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画家梦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lc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丰七年七月某日,清晨。
  当涂太平州清和门外姑孰堂,户主郭祥正先生刚刚起床,阳光洒于窗楹,听鸟鸣数声,又是一个美好的早晨。但不知道为何,郭先生隐隐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
  他披衣起身,正欲掀帘出门,扭头一抬眼,这种预感很快被验证了。
  只一夜,家里的雪白墙壁上墨色浸染,一片歪七扭八东倒西歪的图案。近前细看一炷香,才渐渐品出,大约是竹子——特立独行的竹子,和外面画师画的一点不一样。
  郭先生扭头冲着客堂的方向,一声大喝:
  “臭屁东坡!!喝多了在我家墙上乱画!”
  文学家苏轼的心里,一直有一个画家梦。
  为啥呢?因为一直以来,他的心里都有一个爱豆,爱豆做的事情,他都要做;爱豆喜欢研究的专业,他都要研究;向爱豆学习,跟爱豆看齐。爱豆是唐朝人,叫王维。
  王维诗写得好,老苏一手绝妙好辞;王维参禅,老苏和佛印打得火热;王维说自己上辈子是个画师(前身应画师)——
  之所以不敢照着爱豆亦步亦趋,当时的“画师”绝不是一个好称呼。据《宋会要辑稿》,北宋专业画家(翰林图画院人员)有待诏、艺学、祗候、学生、工匠等几种职衔。宋徽宗政和三年改革官制时明确规定:“和安大夫至医学、太史令至挈壶正、书艺图画奉御至待诏为伎术官。”翻查《宋史》中的“官品”一栏可以发现,在宋代九品十八阶的官品序列中,并没有包括“待诏”在内的图画院任何职衔。也就是说,即使你画得再好,实际上就是一个技术活,連职称都不被承认。
  王维自诩为画师,源于他对自己诗人身份的极度自信。这种自信,苏东坡自然也有。不过,按照当时的绘画评价标准,老苏肯定不能算一个好画家。
  长期以来,中国人对于绘画的评价标准只有一个——像。比如人物画,自魏晋始,作用主要是“成人伦、助教化”(是知存乎鉴戒者图画也)。后来出现的花鸟山水画,主要功能是铺陈装饰,形似是最重要的。所以,和画家相关的传说总是“画的人物从墙上走下来”“画龙点睛腾云飞去”这样的。

  到了苏轼所在的北宋年间,“像”被一帮院体画家发挥到了极致。
  所谓院体画家,通俗一点讲,就是体制内画家,服务的对象是宫廷贵族。比如五代画家黄筌,他的花鸟画多取材于宫廷的珍禽瑞鸟,造型准确,色彩浓艳,笔致工整,完全符合贵族们的欣赏趣味。
  偶尔也有一两个画家想要找找自我,不追求形似,“苟有自得,不免放逸”,立刻就吃批评了,“则谓不合法度”。久而久之,大家便认为,所谓绘画,就一样,要像。
  按照这个路子,苏轼和他的朋友们,恐怕一个都不符合标准。
  苏轼在郭祥正家的墙壁上乘醉涂画的竹子,估计也是差不多的风格。
  但郭祥正吼了两句之后,忽的住了口,沉默了。在阳光下,他退后了两步,细细看墙上的竹石:看似潦倒背后,石之飘逸,竹之刚劲,像极了绘画者本人。郭先生的沉默,在于他忽然看懂了这幅涂鸦之作。此时的苏轼,因“乌台诗案”正遭贬斥,心中郁闷,涂画两笔,是为了浇胸中块垒。
  最终,郭先生没有把苏轼扭送公安机关,而是送给苏轼一对古铜宝剑,作为涂抹墙壁的礼物。乱涂乱画的苏轼据此写了一首诗,诗的名字叫《郭祥正家醉画竹石壁上郭作诗为谢且遗古铜剑》,其中有这样两句:
  “平生好诗仍好画,书墙涴壁长遭骂。”
  郭祥正的一对宝剑激励了苏东坡先生。长期乐观的老苏尝到甜头之后,开始严肃思考一个问题:
  难道画家只有职业画家一种类型?
  难道画画只有形似一个标准?
