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阵地,语文学科由于具备丰富的内涵性与人文性,因此,顺理成章地成为实施美育教育的最佳课程之一。阅读教材中的名篇佳作,既能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情趣、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又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关键词:语文课堂;美育教育;实施;开展
美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师如何发挥学科优势,从文学作品中深入挖掘美学因素,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一、引导学生欣赏艺术美
任何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除了带给读者一定的心灵震撼或情感关怀外,往往还能让读者感受到美的元素。这其中包括语言美、音乐美和绘画美。
1.语言美。语言是构成文学作品的基本形式,也是读者走进阅读情境的重要途径。文学巨匠高尔基曾言,“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学的主要工具。”语言对于作品艺术力与表现力的影响可见一斑。
2.音乐美。音乐被称为心灵的语言。在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中,如果教师把一些诗词进行配乐,并以多媒体CAI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而且还能使学生从诗词意境中获得音乐美感,从而使心灵得以净化,性情得以陶冶。
3.绘画美。文章写作讲究用词推敲,对于场景描写更应注重诗情画意。透过文字描写,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时代的力量和变迁,更能欣赏到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二、指导学生鉴赏形象美
毋庸置疑,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给人留下过目不忘的印象,归根结底是因为作者创作了一个个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对于这些作品中的英雄人物或反面人物,甚至是“微不足道”的平民角色,在他们的身上总能折射出某种思想和情感,或高大,或卑劣,或真情。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启发学生鉴赏、评价这些作品的形象同样能够启迪学生心灵。
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一号人物王熙凤,表面热情似火,内心却阴险狡诈,令人过目难忘。阅读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这位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跃然纸上。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美是存在于个别的活生生的事物,而不存在于抽象的思想。”指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鉴赏美,既能深化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又能丰富学生情感,积累人物写作经验。
三、带领学生体验情感美
情感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心灵体验,也是实施美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作品之所以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这与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因素是密不可分的。好的文章总是能够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用情感去打动读者,陶冶人的心灵,从而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如,古诗词教学中,很多民族英雄都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不朽、慷慨激昂的诗词佳句。如,南宋著名诗人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近代革命家秋瑾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等诗词无不反映了作者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肝胆沥沥,荡气回肠,感人至深,在净化读者心灵的同时,引起情感共鸣。
总之,美育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深入挖掘文学作品中的美学因素,从不同角度启发和引导学生欣赏美、鉴赏美、体验美,在丰富学生情感认知与知识视野的同时,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只有这样才能让美育教育得以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裴秀红.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教苑荟萃,2011(22).
[2]杨庚利.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教育创新学刊,2011(6).
[3]桂通伦.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培养.现代教育教学杂志,2011(2).
(作者单位 江苏省江都市宜陵镇中学)
关键词:语文课堂;美育教育;实施;开展
美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师如何发挥学科优势,从文学作品中深入挖掘美学因素,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一、引导学生欣赏艺术美
任何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除了带给读者一定的心灵震撼或情感关怀外,往往还能让读者感受到美的元素。这其中包括语言美、音乐美和绘画美。
1.语言美。语言是构成文学作品的基本形式,也是读者走进阅读情境的重要途径。文学巨匠高尔基曾言,“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学的主要工具。”语言对于作品艺术力与表现力的影响可见一斑。
2.音乐美。音乐被称为心灵的语言。在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中,如果教师把一些诗词进行配乐,并以多媒体CAI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而且还能使学生从诗词意境中获得音乐美感,从而使心灵得以净化,性情得以陶冶。
3.绘画美。文章写作讲究用词推敲,对于场景描写更应注重诗情画意。透过文字描写,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时代的力量和变迁,更能欣赏到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二、指导学生鉴赏形象美
毋庸置疑,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给人留下过目不忘的印象,归根结底是因为作者创作了一个个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对于这些作品中的英雄人物或反面人物,甚至是“微不足道”的平民角色,在他们的身上总能折射出某种思想和情感,或高大,或卑劣,或真情。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启发学生鉴赏、评价这些作品的形象同样能够启迪学生心灵。
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一号人物王熙凤,表面热情似火,内心却阴险狡诈,令人过目难忘。阅读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这位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跃然纸上。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美是存在于个别的活生生的事物,而不存在于抽象的思想。”指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鉴赏美,既能深化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又能丰富学生情感,积累人物写作经验。
三、带领学生体验情感美
情感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心灵体验,也是实施美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作品之所以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这与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因素是密不可分的。好的文章总是能够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用情感去打动读者,陶冶人的心灵,从而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如,古诗词教学中,很多民族英雄都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不朽、慷慨激昂的诗词佳句。如,南宋著名诗人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近代革命家秋瑾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等诗词无不反映了作者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肝胆沥沥,荡气回肠,感人至深,在净化读者心灵的同时,引起情感共鸣。
总之,美育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深入挖掘文学作品中的美学因素,从不同角度启发和引导学生欣赏美、鉴赏美、体验美,在丰富学生情感认知与知识视野的同时,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只有这样才能让美育教育得以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裴秀红.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教苑荟萃,2011(22).
[2]杨庚利.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教育创新学刊,2011(6).
[3]桂通伦.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培养.现代教育教学杂志,2011(2).
(作者单位 江苏省江都市宜陵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