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优秀作文素材还原与运用揭示(二)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j_z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真题·天津卷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 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素材视点】
  ①“器”,既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演绎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一个人,犹如一件玉器,必须经受磨砺,方能成为美器,可谓“玉不琢,不成器”。“器”应是成就人生伟大事业的利器,因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诚然, “器”也是一种器量,彰显包举洪纤的大气。“器”更是担当时代大任的国之栋梁,是建功立业、造福民生的大国重器。
  ②深刻挖掘个人成才、成器与国之重器的丰富内核,巧妙拓展考生自己的写作空间。围绕实物之“器”,揭示形制与内容的内在关系,或阐释器与道的逻辑之辨。着眼工具之“器”,辩证诠释利“器”推动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多重作用。聚焦个人之“器”——器量、才识与气度,立体探究“器”在才德和风范方面的深层含义。凸显大国之“器”,深刻体悟“重器”对国家发展、民族崛起的重大意义。
  【佳作借鉴】
  不器与器
  天津一考生
  “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中,孔子如是说。
  “君子当器。”
  我说。
  孔子认为,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拘泥于某种特定形态功能,但求一技之长安身;而应当追求“道”,不断“致良知”,探求人间真理。而当今,信息时代洪流滚滚,人们忙碌如蚁,转而追求起“小确幸”“佛系”的态度,向往随遇而安的生活,追求偏安一隅的快乐。这虽无可厚非,然而不得不引起我们警觉:这样的生活,是否正离先哲的教诲渐远,而庸碌的我们,又是否活得越来越简单,以至把自己活成了警言中单调的“器”?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博览群书,为探求人世真理孜孜不倦,终于成为“百科全书学者”,自成丰富的哲学体系,为后世景仰;我国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少年立下“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雄心壮志,三十载踏遍华夏大地,一部《徐霞客游记》写尽九州风流。此番例子,不胜枚举。这些人类星空耀眼的群星们,可能从未耳闻“君子不器”,但他们明白,一个处于时代之中的人,所要坚持的信念,所要追逐的目标。他们或许身处异地不同时代,但都心怀天下,愿意为人类的发展前进,不断追求真理,披荆斩棘。木桶或高楼,都无法阻挡他们。他们跳出了“器”的局限,真正成了孔子所言的君子。
  而当代的我们,新时代的青年,面对改革浪潮的隘口,在先哲指引下,更应该胸中有志,敢于跳出舒适的安全区,不甘为“器”,放远目光,为时代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如此,才不负千年之前,孔夫子对青年、对苍生的愿景。
  君子,不为器。君子,也当器。
  心怀天下,不囿于“器”,更当充纳自身,学习于“器”。学习“器”的包容,学习“器”的广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学习“器”,包含外物,也包含自己。
  包含外物,要求我们心胸豁达开阔,学习“器”如一的品格,既要有不畏风霜的锐气,更要有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洒脱。不畏过往,不忘初心,不断涵养,为自我发展提供更多的养料;包含自己,要求我们努力奋斗,学习“器”丰富的蕴含,不断提升个人素养品质,锻炼自己,为接受知识、措置外物打下坚实的基础。
  玉不琢,不成器。为了担当起时代的责任,在心怀天下的同时,不断提升自我,我们应当学“器”,又不囿于“器”,将内心的远大理想和个人修养有机统一,方能“成器”,方能不负韶华,成长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为新青年。
  ■素材还原
  ◎素材还原现场:《论语·为政》中的“君子不器”。器者,形也。有形即有度,有度必满盈,故君子之思不器,君子之行不器,君子之量不器。君子不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限于某一方面。引申之,君子在个人修为方面,不可像器物一样只针对某些特别的目的,应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培养各种才能;在个人气度方面,不能像器物一般仅有一定的容量,须以宽广的胸襟看待万事万物;在待人处事原则方面,不应像器物那样定型而一成不变,要因时因地制宜,选取最合宜的行为举止,以收取最大最好之成效。