  既然我们达不到这个标准,为什么不去开拓一个新标准呢?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中国历史上所有的伟大人物,在遇到拦路虎时,他们一不自卑,二不盲从,三不谄媚,而是阐述自己的观点,走出一条全新的道路。这条路,有时会失败,有时会成功,但他们从不后悔,只是坚定地走下去,走下去,走到地老天荒。
  苏东坡为绘画制定了一个新标准,这个标准叫“士人画”。
  士人画,顾名思义,就是知识分子们所作的画,后来董其昌将之概括成更易于理解的“文人画”。
  文人画首先解决的是文人画家的身份尴尬。在苏轼看来,文人艺术家绘画的宗旨自然不同于职业画家,通俗来说,我们知识分子画画,不是为钱,而是为了抒发胸臆。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苏轼的好朋友文同是一个知识分子,但因为画竹子相当出名,拿着缣素来求画的人络绎不绝,他反应激烈,“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此为袜。’”
  苏轼大为赞赏文同的这一行为,逢人便夸文同的竹子好。结果,来找文同的人更多了,文同只好写信威胁苏轼,说我跟他们说了,你的竹子画得特别好,让他们都来找你。(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
  文人画的标准是什么呢?老苏说了,形似有什么了不起,那是儿童能看懂的画(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我们知识分子的画,求的是“传神”,求的是“写意”。

  简单来说,所谓传神,就是要画出气质。比如画马,不能只画马的形态,而要画出马内在的精神气质。所谓写意,说的是绘画要绘出意境,抒发作者的情感。这样一来,对于形象的外形描摹,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在成为文人画派掌门之后,老苏开始走在了先锋创作上,再也不回头。   而且越来越理直气壮。
  比如,他发明了用朱砂来画竹子。世人觉得怪,说这世界上哪里有红色竹子?苏轼回答,那世界上难道有墨色的竹子吗?
  比如,他画竹从地上直升到画幅顶部,人家問他:何不逐节分画?他答曰,竹子生长的时候,哪里是一节节生出来的?
  但只有最懂他的人才知道,他把自己的颠沛流离画进画里,把自己的郁郁不得志画进那些枯木里。
  苏东坡的画迹,目前所知存世的仅有三件,一为《潇湘竹石图》,一为《苏轼枯木竹石、文同墨竹合卷》,一为我们多次在教科书里见到的《木石图》。北洋政府时期,《木石图》和《潇湘竹石图》被著名古董商方雨楼购藏,此后又被吴佩孚的秘书长白坚夫买下。《潇湘竹石图》被白坚夫转让给了邓拓,后者捐赠中国美术馆。《木石图》则流入日本,收藏于阿部房次郎爽赖馆。佳士得香港今年的秋拍中,那幅著名的《木石图》居然再次重现人们的视野,这无异于一枚重磅炸弹,要知道,当年徐邦达先生也只看过这幅画的珂罗版,能够见到原作,我们真是三生有幸了。

  在历经了千年沧桑之后,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出苏轼的寂寞。从他画中竹子和石头的笔触和转折角度,那些看似简单却又充满变化和张力的线条,我所感受到的是一种荒寒。
  可即便痛到了骨子里,那枝条仍然昂然向上生长着,生长着,如同苏轼本人,一贬再贬,幼子早夭,爱妾死别,但他始终不曾放弃,枯木意味着绝处逢生——艰辛而依然茁壮屹立,这是苏轼的人生观。
  米芾是第一个看出其中奥妙的人,他说:“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盘郁”二字一针见血点中苏轼痛处。“乌台诗案”之后,苏轼的人生境遇如同扭曲的枯木般发生了转变,皇室的猜疑、同僚的排挤让他屡受贬谪之苦,他借枯木与怪石的形象来隐喻仕途的曲折和生活的困境。这内心的“盘郁”之气、满腹的“不合时宜”,化作了这幅画的“枯”和“怪”。
  所以,在这幅画上,我们还可以看到来自米芾的题跋:“芾次韵:四十谁云是,三年不制衣。贫知世路险,老觉道心微。已是致身晚,何妨知我稀。欣逢风雅伴,岁晏未言归。”
  是啊,世路再艰险,我们也要风雅地走下去,一如我的爱豆苏东坡。
其他文献
文人相轻,由来已久。三国曹丕《典论·论文》说:“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清人尚镕《书〈典论·论文〉后》进一步解说,文人相轻的原因,主要有四:“一由相尚殊,一由相习久,一由相越远,一由相形切。”用今天的话说,“相尚殊”,是审美口味不同而导致见解分歧;“相习久”,是长期厮混而造成轻视心理;“相越远”,是政见不同而势如水火;“相形切”,则是心胸
