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核心素养高度凸显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理念和模式均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可以很好地满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教学需求。从新课程改革对初中信息技术的要求来说,教师需要突出实践与体验这两个特征,引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合作、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将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内化成自己的智慧与能力,为今后的创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初中生认识有限,知识架构不够完善,抽象思维欠佳,教师在实际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时会面临较多的困境,无法高质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基于此,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特点和教材设置,制定针对性和科学性的教学设计,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本文重点从四个方面分析探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路径,现做如下的论述。
一、设置情境,激发学生提问
考虑到初中生的抽象思维欠佳,信息技术知识掌握不足,导致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不足,无法有效参与到教师组织的课堂提问环节中去,为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设置趣味性的情境,做到情境铺垫,以此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以八年级上册“走进网络世界”的教学为例。学生对有关网络知识的认识不够充分,有很多学生对网络的起源和发展不了解。在这种情况下,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恐怕无法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甚至会导致一些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可以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点设置特定的情境。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即教育”这一教育教学理念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中有很好的应用效果。比如,教师可以多为学生设置一些生活化的问题和情境,帮助学生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继而参与到问题提问中。教育为生活服务,教育又能高于生活,也能为未来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具体来说,在“走进网络世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准备一场别开生面的记者招待会,由班级学生扮演记者和相关的互联网大鳄,如在互联网大鳄的角色选定上,可以选取乔布斯、冯·诺依曼。在记者招待会正式开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确定问题,多提出一些实质性的问题,并在小组内分析探究,最终确定富有趣味性与合理性的问题。相信在创设这样的学习情境后,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可以得到充分的培养,学生愿意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并努力尝试解决问题。
二、启发和点拨,激发学生联想
初中生因为信息技术知识面不够宽泛,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问题,导致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无法得到有效培养,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宜地对学生进行恰当启发和点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具体来说,教师在启发和点拨学生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做到旁敲侧击,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想;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判断和预设并进行推理。
以八年级上册“程序与程序设计”的教学为例。学生已经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形成了习惯,继续学习程序设计的相关知识,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体会到程序在计算机中的应用与作用,知晓程序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与方法。在正式教学前,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即“什么是程序”“什么是计算机程序”,相信学生在经过预习后,便可以很轻松地回答这两个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再提出问题,比如,“大家都知道哪些计算机语言呢?”“是否知道程序设计语言的种类?”随后可以向学生讲解几种程序设计语言,并向学生提出实践性问题,即:“你知道如何使用计算机画圆吗?你会用程序打印出一个爱心吗?”此时,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多个小组,由学习小组一步一步去质疑和练习,在练习中掌握程序的相关知识,比如,学生可以体会到,“当修改程序的一些参数后,运行结果便会不一样,程序可以由人来控制”。相信通过给学生指导和帮助,学生可以从解决问题中理解知识和深化知识,对培养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意义重大。
三、巧设悬念,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时,教师必须非常注重方式和方法,确保所提出的问题足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保证问题的难易程度适中,不至于出现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巧设悬念可以引起学生一种心理状态的期待,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若教师对大部分学生的问题悬而不讲,势必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此刻定有强烈的探知欲望,心理上会处于一种对知识的饥饿状态,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会大大增强,更愿意探究问题。
以八年级下册“flash的动画补间动画”的教学为例。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关键帧和帧的知识有所了解,这节课上,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动画补间动画”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一些问题,并提出疑问。此时,教师不要急着告知学生有关的知识点,而是可以给学生一个思考方向和学习思路,让学生对照着学习“动画补间动画”的知识,并与逐帧动画进行比较。相信学生在独立思考和探究后,可以知晓动画补间动画的深层知识,学会使用补间动画创作作品,该作品能表现元件位置、大小,也可以掌握调整透明度、角度等的方法和技巧,并在实践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层层递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达成能力,要确保所开展的课堂项目教学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相适应,把握好问题的难度。具体来说,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合理分配课堂提问的坡度,做到分层提问和分层指导,确保每一位学生均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要不断考评学生的学习能力,层层递进,为学生设置不同阶段的问题,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提升学习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以八年级下册“Excel之图表的美化”的教学为例。在之前的教学中,教师会向学生讲解图表的知识,学生对图表的基本操作和要求有所掌握,所以这节课上,教师要先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在此基础上深化知识点。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不同国家近两年来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后引导学生利用Excel分析数据,并使用图表对这些数据加以说明。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常规的操作所有的学生均可以掌握,可以进一步引导他们学习图表的编辑,并对不同等级的学生做分类指导,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独立思考。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图表的环保宣传海报,并倡导学生爱护我们的环境,关爱大自然,敬畏生命。鼓励学生修改其中的元素,将图表中的坐标轴标识个性化,也可以在图表的数据上加一些特定的元素,学生的问题发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可以在这种润物无声的方式下得到有效培养。
新课程改革中,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主要的任务,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考虑并落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意识、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力量,全方位打造智慧课堂和“智慧”提问,并且有针对性地落实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工作,使学生由被动思考变主动思考,从设置情境、启发和点拨、巧设悬念等多个方面着手,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以此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增强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与趣味性。