  【还原链接】对比议理,彰显哲思。开篇,作者引用《论语》中“君子不器”的名句作为说理的素材论据,诠释了孔子“君子不器”的意义,即人应当追求“道”,不断探求人间真理。此意,照应了题目中的“不器”。而在深入论证时,考生又巧妙引用了清末政治家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题书的堂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中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一哲理名言,以此突出人还应有“器”的包容和广阔的胸怀的观点。此意,则印证了题目中的“器”(当器)。“不器与器”,两相对照,说理充分,凸显了考生的睿智与哲思。
  ■运用揭示
  ◎成功示例
  君子,当如利器。利器精于一技之长,可助人成事,造就匠心之作。百工之祖鲁班所造钻、锯、凿等利器,助力了多少匠人,成就了多少作品,可见利器的重要。君子也应当如利器般助人成事,如利器般精于一技之长,找到属于自己的领域,成为利器。所以君子,当如利器。
  君子,当似重器,肩负使命造就辉煌。国之中流砥柱,当肩负荣光,成就梦想,做一方重器。从百年沧桑到大国崛起,大国重器功不可没。现如今,天宫、蛟龙、墨子等科技成果相继出世,“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终成现实,成为我们挺直的脊梁。器之用,国之栋梁也,以重兴国之荣光为己任。所以君子,当如重器。
  【运用亮点】以“器”作比,层层论理。作者将“君子”与“利器”“重器”链接,巧妙作比,层层深入,纵横议理,意蕴深刻。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经典格言,凸显利器的重要;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伟人诗句,强化国之栋梁的责任使命。既“尽己之才助人成事”,更“肩负使命造就辉煌”,富于现实思辨性。   ◎高考真题·江苏卷
  根据下面的文字,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可以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诠释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素材视点】
  ①生活“语言”包罗万象、缤纷斑斓,承载丰富厚重的思想和情感意蕴。有声的、无声的、自然的、人类的等多种语言,丰富了生活,传递生活之美。诗歌、戏剧、小说等文学语言,传承了国家、民族乃至世界文化;雕塑、电影、绘画等艺术语言,表达了艺术家对生命的理解,对艺术的坚守。语言带来人们对生命价值、生活意义的理解和感悟,个性的语言传递对生活的独特的哲思与启迪,而特定情境下的语言蕴含亲情、友情等珍贵情感。
  ②“语言”可虚可实,多样化的解读带来写作的自由,拓展表达的维度。第一立足点,可抓住“语言”的表层意义,写市井小众的街谈巷语或英雄人物的铿锵话语,写孤独者的个人呓语或狂欢者的共性话语,写诗词歌赋的诗情话语或艺术世界的象征话语。第二立足点,则可发掘“语言”的深层内涵,写出生活“语言”的比喻义、引申义和象征意义,或聚焦普通公民的语言权利、放眼社会的语言自由乃至全球化时代的话语霸权等等。可见,考生若抓住个性化、典型性化语言去演绎,可写出凸显灵动、流光溢彩的佳篇。
  【佳作借鉴】
  此时无声胜有声
  江苏一考生
  语言真是一种奇妙的东西,它可以让人们的内心相互连通,让人类的世界变得不再封锁,让文明诞生,让文化流传。
  《淮南子》中记载,仓颉造字后,“天雨粟,鬼夜哭”。老天为祝贺人拥有了智慧而降下粟米,鬼怪因所做的恶事将被记载,他们为再无所遁形而哭。先人的历史以仓颉造字开篇,正是对文字最初的虔诚之心。而文字,便是诠释生活的无声语言。
  遥想当年,《庄子》书中,将物与我分之镌刻,把无用之树更加繁茂的道理流传;《易经》以阴阳符号解释万物,或许是世界的根本;《三都赋》一出而洛阳纸贵,更是人们对精彩文字的追求。屈原留下汨罗江畔的千古名作,下笔千言,是他内心坚定爱国热血的挥洒;鲁迅先生渴望以文字唤醒当时麻木的国人,他笔下字字遒劲有力,如今我们再次品读,他脊梁挺直的形象仍然会浮现眼前。他的文字正是对中国人的骨气的诠释。
  有时,这种无声的语言比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来得有效。
  如今,文字也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意义。曾有学者说:“世界上从未有过如此多的书,如此多的书店,也从未有过如此多看书的年轻人。”书,不正是文字的载体吗?人们有了更多的途径接触文字,先人对文字的追求与敬畏,也已经流传至今。
  日本文化中的俳句以其短小而意蕴悠长著称于世。在俳句作家笔下,花可语、风可吟、鸟自啼、蛙自鸣,造就了一种独到的禅味和意趣,如法国作家罗兰·巴特所言“是最精炼的小说”。这一特点与儒家厌烦滔滔不绝之人的“巧言令色”遥相呼应,还原了文字最本真的模样。
  论及文字的传承,这在当代似乎有些可怕——当网络小说动辄百万字,当人工智能作出第一首诗,古人仔细推敲每个字时的虔诚早已不在。这或许是文字诞生时无人预料到的尴尬。所幸,当别人沉迷于快速“碎片化阅读”时,越来越多的人逆潮流而上,回到文字最初的璞玉之中,为文化带来新的传承。
  我想,仓颉造字时,一定是无声的,他将日月的形态融入笔画之中,是否就隐含了最早一代人对文字的崇敬?起源于千万年前的文字,绵延千载,为人们注入对文化的信仰,这难道不比空洞的言语更有力量吗?
