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倡导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古诗词篇目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增多的趋势。但在现实中,大部分小学生因为理解困难、背诵费时,不喜欢学习古诗词,古诗词教学因此成了教学难点之一。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寻根溯源,找到问题的症结,针对地地改进教学模式,努力实现古诗词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学策略
古诗词教学常规方式首先是字词解读,咬文嚼字似乎是古诗词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环,但往往这也成了扼杀学生学习热情的一个环节。为了让学生掌握古诗词,对古诗词进行诵读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不能仅限于让学生背诵古诗词。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为最终目标,丰富古诗词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
一、创设课堂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时,如果教师开始就让学生诵读,接着就是细节解读,这种僵硬无趣的教学形式往往会引发学生的反感,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为此,教师应积极反思,丰富教学模式,在讲授古诗词时,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古诗词的意境,创设与之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享受古诗词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学《村居》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一张春景画,先让学生整体感受意境,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欣赏画中有哪些景物。欣赏片刻后,教师找学生回答,學生回答出有杨柳、小鸟、儿童、风筝,还有袅袅炊烟,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总结。接着教师可以向学生们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景物是杨柳,因为杨柳显示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它柔软的身姿像是在风中舞蹈,格外让人喜爱。然后教师发问:“同学们最喜欢春天什么景物呢?向老师一样说一说理由。”有的学生喜欢小草,想像小草一样无忧无虑;有的学生喜欢小鸟,想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有的学生喜欢孩子,想像他们一样去田野放风筝。在学生们兴奋地讨论中,教师顺势引入新课:“看来大家都很喜欢春天的美景,古代很多诗人看到美景也是忍不住赞叹,于是写诗将其记录下来,其中有一首《村居》很是传神。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学生兴趣满满,集中注意力听教师讲授,整堂课效果极佳。
二、巧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模式
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如果让学生仅凭想象体会诗词的意境,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这种单调的教学形式往往也会引起学生的厌烦,因此,教师可以巧妙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营造古诗词中的绝美意境,让学生亲眼看到,亲耳听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提升学习热情,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从各个方位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图片感受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观。教师先展示一张太阳照耀着香炉峰的图片,让学生谈谈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日照香炉生紫烟”的意境。接着教师再出示一张瀑布的远景图片,让学生说一说从远处看瀑布给我们什么感觉,通过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体会作者所说的“挂前川”“飞流直下”“疑是银河”的含义,进而理解庐山瀑布的绚丽壮美,体会作者要传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多媒体将古诗中提及的景色展示出来,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古诗的魅力,提高学习效果。
三、组织拓展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上的古诗词教学活动往往是是用眼看、用口读,但古诗词的诵读活动不应仅限于“诵”与“读”本身。为进一步提升古诗词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在形式上有所开拓,丰富单一的、枯燥的教学方式。为此,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拓展活动,包括朗诵大赛、知识竞赛、古诗大会等,营造古诗词学习的氛围。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一堂课进行“古诗词鉴赏大会”,让学生上台分享自己对所学过的古诗词的理解和想象,让学生先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词,然后谈谈自己对古诗词的认。每个学生分享完毕后,先由其他学生进行评论,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根据古诗词编写课本剧,并由学生分角色进行演出,然后开展评论活动。例如,将《登鹳雀楼》改编成一个短剧,剧中三个学生相约去登鹳雀楼,每个人根据看到的不同的景色进行洽谈,有人看到了群山,看到了白日,有人看到了波涛汹涌的黄河,有人登上了更高处看到了更美的景色……剧情要在古诗的基础上进行改编,不能完全脱离古诗,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通过丰富多彩的古诗词拓展活动,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更加浓厚,学习动力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也随之提升。
综上所述,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开展拓展活动等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古诗词学习的兴趣,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充分享受参与的过程和发现的快乐,从而使学习发生在“润物细无声”之中。
参考文献:
[1]于海静.小学语文低段古诗词教学与高段古诗词教学的比较[J].华夏教师,2019(23):64-65.
