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世界上最不堪的斗士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xieni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看过一部日本电影——《砂器》,讲战后日本东北部一对失去土地的父子。他们到处流浪,在雨地里赶路,在崎岖的山路上跋涉,在大雪飘飞的农舍前乞讨。有一个镜头让我印象深刻:大雪天里父亲讨来一碗粥,在砂锅里煮热让儿子喝,儿子推让让他先喝,他去尝试温度,结果嘴被烫起大泡,疼得原地乱跳,随后父子俩哈哈大笑……这个温暖的镜头让我哭了,现在也不知为何。

  后来父亲得了麻风病,儿子被养父收留,又逃跑了。机缘巧合下他学了钢琴,成为东京一名崭露头角的艺术家。这时养父无意间发现了他,让他去见亲生父亲。当时日本很重视门第,正在跟大金融家的女儿谈婚论嫁的他为了掩盖出身,在车站把养父杀死了。案件侦破的过程很复杂,我已不太记得,只记得最后的情景是:警视厅探员把钢琴家的照片递到得麻风病的亲生父亲面前时,父亲为保全儿子,拒绝承认这是他儿子,但看着照片,老泪纵横……
  这个被评为日本人性侦破系列电影最经典画面的镜头,惹得电影院里的人哭得稀里哗啦。我倒没哭,当时我还不明白父亲不承认他儿子的原因。等我明白时,已为人父。
  我已明白,父亲便是世上最不堪的那个斗士。
  你要问我当上父亲最主要的体会,就是这个回答。其实我们的父亲没有那么神武,也没有那般不怒自威,更没那样挺拔高大,连油画《父亲》所展现的、那古铜脸色中透出的勤劳坚韧,也不大看得出来。他们中的大多数为生活所困,面色无光,有些不大不小的疾病。其中一些连感情也并不如意,很年轻就满脸沧桑。可他们爱孩子,像愚蠢而勇敢的工蚁,不落下任何一场战斗。
  我家小区有个常客,姓周。到现在也不知他叫什么,我们称呼他周大爷。他是小区里捡垃圾的。不是你们想象中那种很邋遢的垃圾大爷,而是衣着干净,见人很礼貌地打招呼并熟知大多数人的尊称。他那辆收垃圾的板车从不掉下任何垃圾,即使收垃圾也不会乱翻一气,而是很仔细地把他需要的纸板盒、废旧电池归类,把不要的垃圾放到回收袋以便正规垃圾车处理。保安也不赶他,后来我才知道他儿子是另一小区的保安。我曾经觉得他儿子很不孝,后来才知其实他儿子极力反对他这么干,曾经把他锁在家里不让出来。可是每回他都会偷偷跑来捡垃圾,骗儿子说在家政公司找了差事。
  他偶尔会到我家来收一些纸盒,我妈会留他吃饭,每回他都是虔诚地向我家供的观音像作揖。我跟他交谈过一次,他说,知道这样丢人,但要为儿子在城里买房子,再捡半年,差不多首付就有了,然后他就可以回老家了。
  我父亲,他是个三流的音乐指挥,形象和性格都有些像 《虎口脱险》里的那个人:军人出身,脾气暴躁。我很小的时候,他便逼我练琴,我若不从或反复弹错,他便要打。可是我从小身形敏捷,闪躲灵活。有次我钻到床下面去,他跟着钻进来,我们在里面用扫帚对抗,引发了床板的坍塌,他鼻梁被砸出血了……还有次,学校发冻肉,可是冻过分了,菜刀根本切不开,我俩在院子里用开山斧使劲砍,我砍时大叫“砍死爸爸”。那天外面大雪纷飞,他的鼻尖上全是雪花,他问我说什么,我又大声说“砍死爸爸”,他听完就哭了。这是他唯一一次在我面前哭。
  我现在也没问过他为什么哭,不必问了。
  后来他跟我母亲离婚,我随母亲回四川,由于母亲的坚持、法院的判决,父子之间聚少离多。后来知道他有些落魄,再婚也不幸福,小女儿也有些状况,后来竟至离家出走……我三十岁那年与他有过一次很隆重的见面,我给他买了很多衣服,他很开心,就是大家都明白的那种老孩子似的开心。我注意到,他把西服的扣子一口气扣到了最下摆却浑然不觉。