  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正是如此。
  ■素材还原
  ◎素材还原现场:左思的《三都赋》一出,形成了“洛阳为之纸贵”之势。西晋文学家左思举家迁到洛阳时,拟写《三都赋》,可不被人看重。以《文赋》而著称的大家陆机甚至说:“就是写出来,也只能拿来盖酒坛子。”然而,左思笔耕十年,终于实现了初衷。那洋洋洒洒的作品,不但赢得了名士皇甫谧的好评而欣然为之作序,而且还有中书著作郎張载、中书郎刘逵分别为之注疏。司空张华读罢此作,更赞它直可与班固、张衡之作相媲美。一时间,《三都赋》身价倍增,竟引得富家子弟抢购纸张,“争相传写”,以至形成了“洛阳为之纸贵”之势。
  【还原链接】运用丰富典例,诠释“此时无声胜有声”。考生谙于拣用文学史料素材议事说理,从《庄子》《易经》到《三都赋》,从屈原到鲁迅,无一不是在佐证“无声的语言比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来得有效”的观点。再举日本文化中的俳句,引法国作家罗兰·巴特的评语,足以论证作为“语言”的特质所产生的“此时无声胜有声”艺术魅力这一论点。素材丰富,典例精当,有力地彰显了全文主旨。
  ■运用揭示
  ◎成功示例
  看着古朴淳厚的石鼓,我听见了它的语言:我听见了日寇的炮火声,他们掠夺时贪婪的笑声;我听见了梁家第一代故宫守护人的叹息声,他誓死将文物守护的呐喊声;我听见了梁家五代人为文物辗转奔波的车马声,“谁其守之?唯吾队士,谁其护之?唯吾队士!”的铿锵有力的宣誓声……一件石鼓、五代故宫守护人,文物背后的故事是多么动人。谁能说文物没有语言呢?它的沉默远胜过了万语千言?
  “一眼千年,沉默也胜万语千言,只有你有幸能描述这光阴似箭。”文物——历史的语言,牵着文明与情感,上下千年的默默等候,只愿为我们将这一段段传奇历史娓娓道来。
  【运用亮点】以“听”传“语”,激活历史。作者以“活着的历史”——文物作为叙议的切入点,聚焦“古朴淳厚的石鼓”,由“一件石鼓、五代故宫守护人”的动人故事,引发“它的沉默远胜过了万语千言”的深沉思考,可谓以“听”传“语”。特别是“文物——历史的语言,牵着文明与情感,上下千年的默默等候”的独特表达,使无声的历史得以激活,凸显了“历史语言”在现实生活中的丰富意蕴。
  编辑/李跃
其他文献
[]  名作简介:  《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三部曲,作品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其第一部经过刘宇昆翻译后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三体·地球往事》:天文学家叶文洁在文革期间参与军方绝秘计划“红岸工程”。她以太阳为天线,向宇宙发出地球信息。四光年外的“三体文明”百余次毁灭与重生,正被逼不得不逃离母星,他们接收到了地
一夜之间,唐帅的微信爆了,上万人请求加他为好友。只因为,他是中国唯一的手语律师。  唐帅并非无声者,他之所以会跟这群人有所联结,是因为家中有一对聋人父母。最初,唐帅就是和父母工作的福利工厂里上百个聋人学的手语。2005年,唐帅大学毕业,在公安局当司法案件的手语翻译。唐帅接触过一位少女聋哑人,卷宗上的笔录是通过手语翻译记下的,写着:“我偷了一部金色的苹果手机。”但当他查看审讯录像,发现少女表达的意思
嬉戏潮流的浪尖上,我看不见海底的丰富,似乎有些遗忘;孤立在时尚的顶峰上,我听不见山间的鸟鸣,似乎有些淡然。我是否真的都忘却了?  直到有一天,只留有皮囊的自己,为着虚空呻吟时才发现自己早已不能像杰克·伦敦那样呐喊,却只能体会在走近鲁迅之后才有的徘徊。我才知道我已走远。  记得海明威给与我对海的渴望,有种冲动,发自文化的搏击,未曾想,我却爬错了浪头,刷空了自己;记得村上春树给与了我对森林中鸟鸣的追求
