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元勋为党顾全大局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wlzjzx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百年伟业,是由无数杰出共产党人特别是那些伟大的领袖人物,以卓越领导力率领人民群众艰苦奋斗赢得的。其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开国元勋所具备的顾全大局、相忍为党、不计个人荣辱得失的崇高品质,发挥了巨大作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
  不计个人得失的毛泽东
  1928年3月,中共湘南特委代表周鲁到井冈山,传达贯彻党中央的“左”倾盲动政策。他批评指责毛泽东,并把中央撤销毛泽东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职务的决定,误传为“开除党籍”,还取消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另组师委(毛泽东改任师长);命令工农革命军离开井冈山根据地,去支援湘南暴动。3月中旬,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长毛泽东,指挥部队分三路离开井冈山,向湖南酃县(今湖南炎陵县)中村集中待命,没有直去湘南。到酃县后,毛泽东看到湘东群众运动发展很快,想到茶陵活动,使湘东与湘南联系起来。这个主张征得了周鲁的同意。毛泽东一面派特务连前往湘南与朱德部联络;一面领导部队就地整训,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1929年6月下旬,在福建龙岩举行中共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毛泽东打算通过总结过去斗争经验,解决红军建设中的主要问题,但他的正确主张未能被多数人所认识和接受。大会改选红四军前委,但中央指定的前委书记毛泽东落选,陈毅被选为前委书记。毛泽东在会上发言说,会议对我个人有许多批评,我现在不辩。如果对我有好处,我会考虑;不正确的,将来会证明他不正确。会后,因常年疲劳,又恰患疟疾,毛泽东病倒了,到上杭县蛟洋休养并指导闽西地方党委工作。10月上旬,他有感于闽西工农武装割据的大好形势,填词《清平乐·重阳》,其中写道:“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直到是年秋冬,陈毅去上海向党中央汇报红四军情况后,带着中央对毛泽东充分肯定的“九月来信”,与朱德一同请回毛泽东重新担任红四军前委书记。在12月下旬召开的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古田会议)上,毛泽东作政治报告,通过了由他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成为建党建军的纲领性文献。
  1931年11月初,中共中央代表团在瑞金主持召开中央苏区党组织第一次代表大会(赣南会议)。此会是在王明大力推行“左”倾教条主义路线情况下召开的,把本来从实际出发、坚持正确革命斗争策略的毛泽东,批评为“狭隘的经验论”“富农路线”“右倾机会主义”……会议设立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取消红一方面军总司令和总政委、总前委书记的设置,只给毛泽东安排了个虚职。毛泽东便到瑞金城郊的东华山古庙休养,虽然受到排挤,但革命热情丝毫未减。上山后,他从报纸上看到,1932年1月28日日本军队进攻上海,上海民众和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将士奋起抵抗。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迫在眉睫!于是,他不顧病体难支,迅速起草了《对日战争宣言》(此文4月15日在《红色中华》上发表)。元宵节后十来天,临时中央政府主持工作的副主席项英骑马赶到东华山,告知攻打赣州失利的情况。毛泽东深感事态严重,送走项英后,立即整理行装下山。后来,他亲自指挥攻打漳州获胜,挽回了败局。
  1932年10月,中共苏区中央局在江西宁都县召开全体会议(宁都会议),由中央局书记周恩来主持。会议一开始“一致同意中央长信指示”,即临时中央7月21日给苏区中央局和闽赣两省委要求坚决执行“进攻路线”“夺取中心城市”“争取江西首先胜利”的长信。毛泽东从实际出发的正确主张,被当成会议主要批评对象。在研究对毛泽东的工作安排时,苏区中央局成员极力主张将他“召回后方”。周恩来坚决反对:“泽东积多年的经验偏于作战,他的兴趣亦在主持战争。”并提出两种建议:“一种是由我主持战争责任,泽东仍留在前方助理;另一种是泽东负指挥战争全责,我负责监督行动方针的执行。”王稼祥、朱德表示同意,苏区中央局成员却不同意。会议表决通过了周恩来的第一种意见,但会后根据临时中央的指示,苏区中央局借口毛泽东身体不好,调他回后方主持中央政府工作。毛泽东顾全大局,服从了这个决定。周恩来、王稼祥都来送别,毛泽东对周恩来说:“军事工作我还愿意做,前方军事急需,何时电召便何时来。”他还幽默地对王稼祥说:“你和我都是少数,不服从不行,我只好到后方去了。好在革命不分前方后方,哪里工作都一样,你就别争了吧。”
  遵义会议后,1935年3月10日在苟坝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苟坝会议)。在是否进攻打鼓新场(今贵州金沙县城)问题上,与会人员争论激烈。毛泽东力主不能打,应该在运动中歼敌。其他多数同志则主张坚决要打。张闻天根据会上多数人意见,作了撤销毛泽东前敌司令部政委的决定。会后,毛泽东担心攻打失败损失革命力量,半夜提着马灯去找负责军事指挥的周恩来,说服他缓发作战命令。11日晨,再次举行中央负责人会议,毛泽东说服与会者放弃攻打计划,避免了一次重大损失。在5月12日中央政治局会理会议前后,林彪等对行军走“弓背路”有意见,要求走“弓弦路”,并提出让彭德怀替代毛泽东指挥。毛泽东耐心说服大家,统一了思想,维护了团结。
  鞠躬尽瘁的周恩来
  1930年9月,周恩来与瞿秋白主持召开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纠正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但被共产国际派回来的王明指责为犯了“调和主义”错误。11月下旬,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承担了责任,发言承认三中全会是“取了调和态度”,但他申辩说:“三中全会一般的已经接受了国际的路线,立三同志在三中全会之上也已经承认自己的错误”“反对把三中全会和国际路线对立的企图”。由于王明等人的干扰,中共中央已不能有效地对全党实行领导。周恩来到处谈话、做工作,还是不能平息风波,党处于严重危机之中。周恩来和瞿秋白顾全大局,不再申辩,服从国际指示,接受国际决定,并表示:自己既已错误,就退出政治局,辞去中央职务。王明等人不同意周恩来辞职。瞿秋白对周恩来说:“你还要背着这个担子。”周恩来服从组织决定,继续留在中央工作,维护了党的统一。
