。有一次,他告诉我们说,温州正在举办一个“叠峰山水杯”温州新童谣大赛,让我们每个人都写一首童谣参赛。我回去之后,苦思冥想,后来以母子为题材写了一首《儿和阿妈》。
  暑假末,有人通知我说,《儿和阿妈》入选了童谣大赛的“60佳作”。八月底,我来到温州大学参加颁奖典礼,还在舞台上当众朗诵了我自己的作品。我记得那天,我穿着蓝色的短袖,瘦瘦弱弱,战战兢兢。读完后,我匆匆忙忙地跑下台,刚走到台口,耳畔忽然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站在那么大的舞台,接受文学带给我的荣耀,尽管现在看来微不足道。
  后来,这首几百字的小童谣被发表在《温州商报》上。虽然只有短短几行字,但是对我无疑是一个莫大的鼓励。黄老师把样刊递给我的时候,我简直高兴得说不出话了。
  高中三年,我又陆续发表了许多文章,现在样刊已然堆得老高。但是无论哪一次,也都比不上第一次发表的喜悦和激动。我忘不了那个火热的夏天,在白象的日子……
  【主持人语】
  每个美好的故事开头似乎都是平淡无奇,文学社的学习,社员录取的考核,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是,正是这些平淡无奇的故事,才有了第一次发表的喜悦,有了未来的优秀写手。文章娓娓道来,让我们看到了协克的成长历程。
其他文献
学生是从各项训练中,从各门功课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渐形成他们正确的世界观的。世界观虽然被认为德育,但是决不会凭空形成。世界观的形成必得通过跟事物密切相关的智育和体育。  书籍这东西,除了行远和贻后,免除遗忘,更没有别的用处。学生要读书,就因为要晓得已往的种种事物,来做自己经验的材料。现在学校里——较好的——有一种弊病,就是学生在校里,只知道读书,仿佛说“读书者,读书也”。他们只知道读书,忘却把读书得
期刊
简短的文字中,似乎闪耀着睿智,也似乎演绎着色彩。读诗的人,随着诗的脉络,追寻丰华。  语文老师曾说过,有人称他为诗人。我们只当他是夸夸其谈。日子轻轻流过,我们方才发现,语文老师不仅是一位诗人,他本身就是一首铿锵的诗!  老师姓钱,初次给我们上课,确实给我们以诗人的形象,诗人的气质。他一走进教室,便使班级中流淌着和谐的气氛。瘦削的体型,一头乌发向一侧岔开,浓浓的眉毛,就像是浓墨染成的,眉心下沉,更显
期刊
1. BD(B救大刘的不仅是他妻子,还有那个发牌的人。D在赞美他妻子伟大的同时,也赞美了那个发牌的人。)  2.第一,大刘是一个十足的赌徒。他嗜赌成性,输掉了家里的所有财产。最惨的一次,输得只剩下一条内裤。从此,人送外号“刘一裤”。  第二,大刘曾经很能干,能吃苦。夏天种地,冬天去货场给别人装货,日积月累,存了一些积蓄。  第三,大刘有过自责与愧疚的时候。他看着自己女人的举动,深深地内疚起来。这么
期刊
从《香魂塘畔的香油坊》到《第二十幕》,从《紫雾》《银饰》《走出盆地》到《21大厦》……周大新这个名字在文坛越来越响亮。  农民的儿子周大新,生逢其时又勤勉努力,近年日子愈过愈好,事业也愈来愈顺遂。虽然他早已进入“官”的行列,但不作秀、不摆谱、不装酷的他,在人们的眼里,怎么看也还是一个平民。周大新,虽然走出了“盆地”却没能忘记“盆地”里的坎坷,虽然脱离了平民的外在身份却念念不忘平民的痛苦和烦恼。他大
期刊
电影中的画面美丽异常,金黄色阳光洒下的世界。岁月之轮缓缓转动,一如那年的秋千一样,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成就了飞翔,或是破碎了梦想。但电影却用温暖的画面讲述了一个寒冷的故事,不,不能说是个寒冷的故事,因为这个故事,叫做《暖》。  对于皖南,对于那些麦田,或说对于那个年代,我都是陌客,按理说不会有太多的情感波动,但为何看到结局还是泪湿了眼眶?或许是对宿命多舛的无奈,或许是心中有同样的忏悔,抑或是,跨越
期刊
过去男女间没有约会,结婚基本上是交换财产,交换的都是耐用消费品或者金子什么的,一方面看着高兴,另一方面还能增值。现在的约会讲究享乐主义,都要花钱,大部分消费都是购买一种暂时的体验而不是什么具体东西,目的是增进亲密感,也就是另一种体验,最后这些还是暂时的。  伊娃·艾鲁斯  小说不像一条道路,它更像一座房子。你走进里面,待一小会儿,这边走走,那边转转,观察房间和走廊间的关联,然后再望向窗外,看看从这
期刊
后来那群人都老了,也都病了。  三四十年的矿工生涯之后,他们陆续得了矽肺症:咳嗽、哮喘,长期激烈劳动锻炼出来的筋肉慢慢萎缩,脸颊凹陷、肤色灰白、两眼无神,终日内衣、睡裤一件,窝在家里某个角落的躺椅上,鼻孔塞着氧气管,像受伤的动物一般,动也不动,呼吸艰难之下甚至连话都懒得讲。  天气比较好的时候,他们偶尔会拖着小氧气瓶,以有如电影慢动作一般的脚步逐一走出家门,在巷尾的电线杆下聚集。儿孙们会习惯地帮他
期刊
与许多农村的孩子一样,我的童年基本上没有什么阅读生活。虽然父亲是一个小镇的小学老师,教音乐和数学,但是身处那个物质相当匮乏的年代里,家里也几乎没有什么藏书。  上小学以后,认识的字多了起来,就开始主动找书读。记不清从几岁开始,我突然迷上了读书,而且一开始就与许多喜欢连环画的小伙伴不同,迷上的是厚厚的大书。那个时候,书非常少,又是在偏僻的乡村,找到的书大部分是没有封皮、没有结尾的残缺不全的书,但我照
期刊
◆[德]卜劳恩
期刊
席慕蓉  谁说绵延不绝?  谁又说不舍昼夜?  其实 我们的一生只是个  空间有限的展示柜  时光是画在绢上的河流  这一生的青绿山水  无论再怎么精心绘制  再怎么废寝忘食  也只能渐次铺开再渐次收起  凡不再展示的  就紧紧卷入画轴  成为昨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