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中国自己的“双元制”职业教育道路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已备受关注,但是他从某种意义上代表的只是廉价。并非“Made in German”德国制造所代表的品质优秀。造成这种区别的直接原因在于工人的技术水平。根本原因却是培养这些技术工人的职业教育体制。中国是否可以复制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中国的职业教育应怎样有序发展?文章对此进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 双元制 职业教育 探索 厂中校 双主体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Walking China's Own "Dual Syste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Path
  ——Application of German "Dual system" of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LI Hualei
  (Xinxi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Xinxiang, He'nan 453006)
  Abstract "Made in china" has been of concern, but its sense represents just cheap. Not "Made in German" represent outstanding quality. The direct cause of this difference is that the skills of the workers. It is the root cause of the syste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these skilled workers. Whether China can copy the German "dual syste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How should make China's vocational education orderly develop?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brief discussion.
  Key words dual system; vocational education; exploration; school in factory; dual body
  1 德國“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无法复制
  其实“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对于我国并不陌生,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德双方正式签约进行“双元制”试点实验,“双元制”职业教育已逐渐被我国职教界所理解和接受。并在八五期间学习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获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建立了十几所水平较高的职业学校,培养了一批较高水平的职业院校毕业生,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职教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然而深深根植于德国社会土壤的”双元制”在中国是否具有推广意义呢?结合我国现在国情进行分析讨论得到的结果是“双元制”在中国全面推广是很难实现的。
  2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特征和基本形式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和核心。它是由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双方在国家法律的保障下,分工合作培养技术工人的职业训练体系。
  其基本方式是:受培训者每周 3~4天以学徒的身份在与之签订培训合同的社会企业里进行实践训练,另外1~2天以学生的身份在职业学校上课,进行专业知识和文化学习,它的实现需要国家、私人、学校、企业等各方面的通力合作。
  3 “双元制”职业教育优点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使学生以学徒身份在以企业完成职业技能的训练,职业学校给予理论知识上的教育和技能的基础训练。形成了由学校和社会企业双方共同组成的“双重职业训练体系”,在这种“双重职业训练体系”中,无形中加强了学校与社会企业在专业技术层面上深入交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校理论与社会企业实践的一致性。杜绝学校技术理论知识的陈旧老化,完成学习与工作的完美结合。做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过渡。并且学生在这种理论支持实践、实践加深理论知识理解的过程中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加快了学习进度,缩短了培训时间。
  “双重职业训练体系”充分利用了企业现有的设备和人员条件,实践成果同样也是可以直接销售的产品。节省了学校单独承担职业训练情况下所需要的人员力量投入、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实训场地建设的投入、用于实验实训生产材料的投入。节约了大量国家用于职业教育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
  4 德国实现“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的保障体系
  德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以来,始终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增加高技能型人才储备量。并以接近苛刻的严谨性传统,潜心发展社会生产经济的事业。在此过程中国家以法律的方式加以强制,要求社会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中。并且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始终保持较高资金量投入到职业教育。给予企业税收或者其他方面的优惠政策。刺激企业参与“双重职业训练体系”建立。最终形成了“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5 我国无法复制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的原因
  5.1 配套政策与资金投入问题
  “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需要企业参与并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加大生产性实训比例,培养超高技艺的技术人员。我国目前没有相关政策刺激企业全面参与。对于资金的投入只有国家的单方投入。
  虽说现阶段国家正在加大对职业教育资金投入,但仅仅停留在为职业院校输血,让实践经验匮乏的“专(下转第18页)(上接第8页)业”教师编制所谓的实训计划并购买大量的实训设备。结果是设备很难投入运行,甚至没人会用。而“完美”实训计划很少实施或者从未实施。实训室成为学校在在招生简章上吹嘘的资本。造成了大量的资金浪费。并且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青少年依然无法进入职业院校学习。   5.2 师资队伍问题
  建国初期我国的职业教育形式,生产学徒制占了很大比例。发展到现在依然占有一定比例。这种培养形式可以快速掌握丰富的实践生产经验,快速上岗投入生产,创造经济价值。这也是这种教育形式依然存在的原因之一。但是这种形式培养出的学徒缺乏理论指导,对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适应能力不强。始终墨守成规不利于生产技术的革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职业院校成立。职业教育形式发生了变化,技术理论的教育得到了重视,却相对忽略生产实践教育。逐步形成了学科型师资队伍,与实际生产严重脱节,甚至教授的技术理论落后于实际的企业生产技术。所培养的技术人员不符合岗位要求。而“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的课程体系要求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现阶段在我国全面推行,教师难以适应这种变化。
  5.3 民众对待职业教育的态度问题
  “双元制”教育德国取得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全民重视职业教育”的优良传统。而我国传统思想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职业教育受到歧视。
  6 我国职业教育模式发展方向的探索
  要克服以上困難,我们就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改变国家投入方式,“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我们不妨“直用于民”将国家税收用于职业教育投入的部分,直接由企业投入职业教育并与学校共同建设职业教育体系。对参与的企业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改变现有教师结构,改变现有的用人机制。对于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适当放宽聘用条件,吸收为学校教师。并不定期地选派在职教师直接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生产进修实践经验。了解新的应用技术,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解放民众思想,改变民众对职业教育的看法。
  “双元制”教育是德国特有职业教育制度,并非完美无缺,还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发展。以我国目前的国情来考虑,全面照搬和简单“移植”是行不通的。
  我国可以借鉴 “双元制”的一些正确思想,找出适合现有国情职业教育模式,例如河南新乡职业技术院校的“厂中校”和“双主题班”模式。
  深化校企合作,与本地的小鹂鲸连锁酒店、博远化工签订协议,成立“厂中校”教学模式。由企业直接招收学员,学校将课堂搬入企业。学员进行半工半读达到了理论与实践零距离接触完美融合。为合作企业培养了大批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和过硬实践应用技术的优秀人才,同时也提高了老师的实践能力,更新了知识结构。
  “双主题班”模式,主要用于外地企业的合作模式。与天津的北海明珠连锁店合作,成立“北海明珠双主体班”由企业和学校联合招收学员,实施校园和岗位各半交替性培养模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无论是 “厂中校”还是“双主题班”模式。都是该学院通过借鉴“双元制”的一些正确思想,所探索出的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职业教育制度。只要我们以“为国家培养高技能技术人员”为目标不断共同努力,“Made in China”最终会成为“品质优秀”的代名词。
  参考文献
  [1] 黄华.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考察与思考.教育探索,2011(3).