[2]毛奋芸.新课改环境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理念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215-216.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学策略
古诗词教学常规方式首先是字词解读,咬文嚼字似乎是古诗词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环,但往往这也成了扼杀学生学习热情的一个环节。为了让学生掌握古诗词,对古诗词进行诵读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不能仅限于让学生背诵古诗词。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为最终目标,丰富古诗词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
一、创设课堂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时,如果教师开始就让学生诵读,接着就是细节解读,这种僵硬无趣的教学形式往往会引发学生的反感,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为此,教师应积极反思,丰富教学模式,在讲授古诗词时,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古诗词的意境,创设与之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享受古诗词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学《村居》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一张春景画,先让学生整体感受意境,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欣赏画中有哪些景物。欣赏片刻后,教师找学生回答,學生回答出有杨柳、小鸟、儿童、风筝,还有袅袅炊烟,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总结。接着教师可以向学生们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景物是杨柳,因为杨柳显示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它柔软的身姿像是在风中舞蹈,格外让人喜爱。然后教师发问:“同学们最喜欢春天什么景物呢?向老师一样说一说理由。”有的学生喜欢小草,想像小草一样无忧无虑;有的学生喜欢小鸟,想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有的学生喜欢孩子,想像他们一样去田野放风筝。在学生们兴奋地讨论中,教师顺势引入新课:“看来大家都很喜欢春天的美景,古代很多诗人看到美景也是忍不住赞叹,于是写诗将其记录下来,其中有一首《村居》很是传神。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学生兴趣满满,集中注意力听教师讲授,整堂课效果极佳。
二、巧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模式
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如果让学生仅凭想象体会诗词的意境,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这种单调的教学形式往往也会引起学生的厌烦,因此,教师可以巧妙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营造古诗词中的绝美意境,让学生亲眼看到,亲耳听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提升学习热情,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从各个方位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图片感受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观。教师先展示一张太阳照耀着香炉峰的图片,让学生谈谈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日照香炉生紫烟”的意境。接着教师再出示一张瀑布的远景图片,让学生说一说从远处看瀑布给我们什么感觉,通过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体会作者所说的“挂前川”“飞流直下”“疑是银河”的含义,进而理解庐山瀑布的绚丽壮美,体会作者要传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多媒体将古诗中提及的景色展示出来,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古诗的魅力,提高学习效果。
三、组织拓展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上的古诗词教学活动往往是是用眼看、用口读,但古诗词的诵读活动不应仅限于“诵”与“读”本身。为进一步提升古诗词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在形式上有所开拓,丰富单一的、枯燥的教学方式。为此,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拓展活动,包括朗诵大赛、知识竞赛、古诗大会等,营造古诗词学习的氛围。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一堂课进行“古诗词鉴赏大会”,让学生上台分享自己对所学过的古诗词的理解和想象,让学生先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词,然后谈谈自己对古诗词的认。每个学生分享完毕后,先由其他学生进行评论,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根据古诗词编写课本剧,并由学生分角色进行演出,然后开展评论活动。例如,将《登鹳雀楼》改编成一个短剧,剧中三个学生相约去登鹳雀楼,每个人根据看到的不同的景色进行洽谈,有人看到了群山,看到了白日,有人看到了波涛汹涌的黄河,有人登上了更高处看到了更美的景色……剧情要在古诗的基础上进行改编,不能完全脱离古诗,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通过丰富多彩的古诗词拓展活动,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更加浓厚,学习动力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也随之提升。
综上所述,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开展拓展活动等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古诗词学习的兴趣,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充分享受参与的过程和发现的快乐,从而使学习发生在“润物细无声”之中。
参考文献:
[1]于海静.小学语文低段古诗词教学与高段古诗词教学的比较[J].华夏教师,2019(23):64-65.
[2]毛奋芸.新课改环境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理念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