  在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上,博古在总结第五次反“围剿”惨败教训时,只讲客观原因,不讲主观指挥上的严重失误,与会众人对此很不满意,博古又固执己见。为了打破僵局,促进会议向良好方向发展,周恩来主动作检讨,承担军事指挥错误之责,其后又力荐毛泽东进入中央政治局担任常委。7月18日在芦花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张国焘拥兵自重伸手要更大权力,否则不跟中央北上。周恩来为了维护红一、红四方面军的团结,主动把红军总政委职务给张国焘。   1943年延安整风运动中,周恩来受到过火批评,说他执行了王明路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主张经济工作要扎实,反对冒进,却被批评为犯了反冒进的错误。他都顾全大局,任劳任怨,继续呕心沥血为党工作。
  在“文化大革命”极端复杂的特殊环境中,周恩来作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忍辱负重,苦撑危局,维护党和国家正常工作运转,尽一切可能减少损失。他保护了一大批党的领导骨干、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协助毛泽东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妄图夺取最高权力的阴谋,同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
  1973年底,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江青等人攻击、污蔑周恩来犯了“右倾投降主义”严重错误,斥责中美会谈是“丧权辱国”“投降主义”。一向很少动怒的周恩来尽管身患癌症已经扩散,身体很疲惫、虚弱,还是拍案而起反击说,我周恩来一辈子犯过不少错误,可是右倾投降主义的帽子扣不到我的头上。在病痛中,他拉着战友、爱妻邓颖超的手,含着泪低声哼唱《国际歌》。弥留之际,他声音微弱地说:“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
  周恩来为了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顾全大局,忍辱负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赞扬周恩来是对党忠诚、维护大局的楷模。他指出:“周恩来同志总是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维护毛泽东同志的领袖地位,坚决反对和抵制不利于党的团结和损害党中央权威的言论和行动。周恩来同志反对任何派别思想、小团体习气、地方主义、山头主义、本位主義,从不搞小圈子、小集团,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在任何条件下都首先要过好政治关。”
  度量大如海的朱德
  “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毛泽东曾这样高度赞扬朱德。这10个字精确涵盖了朱德的高尚品质。他一生也受过不少诽谤、排挤、打击和误解。
  1927年南昌起义后,起义部队余部南下至广东梅州地区大埔县三河坝时,根据上级指示,实施了“三河坝分兵”,即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率领主力部队去攻打潮汕,朱德、陈毅率领一部分队伍就地掩护主力部队行动。三河坝阻击战中,朱德率部据守三昼夜,因与强敌作战牺牲较大且军心不稳,逃跑、失散严重,部队由4000多人减至800人左右。朱德铁心跟党走,以顾全大局的胸怀,号召留队官兵坚定革命必胜信念……1928年春,率领这支队伍,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的队伍会师,从而奠定了红军的基础。
  1928年4月,毛泽东所部与朱德率领的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兼前委书记。1929年,红四军内部产生了一场关于如何建军的原则性争论。朱、毛二人产生分歧。朱德等认为“前委管得太多”“权力太集中”,是“书记专政”,主张成立军委;而毛泽东等认为,军队指挥需要集中敏捷,由前委直接领导更有利于作战,设军委实际是“分权主义”。有的人攻击朱德是“领袖欲高涨,虚荣心极端发展”,还拉拢部下“企图成立军委脱离前委”。在中共红四军七大通过的决议案中,他和毛泽东都受到了批评。会后,陈毅赴上海向党中央汇报。一心想解决分歧的朱德在上杭县太忠庙(今城东小学)主持召开中共红四军八大。会议就建军原则问题争论了3天,毫无结果。其间,红四军党内军内单纯军事观点、流寇主义、军阀主义残余等非无产阶级思想有所发展。朱德等人愈发觉得红四军缺少毛泽东的政治核心作用是不行的,于11月下旬迎回毛泽东,让其重新担任前委书记。
  遵义会议上,朱德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为确立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1935年8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第一次会师后,朱德率红军总部参加以红四方面军为主的左路军长征。途中,张国焘另立“中央”,分裂党和红军,朱德尽管身处险境,却大义凛然,坚定地说,党是一个整体,不能分裂,红军行动应按党中央的决定执行。他还明确指出:中央只能有一个中央,那就是遵义会议确立的中央,另外成立中央是非法的,不能允许的。他同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错误行为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斗争,团结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广大指战员,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朱德事事处处以党和人民事业、党和国家大局为重,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提出“一切忠于共产主义事业的革命者,必须把维护党的统一和团结,作为自己最重要的一项任务”。
  1943年8月,朱德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军事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一文,主要强调要实事求是进行军事教育训练。在一次高级干部会上,林彪指责这篇文章鼓吹“单纯军事观点”“违背了我军政治建军原则”,还批评协助朱德起草文章的司令部秘书雷英夫。雷英夫向朱德检讨并自责没有写好,朱德说:“你不要害怕,历史自有公论。”雷英夫这才如释重负,并对朱德说:“毛主席在长征路上赞扬朱总司令度量大如海,您的‘海量’确实世间少有。” 毛泽东得知后,严肃批评了林彪随意批评军队主要领导人的错误做法,并指出他对“政治建军”的理解是片面的。