  下个月我会按计划跟他好好待上一段时间,开车带他在黄河边上走一走。小时候他带我走,现在我带他走,以后我儿子带我走。我爸是如此不堪的一个斗士,他想把我培养成一个音乐大师,而我成了码字师傅。他想把我儿子培养成一个音乐大师,可我决定把儿子培养成一个网球大师。他很神伤,觉得此生理想栽在两代人手上了。那次临走前,在车站认真拉起我儿子的手看了又看,说:“手指这么长,韧带这么开,可惜了……”说完,头也不回,黯然离去。
  若问我和我的父亲有什么不同,曾经觉得有很多不同,现在觉得其实一样,我们都努力让自己在儿子面前从容不迫,却内心恐慌。儿子出生那天,我正在谈一件重要工作,听说妻子要生了,急急开车向几百里外那座小城赶去。
  等我赶到,他已然出生。他神色安静,不着喜怒,正躺在襁褓里昏昏沉睡。他那样眼熟,却又无比陌生,像远方发来的一封不知来历的邮件,我不敢贸然打开,怕一打开,就接下一个高深莫测的任务。他间或醒来过,眼睛尚未完全睁开,只淡淡地瞄了我一眼,那么骄傲甚至暗藏某种不屑……然后又睡去。我盯着他,深觉责任重大又无法逃避。
  我不知道其他父亲是否跟我有同样的感受,见到孩子第一眼时,一个突如其来的生命让自己感到迷茫。我曾对他半夜哭闹深感烦躁,对他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而怒火中烧。可渐渐地,不知何时,他已成为我最好的朋友。我无需承诺,就知此生必须保护他、帮助他,哪怕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中国的父亲跟全世界的父亲有些不同,我觉得拿一身洒满北美阳光的父亲的标准来要求中国父亲并不公平。你看春运期间的那些父亲,他们迅疾地从车窗翻进去,动作粗俗,表情难看。倘抢到一个位置必大声招呼,怕被别人再抢了去。刚坐定,就忙着找开水泡面,或用粗糙的手擦拭着苹果让孩子吃。他们爱孩子,还要在孩子面前装得若无其事。曾经的一些事情让儿子哭了,说再也不练网球了,因为我为供他练球,太辛苦。我大笑着骗他:“你不知道,老爸我其实是有很多钱的,我暗地里其实是一个有钱人,你看,这是银行卡,这是存折……”他很相信,深以我为骄傲。
  在中国,每个父亲在子女眼里,都是不堪的。我们都知道,倘若孩子們发现我们的不堪,才是我们最大的不堪。我小心翼翼隐藏住自己不堪的奋斗,努力挣钱,每天把胡须刮得干干净净,穿着整洁的衣服,让儿子觉得父亲其实潇洒浪漫,不甘人后,不输于人,成竹在胸。
  我不要儿子看出我的不堪。我已是父亲。
  摘自《所有人问所有人》(湖南人民出版社)
其他文献
寨前是山,寨后是山,官舟寨的风在这夹弄里就显得格外优雅。当然不是老师拿着课本、指着黑板对我们解释“优雅”一词。优雅是有讲究的,是官舟寨几百年养来的。  起先,我以为风都是从爷爷那里冒出来的。比如他微驼的脊背,他略显迟钝的手肘,还有他常常弯着的食指。只要稍微一动,风就从爷爷身上冒出,并向四面洇开,涨潮般抽打着整个寨子,波及远处的群山。不同的是它没有回音,没有激起浪花,和爷爷一样木讷。自我记事起,印象
和中学生说作文,是有点犯踌躇的事。因为就中学而言,作文作得好的,其实已经是作家水平,他只是还没有练出来,没有成名而已。  眼界局限在“校园”“爸妈”“朋友”跟前,作文功底已经有了,视野却是“在窗前,在门前”——这是现下绝无办法的事,因为你要考学。考学也不只是“作文”,因为你要吃饭,那就需要找工作,你业余搞创作——作文吧——还需要一个好的身体——社会于作文制约的因素太多了。你为这一切奋斗,大学也上过
诗曰:霞落青山晚照明,客居人间归欲行。掷笔幽谷我去也,文章万卷留后人。  徐霞客是伟大的旅行家,他一生足迹遍及现在全国的21个省 ,经30年撰成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那么,他的最后一篇游记写于何处?这个问题很少有人注意。2018年11月8日,我到云南宾川县的鸡足山寻访古树,偶揭谜底。  徐霞客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12月22日来到鸡足山,住了30天,每天写一篇游记。后应丽江土司之邀下山,第
