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数学里包含着大量的数学概念,利用合适的方法学习概念,不但能使学生获得了概念,而且通过对概念获得的过程,可以发展他们的归纳推理能力,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新教材带给数学概念教学许多新的理念和教学方式,如数学概念的有意义化教学、数学概念的探究性教学、数学概念的情境性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 概念教学 实践与思考
概念是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基本元素,数学概念的教学与对学生概念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密切的联系。初中数学里包含着大量的数学概念,利用合适的方法学习概念,不但能使学生获得了概念,而且通过对概念获得的过程,可以发展他们的归纳推理能力,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一改以往老教材中严密的知识结构体系和严谨的数学概念体系,对概念的描述、概括不再特别注重其表达形式,而是注重新课程标准强调的“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在这个背景下,新教材带给数学概念教学许多新的理念和教学方式。笔者在数学概念的教学方式上曾做过一些初浅的探索,现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数学概念的有意义化教学
我们知道学习概念,一是要知道它的外延意义;二是要理解它的内涵意义。而内涵意义是概念名称在学习者内部唤起的,独特的,具有个人情感和态度的反应。学习者的这类反应,取决于他们对这类物体的特定经验。像“反比例函数”这类数学名称对大多数学生来讲具有很少的内涵意义,如果直接讲授,较为抽象,也难懂,学生不易接受,容易产生心理疲劳。
例如,反比例函数概念的教学:笔者是这样做的:
同学们还记得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吗?一起来填空。形如___________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x是__________量,y是x的,k是____系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y=kx(k是常数,且k≠0) 自变 函数 比例 全体实数
它们也是同一类函数,小学时我们就已经学过,两个量的乘积是一个不为零的常数,这两个量就成什么比例呢?
学生:反比例。
所以,我们叫这一类函数为反比例函数(板书课题)。认识一种新的知识,都要从定义开始,让我们类比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方法,给反比例函数下个定义吧。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y=kx,形如y=kx(k为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k是比例系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0的全体实数。
小结:在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中,有两点要提醒大家注意:①k≠0;②x≠0(两个不为零)。
上述的问题,首先让学生在原有函数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函数概念的理解,然后通过比较具体函数表述形式和变化规律,发现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联系和区别,引导学生对具体的反比例函数形成深刻的感性认识,为下面对反比例函数理性认识的形成奠定基础,引出课题。
二、数学概念的探究性教学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往往模拟数学家发现新的概念和命题的探究过程。简言之,探究学习是对数学探究的模拟,有别于学生好奇心驱动下所从事的那种自发、盲目、低效或无效的探究活动。事实上,学生探究活动过程所涉及的观察、思考、推理等活动不全是他们能独自完成的,需要教师在关键时候给予必要的启发、引导。
例如,教学《旋转》一节,笔者是这样做的:
1.情境引入。演示俄罗斯方块游戏,通过玩游戏,引导学生发现除了平移运动之外还有旋转运动,并引导学生列举出一些具有旋转现象的生活实例。
启迪学生,为了改变物体的位置,除了将物体移动一段距离,还可以将物体转动一定角度。在这个情境刺激下指出,在初中阶段,我们主要研究平面内图形的旋转,引出课题“图形的旋转”。
2.概念形成
(1)建立图形旋转的概念。把满足“绕一个定点转动,沿某个方向转动一定角度”这两个特征的运动称为旋转。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旋转一定的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图形的旋转,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称为旋转角。
(2)通过打开圆规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图形的旋转过程。
(3)利用“旋转操”。重点突出确定图形旋转的几何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旋转方向。
在这堂课里,首先利用圆规的打开过程及“旋转操”,从生活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本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然后提出注意问题,帮助学生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再引导学生运用概念并及时反馈。
通过学生对相对具体事物的直接观察、感知、分析、比较,进而抽象概括出概念。
三、数学概念的情境性教学
“能够用来促进学生学习的任何正当的手段和方法,都是合理的,假如为了促进学习,必须把要教的东西包上糖衣,那么你不应当吝啬糖。”这“糖衣”就是问题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概念的教学时,笔者是这样做的:
1.情境设置
(1)小亮在“智力快车”竞赛中回答10个问题,小亮能答对几题,答错几题?
(2)根据篮球比赛规则:赢一场得2分,输一场得1分,在一次中学生篮球联赛中,一支球队赛完若干场后得20分。问该队赢多少场?输多少场?
(3)一球员在一场篮球比赛中共得35分(其中对方犯规被罚,他罚球得10分),问他分别投中了多少个两分球和三分球?
2.新课讲解
列出上面三个小题的方程:
①设答对x题,答错y题,则x y=10。
②设该队赢了x场,输了y场,则2x十y=20。
③设他投中了x个两分球,y个三分球,则2x 3y 10=35,就是2x 3y=25。
这三个方程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得出结论:像这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l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整堂课的教学基本上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都能积极参与,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可见好的情境对概念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总之,在概念教学中的方法还远不止这些,在概念学习中一定要注意咬文嚼字,细品概念,抓住本质特征,剔除并分清非本质的因素,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准确地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学生深刻理解概念,才能在解决各类问题时灵活运用概念。
参考文献:
[1]蒋亨强.实现数学课堂高效教学的尝试[J].学问,2012,(04).