准确讲,不是“名字”,是“称呼”。  我数了数,用来确指姜老先生本人的称呼,至少有18种。  可能因为姜老的时代过于遥远,古籍对他姓名的记载比较混乱。一般认为他姓姜,名尚,字牙,也有人说他字子牙,还有人觉得“牙”是他的名,“尚”才是字。反正不管怎么说,我们可以称他为姜尚、姜牙或者姜子牙。又有故事说,姜子牙钓鱼钓到周文王,周文王激动地说“吾太公望子久矣”,意思是“我家爹地盼望您这样的贤人已经很久很久
1   小时候,妈妈帮我洗澡时告诉我,要懂得感恩:感谢头发,保护我的脑袋;感谢左手和右手,帮我拿我想拿的东西;感谢左脚和右脚,让我去我想去的地方;然后,感谢心脏一直跳动着,没有休息,虽然平时不会注意到,但都是靠着心脏不休息一直跳动着,我才能活着。   直到现在,我都会在洗澡的时候,跟自己说一声“谢谢”。  2   以前,朋友说我是“马鹿(笨蛋)”的时候,我很难过。姐姐说:“你知道‘马鹿’这个
树木花草的脾性和神气,要一一记在心里,不出错儿,比什么都难。至于说各种动物,比如鸟和四蹄动物,只要看一会儿就会明白。因为它们的眼睛骗不了自己也骗不了别人。我没有见过狼和熊,但它们真的在林子里出没过,说不定到现在还有。也许是盼着见到,我心里一点都不恨它们。我见过豹猫的眼,尖尖的,冷得吓人。猫头鹰的大眼真好看,它看人的样子没法琢磨,那有点让人害羞,让人想自己干了什么不好的事,让一只大鸟这么死死地盯住,
假如今天你弄丢了大学图书馆的一册藏书,可能需要支付3到10倍书价的罚款。如果弄丢的是珍本,或是有意无意地一犯再犯,你可能会被拉进黑名单,丧失借书资格,仅此而已。但若你生活在中世纪欧洲,会发现后果要严峻得多。  泥金彩绘手抄本是中世纪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而制作手抄本极其费财费力。以成书于八九世纪的爱尔兰国宝《凯尔经》为例,其书写的牛皮纸取自约185头小牛犊。由于缮写前需反复用青柠汁或粪水将牛皮泡软并
1  结婚以前大胡子问过我一句很奇怪的话:“你要一个赚多少钱的丈夫?”  我说:“看得不顺眼的话,千万富翁也不嫁;看得中意,亿万富翁也嫁。”  “说来说去,你总想嫁有钱的。”  “也有例外的时候。”我叹了口气。  “如果跟我呢?”他很自然地问。  “那只要吃得饱的钱就算了。”  他思索了一下,又问:“你吃得多吗?”  我十分小心地回答:“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少吃点。”  就这几句对话,我就成了大
最近,央视的一档综艺《国家宝藏》刷屏。2500年前的编钟,穿越无数战乱的石鼓……27件国宝样样引来观众疯狂盖章。我们敬佩古人们的智慧,钦佩传承者们的坚守,感慨于华夏的千年历史,骄傲这是只有中国才能做成的恢弘巨制。这么多国宝重见天日,诉说着前世今生,你还认为考古是“持证盗墓”,干的全是“刨人祖坟”的勾当吗?  考古是个过程第一的科学,和简单粗暴只求结果的盗墓相比,一个是自由恋爱,一个就是强抢民女。在
有人问:当代中国青年比较“丧”,比较“佛系”,比较“低欲望”,这样下去,会不会变成日本的“平成废宅”?   我说不可能。   经过我多年研究发现,中国青年嘴上说丧,说佛系,其实是“我全都要”,只是我不说。   平成废宅是什么都不在乎了,中国青年不一样,他们既要高学历,又要高薪,还要大房子,还要安逸的生活,诗与远方的追求,不错的社会地位,人们的尊重。既要职场上无往不利,社交圈风光靓丽,又要家庭
在现代社会,无论是喜欢健身的壮汉猛男,还是影视作品里的欧美动作明星,大多是肩宽腰细八块腹肌的肌肉男;而在我国古代的雕塑和繪画中,武将们却大多都是圆脸粗腰,有着大肚腩的将军肚????????????????????????????????????????????????????????????。我国古代形容猛男的成语,也都是“膀大腰圆”“虎背熊腰”,强调腰要粗????????????????????
我们看西方电影,警察一抓住坏人,首先要嘟囔一通:“你有权保持沉默。如果你不保持沉默,那么你所说的一切将作为呈堂证供。你有权聘请律师。如果你没钱的话……”哪怕坏人破口大骂,甚至是个聋子,警察都要不管不顾地说下去。很多人看到这一情节,第一反应是:警察怎么这么啰嗦?  啰嗦不仅体现在说话上,穿衣裳也一样。警察办案要穿制服,带证件,出现场还要配全警用装备,尤其是执法记录仪。英国的法官更是不得了,出庭审判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