夏湾终于在阳光下真实呈现,有种不真切的梦幻感。“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从居住的小城到达故乡夏湾,沿一条笔直的高速公路,也就一个小时。即便这样,好像我总也不能成行,工作与生活交织如一张密密蛛网,我深陷其中。此地到彼地,小城到夏湾,我在其间奔波往返,哪一处都丢不下,又哪一处都安放不了我的焦虑。  高跟鞋踩过高高低低的土路,泥沙抚摸我的鞋跟。路边乡邻亲切唤我的小名,他们脸上憨厚拙朴的笑,扑面
我走的时候还年轻,二十来岁。不知我说过的话在以后多少年里有没有人偶尔提起;我做过的事会不会一年一年地影响着村里的人。那时我曾认为什么是最重要迫切的,并为此付出了多少青春时日。现在看来,我留在这个村庄里影响最深远的一件事,是打了这堵歪扭的土院墙。  我能想到在我走后的二十年里,这堵土墙每天晌午都把它的影子,从远处一点一点收回来,又在下午一寸寸地覆盖向另一个方向。它好像做着这样一件事:上午把黑暗全收回
那天  她有一种越南的宁静  她刚吸进去一口武汉  就迎春来到川外  美,长大了  是有用的……  為了  两天考试  一趟火车  (南京自古注定是个插曲)  看,我写给你诗的字体  比勤奋的姐妹还要年轻……  幻觉  夏天的身体竟没有汗水  有一天  在石婆婆巷口  我发现你挑选水果的手指  突然我不信人难免一死  失眠……  蜗牛脱壳;苦桃、老木、巴黎  我这颗心的楚国呀,真快  枣也诗无敌,
◎在1912年的秋冬,卡夫卡曾经完成过另一个版本的《变形记》,但当时由于和出版商复杂的交涉,并恰逢一战期间,被迫搁置。1915年,我们如今看到的新版《变形记》得以出版,但是其实当这篇小说在1915年完成发表的时候,卡夫卡对于它的完成仍感到不满意和不认可。  ◎ “卡夫卡式的”这个词已经被所有人熟知,它所表现的是在一种世界里,一个人的习惯、思维和行为都突然遭到蒙羞、产生绝望。虽然卡夫卡对这个故事并不
中华民族祖上留下的遗产丰厚,从有形至无形,有形资产大至长城故宫,小至针头线脑,处处蕴含民族精神;无形资产中国人原先不懂,外国人起个佶屈聱牙的名字,叫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先中国人对物质的文化遗产都鄙视得要死,就別再提什么非物质的了。好在这些年有些幡然悔悟的意思,以提文化遗产为荣了。  我们不珍惜遗产由来已久。历史上我们是个多民族国家,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与渔猎民族竞相展现民族长处,轮流坐庄,使得中华民族
宁雨擅长写大场面,也善于抓住小细节。那些细致的描写、冷静的叙述一点点浸入人心,不由得令人感动。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一场戏,宁雨文中那些看似无意写下的物象,都是身负重任的道具。而这“重任”的意义,就是为了让我们看到生活的表情。宁雨就是一个能够捕捉生活表情的作家。  煤火炉子早早封上了。插门,止灯,我和姥姥各自钻进一条紫花被。  月光被窗外的老槐拦着,只有星星点点漏进来。这星星点点的光亮,让夜的黑色更添
火车像在一口深井里走,窗外是贴得很近的嶙峋的石壁,怎么绕也绕不出去。这是我第一次乘坐火车的记忆,那一年的中秋前夕,在我六岁的印象中,和着“月亮月亮团团,火烧火龙船船”的儿歌,圆的不只是月亮,还有火车绕过的弯弯。  小孩子的印象往往是最直观的。云南铁路弯多道窄,加上地势起伏多变,坡道很多,火车如果不设计成窄轨,转弯就成了问题,车身重了上坡也会吃力。即便已经是比标准轨道一再缩微的滇越“米轨”、“寸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