  “腹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对于名利地位,朱德总是以大局为重,以革命事业为重。他年轻时抛弃高官厚禄,投身革命斗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还写下“从此天涯寻正道,他年另换旧旗旌”的诗句。1945年6月中共七大上,朱德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1956年9月中共八大上,他同样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当选为常委;1969年4月中共九大上,朱德不再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但他不计较个人得失,依然关心党和军队工作。1975年初,他在89岁高龄时亲笔写下“革命到底”的条幅。1976年2月,他又写下“全党团结紧,险峰敢登攀”的诗句。他曾讲过:“我们共产党人胸襟要广阔,气量要宏大,要求自己比要求别人要严格一些,有功先归群众,有过勇于担当,所谓‘善则归诸人,过则归诸己’。”他真正做到了从不居功自傲,一生为革命事业顾全大局。
  (责编 王燕萍)
其他文献
文化事业快速、健康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共中央大力弘扬主旋律,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空前繁荣,我国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文化市场体系初步建立,文化市场管理和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全社会的文化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  卫生事业成效显著。我国积极推进卫生系统改革,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截至到2001年年底,我国人均期望寿命从建国前的35岁提高到71岁,超出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  
期刊
选举法的制定及按照选举法进行的选举,是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前提/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席的选举法起草委员会/周恩来反复阐述选举法的方针原则    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二十次会议,讨论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问题。会议进行了细致、严肃而热烈的讨论,一致通过了《关于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在1953年召开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在此基础
期刊
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不久,陈毅在病中接受了有关人员的采访,并披露了林彪历史上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他说:我完全赞成周总理提出的建议,要录音。我上一次已经讲过一次,记录的同志把记录稿拿给我看了,记录大体上不错,但还是再讲一次更准确。有些时间、地点,记得不那么清楚,人名也记得不清楚了。因为我这个四川腔,他们听也还是有点麻烦。我希望把记录保存着,作为一种档案,将来写军史、党史可以作参考……   
期刊
1958年1月11日至22日,中共中央在广西南宁召开了有部分中央领导人和九省二市负责人参加的工作会议。会议的任务是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讨论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长远规划。毛泽东在这次会议前后,集中中央和地方许多同志的意见,起草了《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会议突出地批判了“反冒进”,提出“反冒进”使6亿人民泄了气,是政治问题。自这次会议后,批判“反冒进”的调子越来越高,许多同志被戴上了“稳妥派”、
期刊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
期刊
2013年,中国与韩国双方从人道主义出发,本着坦诚友好、务实合作的精神,开始动议共同推进实施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12月19日,启动烈士遗骸起掘工作。2014年3月17日,双方共同实施了遗骸装殓入棺活动,中方派团出席并举行了悼念仪式;经过认真准备,3月28日,双方正式实施交接(此为第一批,随后每年陆续进行一批交接)。从2014年至2020年,已经连续7年成功交接了716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
期刊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就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毅然奋起、浴血奋战,开展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之前,中国是一个
期刊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总揽全局、视野宏阔,高屋建瓴、博大精深,全面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高度评价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庄严宣告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精辟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全面总结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全面回顾了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深入阐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鲜明提出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根本要求,代表党中央发出了伟大号召,凝聚了人心,鼓舞了斗志。  回顾伟大奋斗历程,牢记初心使命  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七一”重要讲话),系统回顾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进程及奋斗成就,深刻阐明了党独立自主、实践创造的百年发展规律,科学展望了党开拓进取、迈向未来的百年宏伟蓝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七一”重要讲话通篇凝结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华,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  讲话坚定重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