5月15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内,备受关注的“月宫一号”实验舱缓缓开启舱门,参与实验的 4位志愿者微笑着走出“月宫”,手里还拿着他们亲手在“月宫”种植的大豆、小麦、胡萝卜、西红柿、草莓等,分发给舱外欢呼着祝贺他们的人群。至此,“月宫一号”内进行的为期370天的、世界上时间最长的“月宮365”实验获得圆满成功。  “月宫365”实验于2017年5月10日开始,此次出舱时间比原定计划延迟了五天,是“故
适用主题:生命教育严重缺失;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加强情绪疏导……  2016年11月,安徽兩名95后大学生相约在南京一宾馆自杀身亡。警方调查发现,他们相识于一个以自杀为主题的QQ群,并从群中学到了自杀所需工具和手段。媒体记者随后卧底多个“自杀QQ群”发现,群中聚集着大量年轻人,整个群都弥漫着负能量。有人声称要轻生时,没有人进行劝解,反而有人会帮着出谋划策。  在成长历程中,很多人都曾有过特别难熬的
个人是存在于社会之中的,这是不争的事实。他们在孤独中生活和死亡,就像伊凡·伊里奇一样。我认为以牺牲参与来强调孤绝,要比牺牲孤绝来强调社会情感,要来得高贵、美丽得多。  ——哈罗德·罗森堡  “朝游苍梧,暮游南海”,古书中用了这样充满仙气的词汇来形容拂袖奔月的嫦娥,我亦曾幻想过吞服仙药、飘然飞升后该有多么自在。但转念一想,难道孑然一身兀兀穷年地活到末世?遥想刘阮二人自天台山归去来兮之时“已历七世”,
2017年春季教材将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迅速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教育部明确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确保树立并突出“14年抗战”概念。教材修改要求覆盖大中小学所有学段、所有相关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  “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这对很多人来说有点“措手不及”:我们从小受到的关于抗战时间的教育就是“8年抗战”——8年,是以1937年“卢沟桥事变”为起点的全国性抗战,至1
山谷的最低点正是山的起点,许多走进山谷的人之所以走不出来,正是他们停住双脚,蹲在山谷烦恼哭泣的缘故。  ——林清玄  不要回首,往前看,生活才揭示在我们面前。  ——小野洋子  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有点孩子气。  ——老舍  这是在夏初,我们很快就要出发了。去哪里呢?我们还不知道。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没有眼里所无法看见的花朵,更无心中所不愿思慕的明月。  ——松本芭蕉  
素材小贴士  “寻常”意为“平常、普通”或“经常、平时”,而“不寻常”则意味着“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另辟蹊径”。“不走寻常路”之“路”,更多带有象征意义,如改革之路、成长之路、学习之路、人生之路等。“不走寻常路”意味着不重复自己,不模仿他人,意味着坚持创新,追求特色。“不寻常”就是要求我们从个性和创新角度思考问题,启发我们积极探寻和思考自己的人生。  “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
2017年高考全国卷三套试题文学类文本选材有小说和散文之别,这让全国新课标卷小说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2018年备考似乎注定要在小说备考、散文备考这两种不同的“战场”上“冲杀”。2018年毕业生也似乎注定要比以前的考生負担加重。有没有什么办法减轻学生一些不必要的负担呢?观察2017年全国卷所选的三篇文学作品《天嚣》《窗子之外》《我们的裁缝店》,我们也有发现,那就是这三篇作品都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