[2]黄传艳,杨成刚.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途径探讨[J].考试,2013,(01).
关键词:初中数学 概念教学 实践与思考
概念是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基本元素,数学概念的教学与对学生概念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密切的联系。初中数学里包含着大量的数学概念,利用合适的方法学习概念,不但能使学生获得了概念,而且通过对概念获得的过程,可以发展他们的归纳推理能力,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一改以往老教材中严密的知识结构体系和严谨的数学概念体系,对概念的描述、概括不再特别注重其表达形式,而是注重新课程标准强调的“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在这个背景下,新教材带给数学概念教学许多新的理念和教学方式。笔者在数学概念的教学方式上曾做过一些初浅的探索,现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数学概念的有意义化教学
我们知道学习概念,一是要知道它的外延意义;二是要理解它的内涵意义。而内涵意义是概念名称在学习者内部唤起的,独特的,具有个人情感和态度的反应。学习者的这类反应,取决于他们对这类物体的特定经验。像“反比例函数”这类数学名称对大多数学生来讲具有很少的内涵意义,如果直接讲授,较为抽象,也难懂,学生不易接受,容易产生心理疲劳。
例如,反比例函数概念的教学:笔者是这样做的:
同学们还记得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吗?一起来填空。形如___________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x是__________量,y是x的,k是____系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y=kx(k是常数,且k≠0) 自变 函数 比例 全体实数
它们也是同一类函数,小学时我们就已经学过,两个量的乘积是一个不为零的常数,这两个量就成什么比例呢?
学生:反比例。
所以,我们叫这一类函数为反比例函数(板书课题)。认识一种新的知识,都要从定义开始,让我们类比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方法,给反比例函数下个定义吧。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y=kx,形如y=kx(k为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k是比例系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0的全体实数。
小结:在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中,有两点要提醒大家注意:①k≠0;②x≠0(两个不为零)。
上述的问题,首先让学生在原有函数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函数概念的理解,然后通过比较具体函数表述形式和变化规律,发现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联系和区别,引导学生对具体的反比例函数形成深刻的感性认识,为下面对反比例函数理性认识的形成奠定基础,引出课题。
二、数学概念的探究性教学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往往模拟数学家发现新的概念和命题的探究过程。简言之,探究学习是对数学探究的模拟,有别于学生好奇心驱动下所从事的那种自发、盲目、低效或无效的探究活动。事实上,学生探究活动过程所涉及的观察、思考、推理等活动不全是他们能独自完成的,需要教师在关键时候给予必要的启发、引导。
例如,教学《旋转》一节,笔者是这样做的:
1.情境引入。演示俄罗斯方块游戏,通过玩游戏,引导学生发现除了平移运动之外还有旋转运动,并引导学生列举出一些具有旋转现象的生活实例。
启迪学生,为了改变物体的位置,除了将物体移动一段距离,还可以将物体转动一定角度。在这个情境刺激下指出,在初中阶段,我们主要研究平面内图形的旋转,引出课题“图形的旋转”。
2.概念形成
(1)建立图形旋转的概念。把满足“绕一个定点转动,沿某个方向转动一定角度”这两个特征的运动称为旋转。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旋转一定的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图形的旋转,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称为旋转角。
(2)通过打开圆规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图形的旋转过程。
(3)利用“旋转操”。重点突出确定图形旋转的几何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旋转方向。
在这堂课里,首先利用圆规的打开过程及“旋转操”,从生活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本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然后提出注意问题,帮助学生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再引导学生运用概念并及时反馈。
通过学生对相对具体事物的直接观察、感知、分析、比较,进而抽象概括出概念。
三、数学概念的情境性教学
“能够用来促进学生学习的任何正当的手段和方法,都是合理的,假如为了促进学习,必须把要教的东西包上糖衣,那么你不应当吝啬糖。”这“糖衣”就是问题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概念的教学时,笔者是这样做的:
1.情境设置
(1)小亮在“智力快车”竞赛中回答10个问题,小亮能答对几题,答错几题?
(2)根据篮球比赛规则:赢一场得2分,输一场得1分,在一次中学生篮球联赛中,一支球队赛完若干场后得20分。问该队赢多少场?输多少场?
(3)一球员在一场篮球比赛中共得35分(其中对方犯规被罚,他罚球得10分),问他分别投中了多少个两分球和三分球?
2.新课讲解
列出上面三个小题的方程:
①设答对x题,答错y题,则x y=10。
②设该队赢了x场,输了y场,则2x十y=20。
③设他投中了x个两分球,y个三分球,则2x 3y 10=35,就是2x 3y=25。
这三个方程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得出结论:像这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l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整堂课的教学基本上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都能积极参与,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可见好的情境对概念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总之,在概念教学中的方法还远不止这些,在概念学习中一定要注意咬文嚼字,细品概念,抓住本质特征,剔除并分清非本质的因素,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准确地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学生深刻理解概念,才能在解决各类问题时灵活运用概念。
参考文献:
[1]蒋亨强.实现数学课堂高效教学的尝试[J].学问,2012,(04).
[2]黄传艳,杨成刚.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途径探讨[J].考试,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