  [2] 毛新勇.关于“双元制”模式在中国推广的质疑.职业技术教育,1998(10).
  [3] 刘邦祥.“得其本义,忘其具形”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再思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4).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重要组成部分的物联网,以信息的方式把人、物、事(件)联系在一起,其形成了一种“巨复杂自适应智能系统”。“信息复杂全息人”假设是知识经济、信息时代、虚拟世界、智慧地球和网络社会的必然产物。工程教育的主体是人,对于量子化的“信息复杂全息人”而言,教育和学习的本质是各种信息传递、交换、存储、整合和涌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质上是以专业目标为导向,以学生的能力建构为核心,考查支撑资源
期刊
摘 要 三年时间,我把一个英语底子很差的班级塑造成年级第一。我的最大体会是:责任、爱心、鼓励和激发兴趣,始终是教书育人的基础。只要具备了这个基础,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待雕琢的璞玉,一大待挖掘的宝藏。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只要我们真情付出,方法得当,孩子就一定会给予我们惊喜和回报。  关键词 责任 爱心 鼓励 兴趣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教书育人是
期刊
摘 要 学风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是确保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是教育质量的重要内涵。本文以四川省成都市高新西区某独立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讲座、师生座谈及调研等方法,得出客观报告,对于开展学风建设、实现学生与学校双赢进行一些分析与探讨。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学风建设 问卷调查 座谈 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
期刊
摘 要 随着高校住宿社区化、完全学分制的推行,传统的班级概念趋于淡化,团组织功能也出现退化趋势,面临新变化、新矛盾,高校共青团工作出现了空白区域和工作盲点。本文以嘉兴学院学生公寓管理模式改革为契机,在传统共青团工作模式基础上,积极探索实践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模式,形成“传统团组织”与“公寓特色团组织”相结合、“网络团组织”与“网下团组织”相结合的 “双网格化”团建新模式。  关键词 高校团建 双网格
期刊
摘 要 高一新疆班学生能否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也是新疆班在内地学习适应的体现。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高一年级新疆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得到了一些重要数据,为指导学生学好数学及如何有效地实施数学教学提供了更好的依据。  关键词 新疆班 数学学习 适应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每位学生从初中到高中不仅有一个教学内容的衔接
期刊
摘 要 1998年计量经济学被教育部列入高等学校经济门类各专业的8门共同核心课程之一。然而在实践教学中,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却难以保证。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分析,探讨经济类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计量经济学 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在1998年教育部举行的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
期刊
摘 要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发展繁盛的后续力量。社会主义中国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作为国家未来主人翁的新时期大学生也应当建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医学专业大学生更应如此。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现状,提出要遵循原则,把握规律,让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由被动接受变主动需求,从而提高教育成效。  关键词 医学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信仰 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1
期刊
摘 要 少儿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速度与水平取决于运行经费的支撑、相关政策的保障、建设主体的发展理念和区域性的综合条件等因素。本文以大连市少儿图书馆为例,在阐述大连少儿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模式与取得成效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少儿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提供借鉴。  关键词 少儿图书馆 总分馆 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少儿图书馆
期刊
摘 要 集团化办学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充分发挥政府、行业、学校和企业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过程的积极作用,对学校的人才培养,企业、行业的用人需求,国家的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国土资源和地理信息职业教育集团深入探索集团化办学策略,通过扶持保障、利益互惠、资源共享三大策略,促进校政、校企、校际之间的有效合作,努力实现集团内各成员单位的互利共赢。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集团化办学 策略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尤其是医药产品贸易的快速发展,各界对医药院校国贸专业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切实提高此类人才的培养质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从课程体系的概念入手,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总结出现阶段医药院校国贸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诸如课程设置与实践发展脱节、双语课程比重偏低等问题,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医药院校 国贸 课程体系 优化  中图分类号
期刊