基金项目:本文系同安区教育科學“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基于问题意识的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思维培养策略研究”(编号:2021KY000030)的学术研究成果。
一、设置情境,激发学生提问
考虑到初中生的抽象思维欠佳,信息技术知识掌握不足,导致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不足,无法有效参与到教师组织的课堂提问环节中去,为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设置趣味性的情境,做到情境铺垫,以此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以八年级上册“走进网络世界”的教学为例。学生对有关网络知识的认识不够充分,有很多学生对网络的起源和发展不了解。在这种情况下,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恐怕无法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甚至会导致一些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可以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点设置特定的情境。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即教育”这一教育教学理念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中有很好的应用效果。比如,教师可以多为学生设置一些生活化的问题和情境,帮助学生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继而参与到问题提问中。教育为生活服务,教育又能高于生活,也能为未来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具体来说,在“走进网络世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准备一场别开生面的记者招待会,由班级学生扮演记者和相关的互联网大鳄,如在互联网大鳄的角色选定上,可以选取乔布斯、冯·诺依曼。在记者招待会正式开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确定问题,多提出一些实质性的问题,并在小组内分析探究,最终确定富有趣味性与合理性的问题。相信在创设这样的学习情境后,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可以得到充分的培养,学生愿意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并努力尝试解决问题。
二、启发和点拨,激发学生联想
初中生因为信息技术知识面不够宽泛,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问题,导致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无法得到有效培养,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宜地对学生进行恰当启发和点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具体来说,教师在启发和点拨学生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做到旁敲侧击,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想;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判断和预设并进行推理。
以八年级上册“程序与程序设计”的教学为例。学生已经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形成了习惯,继续学习程序设计的相关知识,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体会到程序在计算机中的应用与作用,知晓程序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与方法。在正式教学前,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即“什么是程序”“什么是计算机程序”,相信学生在经过预习后,便可以很轻松地回答这两个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再提出问题,比如,“大家都知道哪些计算机语言呢?”“是否知道程序设计语言的种类?”随后可以向学生讲解几种程序设计语言,并向学生提出实践性问题,即:“你知道如何使用计算机画圆吗?你会用程序打印出一个爱心吗?”此时,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多个小组,由学习小组一步一步去质疑和练习,在练习中掌握程序的相关知识,比如,学生可以体会到,“当修改程序的一些参数后,运行结果便会不一样,程序可以由人来控制”。相信通过给学生指导和帮助,学生可以从解决问题中理解知识和深化知识,对培养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意义重大。
三、巧设悬念,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时,教师必须非常注重方式和方法,确保所提出的问题足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保证问题的难易程度适中,不至于出现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巧设悬念可以引起学生一种心理状态的期待,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若教师对大部分学生的问题悬而不讲,势必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此刻定有强烈的探知欲望,心理上会处于一种对知识的饥饿状态,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会大大增强,更愿意探究问题。
以八年级下册“flash的动画补间动画”的教学为例。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关键帧和帧的知识有所了解,这节课上,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动画补间动画”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一些问题,并提出疑问。此时,教师不要急着告知学生有关的知识点,而是可以给学生一个思考方向和学习思路,让学生对照着学习“动画补间动画”的知识,并与逐帧动画进行比较。相信学生在独立思考和探究后,可以知晓动画补间动画的深层知识,学会使用补间动画创作作品,该作品能表现元件位置、大小,也可以掌握调整透明度、角度等的方法和技巧,并在实践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层层递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达成能力,要确保所开展的课堂项目教学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相适应,把握好问题的难度。具体来说,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合理分配课堂提问的坡度,做到分层提问和分层指导,确保每一位学生均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要不断考评学生的学习能力,层层递进,为学生设置不同阶段的问题,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提升学习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以八年级下册“Excel之图表的美化”的教学为例。在之前的教学中,教师会向学生讲解图表的知识,学生对图表的基本操作和要求有所掌握,所以这节课上,教师要先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在此基础上深化知识点。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不同国家近两年来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后引导学生利用Excel分析数据,并使用图表对这些数据加以说明。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常规的操作所有的学生均可以掌握,可以进一步引导他们学习图表的编辑,并对不同等级的学生做分类指导,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独立思考。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图表的环保宣传海报,并倡导学生爱护我们的环境,关爱大自然,敬畏生命。鼓励学生修改其中的元素,将图表中的坐标轴标识个性化,也可以在图表的数据上加一些特定的元素,学生的问题发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可以在这种润物无声的方式下得到有效培养。
新课程改革中,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主要的任务,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考虑并落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意识、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力量,全方位打造智慧课堂和“智慧”提问,并且有针对性地落实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工作,使学生由被动思考变主动思考,从设置情境、启发和点拨、巧设悬念等多个方面着手,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以此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增强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与趣味性。
基金项目:本文系同安区教育科學“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基于问题意识的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思维培养策略研究”(编号:2021KY000030)的学术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